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小额贷款公司举报(举报小贷公司平台找哪个部门)

小额贷款公司举报(举报小贷公司平台找哪个部门)

贷款知识 壹家媒 互联网

持牌小额贷款平台投诉呈现上升趋势,多半投诉涉及违规催收,下面是壹家媒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公司举报

近日,我们查询了相关公益投诉网站上关于持牌小额贷款平台的相关数据后发现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某上金融30天内被投诉高达354件,已累计投诉量高达25412件,某借条30天累计投诉高达259件,已累计投诉量高达29357件,某东金融30天内累计投诉量高达1233件,累计投诉量高达49572件,某我贷30天累计投诉量951件,创下累计投诉量64740件,目前已完成投诉案件46180件,还剩余18560件为解决。

在这些投诉案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了暴力催收、侵犯个人隐私信息、联系不上客服,综合年化利率高等主要原因,目前主要投诉原因仍是暴力催收,其案件投诉明显高于其他投诉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这些小额贷款平台可以说是持牌的合规小额贷款平台,但为什么投诉量会如此之高呢?

根据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小额贷款平台投诉率高主要还是围绕在贷后服务委外人员身份不明确,利用互联网拨号软件恶意拨打骚扰电话,导致当事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和他们的亲属好友均遭到了身份不明人员的侵权电话,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了。

河南的孙女士称其在2018年借款在某我贷App,期间每次还款日当天,你我贷的工作人员就会电话轰炸,然后我就想着提前把这个黑贷款还清了,我借款8000元,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让我还款1401元人民币,第三期至第十二期每期还款807元人民币,计算得出你我贷的利率在百分之67左右,早已超过国家法定利率最高百分之36了,我打过你我贷的官方电话两次,但是对方都是跟我说当时我签字同意的他们借款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让对方说为什么要第一期和第二期让我还款2800元,客服说其中有1300多元是属于平台费,这是跨过国家法定利率外搞的阴阳合同,现在这个账单只有他们后台才能看的见,我在App上已经看不见了,他们想抹掉这部分黑历史,我的诉求就是在国家法定利率之外的利息及服务费退还给我,而她的这个诉求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还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后果。

王小姐也向我们表示,2017至2019年期间,我作为在校大学生也在某我贷上,某我贷非法向我放贷,并通过砍头息、管理费等名义收取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利息。 具体如下:

2017年11月19日,你我贷向我放款3000元,并收取240元砍头利息;实际到手2760元。之后要求我分3期利息及管理费,每期1316元,合计共还款3948元。年化利率为158%2018年2月15日,你我贷向我放款6000元,至2018年8月16日,我共向你我贷还款7722元用于支付本金利息、管理费,年化利率为57% 3、 2019年5月30日,你我贷向我放款10000元,至2020年5月18日,我共向你我贷还款13594元,某化利率35.94%。 上述三笔借款我均为在校大学生,某我贷违反国家规定向在校学生放贷,期间又通过暴力催收等方式收取高利贷。我要求你我贷公司退还超过国家规定部分的利息(含管理费)共3500元。

除此之外,这些小额贷款平台委外的第三方平台身份不明,在催收的过程中拒绝提供相关信息证明自己的身份,在催收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其他公民的个人隐私行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小额贷款委外的第三方平台是指一些专门的催收公司或者数据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会接受小额贷款公司的委托,负责对其逾期贷款进行催收或者管理。这些第三方平台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借款人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催收或者信用评估等操作,而在催收的过程中却涉及到了威胁恐吓、与债务无关人员遭到恶意骚扰,收到威胁短信等违规行为。

最关键的是,这些第三方平台在催收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其他公民的个人隐私行为,其是否具备相关的合法资质和证书成为金融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了其是催收,还是是非法讨债的犯罪分子,而当遇到这样的催收行为的话,我们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如果第三方平台在催收过程中遇到暴力催收等恶劣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收集证据:如果第三方平台在催收过程中遇到暴力催收等恶劣情况,应该及时收集证据,例如: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邮件等,以备将来使用。

2. 报警:如果第三方平台在催收过程中遇到暴力催收等恶劣情况,可以报警,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

3. 联系相关部门:如果第三方平台在催收过程中遇到暴力催收等恶劣情况,可以联系相关部门,例如:消费者保护组织、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寻求帮助。

4.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第三方平台在催收过程中遇到暴力催收等恶劣情况,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总之,如果第三方平台在催收过程中遇到暴力催收等恶劣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对于小额贷款平台加大监管,对于其贷后服务进行的委外行为履行监管责任,核实其委外第三方催收机关是否合规,这才是解决目前投诉量高的最佳答案。

举报小贷公司平台找哪个部门


“少数信用卡逾期客户有钱去找中介,却不还欠款,甚至伪造信息和相关证明文件,谎称无还款能力。这种情况我们一旦发现会联系警方立案处理。”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消保人员小王(化名)向记者表示。

小王口中的“中介”,是指一些打着债务优化旗号的职业代理投诉机构。

近年来,国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愈加重视,金融监管部门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消保法律法规,有效维护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正当的权益,但仍有部分违法分子钻空子。


起底“代理投诉”套路



记者调查了解到,“代理投诉”机构的目标客户往往是因信用卡欠款逾期被银行催收甚至被银行起诉的消费者。在收取了持卡人的代理费后,他们开始对银行展开“狂轰滥炸”式的恶意投诉,伪造逃债证明,从而争取到免除利息、罚息。


记者以信用卡逾期持卡人身份,暗访多家“反信用卡催收”“代理投诉”的中介机构。此类机构多以“信用修复”“优化征信”为名,以法务团队、律师咨询的模样出现。


“您可以委托我们法务和银行协商一个合理的个性化分期方案,不产生利息和违约金,停掉目前的罚息,停止银行催收和起诉,每个月稳定还款就行。”某中介机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


在记者追问他们具体如何操作时,多家中介机构的回答都十分隐晦,答非所问:“我们有专业的法务和公关团队,都是业内顶尖的,你要完全对我们信任,100%配合我们,一切按照我们说的做。”


费用方面,各家机构收取标准略有不同,整体上,中介费用为欠款总金额的6%-8%。还有部分中介机构“阶梯式”收费:“收6%是半代理,我们只出方案,帮忙联系,能不能做成不确定。10%是全代理,只要您积极配合,成功率是100%。我们为您挽回的损失远不止这点费用。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不成功,钱会退给你。”


记者随后咨询了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某工作人员。他表示:“恶意逃避债务或者协助恶意逃避债务是一种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行政责任。如果债权人是银行,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违法行为人通过恶意透支信用卡的方式进行诈骗,且数额较大的,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两面三刀”收钱不办事



记者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中介机构事先承诺的那么简单。“他们要求我天天做任务,按照他们给的话术去网上发帖,还要给监管部门打电话。”在一个QQ群里,记者联系到的信用卡失信人小杰(化名)说。


对此,上述银行消保人员小王向记者表示,疫情期间多家银行都出台了相应的纾困措施,只要客户因疫情原因导致还款困难是真实的,并提供相关证明,经审核后都会给予优惠帮助。“但有的客户在中介教唆下,伪造资产证明、失业证明、大病证明、疫情管控文件等,情节比较严重,我们核实后会直接报警。”


此外,还有信用卡持卡人在代理投诉时遭遇了诈骗。一名信用卡逾期者向记者表示:“机构收了钱并没有按照约定解决问题,一直说正在联系、正在推进,拖了大半个月,后来竟然直接说公司倒闭了,然后就把我拉黑了。”



金融机构已出手



11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发布《关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要求,各相关网络平台会员单位切实履行信息发布审核的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代理维权信息蔓延的势头。


浦发银行信用卡于11月8日与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持续沟通密切配合,对数名违规职业代理投诉中介人员进行打击,并均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该行表示,违规职业代理投诉中介挤占了大量行政机关及金融机构的消保资源,间接损害了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合理投诉,避免信用卡过度透支,在发生纠纷时,可直接联系银行进行沟通。


编辑:郑雅烁
见习编辑:张祉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公司举报(举报小贷公司平台找哪个部门)":http://www.ljycsb.cn/dkzs/1264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