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有风险?官方紧急提醒,违规转贷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下面是证券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公司贷款贷后风险
辽宁银保监局近日发布关于提前还贷或转贷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经营性贷款利率持续走低,社会上出现一些“贷款中介”,以“利率低”“期限长”“放款快”为由,诱导消费者借“过桥资金”提前结清“房贷”,再办理“信用贷”“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从而谋取高额中介服务、资金过桥费用。
违规转贷或面临四重风险
辽宁银保监局提示,对于消费者而言,违规转贷的做法存在四重风险,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来看:
一是经营贷风险。经营贷是银行向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等经营实体发放的经营性用途的贷款。借款人须如实提供贷款申请资料,如伪造经营资料获得贷款,则涉嫌骗贷,情节严重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经营贷不得违规用于购房、结清房款、偿还其他渠道垫付的房款,违规使用将会被提前收回贷款。
二是信用贷风险。信用贷无需提供抵押物,申办流程简单,放款速度快。但信用贷款与其他贷款业务相比利率较高,无形当中增加还款负担。若信用贷款不能准时偿还,还会收取高额罚息。不仅如此,还会产生逾期还款记录,不良征信记录将会影响日后个人金融业务的申办。
三是财务风险。借款人在提前结清按揭贷款、重新申请“信用贷”“经营贷”过程中,会被中介诱导或强制借用过桥资金,支付高额的过桥资金费用、中介服务费用等,实际综合成本可能超过银行房贷利率,知情权和选择权受到侵害。
四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部分“贷款中介”获取消费者贷款信息等个人信息后,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向他人泄露、出售谋取非法利益,甚至在其贷款后骗走贷款,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需警惕不法中介陷阱
去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今年春节假期以来,“提前还房贷难”成为诸多购房者关注的热点,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不少“还贷”攻略。分析观点普遍认为,存量房贷利率高于新增房贷利率、理财市场收益持续下降以及年终奖发放导致购房者有闲置资金等季节性原因导致当前提前还款人数增多,从而导致了还款难度增加,正常还款程序受阻,不法操作也由此有了可乘之机。
早在去年12月,银保监会就发布过相关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警惕部分不法中介推介的“房贷转经营贷”背后存在的风险隐患,包括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银保监会还提醒,消费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购房者是否提前还房贷,需理性判断,不可盲目跟风。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撰文指出,从还款方式看,一般来说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前期偿还本金多、利息少,相比来说提前还款会更划算一点;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前期偿还利息多、本金少,如果还款已过一半,其实可以不考虑提前还款。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购房者提前还房贷还是要做出权衡,综合考虑好自身资金以及未来支出等情况。“提前还贷肯定是手上有资金,且留足未来可预期的资金,那么提前还房贷是理性选择,否则可能对未来支出产生较大影响。”
责编:杨喻程
校对:杨立林
微粒贷有什么风险吗
手机是最新款,衣服穿名牌,什么时尚买什么,面对着身边这样的年轻人,您有没有想过,他(她)并不是富二代,反而可能是借钱花的负一代?
对此,法律及经济领域的专家发出警示:对于一些90后来说,超前消费与过度负债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免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压力。
八千工资到手直接还钱
“姐,快给我的招行卡上转6000块,我明天就还你。”刚等姐姐说了一个“好”字,李云(化名)就挂断了电话。随后,他在微信上告诉姐姐,当天是他微粒贷分期还钱的最后一天了,“今天还了,明天再借出来,我就能还你了。”
这一年多来,李云也记不清向姐姐这么拆解过多少次钱了,“微信的微粒贷一个月6000,支付宝的蚂蚁借呗3000,花呗2000,还有房租2500。吃饭、交通、水电等3000元。”李云给北京青年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这16500元,就差不多是现在我每个月的固定支出。”
李云是标准的90后,大学的时候就开始用花呗、借呗,只不过当时的额度不高,所以即使欠也欠不了多少钱,“问家里要一点儿,自己稍微紧一点,也就差不多能还上了。”
工作之后,李云的消费水涨船高,连带着微粒贷、蚂蚁花呗、借呗的额度也有了不少的提高,“加起来差不多8万的额度。”
最初,李云还能“收着”,不敢透支太多,但后来李云发现,从微粒贷借钱,可以再用蚂蚁借呗的钱还,只是多出一些利息而已,“不用向别人借,放款速度也很快。”
于是,李云开始了大胆使用微粒贷和蚂蚁花呗的日子,几次大额支出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在两边平台都没有借款额度了,不得已他给所有的借款都办理了分期,勉强还了一期之后,就没钱再还第二期了。李云说,这一年多,自己的工资卡好像个中转站,“工资到手8000,每次还没捂热,就全还钱了。”
李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他申请了一张信用卡,用信用卡套现实现资金的流转。但没想到,信用卡额度太低,之前借得钱还不上了。李云这才有些急了。
做表格记录还款时间和金额
和李云不同的是,金子(化名)一次性微粒贷借出来5万元,然后用信用卡套现的方式来回倒着还钱,“利息都已经好几千了。”
尽管欠了几万元,工资也不算高,但金子并不勉强自己“节俭生活”,手机是最新的XS,衣服都要名牌,口红一买就是好几个颜色,香水同样也是,“欠的钱还上就行,这和我的消费有什么关系呢?”
金子做过一个表格,上面详细标注了自己各个平台以及信用卡的还款时间和金额,每天都要去看一遍,“就怕漏了。”
连续倒来倒去几次之后,金子发现,自己所欠的钱越来越多了,但即使如此,她依然没有办法让自己“节约”,她也为此苦恼过,“后来也想开了,该咋地就咋地吧。”不过也只有每次到了大笔还款的时候,金子才会着急,“很多次差点儿就还不上了。”后来金子算了一下,这几年下来,利息的支出也有几万元了。
网贷平台贷款3万利息近2万
和李云、金子不同的是,徐雷(化名)不止借微粒贷和蚂蚁花呗,他还借了一次小额贷,想起那次借款,徐雷心有余悸,“利息太高了。”
徐雷一直用信用卡套现来还微粒贷和借呗,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几万块的信用卡还不了了,“钱不知道去哪里了。”徐雷想尽办法,也没有凑够钱,不得已他从一家网贷平台借了三万元,本来想三个月还清,结果没想到中途又有事情,拖了6个月才还,光利息就支付了快2万。徐雷形容自己那些天,睡不好,吃不好,就怕平台来催债,“整个人的精神差极了。”
贷款平台的钱还完之后,徐雷好好睡了一觉,觉得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现在徐雷还有十几万的欠款,但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制订了一个还款计划,每月按照计划还款,“也会有其他消费,但大额支出控制住了,也不乱买东西了。”
专家预警
贷款一定要认清风险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新年律师认为:超前消费是一种消费形式,会受到借款平台的营销活动、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个体的消费观念等各方面的影响。虽然超前消费本身并不是法律概念,不在法律调整和规制范围,但其中可能包含着较为复杂的借贷法律关系。
张新年强调,年轻人群体尚处于人生不稳定的阶段,网贷平台为了放贷,如果不择手段地向年轻人传播“超前消费”等理念,误导年轻人热衷于以借贷的方式进行盲目、非理性的消费,虽然法律对此难以干预,但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显然有违商业伦理。
另外,如果其中涉及欺诈、诈骗活动,则另当别论,应依法予以打击。
张新年同时指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很容易导致年轻人陷入信用卡逾期、“套路贷”等债务捆绑的深渊,会给自身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也会给学业、工作甚至个人信誉和家庭、社会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至于如何避免这类法律风险的产生,张新年表示,年轻人其实是在学习、社交、恋爱婚姻、养老抚幼、居住出行等各方面最需要钱的,面临很多刚需,但往往入不敷出,社会应该给年轻人创造更多提高福利和消费升级的制度空间,并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讲清楚超前消费的类型以及过度消费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年轻人能够理性面对现阶段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享受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尽可能地做到消费平衡。
张新年律师最后提到,若在超前消费的过程中遭遇“套路贷”、诈骗、侵犯个人隐私、非法逼债等不法行为,应留存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不可悲观盲目走极端。同时面对债务逾期、失信等问题,也应积极止损,可以向银行、学校或单位等方面反映情况,可以与亲朋积极沟通,寻求帮助。
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过度负债、超前消费是一些90后的特点。相较于80后的精打细算,一些90后热衷超前消费,并不令人惊奇。“我关注到不少90后年轻人,有很多已经沦落到到处借款过日常生活的地步,随时都有‘破产’的风险。建议90后年轻人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消费理念,说一分钱掰两半儿花有点儿夸张,至少要学会量力而行,将自己由‘负翁’变成真正的富翁。”此外,贷款一定要看清楚风险,不仔细评估贷款风险的借贷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借债人的悲剧性后果,甚至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危害。
本组文/记者 张蕊 统筹/余美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公司贷款贷后风险(微粒贷有什么风险吗)":http://www.ljycsb.cn/dkzs/1292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