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风险定价 贷款(贷款风控措施)

风险定价 贷款(贷款风控措施)

降息,还有戏吗?,下面是逻辑石渔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风险定价 贷款

希望,从来不缺

总会进隧道,总会出隧道。

——黄磊,向往的生活

如何理解通缩

认真写一篇。

5月份的MLF,毫无波澜地平价操作。如此一来,市场YY的LPR调降,可能性大大降低。

什么叫“保持战略定力”,不知大家体会到没有?

周末我看了官媒的一篇评论文章,说得是有道理的。货币的问题,不在央行给的贷款基准利率太高。而在于两点:

1.居民储蓄意愿过强(存款利率再降是必然的);

2.基准利率和民企的借钱利率是两回事。

央行给的基准已经很低了,但民企实际上借到钱的成本,可能高达9-10%(我认识一个案例,高达24%),一方面,是经济下行期,银行评估自己面临的风险变大了,风险定价必然提升。另一方面,就算政策强迫银行降贷款利率,银行也可以挑着客户贷,然后,会有更多的企业借不到钱,只能走民间借贷,这是成本抬高的主要原因。

大家可能会想:就不能逼着银行不挑客户吗?

答案是:不能。

银行一旦不挑客户了,造假、贪腐会变多,不良率会上升,金融关乎全盘的稳定性(网上流传的“金融无用论”,明显是书读太少)。从我了解的情况看,银行风控的口子,对中小微的小额贷款,是略松了,但总的口子,没有松。因为客观条件在于,就算A股上市的5000家号称最好的企业,也是垃圾横飞,能放心借出钱的企业太少,你让银行怎么办呢?

把上面两点放一起,就是村里不愿承认的名词,叫“通缩”。

大家会不会很好奇?通缩就通缩,为何不愿意承认呢?

我估计,有两个原因吧:

1.信心胜似黄金,宣传,干的就是鼓劲的活。(当然,还有一句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通缩的对策是“印钱”,对于20多年都在压通胀的货币条线来说,是个新课题。

仅就“印钱”本身,也是复杂的。

全球“印钱”的典范,叫美利坚合众国(虽然很讨厌,但这是事实),美国之所以印了这么多钱,经济还没完蛋,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是全球货币(全球通胀怪他)。如果中国也想走“MMT”(印钱)这条路,有一系列的逻辑需要往下推:

1.首先,人民币得国际化。理由显而易见,把多印的RMB搞出去,才不会导致内部通货膨胀太严重。

2.要让RMB国际化,得让其他国家持有RMB。

3.其他国家持有RMB的方式有两种:

1)卖东西给咱们。这里的问题在于,中国制造本身物美价廉,国际上除了大宗原材料,其他的,咱们也看不上。且就算是巴西、大毛、中东等国,他们卖给咱们的是原材料,咱们卖给他们的是制成品,一轮贸易下来,咱们对他们,大概率也是顺差,从他们那里收到美元,而不是送出人民币。

东盟倒是不错的方案,中国企业去那边投资建厂,咱们从他们那买东西,或者直接出口给欧美。但问题在于:

A.送太多产能出去,这边可能像老美一样空心化,影响就业(以后人口少了,倒是个办法);

B.东南亚的制造力,也就中低端还可以,满足不了这边多少需求。此外,天朝居民,目前明显内需不足,看进口数据就知道,中国对全球的贸易顺差,还会进一步扩大。

目前的情况看,这条路是很难走通的。

2)借钱给其他国家。

这个方案也挺难的。

那些有钱的,不跟咱们借。带路上那些穷国,借了又不还,拿点矿产、码头资源来换吧,老美马上给你扣上“高利贷”的帽子,这些国家的居民,好处拿完,立马反弹~~这种“白眼狼”例子,在那堆“尼亚”里好多。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是用人民币,换人家手头的美元,然后,咱们再拿美元买买买,再不济,就囤黄金(黄金是有未来的)。问题就在于,他手头有购买力更强的美元,干嘛换RMB呢?也不是不可能,例如:美刀信用不行了(乱制裁、经济严重衰退),但这是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解决不了眼下问题。

另外,就是咱们手头美元已经够多了,拿那么多,干嘛?很多想买相投的,人家不让,老囤黄金吧,也不是个长远的办法。

SO~~“MMT”第一步,就卡住了~~

央妈无数次强调“绝不搞大水漫灌”、“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站在他的角度,是对的。但站在市场的角度,是失望的,这是关于“通缩”的预期差。

现在很重要的问题在于:“通缩”,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我个人感觉是不会。

一个是咱们政策调整的速度很快。经历过去年四季度的,都懂;(副作用,也可能是明显的)

另一个是,真正占据着经济主力的70-80后,依然很“卷”,甚至“卷”到有点浮躁,只要想“搞钱”,经济就还有希望,中国依然是蓝海。至于00后躺平的事吧,留着以后再说。

最后,昨天看一个大V的文章,他说,A股都有周期,只要不退市,就算是游戏这种垃圾了好几年的板块,靠个AI,也能起飞。我有个好朋友,在2020年35块抄底了一只股票,一套就是三年,这只股票叫啥呢?叫中科曙光。

如果都不行,就交给时间吧,时间,是最后的解药,也是最好的朋友。

————————

复盘,关注这个号:

逻辑石渔

雪球专栏/新浪专栏/格隆汇专栏/尺度专栏

仅供个人交流使用,不作为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贷款风控措施

中新经纬7月18日电 题:少数中小银行在互联网贷款自主风控过渡期中压力犹存

作者 李晔林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

7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推进数字化转型,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资金流和信息流管理,在与相关机构合作过程中履行贷款管理主体责任,并按照“新老划断”的原则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的自主风控要求设置了过渡期,以促进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通知》对商业银行在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信息管理、加强资金管理、规范合作业务、监督合作机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为强化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和自主风控,《通知》在履行贷款管理主体责任方面,要求银行自身全面强化身份验证、授信审批和合同签订全流程风控,并在业务合作过程中对相关“助贷”机构落实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在强化信息数据管理方面,要求商业银行在确保各类信息数据真实性的同时在数据使用、加工、保管等方面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保护,并切实做好合作机构的安全评估工作;在加强贷款资金管理方面,要求商业银行明确自主决策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贷款用途进行监测,确保贷款资金安全;在规范合作业务管理方面,要求商业银行对与其开展营销获客、支付结算、信息科技等合作的相关机构进行规范,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迈向数字经济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企业线上商业活动和居民线上消费活动陡然增加,在政策倡导和技术支撑之下,主流生活场景和客户消费行为高度数字化。尤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互联网贷款规模快速增长,成为消灭金融服务“空白地带”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快速提升金融便利度和普惠覆盖面。

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余额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互联网贷款和企业流动资金互联网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8.1%、46.3%,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加。

但是,在银行线上融资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尤其是与各类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电子商务公司、非银行支付机构、信息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合作业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改规范。

但由于受到疫情反复和经济承压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进程遇到一定阻碍,当前的业务合规性仍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监管规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次《通知》考虑到部分业务面临到期合规压力,按照“新老划断”的原则设置了过渡期,对存量和增量业务作出了相应安排,提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至2023年6月30日,这有利于业务各方全面整改及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过渡期的设置有助于其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的全链条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线上和线下风险防控措施,维持互联网贷款业务平稳推进。

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中小银行在过渡期内实现自主独立风控的压力犹存。(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风险定价 贷款(贷款风控措施)":http://www.ljycsb.cn/dkzs/1211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