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p2p贷款 陆金所(陆金所p2p退出方案)

p2p贷款 陆金所(陆金所p2p退出方案)

P2P平台归零,5年清退五千家,带头大哥陆金所华丽转身,下面是南方都市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p2p贷款 陆金所

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年会上表示,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到今年11月中旬已经完全归零。

回望对网贷平台正式进行监管的这五年,整个网贷行业都进行了大洗牌。大部分的企业已经随着大浪东去,而能生存的适者都是极早看清了历史潮汐而选择转变的人。

P2P网贷机构“归零”

刘福寿在年会上表示,目前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其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大步推进,从2017年初到今年9月末,银行业处置的不良资产超过之前八年的总和。

但是最重要的成果莫过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另外,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化解,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初步得到控制。

从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已经达到了3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为1.96%,季度环比上行0.02个百分点。

同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79.8%,资本充足率为14.41%,总体上保持平稳;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了22.4万亿,比年初增长了9.1%。

回望监管这一路

早在今年8月,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表示,到今年6月底只有29家网贷平台在运营,从最多时的五千到六千家在逐步清退,目前剩余的网贷平台实际上交投也不活跃。

而现在网贷平台已全部清零,这对于我国的金融监管而言无疑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回望网贷平台的整个监管过程,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在2014年到2016年,P2P平台的风险大爆发,借贷平台的迅速扩张导致了行业的风险呈指数级增长,部分平台由于风控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薄弱,出现资金链断裂、法人跑路等爆雷现象。于是在2015年12月,中国政府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拉开了P2P借贷行业的监管序幕。

此后网贷行业的业务活动空间进一步收缩,业内开始真正的大洗牌时期。2016年8月24日,国家正式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管理办法》,对包括备案登记、银行存管、信息披露和借款上限等方面都做了硬性的规定。

随着合规成本的提高,以及业务范围的收缩,大多数网贷平台主动停业,或被迫退出市场竞争,乃至走投无路、跑路的平台也有。

适者转型生存

在整个网贷平台清退的过程中,除了主动离场或者被动离场的平台,也有大量的网贷平台在向信息中介平台转变,为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资管产品转变,而今年赴美上市的陆金所则是一个成功转身的典型。

从网贷平台起家的陆金所,曾几何时也是“P2P一哥”。但是在2016年,陆金所从平安集团收购了零售信贷便利业务,在2017 年开始,陆金所开始逐渐寻求轻资本的商业模式转变,进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而背靠着平安银行,2019年8月,陆金所停止在P2P平台上使用个人投资者作为资金来源后,顺利过渡到从银行和信托计划渠道获得所有第三方资金。

近3年,一直在进行多元化的业务发展的陆金所,发展了包括基金、证券、保险等综合业务,P2P业务则一直缩小,直至成功冲击纽交所IPO。

当然,像是一位曾经的P2P从业者调侃那样,“陆金所是‘高富帅’,有更多的转型选择和退路,没必要耗在P2P这个泥坑里。”但是更多的网贷小平台,如今却早已不见踪迹。

值得庆幸的是,今时今日的P2P平台已清零,而你我共同见证了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一幕。

资料参考:《财经》、中国基金报、陆金所官网、搜狐财经

作者:南都全媒体 助理研究员麦妙钿

陆金所p2p退出方案

陆金所退出P2P业务的传闻今日得到证实。

7月18日,陆金所回复记者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注: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互金行业资深人士称:“这对P2P行业算是一个信号吧。这或许意味着从散户投资者收集资金并将资金贷给小企业和个人的模式将终结。”

陆金所,全称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团旗下成员,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8.37亿元。平安集团给陆金所的定位是“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

陆金服是陆金所下属的P2P平台,而P2P业务曾是陆金所的核心业务。在行业内,陆金所一直被视作点对点借贷(P2P)的领军企业。

早在2014年左右,陆金所高层就曾赴美国考察上市事宜。

“当时的陆金所管理层非常清楚,作为P2P行业的老大,如果不能做到第一家上市,很可能会被后来者把P2P的牌子做砸。没想到一语成谶。”

可惜上市价格没谈拢。

2016年底,陆金所赴港上市进程再启。但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P2P行业的风险集中暴露,陆金所上市计划再次搁浅。

消息称,目前陆金所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放弃P2P业务和专注消费金融可能使陆金所的上市道路变得顺畅。

平安集团2018年年报显示,陆金所控股了完成C轮融资。此次融资引入了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

有行业统计以来,P2P网贷平台从2014年1月的651家持续快速增长,在2015年11月达到行业最高点3476家。

网贷行业早期综合收益高达21.63%。不合理的高收益后,紧跟着提现困难、跑路等恶性事件。点对点借贷(P2P)、服务正规金融触及不到的客户这一业务模式,沦陷为集资诈骗的温床。

自此,网贷平台都不愿意再被称为P2P,纷纷改名为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

今年“良性退出”的消息一出,业者直呼,P2P被“判死刑”了。

上海一家互金公司负责人称,上海也早已传出严监管的风声。“根本没提备案、试点等字眼。所以大家做了最坏的准备。”

据他介绍,互金公司的转型之路各不相同:

对于陆金所这样有强大股东背景和业务规模的机构,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是首选;网贷规模大、自有资金充裕、手头有现成的小贷牌照的,可能就走小贷这条路;还有一些会向助贷方向发展,即互金公司把自己的优质资产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放款,互金公司收渠道费。

“活下去是第一位的。”该人士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p2p贷款 陆金所(陆金所p2p退出方案)":http://www.ljycsb.cn/dkzs/1314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