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一个金融行业关键风险指标动向,就能明白国家对楼市的态度?,下面是熊猫贝贝小可爱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不良贷款监管指标
#暑期创作大赛#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811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可能会对当下很多依然还在高呼“史诗级救市即将到来”,期待新一轮实质性的,从政策,货币,金融维度可能到来利好的群体,当头浇下一盆冷水。
因为如果按照本文所研究的这个中国金融行业关键风险指标的动向来看,实际上可以直接打破很多市面上对于“国家救楼市房价的必要性”的认知和观点。
这个指标,叫做拨备覆盖率。
文章就不做什么铺垫了,直接内容上见真章。
既是金融知识科普,也是对楼市房价的宏观预判分析。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关于中国楼市房价的一个风险共识观点:房价下跌,银行危险?当下主流的楼市观点和相关分析中,对于国家需要出手维护房价和楼市,有很多理由。
这些理由五花八门,但经得起推敲没有几个,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掩盖一些利益层面想要拉高套现的诉求的借口而已。
什么房地产百业之母,楼市起来了经济就能好;什么救房地产不是救开发商、救地方,而是救债务、救货币、救内需,最终保住所有人的就业。什么中国有75%的居民资产都在房地产,美国人是将28%财富用于住房。所以,在我国如果房价暴跌,很多人将成为“负翁”。……等等原因,冠冕堂皇,振振有词,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但是其中有一个理由,却非常特殊,并且难以反驳。
那就是中国的房价和楼市,不能暴跌和崩盘,是因为关联着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的极致爆发状态是金融危机。
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与房地产有关的高达100多次。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但同时也是系统风险的重要来源。
一方面,房地产的价值创造与就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从就业和价值创造GDP看,房地产开发涉及众多产业和吸纳较多就业,房地产作为主要抵押资产也为地方政府的基建筹资作出过突出贡献,它对整个经济的增长有不可忽视的带动作用,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
另一方面,需警惕房地产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虚拟经济理论认为房地产风险的核心是房地产抵押债务风险,房地产就像中国“杆秤”的秤砣,它以自身的名义价值托起秤杆另一头的巨额债务,而债务又通过金融杠杆托起全部经济。一旦房地产价格暴跌,就像秤砣突然失重坠落一样,不是引起金融杠杆断裂,就是整个债务链断裂,爆发违约,债务挤兑,从而流动性短缺,银行紧缩,引爆金融危机。因此,虽然“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收入、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但同时也要“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
根据权威数据判断,房价下降30%银行将增加1万亿元的坏帐,可以肯定,房价急挫的结果将是金融机构的噩梦,与此带动资本市场的估价,房价下跌就是下挫30%以上,银行就会受巨创,一旦银行倒闭,国家金融崩溃,国家经济急剧衰退,中国经济将要重建。
长期来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大约7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的支持,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
在2020年的融创集团年会上,融创老总孙宏斌认为,如果房价下跌幅度超过30%,那么我们(指房企)就都死了。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行业发声,实际上已经给经济环境和市场灌输了一个具有共识的认知:
房价短期内暴跌一定的幅度,那么先不要考虑什么经济环境和社会运行层面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会让中国国家的金融系统和机构,遭受严重冲击,甚至引发系统性危机。
从这个共识认知,其实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的说法。
但是,请大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如此浅显易懂的逻辑,难道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不会考虑到么?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从中国的拨备覆盖率定义,动向,看清国家对于楼市房价的底气所在一个观点,要形成共识,实际上至少在一定阶段,这样的观点,是真实,或者是靠谱的。
就如上文所说,掌控中国经济运行的国家,对于这种已经有足够经验和表现的风险,是不可能视若无睹的。
08年的时候央视就提出房价下降有可能影响银行安全,但经过3年多的实验,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同时中国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以应对全球经济风险,促进经济增长。
注意,08年是个特殊的时间点,完全可以看作过去20年中国房价的一个转折点。
通过4万亿计划,推动房价全面高速上行,很明显,国家是做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研究的。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中国金融机构重要的风险指标控制: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
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
拨备覆盖率是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正常来说,拨备率100%就合格,有多少坏账对应多少的备用金,形成对冲保障稳定就可以。
但是对于追求稳健的中国金融系统来说,中国的拨备覆盖率监管指标通常是在120%-150%之间。
拨备覆盖被称为拨备充足率,具体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的过程中,为可能出现的坏账或者呆账所准备资金的使用比例。
拨备覆盖率是度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指标,这-指标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密切相关,中国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监管指标为1.5%-2.5%。
贷款损失准备,即拨备,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与银行利润、银行资本共同构成消费银行贷款损失的三道防线,具有重要的损失吸收功能。
拨备和资本最大的差异是拨备属于防范预期损失,资本则是防范压力情景下的非预期损失。
如果拨备没有硬性监管指标的情况下,不具备逆周期调节的功能,资本具有一定的逆周期监管指标缓存(巴塞尔协议中逆周期调节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实际上,只要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能够保持在监管指标以上,那么银行在贷款业务上是没有系统性风险可言的。
关于中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有三个动向值得关注:
1,08年以后,中国几大国有银行和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就持续上行,一般来说,拨备覆盖率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当银行出现坏账时,有足够的资金来抵御风险的影响。
2,拨备率水平应与风险程度相适应。
拨备覆盖率过低,会导致拨备不足,利润虚增;
但同时也不能太高。否则,就会造成超额准备金,削弱资金的流动性,使资金,充分利用失去的利润而减少利润。
但是在中国,银行机构的主流做法,是削弱流动性,降低利润,也要做高拨备覆盖率。
这在银行业不是什么秘密,而且还是共识。
3,2023年,中国的银行业拨备覆盖率情况如何?
安永发布《中国42家A股上市银行2023年一季度业绩概览》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22%,增速放缓。
总体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仍面临压力,不良贷款率和贷款拨备覆盖率相比2022年末保持稳定。
拨备覆盖率上升。2023年一季度末加权平均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4.62个百分点至245.54%。
其中,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4.52个百分点,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5.68个百分点,城商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2.54个百分点,农商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了0.98个百分点。
245.54%平均拨备覆盖率,能说明什么问题?
从资金逻辑和因果关系来说,不考虑什么社会情绪,经济波动等等影响,中国的银行业,根本不怕什么房价暴跌,形成的坏账冲击。
从这个关键金融风险指标的现实动向和表现来看,这就是国家对于楼市和房价,真正的底气所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趋势研判:国家有底气有准备,对于房价和楼市,还是会进行托底和呵护?当然,理论是一回事,现实可能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
房地产经济关联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很多方面,房价下跌,特别是不受控制的暴跌,所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肯定不是国家想要看到和遭遇的。
微观个体和宏观经济并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但是宏观意志也必然要重视微观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有些事情,即使国家有恃无恐,有足够底气,对应现实,也是需要讲究一个平衡和协调的。
国内的楼市在2009-2019年这十年里,经历超级大牛市,房价也实现了史诗级的上涨,这是由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城镇化、信贷等多重因素共振导致的。
当然,这种房价上涨,一定会有人性和资本逐利产生泡沫。
从经济逻辑上,就是过早过快的透支了国民的财富。30年房贷就是典型的透支逻辑。
但是,过去驱动房价快速上涨的因素均已发生了转变——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红利消失、城镇化放缓、信贷扩张也尤为谨慎等。
最近几年,这样的转变,尤其明显。
这就对房价维稳,甚至是进行回调,以适应经济环境和现实,提出了要求。
所以,国家即使对于房价下行带来的金融系统风险有充分的底气,但是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出发,必然需要对楼市和房价,进行一个托底。
托底的第一目的,并不是维稳,而是让房价下行,能够以经济环境能够接受的程度实现。
当经济现实无法支撑过度膨胀,处于不合理的资产价格的时候,实际上,有些趋势,是必然的。
只不过有些人,不愿意承认和面对而已,并不是这些人不聪明不精明,而是欲壑难填。
人性如此,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说法。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普通人,该如何看清主线,指导行动?这篇文章涉及的相关金融知识和逻辑,有一定的门槛,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去理解。
总的看下来,其实核心思想并不复杂, 那就是在金融系统性风险这个事情上面,中国的房地产并不能真正的对国家宏观意志层面,形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和绑架效应。
说白了,按照国家对金融系统风险的管理,什么房价和楼市的崩盘,可能并不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事情,只不过考虑到对于稳定的追求,会进行一些协调和托举而已。
看清这条主线,对于当下的普通个体和家庭而言,非常重要。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不会完蛋,正如高层说的一样,房地产仍然是国内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也好理解,毕竟即使从现在不新建房子,存量的住房仍是国内最大比例的资产,占据老百姓财富中的大部分,也是负债中最大的部分。
未来房地产的发展方向更多是在存量市场,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增长点不在开发市场,而在存量物业的经营与提升。抓住这个时代发展的契机,才有可能继续在房地产上赚取收益。
属于通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买卖投机,价差套利的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了。
早一点看清主线,认清现实,对于普通群体来说,更有意义。
拿着上一个经济阶段的旧船票,就不要想着还能在新阶段的船上有位置。
以上,就是基于有依有据的专业角度,通过一个鲜有人知,具有认知壁垒的金融行业风险指标,对中国国家对于当下房价和楼市的态度,进行的一次讨论和分析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银监不良贷款标准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为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银监会将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据悉,银监会近期已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6日表示:“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全行业拨备水平达到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有利于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拨备红线松动
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反映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关系着银行财务稳健。
多年以来,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拨贷比)这两个监管指标分别为150%和2.5%。近几年,银行呼吁下调相关指标的声音增多。此次银监会整体下调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红线,主要是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申万宏源首席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认为,监管部门选择在当前时点有条件松绑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的监管要求,反映了监管部门对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相对乐观的态度。中银国际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励雅敏说:“在国内经济企稳改善背景下,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对标海外,美国银行业2016年末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在93%,这也为国内银行拨备覆盖率的下调提供了国际参照。”
从上述监管指标调整方式来看,银监会还充分考虑到不同银行的不同情况,并未实行“一刀切”。
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上述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在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应考虑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方面因素。按照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最低监管要求。
通知还提出了其他相关要求,比如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
有利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由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从利润当中计提,拨备覆盖率本身可用来调节利润。对于此次银监会松动拨备红线,市场人士预计不少银行会下调指标释放利润,这将利好银行股。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三方面较好的银行通过拨备下调,释放出来的资金会较多,这其实是鼓励银行更加规范地进行不良资产和资本的经营与管理,有利于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马鲲鹏认为,银监会要求银行更加严格确认不良资产符合当前政策大方向,银行不良认定更严格、资产负债表更干净,利好银行估值。
据励雅敏分析,上市银行中原先不良确认较严格、处置力度和资产充足率维持高水平的银行,受益程度更高。
那么,此次银监会松动拨备红线,哪些银行可能会调整拨备覆盖率?
据Wind统计,根据25家A股上市银行2017年三季报,有9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逼近150%红线。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远超红线,分别高达429.98%和459%。从数据来看,这些银行并没有迫切下调覆盖率释放利润的需求。所以监管标准即使下调,出于经营考虑,这些银行也未必会大幅度跟随下调。另外,截至去年三季报,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状况继续好转,有15家银行不良率环比下降。⊙魏倩 张琼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良贷款监管指标(银监不良贷款标准)":http://www.ljycsb.cn/dkzs/12933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