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六类诈骗“陷阱”!,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额贷款手续费
北京银保监局今天(16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公众警惕六类典型诈骗陷阱。
典型“陷阱”一:“代办保险、代理退保”骗局
“代办保险”骗局: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年人对养老保险需求较大,但又不了解保险政策、不清楚办理程序的特点,谎称在社保局有“特殊渠道”,可通过一次性补缴享受养老退休金,或通过挂靠公司虚构劳动关系、伪造年龄等方式为未参保人员补缴、代缴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一旦支付大额款项,不法分子便音讯全无。
“代理退保”骗局:不法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得保单信息后联系老年人,通过诋毁保险公司产品、承诺更高收益,诱骗老年人退保,先收取高额手续费,待退保后再推荐老年人购买“其他理财产品”,最后人走楼空。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老年消费者:保险政策要了解,退保投资要防骗。一是不信“偏门”,办理各类保险业务一定去正规机构;二是不贪“小利”,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三是多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的特征、办理流程以及金融常识,有效增强自身风险识别能力。
典型“陷阱”二:“黑中介贷款”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小广告”,声称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或个人信用贷款,一旦老年人与其联系,不法分子即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老年人连续转款。有的不法分子还以需要老年人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为由,要求老年人先往骗子账户内存钱。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老年消费者:想要贷款或信用卡,正规渠道去办理。老年人若确有相关需求,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正规渠道申请个人贷款或获取信用卡额度,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前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使用金融机构官方手机APP等多种渠道进行咨询办理。金融机构有严格的授信条件和审批手续,不会通过非正规途径办理业务。
典型“陷阱”三:“以房养老”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使老年人抵押房产以获得资金,再用所获资金购买所谓“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这种“抵押-借贷-理财”的方式操作流程繁、参与主体杂、投资风险高,老年人往往难以看清其中套路与风险。不法分子便利用这一点,以老年人房产办理抵押借款,再将资金盗取使用乃至挥霍一空。一旦资金链断裂,老年人不仅无法获取收益、收回本金,还可能面临房产被强制拍卖的风险。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老年消费者:赚钱买房多年功,抵押诈骗钱房空。正规的“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而不法分子所宣称的“以房养老”与国家试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完全无关,只是假借国家政策名义为非法集资活动造势宣传,根本不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而往往是“以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典型“陷阱”四:“投资理财”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扶持”“政策补贴”等旗号,通过虚构投资理财项目、夸大投资收益,以“低风险、高回报”为噱头诱骗老年人投资。不法分子往往先让老年人“小额投资”,然后按时“高额返利”,进而引导老年人追加投资金额。一旦老年人大额投入,不法分子便消失不见。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老年消费者:投资理财“高收益”,血本无归是结局。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谨记投资是有风险的,警惕各类标榜“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财项目,切莫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投资理财首先要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其次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方查证,谨慎对待。要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了解和判断,以防被不法分子蒙骗。
典型“陷阱”五:“收藏投资”骗局
不法分子常用“限量发行”“高额回报”“绝世珍藏”等宣传语,吸引老年人投资一些所谓“收藏品”,并许诺在短期内会帮助老年人将“收藏品”进行拍卖以实现“收益翻番”,继而索要“展览费”“评估费”“公证费”等相关费用。其所谓的“收藏品”只是一些外表华美的工艺品或翻版印制的纪念钞,均不具备所宣称的高价值,也难以再次出售回本。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老年消费者:收藏投资门槛高,小心骗子设圈套。涉及收藏投资,如果推销者声称“藏品回购、短时间内升值、帮助出售变现”等,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骗子。真正的收藏品投资“门槛”较高,投资者应具备相应的收藏知识,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典型“陷阱”六:“养生保健”骗局
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怕生病”和迷信“专家教授”的心态,通过冒充专家身份,博取老年人信任。受骗的老年人往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选择花小钱信任所谓“专家”的“良药”,在犯罪分子轮番“免费用药”等利益诱惑下,一步步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中,最终蒙受损失。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老年消费者:保健偏方勿轻信,看病首选去医院。不迷信“偏方”,不轻信所谓“专家”。身体不适要去正规医院治疗,如确需购买保健品,要多与子女商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来源: 银保监会网站
贷款银行手续费怎么算
#11月财经新势力#很多人对每天收到的低息贷款、无息贷款信息和电话已经不再相信,可如果是银行给你发这样的信息或者电话告诉你,你会质疑吗?相信很多人觉得是可信的。真的可信吗?#头条创作挑战赛#
实际上,不要再傻傻地相信那些低利率贷款包括银行推广的低利率贷款了,现实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一、银行信用卡以手续费代替利率但却宣传无利息,实际上收取的费用比利率更高的可怕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无需抵押、轻松放款、利率极低”的方告宣传,即使现在仍然会收到这样的宣传。而一旦真正贷款办理时各种费用和利息收的会让你悔不当初。
而一些银行的信用卡也学会了一些非正规贷款机构的门槛低,贷款利率低、放款速度快这些噱头,在信用卡各种资金服务时甚至打出“无息”以及“当日即可放款”等口号来吸引客户。
信用卡分期是一项给银行提供稳定创收的摇钱树,一些银行信用卡分期宣传就是以无利息、不收利息甚至0利息来吸引广大信用卡使用者,取而代之的则是收取手续费等隐性利息,但实际上银行信用卡的分期费用率并不低,一般情况下在15—24%,有的甚至更高。但由于信用卡分期时每一期的手续费并不多,有的几元钱、有的几十元钱,从而很多人就忽略了这个手续费而导致承受了非常高的利率成本。
近年来,因信用卡手续费利率展示模糊不清,而费率又相对较高,导致银行频频登上用户投诉的“黑榜”,其中又以信用卡分期业务投诉居多,重要的原因就是信用卡费用率不明晰、没有提前告知。
在众多消费者对银行信用卡的投诉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借款利率模糊不清”“利息计算方式未对客户明确告知”等情形。而以手续费代替利率同时又模糊利率的概念,就是为了不让消费者能够清楚认识到真实借贷成本,从而在高收费的情况下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如果你知道你的信用卡分期以及各种所谓的金业务是要承担15—24%甚至更高的费用率,你还会做这些借贷业务吗?
二、一些银行互联网贷款宣传利率远远低于实际利率从而诱导消费者互联网借贷
如果说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贷款利率高还有一定的原因,小银行通过互联网贷款平台层层收取费用导致贷款成本过高的话,一些大银行互联网贷款利率明显比宣传利率高出很多。
与信用卡将手续费混淆于没有利息不同,互联网信贷则是赤裸裸的以低利率进行宣传,然后在贷款办理过程中收取非常高的利率。
根据监管部门的处罚通报,华某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片面宣传低利率,实际贷款利率远远高于所宣传的利率,如这家银行推出的“华某龙商贷”互联网贷款,在宣传时说的是“年化利率低至7.2%”,但在实际发放贷款收取的年化综合资金成本最高已经达到18%,客户实际承担的成本是银行宣传利率的2.5倍。而更重要的是,监管通报明确这家银行的该产品上线以后从来就没有客户真正享受到最低宣传利率;这说明,这家银行宣传的低利率事实上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仅仅是宣传利率而已。
还有该银行推出的“网商贷”互联网产品,在宣传时说的贷款“日利率最低0.02%”,但实在真实贷款发放时发生的最高年化利率为21.5%,银行贷款实际最高利率是银行宣传利率的2.95倍。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2019年3月上海监管局对华侨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在发放部分住房按揭贷款时,违反贷款利率规定而受到处罚。
银行贷款利率的虚假陈述和暗示,实际上是在消耗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和信心,真实永远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相信银行,毕竟大多数银行仍然是值得依赖的,但是在贷款时也一定要把利率搞清楚。明明白白消费才能让公众更信赖。(麒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额贷款手续费(贷款银行手续费怎么算)":http://www.ljycsb.cn/dkzs/1217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