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无息贷款手续费吗(免息贷款还要手续费吗)

无息贷款手续费吗(免息贷款还要手续费吗)

​分期免息是什么,到底能不能用?,下面是微博刹那数码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无息贷款手续费吗

回答网友经常问的2个问题1 官网能免息分期,为何C店不能花呗分期免息。2 免息分期,这东西能不能用,靠谱不。问题1首先你要明确一点:分期免息不是没有手续费,而是来谁承担手续费,非亲非故借钱,不可能一分利息没有的道理。大家最常用的应该就是花呗(相对费率不算高)花呗分期手续费(图1 ,来自商家后台)3期1.8%6期4.5%12期7.5%花呗无24期,像官网/线下门店可能有24期原则还是遵循这个道理,分期越长,利息越多。拿图2实际来算,一个5000-8000的手机3期免息,实际总利息是90到1446期免息,实际总利息是225到36012期免息,实际总利息是375到600像线下24期免息,实际利息或高达1000元分期越多,费用越高。所以为何像天M/官网/JD可以支持免息?主要是原价利润高支撑的起,像S21Ultra 12+256官网原封9699,C店原封正常均在8000左右中间相差1700,即便去掉分期手续费,利润也很可观。所以抛开质量不谈,某宝和拼哆哆近乎所有拼价格的大件商家,都无分期免息。问题2:分期免息能不能用?我说自己的观点1,首先,分期手续费主要看商品金额,像几十几百的,分期也就几块十几块,商家能承担,问题也就不大,但金额小分期了没意义,我不建议。2,像手机电脑这样的大件,我个人还是不建议分期,第一是总金额你其实负担得起,第二是手机这种数码产品贬值速度太快,手机可能半年价格就腰斩,但分期合同还要求你再还半年甚至更久。你有了分期,便不好再换手机。虽然国家鼓励消费流通,但变相过度消耗自己信用额度,同时给自己带来账务负担,我认为可能不太划算。当然消费要你力所能及,还有具体还要看什么产品和使用周期,毕竟分期还款压力确实小,因人而异吧。3,像花呗不逾期可不上征信,但各种民间P2P消费贷,24期,利息高不说,不管多少钱,只要你借了就会上征信,这样会导致个人征信过花,我认为会影响你日后正常的大额借贷,如买房。4,总结还是那句话,消费要力所能及。而像贷款买房买车属于正常大件操作,尤其钱在贬值,刚需下贷款买房分期越多越好,买车请量力而行。最后,顺便回答下为何某宝花呗/信用卡一次付1%手续费?因为平台实打实也要扣交易额的1%,C店商家大件利润支撑不起,都知道马爸爸并不差钱,所以各位还是别上赶着送人头, 信用卡刷卡也许送积分,但手续费每笔几十块是实打实的花了。

免息贷款还要手续费吗

“日利息低至万分之五”“每天只要还xx元”“免息只收手续费”……这些看似实惠、实则高息,通过“文字游戏”吸引借款人的借贷产品一度遍布互联网借贷平台。一些贷款机构利用大部分借款人在金融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在贷款产品介绍中只展示较低的日利率或月利率。然而,名义利率并非真实的年化利率,一笔贷款的真实借款成本计算非常复杂。

3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营销时必须明确展示年化利率。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当前大多数平台已调整利率展示,标明“年化利率”的范围或起始值。但一些平台或产品仍将“较低日利息”作为营销的视觉中心,并未按照央行要求在醒目位置披露年化利率。

贷款利率必须“明码标价”

在之前的一些消费贷款广告中,有“x期免息”“xxx元起/月”“日利率低至万分之几”等信息,这些并非真实的借款成本。不少现金贷广告宣传“日息万五”,但实际年化利率可达18.25%。

尤其是一些信用分期产品,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很难弄明白实际贷款利率究竟几何,借款平台也未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明确告知实际利率。

在央行“明确年化收益率”的公告发布后,多数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已作出调整,贷款产品多数已标出明确的年化利率。记者从一些平台看到,卸掉花里胡哨的“马甲”,开始“明码标价”后,一些消费贷产品的真实年化利率浮出水面,多在10%以上,有的贷款产品年化利率甚至高达35%。

不过,在抖音等平台上的借贷广告,虽然标注了年化利率,但仍着重提示“日息最低xx元”,年化利率的标识则相对进行弱化处理。

央行在公告中明确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此外,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若采用分期偿还本金方式,应以每期还款后剩余本金计算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

真实年化利率进一步披露

实际上,央行曾于2019年发文揭示常见的3种利率“陷阱”,并于当年组织利率自律机制发出自律倡议,要求银行和其他机构提供的各类贷款及相关金融产品(包含信用卡分期、透支等)应明确标示年化利率,以便公众更好地对比不同金融产品的实际利率水平。

截至2020年8月末,24家全国性银行自营贷款、信用卡透支和分期业务的整改基本完成。但互联网金融平台整改进度相对较慢,部分平台虽在个别界面展示了年化利率,但展示方式并不明显。

2020年9月更新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在信息披露方面也新增了“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要求。

今年1月4日,上海金融法院首次适用民法典二审审结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判决贷款机构在贷款合同中负有明确披露实际利率的义务,因贷款机构未披露实际利率而收取的超过合同约定利率的部分利息应予返还。在这起案例中,双方借款合同约定利率11.88%,载明还款方式为分次还款,但实际利率高达20.94%。法院判决,要求贷款方归还多收取的利息。

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团队负责人沈竹莺表示,实践中,一些贷款机构利用其与借款人在专业知识上的不对称,通过展示较低的日利率或月利率,或每期支付的利息或费用等,掩盖较高的实际利率,或是以服务费等名目收取“砍头息”等方式,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利率幻觉”。该案依据民法典规定,认定贷款人负有明确披露实际利率的合同义务,对规范贷款业务,促进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要求具有积极作用。

对金融机构影响几何

“未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助贷、联合贷款等方面的收入将明显降低。”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认为,利率透明化后,将明显压降助贷、联合贷款等渠道资产方的渠道费,从而促使银行类金融机构加速转向建设自营贷款场景。

“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自营贷款场景建设不仅要有自主的贷款系统,还要有自主的风控系统。未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和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对于场景的争夺,会更加下沉和激烈,谁控制了场景、赢得了客户,谁就有更大的议价权,有助于推动产品的差异化创新。”孙扬说。

不过,从产品端看,短期年化利率或存在上升的现象。“明确标记年化利率的目的是降低利率,但有可能会在短期内推动一些银行的自营贷款产品利率的上升。因为各类金融机构、助贷机构在推出贷款产品时,收入的担保费率、保证金、信用保险费、手续费等一直都在,未来可能会统一折算到贷款年化利率中,且要列明利率的费用构成。”孙扬认为。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无息贷款手续费吗(免息贷款还要手续费吗)":http://www.ljycsb.cn/dkzs/12006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