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恶霸获刑25年!淫窝公馆曾年年亏损,背后公司老板涉小贷,下面是市界投资汇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融汇小额贷款公司
作者丨市界 奉先
编辑|老拿
称霸一方的山西恶霸,终究难逃法律制裁。
据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山西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对朱强等59人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组织头目朱强被判处25年有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涉案人员也均获刑几年至二十几年不等。
以朱强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势力庞大,作案手段残忍,涉及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聚众斗殴、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以及强迫交易等14项罪名。不仅如此,朱强甚至将朔州市艺海公馆开办成卖淫嫖娼场所。
引人瞩目的是,虽然朱强等人凭此敛财无数,但这家公馆隶属的公司,还一度被曝拖欠员工及数十位民工工资。这家公司背后的老板,名下还有家注册资本达5000万的贷款公司。
市界发现,以朱强为首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在当地可谓“臭名昭著”。
据新华社报道,该团伙不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纵容,把持农村基层政权,在征地拆迁补偿中成为“村霸”,还对煤炭企业负责人实施敲诈勒索或高利放贷,对煤炭生产领域形成严重破坏。不仅如此,朱强等人还充当“地下执法队”,名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实则利用数十名手下树立“非法权威”,成为当地一霸。
实际上,朱强不仅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感,还利用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聚众斗殴、故意伤害、非法拘禁、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攫取巨大经济利益。
截至2018年5月,朱强账户资金交易总量为7.65亿余元、董德宽账户资金交易总量为2.28亿余元、乔海账户资金交易总量为7581万余元、闫霞账户资金交易总量为4795万余元、郭慧账户资金交易总量为4483万余元。也就是说,仅上述几位主要涉案人员的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
不过,犯下滔天罪行的朱强,纵有再大本事也难逃法律制裁。
日前,山西省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朱强、乔海、张小兵三位主要人员,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数罪并罚分别被判处25年、25年,以及24年有期徒刑。而刘兴兵等35人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数罪并罚分别被判处19年至3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此外,李生双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数罪并罚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其余20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4年至1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值得注意的是,主犯朱强等7人还被依法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公馆变卖淫场所背后公司曾拖欠9万多工资朱强的“恶”包括将朔州市艺海公馆,开办成卖淫嫖娼场所。
据公开资料显示,朔州艺海公馆成立于2010年,位于朔州市开发区招远路8号,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一个专门为社会名流、商务巨贾、钻石金领量身定做、精心打造的集洗浴、娱乐、住宿为一体的高档休闲服务。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段关于朔州艺海公馆的介绍。公馆秉承“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为员工谋利,为社会尽责”的企业宗旨,引进国内多家同行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斥巨资兴建集洗浴、住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
如今看来,这样的自我包装令人啼笑皆非。
市界注意到,即便背后团伙敛财无数,艺海公馆也曾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
据黄河新闻网此前报道,2018年年底,朔州市开发区艺海公馆有限责任公司因承包商自身原因,导致公司经营出现不良状况。艺海公馆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以及几十名农民工的工资并未发放,拖欠金额9万多元。
经过当地民警多次协商,艺海公馆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底,按照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提供的拖欠工资数额以及人员名单,发放了拖欠的9万多元工资。
在曾沦为卖淫场所的艺海公馆背后,隐藏着另一股力量。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朔州市艺海公馆隶属朔州市艺海公馆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册资本仅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勇,股东为持股20%的王红,以及持股80%的实控人曹卿玉,主要从事住宿、餐饮服务、洗浴等业务范围。
有意思的是,据艺海公馆有限责任公司给出的年报显示,2013年~2017年,公司每年均为亏损状态。从其最后一次公布的2017年报来看,公司全年营业收入80.7万元,但资产总额仅不到60万元,且全年亏损1.53万元,总负债3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朱强的名字并未出现在艺海公馆有限责任公司高管或股东名单中。由此看来,朱强似乎并不像湖南“黑老大”文烈宏,以及海南“土皇帝”黄鸿发那般善于资本运作,或者说对资本运作不是太感兴趣。
不过,市界发现,艺海公馆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李勇以及实控人曹卿玉两人,均在一家名为朔州市融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中出现,且均为公司股东。
据企查查显示,朔州市融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但注册资本则高达5000万元,是朔州市艺海公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100倍,主要为三农、涉农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及自然人提供小额贷款等业务。而在这家公司的股权分配中,曹卿玉认缴466万持股9.32%并任监事一职,李勇认缴450万元持股9%。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市界】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额贷款不还会怎么样
#4月财经新势力#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已进入常态化,近一年来,小贷公司的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有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关闭,有公司因为违法作业被叫停,不管原因为何,小贷行业监管趋严都是事实。
近日,多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了当地小贷公司情况,有无牌经营的,有被列入经营异常的,还有退出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的,而行业整顿,还远不止此。
01
重庆45家网络小贷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2023年4月3日公布了最新重庆是市小额贷款公司名录,共有243家,较2022年12月末公布的重庆市小贷公司数量増加了3家。
其中开展网络贷款业务的公司有48家,不过重庆市两江新区泛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被暂停小贷试点资格,重庆乐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被暂停网贷业务资格,重庆市南岸区永道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被暂停网贷业务资格,因此现阶段正常开展网络贷款业务的公司有45家,在全国共计200多家的网络小贷行业中占据重要比例。
来源:重庆市金融监管局
尽管重庆被称为“小贷之窝”,但在监管方面依然有着正确衡量标准,2022年度,重庆就有11家小贷公司被清退出小额贷款公司行业,不得再从事小额贷款相关业务。
另外且说金融注意到,近日重庆市金融监督管理局互动交流>公开信箱处更新了最新信件详情。表示重庆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按照监管职责和工作流程督促小贷公司作业,传达用户诉求,帮助逾期用户积极与小贷公司协商还款。
02
黑龙江82家小贷公司被列为经营异常
除了重庆,黑龙江小额贷款行业也有新动向。
据消费金融频道报道,近日,黑龙江省一日之内出现了大批量小额贷款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的情况。
2022年以来黑龙江省共成立112家小额贷款公司,包括在2023年1月份有1家成立。
其中,目前处于正常状态的有6家,已经被注销的有23家,被列入经营异常的82家,还有1家完成更名、不再涉及小额贷款业务。
表格内容来源:消费金融频道
且这82家异常的小额贷款公司都是无牌小贷机构,可见持牌作业是长久运营的前提。
03
内蒙古公示66家失联空壳公司
另外,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在近期公布了全区小额贷款公司名单。
小额贷款公司共有174家,其中66家公司已被公示为失联空壳公司。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制表:且说金融
实际上,自202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加大了对小额贷款行业的审查和监管力度,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个文件。
并不断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评级、清退,出示拟列为“失联”或“空壳”的小额贷款公司名单,除了顺应监管总要求以外,也是为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做努力。
在2023年2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曾发布同意取消4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资格的公告,包括:和林格尔县和信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华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额济纳旗兴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满洲里华强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9月29日,也曾发布关于同意取消12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资格的公告。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958家;贷款余额9086亿元,全年减少337亿元。
小贷公司在不断减少,但总量依旧在,现在的小贷公司重点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未来关于小贷行业的管理办法还会不断出台完善,小贷公司会不断减少,存量牌照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随之减少,这是行业规划的必经过程,也是迫使小贷行业回归初心的基本目的。
来源:且说金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融汇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不还会怎么样)":http://www.ljycsb.cn/dkzs/1191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