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块石头贷出了8个亿:“假央企”岂是银行失职遮羞布?,下面是南方周末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艺术品贷款银行
4块石头,估价11.2亿元,贷出8个亿——“点石成金”的故事竟在现实中上演。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刑事裁定书披露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青旅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苏州静思园公司以4块灵璧石作为租赁物,获得估价11.2亿元,并向锦州银行下属锦银金融租赁贷款8亿元。贷款到期后,仅支付了少量利息,本金及大部分利息一直拖欠。截至案发,尚有余款8亿余元未追回,总经理已经跑路。
2023年5月31日晚间,中青旅(600138.SH)公告称,公司关注到市场存在不实信息,其与传闻中提及的“中青旅”无任何关联,所述事件与其无关。官网显示,中青旅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创立的首家旅行社类企业;2017年列入光大集团一级直属企业序列,成为唯一一家拥有中央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发展背景的旅游类上市公司。目前,中青旅拥有总资产超过17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40亿元。
这样看来,此“中青旅”非彼“中青旅”。至于中青旅实业公司之前在经营过程中,是否有意无意给外人以“央企”的印象,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此类挂着所谓“中”字头但与央企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企业数量不少。2021年和2022年,国资委曾先后两次统计曝光过共528家假冒国企央企的公司,在今年4月,部分中央企业又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
在这份“打假”名单上,诸如“中自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盛航信(深圳)技术有限公司”等,看上去确实挺唬人,一般人难以辨别。而这些企业通过名称上打擦边球,或者伪造工商资料等,披上央企或其下属子公司的外衣,就能在融资、经营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
或许,这就是中青旅实业公司能够用4块灵璧石完成11亿评估值,再以此获得8亿贷款的重要原因?
灵璧石被称为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灵璧石价格浮动很大,有灵璧石拍卖出上百万价格,也有相关企业所售灵璧石一吨仅数十元,同样也号称“天然灵璧石”。
用艺术品、古玩等作为抵押获取贷款,确实被不少银行所认可。
但是,不少银行对于此类抵押物的品类、抵押比例和贷款额度,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有银行规定,艺术品抵押贷款政策主要适用于珍稀文物、名画、民俗工艺品等收藏品。其最高抵押比例为60%,最高贷款额度为500万元。另一银行的艺术品抵押贷款政策主要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如古玉器、古代书画等。其最高抵押比例为70%,最高贷款额度为500万元。
可见,这些银行对于此类特殊抵押品,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将其控制在一定比例内。这是因为,艺术品、古玩异石等鉴定难度高,市场波动性大,如果相关评估过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赝品或者实际价值远低于抵押价值之类风险。
回到本案,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中青旅实业公司何以用4块灵璧石,就能获得11亿评估及8亿贷款?根据法院调查,时任锦银租赁副总裁的王某等人曾介入此事。王某委托辽宁天力渤海土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四块灵璧石进行评估,该公司出具了四块灵璧石价值11.06亿元的评估报告。为防止监管机关认为该笔业务不符合放款条件,王某要求经办人员在贷前调查报告中将关于企业融资风险调查部分予以删除。
而后续经锦州市价格认证中心评估鉴定,四块灵璧石的价格约1120万元。前后两次评估的差价约100倍。王某最终被法院判定其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受贿罪。可见,王某在利益驱动下,操纵资产评估公司评估作假,才造成这一后果,属于典型的内部人寻租。
更令人惊讶的是,曾经给中国青旅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苏州静思园公司发放各类贷款支持的不止于锦州银行,还包括数十家大型金融机构,其中不乏国有大行。
如此多金融机构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除了内部员工贪腐外,恐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金融机构看中了中青旅实业公司及旗下静思园公司的所谓“央企”身份。在不少人心中,央企资产雄厚,即使某个业务经营不善严重亏损,也可内部挪腾偿还贷款。再退一步说,哪怕央企自身无力偿还,还有“国家兜底”。
因此,面对“假央企”中青旅实业公司,如此多金融机构才置基本的资产评估及审核程序于不顾,仅凭几块灵璧石,就轻易将巨额资金借贷给对方。而这些金融机构栽在几块石头上,其相关环节的风控失守、管理人员渎职,才是让“假央企”轻易得逞的关键所在。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毕舸
艺术品抵押贷款流程
艺术品作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投资品,一直以来备受追捧,然而,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购买能力。近日,深圳至正国际推出了一项新政策:让艺术品的购买变得更加简便,消费者可以像购买房产和汽车一样,通过银行贷款购买艺术品。这一政策的实施,在众多消费者心中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
自去年深圳至正国际推出“文化+金融”的模式以来,这一先进的文化经济模式已经在国内外颇受欢迎和追捧,不断推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如今,银行贷款购买艺术品的政策,更是让文化和金融实现了完美的结合。通过银行提供的贷款支持,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购买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并且艺术品的价值也将得到更好地保障。
据悉,艺术品与金融接轨的新政策将在深圳至正国际今年八月的系列活动中落地,这也标志着艺术品与金融接轨已经从创新探索阶段进入了规范运作的阶段。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和新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走出国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消费观念的提高,艺术品收藏及投资将成为中高层消费群体的热门选择。至正文博集团董事长吴福庆指出,未来三到五年,将迎来一股艺术品收藏及投资的热潮,这也预示着中国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
以往,银行对艺术品贷款主要是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形式存在较大的风险。而深圳至正国际的“文化+金融”模式,则通过专家鉴定评估拍卖后,让银行可货款抵押,这一商业模式是更为直接、高效、透明、安全的。
深圳至正国际通过自身的权威鉴定和资本实力向银行进行反担保,从而实现了银行方、拍卖方和投资收藏方三方的收益安全,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这一艺术品贷款政策在深圳至正国际的金秋拍卖会上首次实行。
根据规定,消费者只需付拍品成交价的40%作为首付,其余60%将由银行提供贷款支持。艺术品爱好者和投资人可以选择通过再次拍卖变现获利或长期持有,以实现保值升值。此举无疑将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文化产业进一步融入金融市场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总之,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金融业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深圳至正国际所推出的艺术品贷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和金融的融合,为中国文化市场的增长注入了活力,必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艺术品贷款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流程)":http://www.ljycsb.cn/dkzs/1199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