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信用钱包贷款易(信用钱包好下款吗)

信用钱包贷款易(信用钱包好下款吗)

普惠金融,很普及但并不实惠,下面是蜻蜓队长是也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信用钱包贷款易

说起“普惠金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乍一看还以为是金融公司给百姓提供的实惠便捷的金融服务。

但是,就是这个表面正能量满满的金融服务却给百姓伤得最深,给社会留下一地鸡毛。

砍头息、捆绑保险、阴阳合同、乱收服务费、非法获取用户信息、暴力催收等等,都是这些普惠金融的代名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这些换马甲的套路贷究竟有哪些套路呢?

第一,玩文字游戏技术一流

没有任何一家贷款公司会标明自己的真实利率。

真实案例:一个网友在“信用钱包”平台贷款4000元,九期还款,合同上写着年化率27%,但是还款就成每期564.44元,年化率为惊人的60.84%!

下面来看看各个平台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总有一款是你们经常使用的。

吃不吃惊,意不意外

第二,不怕你失踪,花式催收就是最廉价最有力的杀手锏。

为什么相隔十万八千里平台还敢借钱给你?

那是因为你的手机信息(包括通讯录、聊天记录、身份证、银行卡、照片)通通被平台获取,逾期或者还没有逾期就会给你打电话,给你通讯录打电话,P你的照片发在网上,呼死你软件让你手机成为砖头。

一系列的流水线催收,自己的事情殃及亲戚朋友让你精神分裂,害怕陌生电话、不敢社交、每天精神涣散,这样的感觉经历过的人都会一辈子记忆深刻。

第三,借助仲裁、虚假诉讼恐吓借贷人。

金融平台和催收的手段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通过仲裁、发虚假诉讼文书来恐吓借款人。中国百姓普遍法律意识淡薄,谈到法院诉讼就害怕。更有平台大批量打包起诉,赌的就是借款人不应诉,一旦不应诉百分之百输。

第四,债权低价转让,催收进化升级。

据消息称,某个大型金融平台大量低价卖出债权准备全身而退。这也就代表着新的一轮催收即将开始。这种催收有可能是电话也有可能就是起诉。

真实案例:一家名为佳木斯拓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这就是一家换壳的催收公司。通过低价收购债权,批量起诉借款人。

从公司20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起诉借款人近3000人,并且起诉地为同一地区、同一法院。

根据这家公司的操作模式,我们可以理解成专门从事高利贷贷款催收公司的变形。只是更高级,但是本质未变。它们的目的就是利用新招数让人措手不及,一旦放任不管后果100%会被法院执行。

如今,国家清退各种非法网贷真是大快人心,也算是给网贷受害者的慰籍。但是鸡毛终究还是要借款人自己收拾。

对于负债者来说时间是最重要的,只有给予充分的赚钱时间才能解决问题,一味的法院执行只会火上浇油。

据了解,很多的负债者最开始都是从几千的小额开始,因为害怕暴力催收,从而办了信用卡、又申请其他网贷还旧账,周而复始。

倒卡、不断地循环贷款,最后才发现辛苦地来回折腾,竟然本金一分未还却产生了更多的利息和手续费、平台服务费……

如果你还在为这种贷款而痛不欲生,那么停下来就是好的开始

别害怕逾期、别害怕催收、别害怕别人的眼光。社会很现实,如果你熬过去了出众,熬不过去就会出局。

信用钱包好下款吗

点开“滴滴出行”“去哪儿旅行”“哈啰出行”等App,显眼位置均可看到“借钱”;点开“京东”“58同城”“美颜相机”等App,显眼位置也能看到“借钱”……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少手机App存在与自身主要业务毫不相干的借贷功能,并以低息、红包等作为噱头引导用户开户。App“借钱”满天飞,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各类App都盯上“借钱”业务

部分手机App用户告诉记者,一些生活中常用的App,俨然成了“金融App”。就连平时常用的拍照、办公软件都有借款功能,经常出现鼓励用户开通借款功能的弹窗提示。

青岛市民郑昱告诉记者,她平时常用的拍照App“美颜相机”,最近打开后总是有弹窗消息,提示送她一个最高88.88元的红包。点开红包后,就会进入一个“美图e钱包”的界面,里面除了提供“借钱”服务,还有“您有最高额度200000元待领取”“最高可借200000元”等极具诱惑的广告。“一款拍照软件,为啥老出现借贷广告?不理解。”郑昱说。

(“美图e钱包”界面)

不少公司职员告诉记者,不仅是拍照软件,常用的办公软件“WPS Office”,也出现了借钱功能,号称“低利率、无抵押,最高可贷96400元,年利率7.2%起”。

记者下载了部分常用App测试发现,不少社交、出行、生活服务类App中都有借款功能,部分App还把借款功能作为重点模块进行展示。如用于叫车服务的“滴滴出行”,其借钱功能按钮就摆在App主页,与打车、顺风车、共享单车等功能并列。在外卖应用“饿了么”上,借贷功能不仅出现在首页,而且接入的借款服务有七八种。在社交App“陌陌”上,其提供的借贷服务宣称最高额度为6万元,且“无担保、无抵押,有手机和银行卡就能申请”。

(“滴滴出行”App的主页)

(“陌陌”App上的借贷页面)

此外,还有一些App以“免费领取会员”为噱头,引导用户使用借款服务。例如某款视频App以“免费送3个月VIP会员”为由,引导用户点击广告,点击进入后则会出现“新用户领30天首期免息券”“最高可借额度200000元”等网络借贷广告。山东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孙思齐说,在视频App“爱奇艺”的应用界面内,有时会出现借贷功能的广告;平台还宣称,只要注册并完成借款,就能领取会员。

不少App在借贷服务中都注明资金来自银行及持牌放款机构。记者咨询了一款社交App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该App是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负责接入借贷服务;推广平台本身并不提供资金,出现纠纷时需要借款者和资金提供方协商解决。

“轻松借钱”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社交、出行、视频等生活服务类App用户基数庞大,其中很多使用者本无强烈借贷需求;在这些App“广撒网”式宣传下,一些使用者受诱惑开通了借贷功能。

记者发现,不少平台的借款功能都以“实时审批、极速到账”为卖点,并且承诺的额度不低。几款App对开通借款功能的审核都颇为宽松,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进行人脸识别后,绑定收款银行卡就可以借钱。

部分App中的借贷功能还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埋着高息的深坑。某款App宣称借款额度最高达到2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只有7.2%;但当记者按照App内的要求填写完各种个人信息后,年化利率一下子涨到了23.4%。

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有多名用户投诉称,一些App里的借贷功能存在重复扣款、收取高额利息、开通后无法取消等问题。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普通用户在银行申请信用卡,一般初始额度只有2万元到5万元;但不少App上的借贷功能,动辄宣称可以提供30万元到50万元的额度。额度一旦过高,如果用户还款逾期,带来的金融风险很大。

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认为,不少App用户众多,如果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推广借贷功能,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存在过度借贷的可能。

多位大学生在黑猫投诉上反映,看到某款社交App上频频出现的借贷广告,经不住诱惑,就尝试借款,数额在1万元到3万元不等;但借款后却无力偿还,影响了个人征信。

此外,借贷功能还极易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网信办在今年5月的一次通报中指出,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半数以上App都具备金融功能,这些App存在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借贷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很容易泄露。个别平台为追求利益,会把个人信息“打包”卖给第三方;只要用户在一家借贷平台上申请过借款,其他借贷平台的骚扰电话就会“蜂拥而至”。

对App借贷亟待加强监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尝试使用移动端上的金融平台进行借贷。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部分公司的“80后”“90后”客户占比达到90%以上,其中,“90后”客户占比普遍在50%左右。

相关专家认为,与专业化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App相比,一些常见的生活类App使用人数更多,覆盖面更广。由于使用频率很高,过度宣传借贷功能更容易让网民掉入网贷陷阱,并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需要对这类App加强监管,堵住由此带来的互联网金融漏洞。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顾雷说,应持续加强对手机App开设借贷功能现象的监管。对于当前“什么App都可以放贷”的局面,要有更精准的规范和约束。比如在平台的借贷资质、用户申请门槛、推广方式等方面,都应有更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以实现App借贷业务有序、有度发展。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一些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并没有明确指定使用范围,部分信贷资金存在未按指定用途使用的问题,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的指导,在对用户的申请审核、贷款用途和流向的监管上更加严格。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很多普通用户具备的金融知识有限,容易被平台夸张的宣传所诱惑。行业监管部门可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培养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增强抵抗金融风险的意识。(记者邵鲁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信用钱包贷款易(信用钱包好下款吗)":http://www.ljycsb.cn/dkzs/1206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