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滨区:小额信贷坚持“三个环节”开启乡村振兴“金钥匙”,下面是河南经济报鹤滑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河南省扶贫贷款
河南经济报记者曹永飞通讯员丁小芳
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以提高脱贫户贷款获贷率为目标,坚持小额信贷“三个环节”,助力产业经济发展,促进困难群众增收,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完善诚信体系,实现贷款“贷得到”。该区把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增强群众诚信意识作为金融扶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扎实开展“乡贤”“村贤”评选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诚信观念。建立已脱贫人口评级授信系统,由区金融服务中心、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乡镇办四家共同入户调查,银行一次性取得借款人资料,并将相关授权书、合同等直接入户签订,最终由乡镇办带领脱贫户去金融机构办理放款手续,大大简化了金融扶贫贷款办理程序,全力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并把对已脱贫人口评级授信的成功做法运用到所有农户,探索建立了乡村组户“四信”评定系统,将全区所有农户的信用情况分为四个信用等级,与各金融机构同评定、共应用,实行贷款额度、利率优惠与信用等级挂钩,有效降低贷款门槛和贷款成本。
创新联结模式,指导贷款“用得好”。为解决已脱贫人口发展资金难题,该区出台金融扶持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已脱贫人口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建立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政策,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贷款支持,保障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脱贫村建立产业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结机制,建立了“专业合作社+脱贫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促进了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织密防控网络,确保贷款“还得上”。该区把与涉农银行建立的风险补偿合作机制作为“压舱石”,研究出台了《淇滨区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向银行整合注入3590万元贷款风险补偿金,降低银行借贷风险。同时,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平台,紧盯以贷款到期信息,提前一个月提醒督促乡镇提前做好脱贫户和监测户贷款偿还或续贷等工作。目前没有发生过逾期现象。
目前,该区享受政策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共计408户,已贷款194户、513万元,户均获贷2.6万元,户获贷率47.55%。其中,今年新增贷款67户150万元,户获贷率16.42%。
河南国家助学贷款
周口广播电视台川汇频道讯:
8月13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受理工作已启动。凡已被正式录取的河南籍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研究生和预科生,均可到户籍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学生和家长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发放,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万元;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部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毕业3年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年度偿还贷款本息。
据悉,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集中办理时间截至9月20日。学生和家长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高校的电话或网站了解相关信息。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杨璐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河南省扶贫贷款(河南国家助学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2146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