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银行,你不必相信利空出尽是利好这回事。,下面是我不在乎等多久0210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国银行 经营贷款
感谢朋友们的信任,我写的关于投资中国银行的文章有许多人在看,也有许多评论,这促进了我更进一步的思考。其中一条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试着谈谈我的观点,看大家有什么意见建议,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互动。
这条引起我关注的评论是:中国银行现在不可能大涨,只有房地产的雷爆完才有戏。古语有云,利空出尽是利好,坐等最后一只靴子落地。
靴子落地是个笑话。大致意思是,房东老太楼上住了一个莽撞的年轻人,每天回家很晚,而且没有公德心,上床睡觉前总把靴子扔的震天响。房东老太多次劝说无果,只得等他把两只靴子都扔到地上后,才能放心睡觉,以免被噪音吵醒。但这天扔掉一只靴子后,年轻人突然良心发现,脱下另一只靴子后,轻轻放到了地上。本以为是件好事,但是第二天,房东老太竟气呼呼的找上门来,埋怨他为什么只扔了一只靴子,自己一直等他把另外那只靴子扔了,好安然入寝。结果迟迟没有等到那只靴子,老太太竟然熬了一个通宵。
虽是笑话,却传神的勾勒出人们对将要发生的坏消息的恐惧。但是我们要问,这种心理运用到中国银行的投资上合适吗?人们担心的房地产大雷会爆吗?提到房地产大雷,人们都会提到“皮带哥”,据传单是此君一家公司就给银行造成了几万亿的坏账。如果把全国的房地产公司欠款加总,那瓜得够吃瓜群众吃上许多年。现在各种谣言满天飞,官方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也不回应有,也不回应没有。这更加重了人们的疑心,也难怪什么中特估,银特估,一顿组合拳,银行的股价仍然纹丝不动。但是细想一下,无外乎两种情况,一、传言中的几万亿烂账,有!那么消息公布之后就真的是利空兑现,是利好吗?比如某君面色不正,身体各方面状况不佳,去医院一检查,确诊了,癌症!这算是利空兑现了吧?但他是利好吗?非也,十有八九,这人得挂!回到中国银行,几万亿烂账兑现,是利好吗?2022年中国银行的净利润为2274.39亿元。传言中这几万亿分摊到六大国有行,中国银行恐怕也要分摊几千亿,这足以吃掉三五年的净利润,说不上丢半条命,也得落个断胳膊断腿。利空兑现不仅不是利好,反而是确诊证明,是审判书。
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便忍一时之痛,壮士断腕,确认了烂账。今后吸取教训,不再有烂账产生,那真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利好了。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嘛,可散户一定是最后一批得到这消息的群体。到那个时候,股价已经从低谷上涨了一大截,买吧,低估已经消失,再买就是高位接盘,不买吧,空等了这么多年。浪费了许多机会,左右为难,同样谈不上利好。二、如果利空兑现是利好,那么这句话的对立面则是利好兑现是利空。俗称的见光死,假如烂账只是传言,以前传了这么多年,雷都没有爆,以后又经历了若干年,雷还是没有爆。人们终于醒悟,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烂账,也根本没有所谓的雷,传言都是无稽之谈,这样就形成了利好兑现,他的结局绝对不是利空,而是蜂拥而至的买盘,股价火箭般飞起。
以我有限的知识和想象,我更倾向于烂账有,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可以靠时间化解。首先来说,银行是经营贷款的生意。那么有烂账是正常的,这就如同保险公司要处理理赔一样,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整体盈利就可以了。其次,房地产不会垮。作为巨型产业链,上游的钢铁、水泥,下游的家具、家电、装修,本身行业内众多的就业岗位、工程机械,房地产关乎国计民生。国家绝对不会任由这个行业自由落体,况且很多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是卖地收入。于情于理都不会放任房地产行业荒芜。
以我所在四线小城来说,50年前人均工资二、三十元,现在最低工资两、三千元,收入增长了100倍。就在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当下,土豆价格为2.8元/斤,按说土豆是最便宜的蔬菜,现在这个价格真是让人乍舌。我想说的是,再过50年,当人均工资再涨100倍,变成每月两、三万元,土豆28元/斤的时候,房价还能是现在这个价格吗?就算只涨一倍,那么现在这个价格基础上,“皮带哥”欠下的债务还能算是烂账吗?通货膨胀自然化解。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房地产消费可以人为刺激出来的文章,但还是太懒了,以后有机会吧。在未来这篇文章里,我会阐述一个观点,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因素不会限制房地产发展,房地产消费可以人为的创造出来,希望朋友们可以督促我写下去。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朋友们大可不必等到利空兑现再买银行股。那样你不一定能买到现在的低价格,而且也将损失这么多年的分红收益,要知道银行股的分红率很高的,大约为6%-7%,按照72法则,多则12年,少则10年,仅靠分红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如果我们等的利空兑现迟迟不来,那么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将在等待中度过了。钱错过了可以再挣,但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
中国银行信用贷款利率
随着个人消费市场的复苏,消费贷成为银行的重要发力点。为了吸引客户、抢占市场份额,各家银行除了加大营销力度,还直接下调消费贷利率。
当前四大行行消费贷最低利率已普遍降至4%以下,商业银行消费贷利率在3.6%。
种种迹象表明,伴随经济形势向好,消费回升有望带动消费信贷回暖,加之消费信贷机构积极发力,消费信贷业务有望走出低谷。
利率一降再降最低至3.2%
消费贷利率缘何一降再降?
今年初召开的银保监会2023年工作会议明确表示,今年将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消费类贷款成为银行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发力点。
2023年年初以来,不少用户表示银行的推广短信和推销电话此起彼伏。目前,小编了解到的市面上最低的消费贷利率为3.2%,贷款额度最高30万元。大部分银行利率优惠可到2023年3月底,并在还款方式、期限上进行了让步。
降低利率并非个别银行,小编通过银行网站、App查询等方式了解到,当下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最低均在4%以下。
从多位银行用户反馈的情况及记者实际操作来看,大多银行放款较快,几乎“秒到账”。
多重因素助推消费贷增长
消费贷利率降低的背后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监管政策的鼓励。
今年1月28日召开的国常会再次强调,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中央层面提出‘合理增加消费信贷’,这是对消费信贷发展的肯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数据来看,个人消费信贷仍有增长空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是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同期,住户贷款新增1.71万亿元,同比多增4490亿元。
这表明今年一季度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是比较强的,同时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
八大银行消费贷利率一览
随着多家银行推出了个人消费业务,小编为大家汇总了八大银行消费贷利率一览表。这八家银行之中,招商银行消费贷利率是最低至3.4%,其他中小银行的个人消费贷利率均为3.6%左右。
1、招商银行“闪电贷”
招商银行闪电贷个人用户最多可贷30万元,贷款期限有1年、2年两种选择,最低贷款利率3.4%,这个利率也是业内最低利率了。
2、工商银行“融e借”
工商银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融e借,最高贷款额度为100万,贷款期限最长为5年,年化利率最低3.7%。
3、农业银行“网捷贷”
农业银行网捷贷贷款额度最高30年,贷款期限最长5年,年化利率已经低至3.65%。
4、中国银行“中银E贷”
中国银行线下贷款随心智贷,最高贷款额度30万,贷款期限最长3年,年利率低至3.6%;线上贷款中银E贷最高可贷20万元,额度有效期1年,贷款期限1-12个月,年化贷款利率3.9%起。
5、建设银行“建易贷”
建设银行建易贷额度最高3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为3年,年化利率最低3.95%。
6、邮储银行“邮享贷”
邮储银行邮享贷属于线上贷款,贷款额度最高20万,单笔借款期限不超过60个月,年化利率最低3.85%。
7、交通银行“惠民贷”
交通银行推出的惠民贷,新客户成功申请额度可得利率7折或9折折扣券,优质客户最低可享受年化3.85%的优惠利率。
8、民生银行“民易贷”
民生银行民易贷最高贷款额度30万,贷款期限最长3年。在活动期间送利率优惠券,在获得优惠的前提下年化利率为3.68%(单利)。
消费贷“薅羊毛”有哪些值得注意
看到各家银行的消费贷利率,最低已降至“3”字头,让不少人心动不已。
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我们个人应将自己债务水平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一般而言,每月还贷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特别是年轻客户,不可通过“以卡养卡”“以贷还贷”等方式盲目借贷。
需要消费者注意的是,消费贷款用途仅用于个人合理合法的消费支出,不得将贷款用于购房、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用途。
同时,监管部门已明令禁止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银保监会在最新修订的四大信贷管理制度中明确强调,个人经营贷挪用于房地产,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银行如果在贷后管理中发现消费贷款被违规挪用,会提前收回贷款。
目前多家银行消费贷“价格战”仍在持续。临近五一小长假,部分银行加大了消费贷、大额信用卡的推广力度,多种利率补贴、折扣等优惠措施频现。这波消费贷的“薅羊毛”准备好了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银行 经营贷款(中国银行信用贷款利率)":http://www.ljycsb.cn/dkzs/1206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