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IP代理工具或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下面是南方都市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资料泄露
近日,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先后发布公告称,在用户个人资料页面及评论区展示发帖所在地IP属地。当用户留言评论后,会缀有“来自哪里”的显示。目前,国内IP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IP显示到国家,用户无法关闭该功能。
为规避平台新要求,有人盯上了IP代理,通过代理工具改变IP属地,相关灰色产业也浮出水面。那么,IP代理灰色生意到底怎么做?用户随意更改IP属地是否存在风险。
现状
求购IP代理工具的人多了
网络平台上线IP显示功能后,部分以代购、海外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博主频频“翻车”。某平台旅游博主“小雪梨在日本”,此前的个人介绍是“在日本常年定居,一个90后的老阿姨”,然而在IP显示后,属地却为辽宁省,随后该博主迅速更改了昵称和简介。此外,一些以分享各地本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博主,被发现IP属地均为同一地市,也被人质疑背后为营销公司统一注册运营。
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负责人王驰说,内容与博主实际所在地出现“人号分离”的现象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一些所谓“海外博主”以代购、推广产品为营利手段,需要打造人在国外的“人设”,IP属地显示让这些人“现了原形”。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很多博主或其背后的营销公司而言,显示IP属地后,并非没有“办法”。有人盯上了IP代理的新方式,通过代理工具改变IP属地,这一方法近期在业内开始“流行”,相关灰色产业也浮出水面。
IP代理的原理,就是在前面这个过程中“插”一步:用户先把发布信息的请求发到一个代理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转发到站方。
在电商平台以“IP代理”“动态IP”等关键词搜索发现,有大量商家在提供IP代理服务。有的卖家店铺宝贝销量超过400件,国外IP代理的月付费用为10元至20多元不等。
在QQ搜索相关群组加入后,一个名为“动态IP交流”的群里,有人发布寻求代理的消息“求动态国外IP,有效率90以上的”,而群管理员则表示,可提供代理IP,地区多达32个,IP数量达上万条。这位管理员还在群内表示,“近一个月来,求购IP代理工具的数量明显多了。”
“IP代理本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防护工具,具有加快访问速度、保护隐私信息、提高下载速度、充当防火墙等功能。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被违法犯罪者用于隐匿犯罪行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教授刘为军曾指出,自互联网平台IP地址属地显示功能上线以来,一些用户出于各种原因考虑,也开始想方设法更改自己的IP属地,导致付费IP代理服务火爆起来。
风险
随意更改IP暗藏多重风险
调查发现,随意更改IP潜藏多重风险。有的买家遭到隐私泄露、财产损失;一些卖家如果没有授权、没有资质就从事这种业务,则涉嫌非法经营,更有不法分子隐藏真实IP地址,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在一个QQ群中,名为“不甚”的网友表示,他使用IP代理时,曾浏览过支付宝、银行账户等涉及个人财产信息的网站。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身份信息等泄露,不仅收到试图开通小额贷款的信息,还发现手机号被人挪用注册软件。还有网友表示,有卖家以提供“IP代理”为名,诱导用户点击第三方链接,导致用户被骗6000多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使用代理IP工具时,很可能会使自己的浏览记录、账号密码、个人信息,包括电商平台上的交易信息等泄露,造成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而这种手段一旦被某些不良商家掌握,就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财产损失,最常见的就是打着真实海外代购名义贩卖假货的“伪海外博主”。业内人士称,利用虚假IP可伪造真实地址的功能,不少打着“海外代购”等旗号贩卖假货、A货的博主有了可乘之机,这类行为无疑涉嫌欺骗消费者。对于很多博主或其背后的营销公司而言,显示IP属地后,有人通过代理工具改变IP属地,这一方法近期在业内开始“流行”。
某互联网运营平台从业者说,自网络平台上线显示IP属地功能后,一些“假代购”博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只能谋求虚假的IP地址,这也导致近期关于IP代理的相关灰色产业链迅速“发展壮大”。
在看到使用虚假IP的诸多“便利”后,不少违法犯罪分子也打起了它的主意。2021年1月,云南公安侦破一起利用网络设备获取电信运营商动态IP资源、为不法分子提供动态IP代理,从而进行非法牟利的网络黑产案件。犯罪嫌疑人违规从事虚拟公共互联网代理访问服务和宽带转租业务,明知这种行为会被不法人员用于实施违法犯罪,但仍放任不管。经核实,涉及国内多起涉赌、涉诈案件线索均指向该公司提供的IP资源。
整治
建立协作机制规范IP代理
非法IP代理在全国范围内正被严厉打击。今年1月,公安部在“净网2021”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发布会上表示,已会同有关部门摸排核查相关服务企业82家,关停非法宽带上网线路1.3万余条、宽带上网账号5000余个,有效整治违法违规经营电信业务、接入使用网络的乱象。
业内人士表示,随意更改IP属地看似简单,却存在非法窃取用户隐私、涉嫌欺诈、扰乱网络秩序等风险。应推进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提高部门协作力度,形成多部门联合查处机制。
刘为军认为,变更IP地址属地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围绕产业链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对于通过网络实施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需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出于各种目的不愿公开IP地址属地的网红博主、海外代购等账号,应出台专门规范,引导其诚信经营,防止其为商业利益而非法使用IP代理服务,从而压缩IP代理服务的市场空间。
“更改IP属地,制造‘伪现场’,实际上是篡改了相关信息和数据,如果有主观犯罪的动机和故意,并利用这种手段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就要根据具体行为进行处罚。”刘俊海说,利用代理IP进行犯罪,制售代理的商家也可能成“帮助犯”,情形严重的同样要承担刑事责任。他建议,主管部门可研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IP代理的应用,进一步明确这一业务的目的、用途等。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互联网平台应加大对“非法IP代理”这种“畸形”生意的整治力度,尽到审核、监管义务。网络平台不仅可以直接对其采取相关措施,还可以对其信用减分,在平台相应的信用体系上降低等级,限制权益。针对一些频频更改IP属地或由于虚假变更IP属地被举报的营利性账号,设立“黑名单”机制,及时对外发布并管控处理。
综合经济参考报、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网
如果信息泄露被贷款怎么可以发现
骗案屡屡发生
骗术层出不穷
怎样才能修炼出一对火眼金睛
帮助我们辨别各类骗术?
帮助身边亲友远离骗局?
快来跟深安君一起学习吧!
1.承诺投资“高回报,低风险”
“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怎样可以最快吸引被骗者投入本金?给足够高的收益率就可以了。“高投资回报”几乎是理财骗局的标配。
因此,当你发现身边亲友目前在做着“高回报,低风险”,且操作简单,不用进行系统性学习就可以实施的投资理财,那么他大概率已经掉入了“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的陷阱。
2.收会员费,拉人头
庞氏骗局,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投资的一种骗局。我们平时说的“传销”,就是一种典型的庞氏骗局。
传销骗局千变万化,但核心的两个要素基本不变,即“会员费”和“拉人头”。
“会员费”:也可以是”注册费“”账户费“或者其他各种形式。金额一般高于正常投资准备所需的金额,作为平台或者推荐人的主要收益来源。
“拉人头”:有超过三级下线,每推荐一个人入会可获得较高回报。
当你发现身边亲友目前在做着类似的投资理财,需要缴交较高的“会员费”,并且号召身边的人一起“投资”时,那么他大概率已经落入了传销骗局。
3.网络交友,牵涉钱财
网络交友诈骗,是指骗子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先假意与受害人建立亲密关系,在获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再诱导受害人进行虚假投资理财(如投资、赌博等),或直接索取钱财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这种诈骗方式也因“杀猪盘”这个俗称,被广大网民所知。
这类诈骗不仅骗财,还欺骗感情,对受害人的伤害非常大!要想让当事人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段镜花水月的感情,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亲友的帮助非常重要!
因此,当你发现身边亲友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喜结良缘”,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并且对方又开始提出一些涉及金钱方面的建议或要求时,你就要开始警惕了,你可以适当提醒亲友注意防骗,如有必要,请迅速拨打全国预警劝阻专线:96110!
4.自称“公检法”,要求保密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指骗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的银行卡、社保卡、医保卡等信用支付工具被冒用,或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并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使受害人陷入恐惧,再让受害人进行“资金清查”或者将钱转入指定“安全账户”,以自证清白,从而实施诈骗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
在这类骗局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骗子往往会要求受害人远离人群,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单独与受害人沟通。他们会要求受害人不能泄露所谓的“办案”信息,防止受害人获得身边人的智力支持,破除受害人的恐惧心理。
因此,当你发现身边亲友在接到自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电后,神色慌张,并单独移步角落与对方交谈时,应有所警惕他们正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
5.注销账号,影响征信
虚假征信类诈骗,是骗子声称受害人须立即注销指定平台账户,否则将影响受害人征信的一种诈骗类型。他们会用在线视频软件与受害人通话,一步步引导受害人将信用平台的额度提取给骗子,同时,会继续引导受害人从其他平台贷款,然后把钱转到骗子的账户。常见骗子冒充“京*客服”,常见被用于诈骗的软件有“京*白条”。
在这类骗局中,骗子会反复跟受害人强调,如不按照其指引操作注销账户,将严重影响受害人的征信,受害人今后贷款、就业、出行将有诸多不便,以此来恐吓受害人。
此外,骗子在诈骗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受害人下载会议软件,通过引导受害人打开屏幕共享功能,从而获取受害人显示在手机上的个人信息,填入的账号、密码和收到的手机验证码等。
因此,当你发现身边亲友接到电话要求注销指定的平台账户,十有八九他们遭遇到了虚假征信类诈骗!
亲友存在被骗风险
我们应该怎么做?
——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周边亲友,给他们普及相关的诈骗类型和手法,提升大家的防骗意识。
——若发现亲友有异常转账行为,或者可能正在接触诈骗,应当及时制止并进行防范提醒;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10或预警劝阻专线:96110,以寻求公安机关更加专业的劝阻人员在第一时间开展反诈劝阻,以最快速度截断汇向诈骗分子的资金。
——公安机关也可能在此过程中开展预警劝阻工作。如公安机关联系不上受害人,作为受害人的亲属,也请您积极配合民警工作,协助民警开展劝阻并掌握更多线索,以免受害人产生更大损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资料泄露(如果信息泄露被贷款怎么可以发现)":http://www.ljycsb.cn/dkzs/1292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