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内部人士称工资已拖欠4个月,此前辟谣员工贷款上班,开放加盟疑遭搁置,下面是时代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北京贷款公司上班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雪梅
图源:时代财经摄
困境中的国美正面临诸多压力。
近期,国美多家门店被物业方强制清场,尽管公司此前曾宣布全面开放线下加盟,但仍存在关闭门店的情况,消费者面临手持储值卡无处消费的难题。
呼和浩特的陈冰于2020年夏天办理储值卡,约有1200元消费额度,但最近来到线下门店后,其发现,市内所有国美门店已经悄悄闭店。据当地媒体报道,其中一家国美店长表示,无法满足顾客退钱的需求,但可以拿走店内样机商品抵消余额。
事实上,国美目前的现金流不容乐观。此前,一则“国美让员工贷款上班”的帖子在社交平台引起广泛讨论。
据网友在脉脉爆料,国美内部通知,为了缓解大家欠薪下的生活压力,CTO李一冰牵头引入民生银行信用贷,年利率3.48%,在公司发薪前,每月报销贷款3万元以内的利息。即员工若贷款5万元,每月产生利息145元,公司报销其中的87元;贷款2万元,公司则全额报销58元利息。通知中还强调,相对于利息,更重要的是优惠的年利率,并附上员工报名登记表。
随后,国美官方辟谣该消息,公关部回应媒体称:“国美CTO李一冰本人表示:此为虚假信息。”
一位不久前离职的国美员工向时代财经证实了上述爆料中通知的真实性,但另一位在职国美中层则对时代财经表示,他所在区域暂时没有收到“贷款上班”的通知,内部也没有下发正式文件。不过,他透露,国美已经4个月未发放员工工资。
多方追债,不少门店被清场
日前,辽宁某地级市的美的代理商韩文接到了大连大商集团的入驻邀请,双方约定于“五一”正式进驻线下电器门店,他曾是国美的供应商,而这家门店原为国美电器。
韩文告诉时代财经,由于被拖欠货款,自己代理的美的2022年就撤出了当地的国美门店。今年2月,门店物业方因房屋租赁纠纷与国美对簿公堂,并在当月完成门店强制清场。他表示,当地已经有3家国美门店被大商集团接手,除了五一开业的这家电器门店外,另外2家仍在与物业方洽谈细节,一旦敲定,自己也会入驻。
深耕线下市场多年,门店是国美的王牌之一。2021年以来,国美持续扩大县域店的辐射范围,在云南、辽宁省地级市开设新店。根据其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来自县域店的收入占比从上一年同期的8.76%提升至约12.79%,此业务预期未来将会进一步增长,并带动公司整体的收入增长。
但今年以来,多地国美电器门店遭到物业劝退,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清场。与国美合作多年的物业方上海商达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3月向上海国美电器有限公司送达《解约函》,要求对方在3月25日完成清场工作。
天眼查APP显示,鞍山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县域国美分公司近期均与物业方存在房屋租赁纠纷。时代财经亦了解到,上海、北京、湖南等省市多家国美门店已经关门撤场。
3月31日,国美零售(00493.HK)发布了延迟刊发2022年年度业绩的公告,其表示,由于集团近期出现流动资金问题,公司核数师已要求进行额外审核程序,以确定集团的存货及债务,2022年年度业绩发布日期还需要与进一步协定。由于3月31日及之前未能刊发2022年年度业绩,根据上市规则规定,国美零售于4月3日上午9时起暂时停牌。
其2022年中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国美零售借贷总额为280.56亿元,而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逾期贷款约为30亿元。天眼查APP显示,仅4月3日一天,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就新增了24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2345万。在此之前,国美也多次被列为“老赖”,苏泊尔、惠而浦等多家供应商、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向国美追债。
加盟难以推进,丧失县域优势?
虽然流动性紧张问题未解,但国美并未坐以待毙。
在今年2月举办的线上厂商沟通会上,国美透露全面开放加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一旦加盟得以推进,国美在线下的话语权增加,带来的加盟费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美的现金流压力。
国美30年老将、国美电器高级副总裁李俊涛公开表示,2023年国美将继续精简自营实体店,保留300余家主力自营门店,同时今年国美将全面开放加盟业务,门店目标从现存的2407家计划拓展至超3200家,月均销售额预估值超5亿元。
多年来,国美深耕低线城市,在县城中的知名度不容小觑。一位在县城经营电器门店十余年的老板告诉时代财经,如果国美给出的加盟政策合适,自己愿意加盟,因为国美在小县城的知名度比较高,能够带来加成。
事实上,早在2021年,国美就开始大力宣传自己的加盟政策,并给出诱人条件,向加盟商提供建店、产品、促销和线上引流支持。但时代财经在社交平台发现,不少国美招募加盟的帖子下方,都出现了讨要加盟费的加盟商身影。其中一位加盟商告诉时代财经,加盟国美后并没有带来订单,直播也不专业,自己已经讨要了一年多时间,但是3万元加盟费仍然没有退还。
时代财经以加盟商身份致电某地级市国美招商联系人,对方表示,现在暂时不对外招加盟商,“国美现在出问题了,加盟暂时也有点问题,而且加盟政策你们也接受不了,所以暂时先不做了。”时代财经继续追问加盟政策时,对方未作出回复。随后,时代财经分别多次拨打国美实体、线上官方加盟热线,均无人接听。
上述国美中层对时代财经透露:“就目前情况来看,招募加盟商对国美而言较难。”在他看来,加盟只是停留在“想象”层面。时代财经询问国美方面加盟的推进情况,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值得关注的是,黄光裕回归后,国美提出了许多高屋建瓴的规划,包括推进真快乐APP、打扮家APP、家·生活战略,开发元宇宙、直播等,但目前来看皆是“雷声大雨点小”。
一位就职国美18年的老员工曾向时代财经表示,门店才是国美的支点,在推广真快乐APP分散大量人力精力前,自己负责的门店一直都是盈利状态。如今,国美回归线下,将推广线下加盟作为集团发展重心,或许不失为一步好棋,但如果仍然停留在文件层面,无法贯彻落实的话,也无法助力国美摆脱困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韩文为化名)
贷款公司贷款可靠吗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我是某某银行的信贷部工作人员,我们系统显示您有一笔信用贷款,授信给到您这边使用,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
这些话术,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并且感到厌烦。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贷款业务”电话越来越多,而且对方都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声称贷款可以用于与房子有关的用途,但这当中到底又有多少猫腻?
信贷中介的生意不纯粹
“我们要不是这么介绍自己,一般就会被直接挂掉电话。”小林曾是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经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推销各种贷款,“信贷中介进行推销其实很正常,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接通电话后的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会随便编一个工号,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证券时报记者对几个号称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进行调查,发现电话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号码也有网路电话,在其中一通显示连云港的来电中,对方表示自己是深圳建设银行某支行渠道部的陈经理,可以提供一笔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贷,如果额度不够用还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为抵押,额度可以提升至200万元,当然还有经营贷和消费贷等其他贷款,利率视客户具体资质而定。随后,这位陈经理便开始询问记者关于贷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产的具体情况。
不过,当记者质疑这些资料仅仅在线上处理会不会存在风险,提出能否到现场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之时,对方却显得有些犹豫。“审核资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会在线上处理,处理好之后回到银行柜台面签,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当记者再三要求前往现场递交资料,这位陈经理却不断推脱,而且声称客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大数据”获得。记者随后向建设银行官方客服以及相关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位陈经理并不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信贷经理不会主动联系陌生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信贷中介的另一个套路,先用大行的名头拉拢客户、建立信任,然后再视客户信用情况确定到底哪家银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信贷中介。”小林表示,“纯粹的信贷中介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信贷中介的生意并不纯粹,他们有自己的名目来加收各种服务费。”一位曾接触信贷中介的受访者表示,一些信贷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借款人签约,中途却会以借款人的条件不符合等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都是用于覆盖“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费”。
另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高经理,却告知记者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厦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记者到达现场后,这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银行申请相关的贷款。而且,这位经理再三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记着调查发现,目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以个人经营抵押贷款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经挺进“3”时代。其实,客户可以直接银行办理贷款,何必再通过中介?这时,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经营贷、信用贷等,但自己的资质条件不够,或者想拿到贷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将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他们都有办法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员一再向记者打包票,只是服务费会相对较高。对于如何运作,对方不愿意说明。“我们跟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联系,所以成功贷款有保障。”这位信贷中介如是说。
或加剧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此前曾对房贷市场进行追踪报道,揭发了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通过全款买房后套取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贷款的乱象。在这当中,许多贷款人正是在信贷中介的帮助下“铤而走险”。正如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的出现,如今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种类繁多,也给许多信贷中介留下操作空间,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乱象。
有熟悉此行业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传统银行以往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排除一些人会跟外面的机构合作,加上一些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贷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要随随便便听这些人的承诺,猫腻可能就在看不见的地方。”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对于类似的陌生来电,打着银行的幌子询问是否需要贷款,请立即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投诉。即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一旦被查出问题或者被人向监管部门举报,银行会限期收回贷款,也就是抽贷。
的确,这些信贷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信贷中介利用银行信贷的幌子进行民间借贷,这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有业内律师表示,信贷公司也可能就是将自己的钱贷给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贷款而是民间借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现在‘银行’的各种推销电话非常多。不过,这个‘银行’需要谨慎鉴别,不排除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跟外包的合作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信贷中介打着各种银行的名义来进行推销,给普通市民带来很多骚扰。其实,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变相推销贷款,甚至可以帮助借款人将借贷款流入楼市。我认为,如果不遏制这些违规的贷款渠道,对一些普通购房者来说也不公平。普通购房者想要申请贷款依旧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带来乱象,也影响了大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判断,甚至影响大家对楼市调控的预期走向,反而加剧市场的恐慌。”
编辑:叶舒筠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北京贷款公司上班(贷款公司贷款可靠吗)":http://www.ljycsb.cn/dkzs/1283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