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应援蔡徐坤从微博贷款1万“帮上头条”,仅用一天被收200元?微博钱包回应,下面是潇湘晨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贷款1w
日前,一名21岁的女大学生小圆(化名)反映,因近日偶像蔡徐坤深陷负面新闻,自己想花钱在微博提升支持蔡徐坤的文章热度,从微博钱包贷款1万购买“粉丝头条”,但后来发现贷款年利率高达24%,她找到闺蜜借钱想提前还清,却没有找到提前还款的入口。与客服沟通后,最后对方同意提前还款,但仅用一天就收取了200元费用。
而实际上,中国银保监会等部委早在2021年就发布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同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24%之内的借贷年利率受法律保护,允许24%-36%自愿支付。
7月4日,微博钱包·借钱官方客服回复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时称,在借款人借款之前,是需要借款人勾选《非学生身份承诺函》协议,平台是根据用户提供的真实信息去审核。同时,微博钱包支持提前还款,在还款前需要联系客服。
对于“借1万仅一天就收费200元”以及为大学生提供贷款的质疑,微博钱包方面对外公关工作人员表示,涉事产品不是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产品,按照合同约定要收当期的息费。平台方面会主动拒绝不合规用户,但无法做到百分百准确识别和拦截。
为支持偶像正面言论,从微博贷款1万元“帮上头条”
据小圆介绍,自己是一名大三学生,也是蔡徐坤多年的粉丝。近日,蔡徐坤深陷负面新闻,在网络上很多关于他的负面信息,作为“资深”粉丝,小圆看着都很着急。
在微博上,也有一些粉丝发表了很多支持蔡徐坤的言论,但这些微博的热度并不高。小圆想到通过微博的“帮上头条”功能夸大这些微博影响力。
根据微博官方介绍,“帮上头条”为用户提供的一种付费推广服务,用户购买帮上头条服务后,可享受将他人账号指定微博内容投放于该账号粉丝的微博信息流顶部,指定微博将在用户购买服务后推广时间内在前述位置展示一次。
根据规则,投放时长对应了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费用。
小圆说,自己当时手里只有1000多元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完了,但为了继续扩大相关微博的影响力,自己想到了从平台贷款的方式支付相关费用。
“想着也不多,后面慢慢还就是了。”小圆说,自己通过支付宝旗下信用贷(原借呗)等方式进行贷款,但平台因自己是大学生没有提供相应服务。她又想到了微博旗下的贷款平台。
“之前就多次看到过相关的推送。”小圆说,6月28日,她在微博界面的“微博钱包”选择“借钱”,在经过“注册账号”、“身份验证”、“获取额度”等程序后,成功通过审核,并贷款了1万元,并全部用于支付“帮上头条”,投放了数十篇微博文章。
事后察觉利息太高提前还款,贷款一天被收取200元费用
“感觉当时就上头了。”小圆说,自己事后在小红书上看到了很多微博贷款用户反映“利息较高”、“逾期后果严重”等内容,感到有些害怕,于是想提前将微博贷款偿还,再次查看贷款合同,发现年利率高达24%,并且没有找到提前还款的入口。
小圆说,自己当时找到平台客服,多次与对方沟通后,对方才同意提前还款,但最终还是额外支付了200元费用。
小圆说,这200元费用被“利息”,但自己实际上只使用了1天,“借1万收取200元利息也太贵了”。自己最终向闺蜜借了钱,并偿还了10200元。
潇湘晨报记者查看小圆的贷款协议发现,出借方为抚州市新浪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款本金为一万元整,借款期限为12个自然月,借款利率(单利)为24%/年,借款利息自借款期限起始日之日起计息,借款人每期应还款金额为当期应偿还之本金、利息及其他应付款项(如有)的合计总额。借款人选择分期等额还款的还款方式进行还款,支付金额为每期945.60元。
协议同时约定,借款人在还款日之前提前还款的,应提前向出借人进行申请并获得出借人同意,出借人对于借款人提前还款日前已计收的借款利息亦不作调整。
不过,小圆提交的资料未显示,被收取的200元是否为一天的借款利息。
大学生亲测顺利在微博借款通过审核
潇湘晨报记者打开微博钱包·借钱页面后,看到页面上标注着“年利率(单利)7.2%起,1千元借12个月平均每天仅需0.11元,额度及利率以实际授信结果为准”。在实际注册申请贷款时,页面提示“贷款年利率(单利)36%”。
潇湘晨报记者让两名女大学生在微博钱包页面做了测试,在填写身份信息时选择“其他人员”,两名大学生均通过了平台审核并获得一万多元的额度,一名大学生在测试中顺利得到了小额贷款,年利率为24%。
而在同类型产品信用贷(原借呗)的页面,则显示“服务暂未开放到你”。
而实际上,早在2021年3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9月,颁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由此可见,受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是24%之内的年利率,允许24%-36%自愿支付,超过36%无效。
平台回应:主动拒绝不合规用户,但无法做到百分百准确识别和拦截
为何微博钱包会向大学生发放贷款?贷款1万元一天为何又产生了200元的费用?潇湘晨报记者就此咨询了微博钱包官方客服。
对此客服回复称,在借款人借款之前,是需要借款人勾选《非学生身份承诺函》协议,且在签署协议时,协议中也表明需要确保填写的信息是真实的,平台是根据用户提供的真实信息去审核的。
平台是否有能力对用户是否属于学生进行甄别,客服未对此进行回应。
关于提前结清以及费用的问题,客服回复,目前微博借款是支持提前结清,只要不是借款日当天、还款日当天、当期账单已还和逾期操作,大部分都是可以申请提前结清的,需要办理的时候联系客服就行。
客服称,提前结清的费用是计算到申请提前结清的当天,后面没有使用到的费用也不会额外收取,“用几天算几天”。
那为何借一万仅一天有200元费用?客服称,因为“资金方不同,提前结清可能会产生费用”。
微博钱包方面对外公关工作人员表示,经查,涉事用户目前后台查询的情况用户填写的身份信息是个体工商户,且用户借款时正常签署了《非学生身份承诺函》,与客服的提前还款沟通中,用户没有和平台提及过自身的大学生身份。
对于用户身份情况,客服已经安排致电用户与用户进行身份核实,用户暂未接听客服来电。如经核实用户确实为大学生身份,平台将积极配合用户和债权方沟通,对用户进行息费减免。
关于费用方面,工作人员回应,因为涉事产品分期借款产品,不是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产品,按照合同约定要收当期的息费(即一个月的息费)。
关于对大学生等群体身份识别方面,工作人员回应,平台会针对用户提交的注册身份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包括对疑似被欺诈人群拦截干预,主动拒绝不合规用户,但无法做到百分百准确识别和拦截。作为平台只是初步筛选甄别,后面债权方还会针对用户信用等情况进行判断,从平台角度,肯定是希望能够更加准确的拦截不适格的贷款申请人群的,包括降低用户被金融欺诈风险。
当事人小圆则表示,对于这次经历,自己也很后悔,打算和家长承认错误,并去打暑假工来偿还借款。她也想用这次经历来提醒其他大学生理性追星,不要网贷。
潇湘晨报记者 曹伟 实习生 章家怡 周迎迎 胡锦麒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学生如何贷款得一万
OK妈说:
老一辈的观念里,小两口结婚生孩子,没有一套房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我的好朋友阿南就显得特别另类,她从单身到结婚再到生了两个孩子,10年一直租房住,她和先生蜗居过30平小屋,住过历史感的街区,享受过CBD高层大房子,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她一度认为自己会一辈子租房。
却没想前阵子她突然告诉我,赶在大儿子正式报名上小学前掏了六百万买下了二手房,她自嘲到:“还是未能免俗啊!”。
听完后我万分唏嘘,我们这代人和买房这件事真是有解不开的牵绊。
文:阿南
01
不买房就敢结婚,我俩在想啥?
我在杭州读大学和工作,待了近10年。
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中,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不过当时他人在上海,我俩就异地恋了小半年。
谈恋爱的时候没觉得有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必须有一方做出妥协了,我琢磨了一阵子,还是决定“嫁鸡随鸡”。
2014年我辞掉了杭州的工作,果断跟着老公去了上海,结婚,定居。
当时两边的亲戚朋友都在劝我们买房,结婚怎么能不买房呢?
我也不是没动过买房的心思,毕竟身边的好朋友都是先有房再结婚的,这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最后我俩还是死扛下来决定不买。
一来,我们双方的老家都不在上海,当时都想着好好打拼自己的事业,并没有完全想好最后在哪里落地生根。
二来,也是很实际的,上海房价我们两个没根没底的人,着实高攀不起。我之前就在地产行业工作,眼睁睁看着杭州的楼市一天一个价,更不用说更加繁华的魔都了!就是掏空六个钱包之外,还要背上30年沉甸甸的贷款。
那时我和老公,都没想太远,也完全没有太去考虑资产保值、升值的问题。
02
在上海有了购房资格,还是觉得租房更好
在上海安然地过了5年租房生活后,一次买房的“诱惑”来到了眼皮子底下!
我们这两个“沪漂”拿到了在上海“购房”的资格。(上海购房政策是比较严格的,需要已婚且社保满5年,这两点我们都符合了。)
当时一个同事,上海本地小姐姐就苦口婆心地劝我,“阿南,你还是要买房,市区买不起,就和我一样买到郊区嘛,那边好几个新楼盘开了,咬咬牙,好日子在后头,相信姐,咱是过来人!”
回家和老公一商量,他当即愤愤地表示自己不要被割韭菜,“看看这个每年飙升的房价,我可不要当接盘侠!”
那时老公有创业梦,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很理解,因为一旦背上房贷,我们只能兢兢业业待在原岗位上,不敢轻易跳槽离职,事业发展就此束手束脚。
而我一想到掏空积蓄买的郊区房,换来的是每天上下班挤地铁长达两小时的通勤,那实在有点痛苦。
不用背房贷的我们那几年确实在上海过得比较安逸。当时租住在市中心,生活很便利,上班走路就到,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都很低。家门口就是超市、面包店、咖啡馆。
我们也可以任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块住,比如住在很有历史感的街区,满街的阔叶梧桐,附近就是张爱玲故居。上海这种小情小调的地方太多了,那种10万一平的房子也只有租房才能体验了。
很多人嫌搬家麻烦,但我把每次搬家当作一次断舍离,该扔的就扔,特别是一些早就看不顺眼的衣服,痛快处理掉,感觉家里的空气都变清新了。
不过说来说去,可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我俩还没有生孩子,对无孩家庭来说,自购房并不是刚需。
各种利弊在脑子里一盘算,我很快就打消了买房的想法。
03
迎来一份大礼,但我们失去了首套房资格
2018年,我爸妈一个电话打来,说想在老家买一套房,房产证上想用我们的名字,当作送我们的礼物。他们知道我俩口没多少存款,所以提出包办首付和分期贷款,用上我们的公积金就行。
这是份厚重的大礼,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日后购房的成本进一步增加了。
那会儿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陆续出台。如果在老家有了购房记录和贷款记录,那么无论我们在杭州还是上海再买房,都会被视为二套房,首付和利率都会上升,再加上老家这套房把公积金也用掉了,我们就只能继续漂在大城市了。
和老公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同意爸妈的提议。工作在外这几年,我们给父母的陪伴和付出都很少,新房到手,老人很快能入住,只要住了,就享受到了新房子带给他们的生活品质的提升,想到他们住得舒服,我们也是蛮开心的。
至于老家房子的房价,我们也是不指望的,再涨哪比得上一线城市房子的涨幅呢,早些年无论在杭州还是上海买一套,涨出的钱都够在老家买套新房子了。
所以不能只计算单方面的价值,不然心态会崩。
04
又回到杭州,对着房价“望洋兴叹”
当然,对于再也高攀不起的房价,我们内心的遗憾不是没有的。
2019年我们因为工作变动回到杭州,看了眼更严格的限购政策,我们只能望房兴叹,继续租房,完全打消了买房念头。
而我在杭州工作时的合租室友,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入手杭州滨江的地铁盘,单价1万不到,在2019年却已经飙到了7万。
要知道那时滨江的商业配套只是一纸规划,马路上一眼望去,活人都没几个,感觉就是一片荒芜的大工地。
滨江某一线江景房为了吸引人购房,还在沿江的大广告牌上写着超大字“有梦过江来”。当时我和老公还嘲笑过这广告语,后来想来万分贴切。
因为2019年,曾经眼里鸟不拉屎的偏乡已经让我高攀不起。滨江的楼盘逐渐变得密集,开始与江对面的城区形成势均力敌的对峙。
2002年的滨江工地
现在,从钱江新城看滨江
05
在出租房中,迎来了二胎
回到杭州,我们租住的第一套房是滨江区商圈中心的高层住宅。也就是在这个房子里,我们先后迎来了两个小生命的诞生。
入夜,儿子喜欢趴在窗前看着万家灯火,惊叹夜景好漂亮。是啊,这里已经商场林立,人流密集,高峰期的堵车车流一路延伸,从高处俯瞰,好像一条辉煌的灯带。
这一切看上去挺美,但随着孩子的出生,租房的弊端却开始越来越明显。
最大的心结就是租房卫生难搞的问题,当时小宝宝刚出生,我对房间的清洁度还是看得挺重的,以前能视而不见的灰尘脏东西,仿佛一夜之间都从犄角旮旯里冒了出来:老化墙面和地板的卫生,像蒙了层灰,擦也擦不干净。年代久远的厨房和卫生间,总有漏水,下水管道堵塞,都是卫生隐患......
没办法,凭自己实力搞不定,就只能换房子!
但好巧不巧,在杭州租的第二套房子,签完合同搬进去之前,水管直接爆掉!打开门,家里的大水哗地冲到楼道上。屋里的水积到10多公分,简直可以养鱼的程度。
心情一度崩溃了,这边要想办法排水,那边还安顿好孩子,我索性就让儿子穿上雨鞋,学小猪佩奇去踩水玩。
虽然房东表示要积极整修。但这房子后续还是不断出问题,我们只住了一年,赶紧搬走了。
这两次搬家,让我真实体验到,有娃后的搬家,是达到了连想一想都要起一身汗毛的程度的。
我一次打包过100多个大纸箱,不包括其他没法装进纸箱的大件!完了到新家,再逐个拆开,整理。一边带娃一边搬家,全过程真是要死要活。
家还没整理好,一个娃在满是灰尘的新家翻箱倒柜,一个娃满地乱爬啃东西,头都大了。等到房子彻底清洁完,起码瘦3斤。
我没有被房东无理驱逐过,但也有被动搬家的时刻。比如有些房子我们住得还算满意,还想再多住几年时,房东要收回自己住,那也没办法,刚好卡在续约的当口,就只好再度辛苦搬家。
06
一辈子租房,对有孩家庭终究是个幻念
当然租房辛苦归辛苦,我们还是习惯了。
直到碰上了大儿子的“入学难”问题,才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老大4岁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流动人口是有可能上不了幼儿园的。
老大出生当年二胎刚开放,出生人数特别多。我们因为无房无户,差点上不了幼儿园。
最终找了家附近的普惠性质的民办幼儿园,但也要排队,所幸我们排上了。幼儿园很人性化,因为老大在读,老二之后也顺利上了这家幼儿园。
见识过幼儿园报名时的爆火场景,我们意识到,轮到老大上小学时,每个学校也会爆满,我们大概率会被随机分配到很远的小学。每天接送的时间会变得很长,家长的负担会很重,这会打乱整个家庭的节奏。
当意识到需要一套房,才能保证孩子在家门口上个普通的小学。这撬动了我们买房的决心。
也是从那一刻,我很坚决地对老公说,咱俩必需得在杭州买房了,时间就定在老大上小学报名前,这三年我们要开始节衣缩食了!
07
看了3天房,就果断买下了房
幸运的是,今年杭州二套房政策松动了,首付降低到4成,整体房价也处于暂时的低点,我们没有再犹豫,趁这个时机赶紧购房,终结了租房历史,为孩子占了一个学位。
我们看房的速度非常迅猛,就在我们现在租住的小区附近,花了3天现场看了4套房,很快就决定买下小学旁边的一套心仪的房子,100多一点平方。
这大概也得益于十年租房的经验,我们体验了不同的地段、房型、生活配套,也就更知道自己想住怎样的房子,购房决策也就更清晰。
08
最后总结一下坚持不买房的一些得失。
最后悔的一桩,是作为八零后,却没吃到这十几年房价上涨的红利。
好在我一直没把钱看得太重,所以心态比较平稳。人无法赚到认知领域之外的钱,但也终究会得到自己的那一份。或多或少,不与别人比较就好了。后悔药没有,就向前看吧。
不过,人有一段不平顺的体验,反而能激发出对未来很有益的感悟。
这些年不断挪窝,我们自嘲说生活中“苦中作乐”的能力越来越高了。这样的改变有个过程,有时候是被逼的。但真正接受后,倒是变得更能享受当下,管别人怎么看呢,有种“过自己的日子,让别人去说吧”的畅快。
越来越明白,安全感是自己给的,而不是房子给的。我本来很依赖物质给予我的安全感,一直按部就班、不敢跨出舒适区,竟也变得更勇敢一些,不被某种固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锁死。也因此,我们夫妻关系中,从没有为房子吵过架,孩子也没有因为换家而失去安全感。
房子只是一个容器,用来装下家人的生活方式。房子是大事,但让房子成就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捆绑我们的选择,生活才会变得更轻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贷款1w(学生如何贷款得一万)":http://www.ljycsb.cn/dkzs/13132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