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百岁贷”横空出世:贷款加杠杆和提前还贷潮背后的博弈,下面是熊猫贝贝小可爱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类似好期贷的贷款
#2月财经新势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58篇原创文章
#南宁房贷可贷至100岁?开发商回应#
2月15日晚,一张地产公司营销海报出圈了。海报上写到“重磅利好,贷款年龄最长达100岁”,下面则注明“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可贷至100岁”。
海报内容涉及南宁建发房产旗下的10个楼盘和其合作的银行,最下方小字称“具体贷款政策以各大银行输出为准”。
来,有图有真相,非广告,无推广意思,给大家伙分享看看:
图片来源:网络
经过多方验证,该海报对应的地产公司确认这并不是乌龙,而是营销推广。说白了,就是蹭最近“多地延长房贷年龄”的政策热度,就是个噱头。
但是本质上来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多地房贷年龄期限提高至80岁,是2023年进入2月以来最大的热点动向,但是这个楼市新政动向其实是有一块“遮羞布”存在的,那就是没有银行会公开承认,这是原本饱受诟病的“接力贷”重出江湖,而仅仅只是释放中年群体购房改善需求。
实际操作是一回事,对外宣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能做,但不好往外说”案例?
但是,这个房企的广告,很明显没有这个觉悟,直接捅破了窗户纸,摊牌了,我不装了:
图片来源:西红市首富截屏
遮羞布都不要了,就是要搞“接力贷”:之前贷款年龄最多是到65岁,现在有个别银行可以到70岁,然后子女做接力贷,用子女的年纪来贷,可以贷30年,70岁加30年正好是100岁,
成都90岁,北京95岁,这热度还没有挺过24小时,马上就被100岁的记录给覆盖,不得不说,还真是挺魔幻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全国各地银行和地方政府想尽办法让民众“加杠杆”的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提前还贷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这就非常微妙了,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之下,金融杠杆的两端,出现了极化对立的表现,很是值得关注。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现实和最新动态,挖掘当下中国楼市杠杆两端的极化现象背后的本质所在,并对后续中国楼市的一些可能走向,进行理性,专业,客观的研判和讨论。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让居民加杠杆的态度明确:“百岁贷”出圈!接力贷升级!开发商给出怎样回应?2月16日,社交媒体上传出“建发房产在南宁与银行合作,住房按揭贷款年龄加贷款期限放宽,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可贷至100岁”的海报。(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个海报)
该海报文案显示,建发房产旗下10个楼盘与其在南宁的合作银行,共同推出重磅利好: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父母最长贷款年限可至100岁。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日中午,有媒体报道,项目部已将广告信息撤下。毕竟舆论压力和热度,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年报显示,建发旗下房地产上市公司建发国际集团2021年确认销售额的19个城市中,南宁位列第5,确认销售额达32亿余元,是其在华南区域的主阵地之一,销售额甚至超越广州。
而上述广告所涉及的10个楼盘,除柳州建发·磐龙府外,均位于南宁,覆盖了建发在南宁的全部楼盘。
这些项目中部分是现房,少量于2024年底交房,建发·央著的交房时间则在2023年6月。
目前,建发鼎华·北大珑廷项目住宅已经售罄,仅剩公寓及商业在售。
嗯,这么着急顶风蹭热度,说明建发这样的央企,在南宁的销售压力不小。
事情,就是那么一个事情,这并不是简单的噱头,从行业内部和本质来看,既然敢打出这样的广告,那就说明有这样的操作空间和可能。
说明了什么问题?
曾经在中国房价上行阶段饱受诟病的杠杆工具“接力贷”,重出江湖了。
本质上,类似的放宽按揭贷款年龄期限,背后的实质多是“接力贷”,即子女不符合限购限贷条件,但父母名下可能没有房产或者没有贷款的,父母作为申请人,也就是房贷的包装替身,帮助子女(或子女与其配偶)作为共同借款人,贷款购买住房。
如果说其他城市还卡着80岁,85岁这样的审核门槛,那么100岁的限制突破,就是实打实的接力贷玩法:
简单说,年满50周岁的购房者,只要符合贷款条件,就可按最高30年期限申请房贷。
甚至只要有担保人和共同还款责任认定,70周岁还可以申请30年房贷。
因此,‘贷款人年龄+贷款年限最长达100岁’也就具备操作空间了。
从银行的角度,只要贷前风控,责任绑定和合同约束条款做好,就不存在“人没了,房贷烂尾”的风险,接力贷,爷爷走了爸爸还,爸爸没了儿子接上,一纸合同,黑纸白字。
而从市场的角度,这就是过去几年,在深圳,杭州,以及很多热门头部城市的炒房群体中,被撬动杠杆的投机玩家们高度重视的“搞钱”手段。
一般来说,接力贷模式在市场低迷期影响不大,但是一旦市场升温,特别是房价行情躁动的时候,就必然会成为炒房的工具。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也能看出当下很多城市的楼市真实情况,到底怎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长在热搜上的“提前还贷”:去杠杆的共识之下,民众用脚投票其实从2022年以来,“提前还房贷”这几个字,就几乎长在了热搜上。
每隔一段时间,就狠刷一波存在感。
兔年春节前,“提前还房贷”就引发过一波小高潮。
节后,市场上提前还房贷人数更是继续增长。
进入2月,相关话题再次登上热搜,只不过,当下的热点已经不是关于“要不要提前还贷的讨论”,而是聚焦在了“还贷困难,银行设限”的讨论上了。
进入2023年以来,部分银行不仅“提前还房贷已经排队到4月份”,还有许多家提高了还款门槛。在人们提前还房贷凶猛之际,一些银行肉眼可见地“急”了。
然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为了解决“提前还房贷难”这个问题,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正在银行和还贷人之间涌动。
一边是地方政府和银行,马力开足,手段齐出,想要让居民加杠杆买房;
另一边,不买房的同时,大家都在干一个事——提前还贷,去杠杆。
当下,就是中国经济环境中,借款人和银行的新一轮全面博弈。
银行就是这样,如果你房贷逾期了,那真是想方设法逼你还钱,等你想还钱了,它又想方设法拖着你,总之,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堵不如疏是必然的,居民部门消灭负债表的趋势行为是不可能和加杠杆意愿并存的,银行也要开门做生意,贷不出去是银行的能力问题。
但是利用规则和垄断不让还款这个事情,实际上是注定无法持续很长时间的。
表面上,这只是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在利益考量层面上的纠缠和博弈,但实际上,要看到真正的现实,不要广告看疗效,形势比人强,去杠杆才是当下中国居民部门和老百姓的真正选择和经济真实表现。
这个情况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针对近期反映较多的房贷提前还款难、预约时间长等问题,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月9日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改进提升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
同时,针对部分借款人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提前还款的情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持续做好贷前贷后管理,加强风险警示;监管部门将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及时查处违规中介并披露典型案例。
从“排队等放款”到“排队等还款”,2022年掀起的“提前还房贷潮”蔓延至今。
而这样的情况,也成为了当下中国楼市最真实的矛盾集中所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本质挖掘和趋势研判:2023年,借款人和银行的博弈,将走向何处?实际上,当下中国经济环境中,集中在楼市的加杠杆和去杠杆的博弈,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经济风险中的“借款人消失”的情况。
辜朝明的《大衰退年代》里面就有过相关的论述:
在一个经济体中,每个人都想储蓄,但没有人想借款,甚至在接近零利率的条件下,也没有人要借款,出现这样的情况,至少存在两种环境背景。
第一种环境背景是,私人部门的企业无法发现获得回报的投资机会。当且仅当他们确信能够偿还有息债务时,私人部门才会借款。无法保证这样的机会总是存在的。事实上,这样的机会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二者是高度非常规的,并且很难预测。
第二种环境背景是,私人部门的借款人持续出现巨额损失,被迫重建储蓄,偿还债务,恢复财务健康。继大部分私人部门参与借款的全国范围的资产泡沫破灭之后,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泡沫破灭留给借款人的是巨额负债,资不抵债。面对悬在头上的巨额债务,这些借款人别无选择,无论利率水平高低,为了恢复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只能偿还债务,或增大储蓄。
即使经济状态良好时,因为经营决策不善,总会有一些经受财务困境的或走向破产的企业。但是,全国范围的资产泡沫破灭之后,这样的企业数量会呈爆炸式增加。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实际上对于经济环境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来说,都不是好事情,甚至是风险信号。
还是那个道理:堵不如疏,居民部门提前还贷,消灭负债的趋势如果得不到扭转,仅凭银行手段尽出,利益至上的做法,是不可能解决真正问题的,最多就是拖延时间,酝酿风险而已。
如果信贷环境中,没有新的贷款增量出现,那么银行这样的金融部门,在利润崩盘和坏账冲击之间做选择,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大家看到的提高房贷年龄这样的动向,本质上还是在寻找新的“借款人”,足以证明当下银行在两头挤压之下的困境。
接下来,其实面对借款人和银行在经济环境中的博弈现实,要想破局,是非常考验国家的经济平衡能力的。
银行拖得起,经济社会嘛,脸面不是问题,但是国家拖不起。
2月3日,“提前还房贷要排到4月”的词条登上热搜。至此,从2023年开年至今,一个月内,“提前还房贷”已经上了三次热搜。
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国家要求银行开始下调存款利率。
如此又会促使用户将存款用于还房贷,形成恶性循环。
一旦大规模的提前还贷潮真正形成,那么银行利润受到极大冲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会导致中国整个经济环境陷入紧缩。
这对2023年中国国家的消费复苏,经济复苏肯定是极大不利的。
所以,这就是考验中国国家经济平衡的关键时刻,而且,从现实出发,时间紧迫。
接下来怎么走,就看国家在利益的层面,在银行和居民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取舍分配了。
“借款人消失”,对于经济社会,信用货币环境来说,是重要风险,也是必然的核心管理课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穿透表象,把握本质,看清当下政策和楼市动向背后的真正主线文章最后,唠点干货:
2023年当下,中国的银行和借款人的博弈如此激烈,其实是存在一条共识主线的:
那就是房地产大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或者说,主流共识认为未来房价继续上行,覆盖利率,跑赢通胀的预期,没有了。
这不是几个所谓的砖家叫兽,还是什么鸡血大V出来拿个喇叭随便喊喊,就能改变的现实情况。
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最高位接盘,大把买房被套的人,背着高额房贷苦不堪言。
在过去几十年的普涨、大涨之后,当下楼市的接盘侠们已经难言赚钱了,说句不客气的,过去5年,不管在哪个城市,只要手上的房子能够和购入时价格持平,就是难得的胜利了。
至于什么利息,货币贬值,还有持有成本,都不重要了。
2021年下半年开始,2022年全年,再到当下,不少城市和地区正在经历去泡沫的过程。
虽然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但是想要让房地产继续拉动消费、支撑财政,显然已经没有像从前那么大的作用了,这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债务,不论是个人还是地方,这个问题带来的压力都不小。
土地财政收缩,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部门,不能再继续做“借款人”了。
最终还是指望老百姓来扛,就是这么现实。
所以,2023年,各方舆论和动向,其实都在往这个方向上靠,进入2月份以来,什么“全面复苏,确认回暖,成交攀升”等等的字眼和内容,也开始高频出现,修复信息,重构预期。
当然,刚需,改善无可厚非,但是从真正的投资,甚至是投机炒作套利的角度出发,当下是一个好机会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
最后,还有另外一个共识,也值得放到这里和大家进行一个分享:
“这一轮房地产和楼市的托举是必然的,但是这一轮,或许是很多人手上的房子,解套变现最后的机会了”。
个中滋味,留给大家自己体会,是不是?
理性客观,专业可靠。
在当下这么一个人心浮躁,戾气充斥,信息爆炸的时代,写点有深度,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我的态度。
以上,就是对2023年2月份中国楼市几个重要动向,进行的专题深入讨论和分析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类似于58好借的贷款
7月18日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公布
首批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行动典型案例
主要涉及养生馆虚假宣传
销售有毒有害保健品
无证经营药品等
丽水市市场监管局查处
曹承花健身器材经营部 虚假宣传案
2022年3月29日,丽水市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查明,丽水市莲都区曹承花健身器材经营部通过赠送氢素片、牙膏、香皂、洗衣液等小礼品,吸引老年消费者到其店内参加制氢机等产品的体验活动。其间,当事人通过播放宣传视频、文字图片、现场讲解、消费者现场分享使用效果等方式,在其经营场所和由老年消费者组成的微信群内,大肆宣传其销售的“瑞联宝瓶制氢机”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功效 ,误导、欺骗老年消费者。
另查明,案涉“瑞联宝瓶制氢机”执行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标准,属于一般家电产品,并不具备当事人宣称的上述功效。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虚假宣传行为。2022年6月21日,丽水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湖州市德清县市场监管局查处
楚生养生馆 虚假宣传案
2022年3月7日,德清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对武康街道楚生养生馆进行检查,经营场所内有80名左右的中老年人正坐在名称为“智能雷火灸”的仪器上做艾灸 ,现场发现当事人涉嫌虚假宣传行为,随即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经查明,当事人在经营场所介绍推广藏王宝胶囊和藏方七草抑菌乳膏两款产品,一款为保健食品,一款为抑菌类卫生用品,均非药品。当事人在销售上述产品的过程中通过会销的方式将服用不同周期、数量的藏王宝胶囊与身患不同年限的各种疾病的患者相联系,同时宣传藏方七草抗菌乳膏对各种皮肤病的治疗作用,其实质就是将不属于药品的藏王宝胶囊和藏方七草抗菌乳膏宣传成有疾病治疗功效的产品,即对商品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误导消费者。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虚假宣传行为。2022年4月28日,德清县市场监管局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嘉兴市秀洲区市场监管局查处
无证经营药品案
2022年5月9日,嘉兴市秀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文某某经营场所内发现厨房间冰箱内标有“嗨体 HEARTY”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标有“TOXTA 100 UNITS”“Botulax 200”等物品。
经查明,因该店打着美容养生招牌,故吸引众多爱美中老年妇女咨询购买并使用。执法人员向文某某索要相关资质证照,当事人文某某无法提供该经营地址营业执照、《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后经认定,物品清单中涉及到的品牌TOXTA(规格100单位)及品牌Botulax(规格200单位)的产品为A型肉毒杆菌毒素产品,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之一所指的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
当事人文某某的行为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属无许可证经营药品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嘉兴市秀洲区市场监管局于2022年5月9日将该案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舟山市岱山县市场监管局查处
销售有毒有害性保健品案
2022年4月,岱山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部门,重拳出击整治成人用品店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业乱象。
经查明,全县有6家成人用品店违规销售有毒有害的性保健品,岱山县市场监管局依法抽检的22批次性保健品均含有西地那非成分。西地那非作为一种处方药,在保健品中违法添加,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本身底子较差的中老年群体,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当事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2号)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涉嫌构成犯罪,2022年4月28日,岱山县市场监管局对6家成人用品店销售有毒有害性保健品违法行为依法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定海分局查处
蕲灸堂保健按摩馆 虚假宣传案
2022年3月8日,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定海分局执法人员对定海蕲灸堂保健按摩馆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当事人现场摆放多功能熏灸仪向众多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宣传艾灸可预防新冠肺炎、治疗疾病等效果,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随即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经查明,自2021年8月起,当事人通过办理月度体验卡、发放免费体验券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店体验使用多功能熏灸仪,并销售多功能熏灸仪、艾制品。其间,通过U盘连接电视向老年人播放视频,视频含有“艾灸不是只针对一种疾病的,而是针对阴阳气血经络问题引起的所有疾病”“想预防新冠……艾灸就是最好的选择了”“隔姜灸广泛应用于内外肤五官等各科疾病……调节肠胃疾病、泌尿系统、生理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提高免疫力……调节慢性鼻炎、头痛等”等内容。当事人无法提供上述宣传内容的证明材料。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之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2022年6月17日,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定海分局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
丽水市青田县市场监管局查处
碧萝芷保健品经营部 虚假宣传案
2021年12月16日,青田县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青田碧萝芷保健品经营部进行日常检查,现场发现一叠印有违法广告内容的宣传单涉嫌虚假宣传,随即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经查明,当事人通过为顾客办理会员、发宣传单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进店参加会议讲座,借机推广店内商品。在会议讲座期间,当事人向在场的消费者宣称护康胶囊具有抗氧化、降低尿酸、降血脂、降血压、改善性功能、预防老年斑、调节眼压、缓解眼睛干涩、帮助伤口愈合等功效,能治疗各种疾病。而根据护康胶囊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显示,保健功能为“延缓衰老、调节血脂”,并不具备当事人宣称的其他功效。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之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2022年5月13日,青田县市场监管局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
丽水市龙泉市市场监管局查处
芝养保健食品经营部 虚假宣传案
2021年11月5日,龙泉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对当事人龙泉市芝养保健食品经营部进行了现场检查,当事人正在以会议营销的形式向老年游客推销灵芝孢子粉产品,发现当事人涉嫌虚假宣传行为,随即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经查明,当事人于2021年3月开始组成营销团队,与旅行社合作并租用会议室对来龙泉的老年旅游团进行“洗脑式”宣传。当事人通过宣讲、播放视频和PPT课件,向老年人虚假宣称灵芝、灵芝孢子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辅助抑制肿瘤,体质增强,增强肾功能,抗疲劳,补血,降低尿酸,改善睡眠,甚至治疗新冠肺炎等功效,从而诱导老年人购买上述灵芝孢子粉产品。另查明,涉案灵芝孢子粉为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为“增强免疫力”,并不具备当事人宣称的其他功效。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之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2022年4月28日,龙泉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宁波市镇海区市场监管局查处
和福床上用品店 广告违法案
宁波镇海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相关线索,对当事人镇海区九龙湖和福床上用品店经营场所进行执法检查时,在其经营场所发现用于销售店内床上用品的广告宣传,使用了疾病治疗功能的用语涉嫌广告违法,随即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经查明,当事人将目光瞄准中老年消费者,从2018年5月份起,委托某单位制作了一批印有“对颈椎、腰椎、关节炎、腰酸背疼等有显著作用”等内容的名片,并将上述名片和店内的产品手册钉在一起发给来店内的消费者,用作床垫、枕头、按摩床单、凉席、被套、被子等产品的广告宣传。经查当事人店内销售的床垫、枕头、按摩床单、凉席、被套、被子均不是医疗器械,只是普通产品,其发布的广告中使用了“对颈椎、腰椎、关节炎、腰酸背疼等作用有显著作用”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用语。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十七条之规定,属于普通产品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违法行为。2022年6月8日,镇海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广告,并处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记者/郑铁峰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类似好期贷的贷款(类似于58好借的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2680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