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湖北消费金融贷款(湖北消费金融容易通过吗)

湖北消费金融贷款(湖北消费金融容易通过吗)

13家消费金融公司“交卷”:整体增速放缓,资产规模分化,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湖北消费金融贷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杨梦雪 上海报道

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正在陆续发布。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财务相关数据。

整体来看,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整体增速均有所放缓。营业收入方面,披露此项数据的8家公司中6家保持营收增长;净利润方面,10家披露此项数据的公司中7家同比增长,还有2家公司“增收不增利”;总资产均有所增长,但整体增速较此前有所降低。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去年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国内消费市场预冷,给消费金融业务也带来压力。受疫情影响,依赖于线下教育、旅游、医美、装修等消费场景在疫情期间会受到较大冲击,实际上对消费金融公司经营和客户还款能力都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在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背景下,借款利率的下降也影响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从目前已披露财务数据的消费公司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仍处于行业头部地位。

财报数据显示,8家披露营收数据的公司中有6家保持营收增长,增速最高为中银消费金融,2022年营业收入67.58亿元,同比增长26.4%;2家同比下滑,分别为海尔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下滑幅度均在20%上下。12家披露净利润数据的公司中,除蚂蚁消费金融成立时间不足两年、无同比数据外,有7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小米消费金融同比大增195%,中原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大增;有3家同比出现下滑,其中2家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净利润绝对值较低的消费金融公司仍保持较快增幅。小米消费金融实现近200%的增幅,再结合2022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超9000万的数据来看,依靠下半年实现净利润“逆袭”;湖北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15.86%,而净利润同比增长近30%;平安消费金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扭亏;海尔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也均保持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财务数据增速均有所放缓。位居行业第一的招联消费金融近几年财务数据体现出了明显的放缓趋势,2019年至2021年营收增速由54%、19%、24%放缓至2022年的不足10%;净利润增速由17%、14%、84%放缓至2022年的不足9%。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记者表示,伴随着消费金融行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增速的下降属于行业的一种必然。2022年影响行业整体业绩的因素一是获客成本,伴随着线上流量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对线上助贷机构、线下贷款中介的乱象整改,消费金融的获客成本相较往年有了更大提升,但转化却不尽人意;二是运营成本,尤其是线下场景占比较重的消金公司,在2022年受到疫情等影响较大;三是逾期率,逾期的上升也会侵蚀到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使得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指标相较往年有所减少。

资产规模分化

财报数据中显露的另一个趋势是资产规模的分化。

此前银保监局非银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额8844.41亿元,与银行业协会披露的2021年的7530亿元相比增长17.46%。截至目前全国已开业30家消费金融公司,以此计算,平均单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不足300亿元。对比上述统计数据来看,在披露总资产数据的10家公司中仅4家超过平均值,且出现明显分化。

总资产排名第一的同样为招联消费金融,1643.46亿元的总资产规模仍保持了9.79%的增速,成为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破1500亿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行业整体8844.41亿元的资产总额中占比18.6%。而与其此前两位数的增幅相比,增速明显有所放缓。招联之后依次为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分别为763亿、641亿、496亿。对比之下,总资产在100-200亿之间的消费金融公司差距缩小、竞争激烈,同比增长36%的海尔消费金融总资产突破200亿,增幅在10家公司中排在前列。

当前消费金融公司在总资产规模、业绩数据等方面均出现分化。于百程认为,消费金融行业依然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除了技术层面之外,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合规经营能力等,都是消费金融公司保持业绩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数字化、普惠成关键词

梳理财报发现,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在财报中提及数字化转型及普惠金融等热点方向。

迭代智能审批系统、推进全流程线上化等成为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转型关注的重点。银保监会非银部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7家公司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化办理、贷款审批自动化决策、金融服务7×24小时不间断的纯线上数字驱动模式。兴业消费金融在财报中提及,数字化转型方面搭建企业级业务协同体系,迭代升级智能审批系统,核心主干生产系统实现100%自主研发。中银消费金融针对疫情下消费者基础民生、线上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及时调整产品线,线上贷款余额占比52.24%,较上年末提升17.18个百分点。

在普惠金融方面,服务新市民、降低利率等也成为消费金融公司提及的“热词”。银保监会非银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30家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向新市民发放消费贷款1652.22亿元。兴业消费金融面向新市民群体的兴才计划累计向近5万名大学生家庭提供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超过22亿元,立业计划向10万余名新市民提供贷款近15亿元。中邮消费金融在财报中多次提及降低产品利率,贷款综合定价较上年度下降1.55个百分点。

但也正如银保监会非银部在《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的撰文中所指出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仍存在细分客群能力不足、中低收入客群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苏筱芮认为,消费金融行业马太效应不断加剧,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系等各种“派系”中以银行系实力最为强劲,这对中小规模的消费金融机构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形成了考验。未来,消费金融行业有如下主要趋势:一是关注各类成本,涵盖获客成本、运营成本等,探索更加精准触达客群的渠道和路径;二是关注重点客群的消费需求,例如“新市民”“低龄老人”等客群,并切入高频场景实施客户转化;三是继续投入科技研发,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助力风控,为贷后业务减轻压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湖北消费金融容易通过吗

CFIC导读

蚂蚁消金为蚂蚁集团旗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4日,主要业务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等,产品包括“花呗”与“借呗”。本次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将从80亿元增至185亿元,从而超过注册资本100亿元的招联消金,成为国内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备受关注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百亿增资事项日前落地。
鱼跃医疗3月15日所发公告披露了蚂蚁消金增资的相关进展。公告显示,蚂蚁消金就增加注册资本等事宜完成了工商变更手续并取得重庆市南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最新营业执照。
此前,鱼跃医疗宣布拟以自有资金5.24亿元认购蚂蚁消金新增注册资本5.24亿元,并对于蚂蚁消金其余部分新增注册资本放弃行使适用法律及蚂蚁消金公司章程规定的优先认购权及超额优先认购权。本次增资完成后,鱼跃医疗持有蚂蚁消金的股权比例仍为4.99%。
蚂蚁消金为蚂蚁集团旗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4日,主要业务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等,产品包括“花呗”与“借呗”。本次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将从80亿元增至185亿元,从而超过注册资本100亿元的招联消金,成为国内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增资规模“缩水”

蚂蚁消金增资计划始于2021年底。
2021年12月下旬,鱼跃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蚂蚁集团、中国信达、舜宇光学、博冠科技、重庆渝富资本共计出资220亿元认购重庆蚂蚁消金新增注册资本220亿元。
然而,随后因中国信达临时宣布退出,增资计划被搁置。鱼跃医疗等此后也相继公告表示,收到蚂蚁消金通知,公司增资方案尚需进一步调整,因此暂缓增资相关事项,待蚂蚁消金更新增资方案后,重新评估相关投资事宜。
2022年11月14日,鱼跃医疗公告显示,蚂蚁消金调整后的增资计划再度启动。调整后,鱼跃医疗与蚂蚁集团、杭金数科、舜宇光学、传化智联、博冠科技、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以共计105亿元认购蚂蚁消金新增注册资本105亿元。
根据相关增资方案,105亿元增资款中,蚂蚁集团、杭金数科、舜宇光学、传化智联、博冠科技、鱼跃医疗、农信集团依次认缴52.5亿元、18.5亿元、11.1亿元、9.27亿元、6.19亿元、5.24亿元、2.2亿元。
除蚂蚁集团、鱼跃医疗外,上述7家增资公司中,有5家是新进股东。其中,杭金数科的控股股东为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本次增资完成后,杭金数科也取代南洋商业银行,一举成为蚂蚁消金第二大股东;重庆农信集团大股东为重庆供销控股有限公司;博冠科技为网易旗下全资子公司;另两位新股东舜宇光学和传化智联同为浙江企业,在各自领域均为细分行业龙头。
此前,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参与增资的既有鱼跃医疗这类老股东,也有新进的国资背景企业杭金数科,再结合传化智联、博冠科技等新股东背景,从蚂蚁消金选择引入的新股东方面,可以侧面看出公司对消费金融运营场景的重视。

消金公司频施增资“补血”

记者注意到,去年四季度以来,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宣布增资补血,包括由上海银行和携程等持股的尚诚消费金融,今年1月宣布完成注册资本变更,其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至16.24亿元;宁波银行今年2月也宣布以货币方式向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金额由不超过15亿元调整为不超过35亿元。
此外,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消金公司也都在近期陆续完成增资。
在市场人士看来,注册资金的增加,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也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可承接的自营余额将大幅增加。以蚂蚁消金为例,此前80亿元的注册资本,原本可承接的自营余额约为1000亿元,增资完成后将超过2400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至30家,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贷款余额和资产总额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6%和22.8%。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徐锐、操子怡(实习)






《风险预警·金融版》简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区域企业发展大局,需要对金融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科学应对,防范于未然。
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出品的《风险预警·金融版》在政府权威部门指导下,依托先进的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和专业的分析师团队,对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风险舆情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研判,为金融监管部门、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提供权威、专业、实用、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与应对建议。
1.8万/年,每周一期,每周五发布。

最新报告:

【2023年3月第2期】总第68期:寿险偿付能力“拉响警报”
【2023年3月第1期】总第67期:私募“扶优限劣”,谁在裸泳?
【2023年2月第4期】总第66期:“提前还贷潮”风波与警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湖北消费金融贷款(湖北消费金融容易通过吗)":http://www.ljycsb.cn/dkzs/11898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