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1年期美元定存利率高达5% “换汇存美元”是“聪明之举”吗?,下面是台海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美联储 贷款利率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韩昱
近期,多家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引发了储户和市场的关注。6月8日,六大行下调个人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普遍下降5个基点,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下降10个基点至15个基点。随后,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宣布,从6月12日起下调部分人民币存款利率。
5月份以来,国内部分银行的美元存款优惠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记者梳理多家银行的美元存款产品发现,当前1年期美元定期存款优惠利率仍可达到3.3%至5.0%区间,相较于人民币存款利率更高。
利率较高的美元存款产品有其他风险吗?普通储户应该为了高利率“换汇存美元”吗?对此,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在考虑购买美元存款时,除了存款利率本身之外,还需要考虑换汇成本、汇率风险和机会成本等其他因素,并非适合所有人。
1年期美元定存利率
有银行可达5%
记者通过查询多家银行手机App、官网信息等方式发现,当前不少银行的美元存款优惠利率仍能够达到较高水平。其中,北京银行的“京惠存美元12个月定期230401期”产品,年利率达到3.30%,起购金额为5000美元。同期可购买的人民币存款产品利率则相对较低,比如,“2023年第12期1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20%,起购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而存期为1年的人民币整存整取产品,年利率为1.85%,起存金额为50元人民币。
同时,外资银行和部分中小银行的美元存款产品优惠利率可以达到更高水平。比如,渣打银行官网显示的“渣打银行个人客户美元定存特惠活动”,其中6个月、1年期新资金优惠利率(年化)均可达到4.9%,最低起存金额为20000美元,为符合条件的“优先私人理财”客户专享,活动时间为2023年6月1日(含)至2023年6月30日(含)。
记者在查询苏州银行App时发现,其外币定期存款产品中的“美元1年期定期存款2023年”年利率达到5.0%,10000美元起存;该行“美元6月期定期存款2023年”产品年利率也达到4.5%,同为10000美元起存。
部分银行的美元存款优惠利率缘何走高?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带动美国国债收益率和利率中枢整体走高,在跨境资本套利行为带动下,海外美元利率跟随走高。另一方面,随着美元逐渐回流,离岸市场美元流动性逐渐收紧,导致美元资产和融资成本水涨船高。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国内理财类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对美元存款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再加上全球市场避险情绪维持高位,也推高了美元存款利率。
“换汇存美元”风险较高
美元存款利率长期或下行
记者以上述北京银行的美元存款产品和人民币大额存单产品为例,仅以收益率指标来计算,如果储户以100000美元购入1年期3.3%利率的美元存款产品,则可获利息3300美元,以该行6月15日现汇结汇价(参考汇率:710.67)计算约为23452元人民币。若以100000美元(约合710670元人民币)购入年利率为2.20%的“2023年第12期1年期大额存单”,一年后可得利息约为15634元人民币。仅以此看来,美元存款可获利息约是人民币存款产品的1.5倍。
然而,庞溟表示,购买美元存款时,除了存款利率外,还有多重因素需要考虑。对资产配置较为均衡、目前持有闲置美元的投资者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有经常项目下真实用汇需求的个人来说,可以考虑购买美元存款。但对于换汇成本和机会成本较高、对美元贬值风险和汇兑损失容忍度较低的境内居民而言,此时换汇购买美元存款的收益风险比低。
“持有外汇存款除了要考虑利率变动,还要考虑汇率走势。”王有鑫分析称,前期美元指数已从高点明显回落,后续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恶化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由预期转为实际,美元指数将继续回落,持有美元存款的收益率将下降。因此,应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动态考虑资产负债配置的币种结构。
展望后市,受访专家认为短期内美元存款利率或仍有一定上升空间,但长期将下行。
专家表示,从短期角度看,由于美国通胀黏性较强、就业市场表现强劲,在经济数据相互矛盾和美联储官员立场存在分化的背景下,在短期内美联储仍有加息空间,美元存款利率也有一定上升空间并维持高位。
王有鑫说:“随着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联储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启动降息,美元存款利率将随之下行。”
庞溟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具有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目标,同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与宏观审慎。由于美联储在本轮加息周期中已累计加息10次,将美国基准利率推升500个基点到5%至5.25%范围,考虑到美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和信贷收缩的冲击,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虽未结束,但已接近尾声。
美联储加息最新消息公布
金融市场相信,美联储将在6月份的会议上“跳过”加息,并将注意力集中在7月份再次加息上。但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一些人预计美联储下周将上调政策利率25个基点,这将使基准利率升至5.25%-5.5%的区间,标志着美联储连续第11次加息。
花旗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安德鲁·霍伦霍斯特在接受MarketWatch采访时表示:“数据的平衡仍然指向另一次加息。”然而,他一再强调,这一预测是“千钧一发”。
霍伦霍斯特指出,4月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强劲”增长了0.4%。除了强劲的通胀数据外,就业市场也显示出一定的强劲,5月新增33.9万个就业岗位。
巴克莱资深美国分析师Jonathan Millar也认为,"自5月会议以来我们获得的数据与美联储愿意暂停购债的想法之间确实存在矛盾。"
米勒说,他的基本观点是,美联储下周不会加息,但他补充说,他认为加息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高。
米勒在一次采访中说:“天哪,这对我们来说很接近了。”米勒认为,无论6月份发生什么,美联储最终都会再策划两次25个基点的加息,在加息结束前将基准利率提高到5.5%-5.75%。
美联储官员将于6月13日至14日举行会议,并将在下午2点宣布决定。美国东部时间周三。随后,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将于下午2:30举行新闻发布会。
美联储理事杰斐逊和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哈克在5月31日的连续讲话中提到了加息的可能性,这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6月不会再次加息的看法。
哈克将6月的跳升描述为美联储回归正常做法,即美联储不会在每次会议上都采取行动。与此同时,杰斐逊表示,6月份的跳升不应被解读为美联储已经结束了加息。
霍伦霍斯特说,市场误解了美联储的指引。他说:“我认为,(美联储)在这次会议间隙试图做的,并不是给我们任何指引。”但他补充说,在美联储手把手的情况下,市场很难明确表明自己的意图。
使这次会议前景复杂化的是,美国劳工部将在6月13日公布5月份消费者价格通胀数据,就在美联储会议开始之际。
米勒表示,强劲的CPI数据可能刺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加息。他说:“他们实际上可以通过不让市场决定他们的决定来帮助增强他们的信誉。”目前预计下周加息的可能性只有33%左右。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和澳大利亚央行(Australia central Bank)最近都宣布加息,而不是维持利率不变,令交易员感到意外。
前美联储职员、现任Wilmington Trust Investment Advisors首席经济学家Luke Tilley警告称,如果美联储再次出人意料地加息,银行业的压力可能会再次出现。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他们现在让市场感到意外,那将加剧地区银行业的压力”,并使美联储的工作更加困难。蒂利说,他认为美联储已经完成了加息,央行将在年底前降息。
Tilley说:“通货膨胀率将会低得多,经济增长将会慢得多,长期通胀预期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控制。”
Hollenhorst指出,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7月份加息,因此6月份的加息“对市场来说不会是太大的意外”。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从5月份美联储上次议息会议前3.3%的低点升至3.72%。
本文源自金融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美联储 贷款利率(美联储加息最新消息公布)":http://www.ljycsb.cn/dkzs/1224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