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降到3%!寿险定价利率下调,“炒停潮”再起,要不要上车?,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3.5利率
“错过最后3.5%的复利,最后的时代红利,错过就是过错!”“增额寿100万本金,3.5%和3.0%:10年少赚7万,30年少赚38万,50年后差120万。抓住最后窗口期,抓紧投保吧!”……
近日,记者注意到,增额终身寿、年金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又迎来一波“炒停潮”,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纷纷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布预定利率3.5%的产品宣传信息,并频频发出喜报,甚至有主管无奈劝说:“希望大家不要晚上挤兑投保,产品还没猝死,我先猝死了!”
“炒停售”背后,是监管近期向保司进行的窗口指导,要求寿险公司新开发的产品,定价利率从3.5%降到3.0%。而定价利率直接影响着保险产品的价格和收益。多名保险代理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已有多款该类产品陆续下架、停售,6月将全面下架。
如何理解定价利率?其下调将产生哪些影响?
定价利率从3.5%降至3.0%
事实上,今年3月末,监管就组织了保险行业协会以及23家人身险公司于三地召开座谈会。其中一个调研重点就是: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和行业的影响以及对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负债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这被业内视为降低定价利率的信号。
不到一个月后,监管再次发出窗口指导信号,要求下调寿险新开发产品定价利率,足以反映出监管层对利差损风险的高度担忧。
多名精算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定价利率和预定利率基本是一个意思,只是叫法不同,可能定价利率更口头化,更方便大众理解。
预定利率是指寿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营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理解就是,保险公司给消费者的“投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的。如果不考虑任何费用成本,消费者实际到手的年化回报率就等于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但由于保单的经营一定有费用成本,消费者实际到手的回报率一定会低于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
此外,寿险产品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与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两者虽概念不同,但评估利率的下降对预定利率具有指导作用。根据原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开发普通型人身保险,其预定利率不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产品,仅需备案即可,一旦高于评估利率上限,则必须经过监管部门审批。
新产品价格或上调
寿险预定利率与产品定价息息相关,预定利率越低,产品价格相对越贵。
东吴证券非银团队分别计算了当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25%、3.0%和2.75%的影响,发现预定利率越低,毛保费上涨幅度越大。经测算,当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4%、19.5%、3.5%、7.5%和16.4%。
据北美精算师、精算视觉主理人Alex介绍,寿险新产品定价利率全面下调,具体包括普通型人身险产品不接受3.5%的定价利率;分红险和万能险不接受3.0%的定价利率。后者预定利率上限可能将直接调降为2.5%,对于前者,监管部门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可使用的预定利率上限是3.25%、3.0%还是2.75%。但业内普遍预计,这次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至少会降到3.0%,而对于一些过往投资收益表现不好、风险评级较差的公司,预定利率上限则有可能直接降至2.75%。
Alex预计,新的储蓄险产品年化收益率至少会下降0.5个百分点,其他保障类产品也会因为预定利率的下降导致保费价格的提升。“虽然目前监管部门还未发文停售所有3.5%定价利率的产品,但调降市场所有产品的预定利率将是不久之后会落地的事情”。
预定利率下调是趋势
实际上,我国保险历史上不止一次下调人身险预定利率。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下调也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次,预定利率下调将是大趋势。
1999年,原保监会下发紧急通知,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再新签发预定利率超过年复利2.5%的寿险保单,且合同不得附加利差返还条款。彼时,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从1993年的10.98%逐步下降到1999年的2.25%,而紧急通知下发前保单预定利率平均在8%左右。
2013年,原保监会实行人身险费率政策调整,不再执行2.5%的上限限制。到2019年,“182号文”发布,银保监会调整年金险预定利率上限为3.5%。再到今年,窗口指导再次下调预定利率上限。
北美精算师包虹剑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低利率时代,监管不希望行业再出现此前的大规模利差损情况,所以要进行干涉,这对行业来说并不是坏事。经营好、效益好的公司仍然能脱颖而出,甚至可以给到消费者更好的收益,分红险是典型。
“若未来行业预定利率下降,影响短空长多。”东吴证券非银团队认为,从短期来看,引导降低负债成本将大幅刺激产品销售,尤其是普通型养老年金及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老产品停售炒作难以避免。中期来看,预定利率跟随评估利率下行,保险公司分红险占比提升,传统险业务占比下降,虽然储蓄型业务吸引力略有下降,但分红险占比提升有望缓解人身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压力。长期来看,有望引导人身险公司降低负债成本。
包虹剑建议,对于喜欢追求确定收益的消费者,现在购买3.5%预定利率的非分红险产品是很好的机会。但对于想长期分享公司经营成果的消费者,可选择的空间还有很多,“还是要看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贷款利率3.3%
消费贷款
“二季度消费贷优惠,利率最低3.3%,仅限6月30日前提款。”最近,北京读者王女士收到华夏银行客户经理发来的消息,她记得3月份时收到的消息还显示最低利率是3.4%。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5月中旬以来,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争相推出消费贷的优惠活动,利率下限一降再降,最低可达3.24%。不少客户感叹:“原来银行消费贷也搞‘6·18’大促!”
关注
近期大行最低利率已降至3.24%还有各种抽奖活动
北京东城区读者张女士6月13日也收到工行发来的推广短信:“即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申办工行个人信用贷款,最低可享一年期贷款年利率至3.65%。”
张女士向北青报记者展示了5月15日收到了另外一条工行短信,上面显示工行个人信用贷款“优惠利率低至3.7%”。显然,工行和华夏银行一样,最近都下调了消费贷的优惠利率。6月份推出消费贷优惠活动的银行远不止这两家。除了利率下调,银行还用五花八门的抽奖活动吸引客户。
招商银行个人贷款微信公众号显示,该行在6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推出“闪电贷6.8折年中大促”活动。在活动期间建额成功的新客户可享受6.8折优惠及抽奖。提款额单笔大于8万元且成功放款的客户可参与抽奖,最大奖是华为86英寸超薄电视。
虽然招行此次活动的海报显示闪电贷年利率3.6%起,但据报道,有客户享受到了3.4%的优惠利率。
交行湖南分行官微显示的利率更加诱人:“新客可享3.24%贷款利率优惠券!”据悉,该行于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推出“惠民贷年中庆典活动”。活动期间,新批额的客户可获得系统自动派发的一张年化利率(单利)3.24%或3.6%的利率优惠券。此外,新申请并批惠民贷额度的客户,还可领取10元支付贴金券及20天免息券。
建行浙江分行最近也在推广年化利率3.6%的快贷,广告词是“这个夏天,有快贷,有快乐!”3月份的时候,该行快贷最低利率还是3.65%。
农行网捷贷也不甘示弱,浙江分行推出的网捷贷爆款年利率最低3.6%,可以三年不还本按月付息,新客还可享100元好礼,叠加抽奖最高可得188元微信立减金。
邮储银行在2023年5月18日至6月30日期间推出优惠活动。活动期间通过邮储银行APP完成邮享贷首次单笔支用(含优客尊享、薪客专享、网贷通支用)1万元及以上的客户可获得一次抽好礼的机会,年化利率(单利)3.59%-14.6%,一等奖是800元京东购物卡。
观察
跟踪近一年的时间银行消费贷利率一路走低
去年8月以来,北青报记者一直跟踪银行消费利率的变化。截至目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银行消费贷利率一路下行。
具体来看,去年8月初,六大国有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下限均降至4%以下。当时,农行网捷贷年化利率低至3.7%,工行融e借年化利率最低3.75%,交行惠民贷最低3.85%,中行中银E贷年化利率最低3.9%,建行快贷年化利率最低3.95%。
去年8月22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7%降至3.65%,下调了5个基点。此后,各家大行也随之进行同步调整。9月时,农行网捷贷年化利率最低降至3.65%。工行融e借低至3.7%,邮储银行邮享贷的最低年化利率从3.7%降至3.65%。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各大国有银行的消费贷最低利率继续下调,普遍从去年的3.65%降至现在的3.6%,部分股份行推出的阶段性优惠利率更低。
分析
同业竞争激烈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弥补信贷增长缺口
银行积极推广消费贷显然是响应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的积极举措。
2023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要拉动力”、“推动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
1月4日召开的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
1月13日,银保监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了今年九方面重点任务,排在首位的是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就银行自身而言,发力消费贷也是应对市场竞争和个贷业务结构变化的现实需要。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直言,当前居民部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住户贷款,尤其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所以部分银行通过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弥补这部分信贷增长缺口。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影响,国内消费信心和消费贷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积极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近年来为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偏积极,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
昨天最新出炉的5月份贷款数据显示,当月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同比多增7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亿元,同比多增148亿元。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居民短贷数据折射出当前消费修复势头较为温和,未出现报复性反弹迹象,这也意味着下一步促消费政策发力空间较大,特别是可适度加大对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本组文/本报记者程婕
统筹/池海波
供图/视觉中国
提示
最低利率只针对优质客户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为防止消费者产生误解,各家银行的消费贷款推广海报会在最后加上提示:“产品利率以实际办理利率为准,如有疑问,请详询当地网点”“具体利率以页面实际展示为准”“具体贷款额度及利率以审批结果为准”。事实上,也只有少数客户最后能享受到让人动心的最低利率。
究竟哪些客户更容易享受最低利率呢?北青报记者研究了这些银行的活动说明,除了针对新客户,还要求客户在优质单位工作。以华夏银行为例,王女士的客户经理告诉她,最低3.3%的优惠利率仅限白名单客户。
还有银行人士表示,银行的房贷客户、代发工资客户、高端理财客户会在申请消费贷款时有优势。
除此之外,银行发放的优惠券大多有时间限制,客户需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并使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3.5利率(贷款利率3.3%)":http://www.ljycsb.cn/dkzs/1201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