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逆周期调节:口行政策性业务占比实现“近年之最”,农发行为93.59%,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在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22年先后推出的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7399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助力我国经济大盘稳中回升,也进一步夯实了三家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基础。
近日,进出口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称,该行持续夯实政策性业务主体地位,政策性业务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政策性业务占比实现了“近年之最”;农业发展银行则首次了披露了政策性业务占比数据,截至2022年末为93.59%,政策性业务和政策性贷款占比保持在90%以上;国家开发银行未披露相关情况。
“继续推进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对于下一步工作,央行在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
农业发展银行在年报未来展望中称,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空间、规模、速度由国家宏观调控决定,与经济形势、走向和宏观政策取向密切相关,经济下行压力越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越大,政策性金融的责任和作用就越大。
资产质量均继续向好
三家开发性、政策性银行2022年年报先后发布,披露其最新发展状况。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总资产分别为182430.83亿元、90863.99亿元、59370.17亿元,合计超过33万亿元。
贷款是三家银行的主要资产,截至2022年末,分别为138991.07亿元、77368.56亿元、49129.36亿元,且增速均超过总资产增速。
贷款具体投向方面,国家开发银行披露,2022年该行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1.06万亿,发放本外币贷款和小微企业转贷款超过3万亿,发放基础设施贷款1.4万亿,发放物流贷款1396亿元,发放水利贷款186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发放煤炭煤电保供贷款1643亿元;农业发展银行披露,2022年该行全年累计投放贷款2.67万亿,同比增加1.05万亿,增量首次突破1万亿,累放粮棉油类贷款7483亿元,累放精准帮扶贷款6363亿元,累放农业现代化贷款5451亿元,累放绿色贷款6258亿元,30天内完成第一批“保交楼”专项借款任务,投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827亿元;进出口银行披露,该行2022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5万亿,创历史新高,外贸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一带一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30%,对外贸易领域业务贷款余额26442.58亿元,开放型经济建设领域业务余额14362.36亿元。
与商业银行趋势一致,三家银行资产质量均继续向好,截至2022年末分别为0.78%、0.30%、1.36%,较2021年末下降0.06、0.06、0.22个百分点。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专业、有序推进重点攻坚项目化解,不良贷款自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双下降’,防范化解风险取得积极成果。”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在年报致辞中表示。
业绩方面,三家银行实现净利润分别为843.30亿元、310.55亿元、80.60亿元,同比增加35.46亿元、62.43亿元、2.55亿元。
发力大项目也支持小微
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三家银行为稳增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年报中,三家银行也做了部分情况的披露。
在7399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方面,国家开发银行披露,该行全年发放基础设施贷款1.4万亿元,投放基础设施基金4256亿元,助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农业发展银行披露,该行高质高效推进农发基础设施基金设立和投放工作,基金项目累放1677个、金额2459亿元,涉及项目总投资近3万亿元;进出口银行披露,该行全力做好基础设施基金和贷款工作,完成684亿元基础设施基金投放任务,超额实现基础设施领域贷款投放计划目标,“紧跟进银基础设施基金、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开展审计监督。”
调增的8000亿元信贷额度方面,进出口银行披露,该行额度为1000亿元,抢抓政策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主责主业,确保信贷资源对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倾斜,经过全行上下不懈努力,超额完成基础设施贷款投放任务,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稳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未披露相关情况。
在发力大项目的同时,三家银行也通过线上模式或者转贷款的形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完善转贷款业务体系,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全年发放小微企业转贷款3389亿元;农业发展银行全年投放普惠小微贷款558.90亿元,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行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有余额客户较年初增加1.27万户,全面实现监管要求的“两增”目标,其中通过智贷系统,实现数字办贷“零突破”,全年累放线上小微贷款318.6亿元,支持客户3.4万户;进出口银行加强对转贷行终端利率和利差双重管控,截至2022年末,小微转贷款余额1521.70亿元,较年初增长26.35%,全年累计服务小微企业约13万户。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
9月22日银行板块点评:
银行板块有10家银行上涨,28家银行下跌,4家银行平盘,在76个行业板块中,银行排名第36,煤炭开采加工、国防军工、贵金属领涨,景点及旅游、中药、汽车整车领跌。上证跌0.27%,深证跌0.84%,创业板跌0.52%,银行板块下跌0.33%,以884.22点收盘。
银行板块在水面以下开盘,经过全天的震荡,始终没有挣扎出水面以上。如果开盘时银行指数与昨日相同,那么全天下来,银行板块还是上涨的。上证指数的表现与银行板块的表现基本一致,走势也很相近。银行板块想要护盘,但似乎有心无力。
北方两国矛盾激化,西方多国加息,叠加效应让资金不断流出,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大面积下跌,已经实属不错了。
打开银行板块10日涨幅榜,宁波银行以绝对优势领涨银行板块,累计上涨9.62%,第二名是邮储银行上涨2.47%,第三名是招商银行2.37%,第四名是成都银行2.16%,第五名是苏农银行1.72%。
涨幅居前的五只银行股,前四只咱们都分析过,第五只苏农银行很少有提到,今天咱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苏农银行的业绩表现情况。
一、盈利情况2022年半年报显示,苏农银行的营业收入为20.8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6.37%,增长率排在银行股的第22名。净利润为8.4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0.89%,增长率排在银行股第9名。
在银行股的增速排名中,苏农银行不是“尖子生”,但它的表现也算不上差。
江苏地区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普遍都很能盈利,在这种高手云集的地区发展业务,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江苏省一共有9家上市银行,它们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表现情况如下:
苏农银行放在整个江苏省,它的业绩表现也只是行业中游,甚至是中下游水平。
苏农银行是在2016年11月上市,当年也是城农商行集中上市的爆发年,全年一共有6家城农商行上市。
2021年苏农银行的营业收入增幅为2.17%,排行业第33名;2020年营收增幅为6.59%,排行业第21名;2019年营收增幅为11.79%,在行业排第22名。
从这近三年半的排名可以看出,苏农银行的营收表现在2021年比较差,有较大的退步,但是在2022年又回到了22名左右,这也是苏农银行这三年半里的常规排名。
2022年6月苏农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95%,在银行股中排第12,在江苏地区的银行股中排第6。从这个排名大家也基本就能发现了,江苏地区的城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普遍较低。在行业排前三分之一的银行股,放在江苏也只能在前二分之一。
纵观苏农银行这近三年的不良贷款率指标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从2019年的1.33%下降到了2021年的1%,又下降到了2022年6月的0.95%。
拨备覆盖率也很争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从2019年的249.32%,逐渐上涨到了2021年的412.22%,又到了2022年6月的436.25%。目前,它的拨备覆盖率全行业排名第10,江苏地区排名第6。
不良指标的持续改善也能为苏农银行在盈利方面增加助力,但是整个江苏地区的优秀城农商行都在改善不良指标。苏农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排名从江苏地区的第4,滑落到了2022年6月的第6。绝对值很优秀,排名依然在江苏地区的中游。
总结:苏农银行似乎还没有做好跻身行业一线的思想准备。业绩增幅一直稳步处于行业中游,无论是在整个银行板块还是在江苏地区,均是如此。甚至不良指标的控制也一直维持在江苏地区的中游。那究竟是它不想,还是它不能,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目前呈现出的结果,中规中矩。它的股价也和它的业绩一样,常年都在4元到5元震荡,中规中矩。
我是专门研究银行,喜欢讲干货的银行研究僧,关注我,咱们一起学习探讨,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对你有帮助,真诚希望你点开屏幕右上方的三个点,给我小小地打赏一笔!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http://www.ljycsb.cn/dkzs/12757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