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诉宝】虚假宣传 ?大学生控诉“中职通”诱导网贷退款难,下面是电诉宝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12期贷款学生
导读:近日,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接到用户投诉“中职通”虚假宣传 ,诱导网贷退款难。(详见网经社专题:诱导填写虚假信息 大学生控诉“中职通”网贷退款难https://www.100ec.cn/zt/zzttszt/)
6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的张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其于2022年3月24日在网上看到了中职通(广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播音配音兼职的广告,点进去以后联系到了课程销售老师,说学一个月就能接单赚钱,就鬼迷心窍交了300元定金,销售老师还让隐瞒学生的身份,填写虚假信息来申请分期,分期的金额为7980元。
(注:图为张女士提供)
张女士称过了两三天觉得分期压力大,效果也不好,就提出了退课、解除合约的申请,但是死活不给办理。
接到该用户投诉后,我们第一时间将投诉案件移交该平台相关工作人员督办妥善处理,但截至发稿前,我们尚未收到来自被投诉平台的任何有关处理回复。
据网经社企业库(COP.100EC.CN)显示,中职通隶属于中职通(广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剑程,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是专注培养新职业人才的在线职业教育服务商,以“学以致用,人人出彩”为品牌使命,聚焦新时代新型职业形态,面向用户提供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资格考试等多元实战课程,帮助用户实现职业成长,成就出彩人生。 中职通整合产业一线导师和实战项目,打造了“学用闭环”的教学产品生态,现已研发推出八大类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涵盖游戏原画、3D模型、播音配音、影视制作、IT技术、日语等领域。
根据“电诉宝”2023年至今受理的数字教育中职业教育领域用户有效投诉显示(依据投诉量排行),中职通排名第九位,最新评级为“不予评级”。除此之外,其他被投诉的类似平台依次为:学慧网、帮考网、潭州教育、深海教育、高教通、一只船教育、兴为教育、大鹏教育、尚德机构、嗨学网、聚师网、对啊网、中安建培、芸学教育、恒企教育、赛优教育、中公教育、高顿教育、十方教育、神州国开教育、平安好学、聚力成师教育、鸿博教育、思鸿网校、师大教育、升学教育、天普教育。
【案例一】买完课程才给看合同 ?“中职通”被指诱导购买
6月20日,浙江省的刘同学向“电诉宝”投诉称其于2023年5月8日在中职通人员的诱导下购买了他们的课程,在购买之前并不知情有所谓的合同,只知道对方承诺有兼职并且哪怕自己只是学生,也没有关系。并且诱导自己包装自身信息欺骗第三方平台说自身以在工作并且有能力偿还分期付款。
刘同学表示,在上课后,上课的老师又说做兼职需要通过考核,并且兼职的单子是几十个人抢一个。并且所谓的入学合同是买完课程之后才给看,并且诱导签订。刘同学的诉求就是取消分期给办理退学。
【案例二】“中职通”被指疑似诱导学员报名 协商无果 不予退款
5月23日,福建省林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自己是2021年11月份,在刷B站看到中职通广告,那时自己已经上班一年了。那时才19,听了他们免费公开课之后,感觉天天加班工作压力挺大的,没想太多就被他们蛊惑买了套餐课程,课程一起是6600元,在加上定金300元,课程是分12期贷款的,贷款是他们提供的软件。林先生表示,之后自己只学了一个课程,其他课程没有去学。然后2023年1月份辞职了,在家想了一个月5月份就提出退款。自己向班主任老师提出退款,以课程是知识化产品和不适用7日无理由退款为由不给办理。然后打电话给客服,客服说三天内老师会跟自己协商退款的事。
但三天内没有协商退款消息发给林先生,发给自己的只有推销活动的消息。林先生再次打电话给客服,说老师没有发消息给自己,客服说让林先生自己找班主任老师协商。自己再次找老师,老师说,个人原因不算,要特殊原因。
【案例三】“中职通”被指报名后多次缴费 拒绝解约退款
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杨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自己于2023年3月23日发现在中职通有配音这种培训的,由于个人原因也挺喜欢配音,后来看了一场直播后自己加入了进去,对方要求预定费用300元,我付过去了,然后就有人加我微信引导我分期付款,费用共7180,由于我是学生不能一次性付完,对方说可以分期付款每个月交598元,后来我犹豫了一下但是也同意了。
杨女士表示,在分期付款的流程中还要自己签订一份合同,由于当时处于兴奋状态,没想那么多就签了,还填了银行卡号,刚开始上课是一个星期3次课,后来变成了2次,到下个月又自动付款598元,可自己每个月就1000元,后来发现自从弄了这个又要缴费我的生活真的苦不堪言。
到下一阶段的时候一个月就上了一次课,后来我去找了一个名叫桃子老师的人说我要解约退款,她说不能退款也不能解约,如今我只想解约,不要再一直扣我的钱了,真的没钱交了,更何况我现在处于准备毕业找工作,后面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钱,我只要求解约,钱也不需要退给我了。
学生贷款软件小额贷款
很多人想必都碰到过电信公司做活动,说交满两年或三年话费,就可以免费送一部手机或平板之类的。
很多人不明就里,觉得反正自己也是要正常交话费的,签两年就签两年,按时交话费就行了。于是就签了两年或三年的合同。
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橙分期其实本质上是个小额贷款业务,所以很多人只认为他是商家的一个优惠活动,没有太过注意,而大家知道,话费这个事情其实是很容易忘交的,很多人都是收到了话费已经欠费的短信,才想起来该交话费了。甚至有些卡号连欠费提醒的短信都没有,要等到用户发现打不出去电话了,才会发现已经欠费了。
本来挺小的事情,但是却因为橙分期这个小额贷款业务的存在,变成了大事情。为啥呢?因为这个橙分期因为是贷款,所以要上征信的。很多人直到办信用卡,买房等需要办理征信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坑了,征信上有笔逾期,再仔细一看才看到原来是当年贪便宜办的电信优惠业务。
这种事例层出不穷,很多人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控诉自己被“橙分期”之后,却发现自己被贷款了。
例如2020年1月13日,新华社报道称,不少消费者在“被办理”橙分期业务后遭遇催贷。2018年8月底,张女士到电信营业厅买手机。营业员称,只要办理每月99元话费的电信套餐(含三张无限流量卡),买手机就可以直降800元。张女士没有犹豫就办理了业务,售价为999元的手机,她只花了199元。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只要忘交话费,张女士就会经历“爆炸催款”。催款电话和短信中屡次提到如不缴费将“影响征信”。
而另一位黄先生的经历则更为典型,当时电信公司开通两年宽带业务有一项免费送手机的活动,自己家老人参与了活动,但对贷款却毫不知情,直至今年春节,却突然收到催债短信与电话。经询问对方称是受电信委托,此后还不断用不同的电话号码打过来。最早7点钟就开始,一天至少有七八个电话。
按理说,正常的一个分期业务,如果是正常流程的话,电信公司收获了长期客户,设备厂商也卖了产品,客户也省了钱,本来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为什么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诈骗呢?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是电信公司为了自己招揽客户的小额贷款行为,该不该上征信?
二是电信公司办这类业务,非常不规范,采用各种话术欺骗消费者,避免消费者认识到这个事情是会上征信的,而上征信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对于大部分能够连续交两三年话费的消费者来说,其实花几百块钱,买个手机或平板,并不是什么大了不得的事情。更别说其实送的手机或平板其实都比较鸡肋,可用可不用那种。那么这种本质上是企业为了自己促销而做的活动,却利用了国家征信平台为其背书。从而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和法律资源,因为自己几百块钱的微利,而大大增加了社会司法资源的浪费。非常不可取,可以说电信公司的这种行为非常自私。
再说第二个问题。消费者被欺骗,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笔小额贷款,这并不是消费者认知水平的问题。而是电信公司有意而为。在电信公司自己内部的培训里面,明确地介绍了各种欺骗用户,让用户忽视这是贷款行为的各种手段。
例如采用免费等话术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在话术过程中,尽量避免提到“橙分期”三个字,而是不断用“直降”、“补贴”等说辞欺骗用户。
针对客户都不太愿意做征信查询的问题,采用欺骗的方式,让大家使用花呗购买。因为花呗大家比较熟悉,并且花呗自己是做了征信的。从而绕过容易让客户起疑心的征信环节。
可以说,电信公司为了一己私利,欺骗消费者,浪费司法行政资源的行为极其可耻。尤其是受骗的大部分人其实是学生或者老年人。对于这种商业小额贷款行为,应由电信公司自己承担用户失信的后果。而不应该由社会资源去为电信公司这种行为而买单。
看过之后请转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12期贷款学生(学生贷款软件小额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2881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