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买房贷款 假流水(中介做假流水导致贷款下不来)

买房贷款 假流水(中介做假流水导致贷款下不来)

上海闵行:为证明购房能力伪造银行流水?法院:虚假诉讼,罚款10万元!,下面是中国法院网官方账号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买房贷款 假流水

法庭审理中

为证明自己具有购房能力

当事人居然

伪造银行流水

伪造余额截图

这样提供虚假证据的行为

已属于妨害诉讼程序

需要承担严肃的法律后果!

案情介绍

近期,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闵行法院)审理的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被告鲁某为证明自己具备购房能力,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显示为其名下的中国银行交易流水明细清单。与此同时,鲁某还提交了显示为其名下的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余额截屏(上有该银行电子印章),证明其当前账户余额。

庭审中,主审法官对一笔高额存款长期留在鲁某账户存疑,遂问及证据来源。鲁某陈述,中国银行交易流水明细清单是在向中国银行提出申请后,由中国银行向其以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取得,中国建设银行的余额截屏是在手机银行查询后截屏取得。

在明确告知鲁某如实陈述的法律义务及后果后,主审法官就上述证据的来源反复询问,鲁某仍坚持上述意见,并再次确认上述证据属实。

上海闵行法院依职权至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进行调查核实,经银行工作人员反馈,中国银行并未发送过上述银行流水的电子邮件,银行流水上载明的银行信息等也非出自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也表示余额截图非官方出具,均系伪造。

法院审理

上海闵行法院认为,鲁某伪造与案件事实认定有关的重要证据并向法院提交,在法院调查核实后,拒不承认其伪造证据的行为,不仅亵渎了司法权威,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严重妨碍了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推进。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鲁某罚款10万元并限期缴纳。

鲁某对处罚决定提出复议,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驳回复议申请,并维持原决定。

法官说法

王 晶 上海闵行法院民事审判庭 法官助理

据统计,自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上海闵行法院共处罚妨害民事诉讼行为24件,其中涉及虚假陈述、虚假证据的占比较高为22件,罚款金额自500元至10万元不等。

当事人在法庭上的陈述是认定案件事实、依法适用法律、公平公正裁判的依据。法院在此提示,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在参加诉讼过程中应当遵循诚信原则,遵守如实陈述的诉讼义务,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对于故意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等虚假诉讼行为,一经查实,必将依法惩治。

今后,上海闵行法院还将持续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导向作用,加大对虚假诉讼行为的惩罚力度,持续规范诉讼秩序的规范运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司法诚信推动诚信社会建设。

法官提醒

虚构事实假诉讼,谋取私利丢诚信。

如实陈述是义务,提供证据需真实。

侥幸心理莫要有,以身试法后悔迟。

捍卫司法公信力,岂容他人当儿戏。

代表点评

姚海嵩

上海市人大代表,民盟闵行区委副主委,上海市天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虚假诉讼是诚信缺失在诉讼领域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的诉讼秩序,还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助推了社会失信与道德滑坡,社会危害性极大。上海闵行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审慎查明案件事实,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并且本次司法惩戒充分表明了人民法院依法严厉打击虚假诉讼违法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上海闵行法院通过本次案件的展示,弘扬了诚实信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对虚假诉讼违法行为的防范意识,有利于对虚假诉讼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诉讼不是儿戏。希望社会层面能够引以为戒,依法诚信行使诉讼权利,不要铤而走险,切莫打了“假官司”,惹上“真麻烦”。

与此同时,在全社会还需要逐步形成共商共建的工作机制,通过扎紧制度的笼子,逐步压缩虚假诉讼存在的空间,铲除虚假诉讼滋生的土壤,还社会以诚信的蓝天。

王海波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人民广播有限公司采访部首席主持人

征信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无论是贷款买房还是买车、或者办理个人信用卡都需要个人征信好才能办理下来。但是为了证明高收入伪造银行流水、民间借贷的还款造假、遗产继承中的产权人增加……,我还看到过申请签证时在职证明的造假,个人信用意识有时候丝毫不存在。

但是法院的判罚是清晰的,使用的法律条文是明确的,我们看到媒体报道依法公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行政处罚主体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失信曝光力度,尽快推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制定全国统一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分类标准和共享交换规范显得越来越重要。

奖惩永远是责任和义务的对等,提升个人信用的意识也要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奖励。现在银行在这方面使用场景越来越多,但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是否也能给予重点支持,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采取“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让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成为全民法治公开课,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了解更多:类案示警

案例一:隐瞒还款事实,意图牟取非法利益

案情简介

原告张某诉被告陈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由于被告陈某未到庭参加诉讼,原告故意向法庭隐瞒被告曾向其归还过部分款项的事实。上海闵行法院对张某作出罚款10万元的处罚决定,张某对处罚决定未提出复议并自觉缴纳罚款。

法官提示

本案中当事人经法院反复询问均不承认被告还款的事实,法院通过签署如实陈述保证书的形式告知其法律后果,在明知虚假陈述的法律风险后,仍做出该行为的,依法应得严惩。

案例二 :证人签署保证书后作虚假证言

案情简介

原告章某与被告孙某、夏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原告章某为了证明款项的交付,申请证人程某到庭参加诉讼。证人程某关于钱款交付的重要事实出具的书面证词与其当庭陈述自相矛盾,就重要内容的当庭陈述亦前后不一致,并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上海闵行法院决定对程某处以罚款1000元的处罚。程某对处罚决定未提出复议并自觉交纳罚款。

法官提示

作为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法定证据形式之一,证人证言对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正确裁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证人应当客观、如实地提供证言,不得虚假陈述。本案中,证人出庭作证前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及伪证的法律后果,并要求其签署了保证书,但其仍做出虚假证言,其行为严重影响了法院查明案件事实,故对其做出罚款的处罚。

法条链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胁迫、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员、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

第一百八十九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处理:

……

(二)证人签署保证书后作虚假证言,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

来源: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

文字:王晶

编辑:江萍

中介做假流水导致贷款下不来

来源:读特

关于“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问题一直备受监管层关注。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深圳(以下简称“北上广深”)等地纷纷展开排查,并启动整改问责。尽管相关部门对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加大了监管力度,但这类行为短期之内仍然没有绝迹。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北京地区经营贷中介机构的包装服务费又涨价了,申请300万元经营贷至少要花近9万元才能得到中介机构的“协助”。其中,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过户费、经营场所费、第三方收款(专款专用)账户费以及中介服务费等。

贷款中介费明码标价

“一条龙”服务费近9万元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为购房配资的灰色渠道依然没有完全阻断,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仍然存在。

今年以来,记者陆续接到北京多家担保公司或小贷公司打来的电话,都是推荐信用贷或抵押贷款业务的。

“我们可以帮你从银行贷出消费贷凑首付,或者包装成公司股东申请经营贷,只要你按时还款,银行贷前贷后审查都不会出问题。”《证券日报》记者日前以“凑购房款”为由,咨询了北京一家融资担保公司。其业务员介绍称,服务费为贷款额的1%-3%(根据贷款额确定),其他费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记者调查后发现,中介机构“协助”套取个人经营贷的案例并不止一两家。“我们都是按照银行的要求协助包装,只要走的是正常手续,银行很难查出贷款实际用途。而且我们与银行也有合作关系,银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家贷款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对记者如此表示。

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业务员小勇(化名)称,只要申请者本人不是公职人员,就可以把申请人包装成一家公司的法人或股东,并提供公司流水、交易合同等材料,在还完贷款后,如果这家包装后的公司不需要了,还可以卖给别人。

对于“政府机关人员名下不能有公司”的情况,该业务员则表示“不必担心”。据他介绍,虽然北京地区的银行办不了,但外地的小银行可以提供办理经营贷业务。前提条件是,需要缴纳1万元办理一张假的营业执照,且贷款年化利率高达12%。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购房者和投资者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或进行套利,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或“过桥”资金的不在少数。另一家贷款中介机构的业务员给记者举例称,小雅(化名)近期在置换房产过程中,因二套房首付要300万元,在我们的帮助下,她用现有住房作为抵押,申请了经营贷,凑够了首付。

据该业务员介绍,申请经营贷,需要向银行提供公司名及营业执照、第三方收款账户,我们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如果贷款300万元,一般收取贷款总额2%左右的服务费。“买公司”的费用为1.5万元至1.8万元,场地经营费2000元,提供第三方账户还需收取贷款额的千分之三,总共花费不到9万元。”

其他几家贷款中介机构也表示,现在的服务费比之前有所上涨,特别是“包装公司”所需费用,已从年初的1.3万元上涨至1.8万元,最早的时候才5000元。一位业务员透露,“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去年开始银行查经营贷比较严,所有材料必须都是真实的,我们所付出的成本就多了,费用自然也就高了。”

四地查出31.11亿元

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据8月7日“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显示,针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问题,深圳金融监管部门经过多轮滚动排查和监管核查,截至目前共发现21.55亿元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其中,一些银行存在贷前资料审核把关不严、资金流向监控不到位的问题;部分借款人存在虚构经营背景、套取经营性贷款并挪用购房的行为;另有部分中介机构和个人存在提供过桥资金、协助编造虚假资料、规避资金流向监控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规手法隐蔽,且花样不断翻新,给监管核查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今年3月份以来,北京、上海、广东(不含深圳)等地金融监管部门先后发布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的初步排查结果。加上此次披露自查结果的深圳,北上广深四地金融监管部门累计排查出31.11亿元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上广深四地银保监局已先后开出多张罚单,案由均涉及经营贷款、消费贷款违规购房,多家涉事银行受罚。7月份,上海银保监局公布针对多家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5家国有大行的分支机构均因“流动资金、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被处罚。8月份,广东银保监局陆续公布12张罚单,工行、招行、兴业、广发等4家银行的12家分支机构及10名责任人被罚,罚款金额合计1090万元,案由均为“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针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问题,监管部门一直保持严查态势,年内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强调,保持对经营贷、消费贷等监督核查力度。

在监管重拳下,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为何屡禁不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违规现象与房地产价格预期相伴而生,当房价预期上升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就会更频繁。

“对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监管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不可能完全杜绝各种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盘和林认为,目前银行对贷后资金的监控仍存在较多困难。首先,银行在追踪资金是否违规方面缺乏主动性。一旦查到信贷资金违规,银行反而要受到牵连。其次,银行之间存在壁垒,信息不对称导致每家银行很难对跨行流动的资金进行持续性监管。

如何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盘和林建议,“一方面,要对信贷资金进行必要的合规性审核,严格限定资金用途;另一方面,信贷信息要跨行对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对信贷数据进行持续性抓取,统合各家银行的信贷信息,可以更便捷地发现资金用途是否违规。”

(原标题为《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个案调查: 有中介收8.9万元“协助”套取300万元》)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买房贷款 假流水(中介做假流水导致贷款下不来)":http://www.ljycsb.cn/dkzs/1199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