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挖坑给消费者:换个手机竟然要和银行签贷款,下面是重案揭秘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手机店贷款买手机
近日,中国之声新闻热线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反映,他们在办理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的业务时,遭遇了一项令人困惑的情况。据报道称,一些业务员声称可以在网上免费赠送礼品,然而事实上,这需要用户以信贷方式进行担保。与运营商和贷款银行签署的三方合同中规定,用户需承担数百元至数千元的贷款,方可获得手机等礼品的所谓"免费"赠送。然而,绝大多数用户并不知道他们签署的实际上是一份贷款合同。一旦手机欠费停机时间达到一定期限,用户就陷入了"贷款逾期"的境地,最终导致信用受损。
这一现象引发了众多用户的投诉。用户们向当地营业厅寻求解决,然而得到的回复却往往是"合同已经签字"、"已尽到提醒义务"、"业务员违规操作"等类似的回应。用户们深感无奈,他们原本只是想获得所谓的"免费"礼品,却没想到会遭受信用受损的后果。
这种业务陷阱的存在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方面,一些用户在求取小额贷款时受限于征信情况,因此对于免费礼品的诱惑难以抵挡。另一方面,运营商和业务员的宣传误导和欺诈行为也应受到谴责。用户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业务办理的透明度和合法性,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这一问题,运营商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应该提供明确的业务规则和条款,并确保业务员遵守相关规定。此外,也需要强化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合同内容的认知和风险意识,避免因为追求所谓的"免费"而蒙受信用损失。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用户们也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办理任何业务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对相关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并及时提出问题和疑虑。如果遇到业务员的虚假宣传或违规操作,用户应当及时向运营商投诉,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追究责任。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营。加强对业务员的培训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以防止类似的业务陷阱再次出现。此外,应该加强与贷款银行的合作监管,确保贷款合同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信用风险。
对于用户信用受损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应积极介入,建立有效的信用修复机制。帮助受影响的用户恢复信用,消除不当贷款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提高风险意识和理性消费观念。不要贪图所谓的"免费"礼品而掉入陷阱,应理性对待各种优惠和促销活动。只有保持警惕和理智,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移动运营商存在的业务陷阱给用户带来了诸多困扰,影响了用户的信用和权益。政府监管部门、运营商和用户都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业务办理的透明合法,保护用户的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安心地选择和使用各类服务。
实体店手机分期好办吗
2018年过去半个月,先回顾一下几个稍微热门的科技“旧”闻。
事件一:在A股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几家手机供应链企业中,欧菲光在12月11日到13日之间,股价三连跌;蓝思科技、江粉磁材的股价也是从12月中上旬开始呈现下行态势。
事件二,1月9日CES展会开幕不久,就爆出一则消息,在业内刷了屏:华为进军美国受挫,美国第一大运营商AT&T已放弃销售华为手机计划。
事件三:1月10日,中国两家大型智能手机制造商OPPO跟vivo站出来公开表示反对博通和高通公司的潜在合并交易,原因是担心该交易会挤压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利润率,牺牲它们的利益,而令大型全球竞争对手获益。
事件四:小米之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截至2018年1月13日,小米之家全国范围内门店数突破300家。
事件五:1月14日,苏宁时隔五年再次更名,苏宁云商更名为“苏宁易购”。以便“统一企业公司名称与渠道品牌名称,突出智慧零售主业,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1,线上有阿里支持;2,线下有万达和融创支持。
事件六:1月15日,京东生活家居自有品牌“京造”正式上线,目前已经上线包含拉杆箱、化妆棉、电动牙刷,毛巾、床品、内衣袜子等37个SKU。
事件七:1月16日,网易科技报道称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从2018年1月10日起冻结了公司董事长刘立荣所持有的41.4%的股权,冻结期为两年。
七个“旧”闻,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里面主要释放出两个信号:1,手机行业开年不太顺,2018年手机整个产业链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手机零售在巨头的“新零售”战略扩张攻势下如何求变。
笔者曾经在《梳理乱七八糟的新零售》中通俗易懂的把高大上的“新零售”定义为:抢人流造场景用精准技术快速成交的过程。目前主要处于抢人流,造场景阶段。抢人流造场景主要表现在小米之家,京东之家及苏宁等(暂且不讨论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在紧锣密鼓的布局线下。新零售究竟零售什么?从京东自有品牌“京造”上线,表面直接对碰网易严选,个人认为更多对应着小米之家来布局,同时还可以对天猫线下店形成竞争,一箭双雕。不管是雷军还是刘强东,你会发现一个趋势:ODM模式的智能生态链。在手机行业寒冬时期,在新零售进化过程中,卖的手机的已经不仅仅卖手机,而是在卖所有的精品周边,目前主要体现在小家居(大家居受困于物流的运输及成本等方面)。
目前大部分手机店收入的四个主要正当来源:1,卖手机及配件,中间产生的利润。2,店面门头等广告位出租,3,运营商补贴,比如开新号,办流量等,4,办理分期,修手机等附件服务。这里不包括靠“坑蒙拐骗哄”消费者达到暴利的模式。
目前也面临主要问题:1,店租及人员成本增长。2,手机各层定价的固化,特别排名是top5的手机品牌,加上通街都是一片红蓝绿橙,对于没有一定规模的店面,根本没条件跟厂家谈价格政策。3,手机产品处于创新技术瓶颈期,消费者换机频率低,虽然不少厂家也在不断的突破,比如vivo推出屏下指纹,中兴的折叠双屏等,4,现三大运营商都处于调整期,更多偏向互联网融合,各地区补贴有很大偏差。5,5G的商用,换机爆发期都是2020年后的事情。
随着消费的升级加速及行业升级,可以想象到的场景就是传统手机店会慢慢的消失,手机一条街也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小米之家,京东之家的精品生活店,手机只是生态链中的一个品种而已。显而易见的,就是迪信通,乐语,大地,中域等大连锁已开始布局。那么2018年,小型手机实体店为什么不顺势而为,能做或是两方面:一,局部尝试做精品生活馆,比如智能小音响,小台灯等。二,店面位置尽量往商业综合体靠,连苏宁都往万达靠,你就知道未来人流只会集中在那几个商业综合体。
最后,提供几个数据: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销量突破3000万台。预估2018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规模约为500万台。
当你还在要求店员在刷朋友圈发TOP5品牌手机成交图片时,当你还在乐此不疲的重复开10年没变的传统手机店时,当你每月在帮运营商打工时,别忘了顺势而为。
相关阅读:梳理那些乱七八糟的的新零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手机店贷款买手机(实体店手机分期好办吗)":http://www.ljycsb.cn/dkzs/1243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