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农商银行新增实体贷款投放突破90亿元,下面是山东农信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山东信用社贷款
今年以来,济南农商银行围绕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深入落实社员大会精神,采取“42135”的措施,坚持深耕“四张清单”,做实做细基础工作,精准营销重点客户,有效增强客户黏性,推动全行贷款投放高质量发展。截至5月末,该行实体贷款余额达到712.15亿元,较年初增长92.26亿元,增量与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夯基础、固本源,一以贯之做实“四张清单”。建立以网格为单元的“责任田”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网格化管理,按照“定格、定人、定责”管理机制,将责任层层压实到人,调动全员走访对接积极性。以“存量客户增信,新增客户授信”为目标,制定贷款“双增”计划。累计对接授信未用信客户1.55万户,成功激发用信710户,金额6.77亿元。建立“四张重点清单”。在“四张清单”基础上细分客群,将所有具备条件的客户入库管理,根据客户类型及潜在需求,进一步挖掘营销重点,逐户制定服务方案,提升对接成效;累计走访重点客户2.6万户,新增贷款3.9亿元。
走出去、动起来,持之以恒推进“双日”营销服务。组织客户经理“走出去、做服务”,每周二、周五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全员上门服务,逐期确定走访计划,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工单制”考核,将任务压实到人、精准到户,全面走访对接各类村居、社区、市场及企业。结合“驻点办公”制度,每个网格挂管客户经理在村(居)委、农金员服务点、市场管理方等设立固定办公场所,确保“定时、定点、定人”,有效拉近与客户的距离。结合“硬仗”包靠机制,领导班子牵头,组织中层管理人员每人包靠2-3个网点,每月到基层参与营销活动,现场督导工作落实落地。目前,累计走访对接各类客户3.2万户,个人经营贷款较年初增长1762户,金额14.6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增长2942户,金额20.09亿元。
进园区、抓链条,全面推行贷款“主办行”机制。为“主办行”客户实行利率优惠、上门服务、专人维护等“一揽子”服务,推出特色产品,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与依存度,已投放相关产品152户3.11亿元。同时,重点围绕企业园区设计专属服务方案,形成“链条式”服务机制,同时开展党建共建和义工服务,二级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加入园区党支部,实现存贷款、代发工资、结算业务全面嵌入,累计对接园区206个,成功对接企业7094家,总计授信96.33亿元,用信74.69亿元。
拓渠道、提效能,创新打造线上“三大系统”。自主研发“阳光办贷系统”,推出“阳光办贷码”,实现小额贷款扫码即办、秒批秒贷,大额贷款线上约,上门服务、限时办结,客户可在线实时监督办贷流程,累计扫码申贷客户7.2万户、授信金额114亿元。与大数据局合作,借助“泉城链”系统,打造“泉城e贷”线上产品,实现办贷流程全自助化,授信达到2.43万户、21.54亿元。自主研发社会化营销系统,拓展两站站长及优质商户成为合伙人,建立“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开户+电子银行+纾困贷/经营贷款+聚合支付”的服务模式,形成多元化长期合作关系。截至目前,拓展合伙人12.94万人,通过系统提交办贷申请10582单、贷款需求83.6亿元,成功授信5650户,金额43.5亿元。通过推广“三大系统”,线上贷款客户累计达到2.75万户。
优服务、强实体,紧跟政策做好“五个支持”。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与“沿黄四区”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黄河滩建富民贷”“政银助微贷”等产品,累计投放贷款资金111亿元。支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用好“碳排放权质押贷”“农耕贷”等绿色贷款产品,建立审查审批“绿色”通道,截至4月末,贷款金额达到27.1亿元,较年初增长8.75亿元,增幅47.73%。支持乡村振兴。与市农业农村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泛开展村居“整村授信”,推广“粮食规模种植贷”“家庭农场贷”等产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6.77亿元,较年初增长1.7亿元,增幅6.8%;支持农业龙头企业95户、10.8亿元。支持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东部科创金融中心”,累计投放“专精特新”名单内企业贷款247户、21.4亿元,“瞪羚”企业贷款94户、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贷款480户、3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679户、38亿元;投放“人才贷”36户金额1.7亿元,占全市总份额的50%以上,“科技成果转换贷”103户金额3.2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163户金额6.8亿元,均处于全市前列。支持纾困行动。与政府联合开展专项扶持行动,推出“济担-纾困贷”等专属产品,投放“济担-纾困贷”9805户、19亿元,占全市总投放额的20.5%;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达到8853户、31.65亿元。(李铭 娄钊)
山东农商银行信用贷款条件
□ 本报记者 王爽
近日,省农信联社向全省社会各界公布了省农信联社、各派出机构、各农商银行的信贷服务热线近400部电话、126个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同时运行,客户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农商银行便会第一时间联系,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第一时间量身定制信贷服务,第一时间办理信贷手续,真正实现了“一个电话,贷款到家”。
这是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进一步畅通服务渠道的具体举措,在全省遍布城乡的5000多个营业网点上,每天都在上演着农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农民春耕备耕的生动故事。
高速路上完成贷款“接力赛”
2月13日15:25,在枣庄农商银行永福支行信贷大厅,刚刚办完一笔180万元展期贷款的枣庄某煤业公司负责人李经理紧紧握着该行营业部张连亮的手,“感谢枣庄农商行,感谢你们贴心、周到的服务,给予我们企业最大的支持和信心!”
前几天,李经理所在的公司上游企业停工停产,资金链紧张,贷款又马上到期,令李经理一筹莫展。窘况下,李经理联系到枣庄农商银行,在确认客户资信的大概情况后,枣庄农商银行永福支行迅速响应,组织支部“党员抗疫战疫先锋队”赴企业实地调查。
2月12日22:15,在烟台莱阳谭格庄高速口,在街边路灯的微光下,该业务的最后一名担保人在贷款展期材料上签字并按下了手印,终于把所有的贷款展期手续办理完毕。
枣庄农商银行永福支行“党员战疫先锋队”用一场高速路上的党员“接力赛”,解决了疫情受困企业的燃眉之急,跑出了农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加速度”。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农商银行通过绿色通道办理贷款5613户金额28.3亿元,线上办贷8033户金额7.6亿元,为1296户企业办理展期、续贷16.6亿元,减费让利4455万元。
加班发放422份工资存单
“您看一下,这是422份工资存单,共计11874234元,所有的信封上我都写清楚了名字和工资额,里面还有工资条明细。”郓城农商行杨庄集支行的颜文军将厚厚一摞信封递到刘先生手里。看着一分不差、一份不落的工资存单,刘先生感动地说:“我代表农民工兄弟为你们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点赞!”
刘先生老家在郓城县杨庄集镇,常年带领400多名农民工在外承接建筑工程。受疫情影响,农民工隔离在家,工程方付款后无法对其支付工资,于是刘先生来到杨庄集支行寻求帮助。该行支部书记张修菊了解后,发出动员令:“疫情期间,农民工兄弟本来就没有收入,有的甚至等着这些钱吃饭,今天不论多晚我们都要把工资全部发放完。”经过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晚上7点左右,终于将所有的存单全部办理完毕。
据统计,疫情期间,全省农商银行已累计办理存款业务200万笔,金额20亿元。
4600余斤“爱心蔬菜”找到销路
近日,一大批新鲜果蔬摆放在临清农商银行大门前,这批蔬菜并非寻常蔬菜,而是一批“爱心蔬菜”。
2月12日,一篇《急急急,受疫情影响,蔬菜严重滞销,战“疫”路上请求支持》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求助人是临清刘垓子镇格润莱福农场负责人于保海。受疫情影响,该农场蔬菜销路受阻,一大批果蔬即将烂在地里,于保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发了这篇微信求助文章。
临清农商银行刘垓子支行在其建设初期,就一直扶持格润莱福农场发展,并提供了100万元的授信支持。刘垓子支行行长尹德军了解到情况后,立即派出两名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主动帮助该农场联系外销渠道,并第一时间协调总行相关部门,内部采购蔬菜4600余斤;同时帮助农场联系批发零售商,搭建销售渠道,目前已帮助该农场与辖内某大型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
爱心还体现在捐款捐物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农商银行捐款2924万元,捐赠口罩7.5万只,医护手套13万只,消毒酒精138吨,蔬菜7吨,防护服900套。
快速放款不误农时保春耕
2月27日,泗水县福来到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常伟说:“感谢农商银行给我们提供贷款,农场能买机器了,100多亩地马上就能播种!”
福来到家庭农场目前经营土地12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粮食作物。王常伟是一位敢闯敢干的新型农民,他将所有积蓄用在承包土地、购买基础物资、购买种子化肥等方面,今年春天本想购买新播种机,却出现资金短缺问题。
泗水农商银行苗馆支行负责人得知王常伟的苦恼后,为他推荐了财政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派专人到农场实地调研后,一次性完成现场调查、资料搜集、签字确认等工作,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15万元贷款发放完成,解了王常伟的燃眉之急,让其赶上了农时。
今年以来,泗水农商银行已安排部署涉农贷款资金近5000万元,惠及种植养殖大户、涉农小微企业等客户354户。
截至目前,全省农商银行已发放春耕备耕贷款20亿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山东信用社贷款(山东农商银行信用贷款条件)":http://www.ljycsb.cn/dkzs/11949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