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亚通剥离金融资产回笼7.8亿 优化业务降本增效净利增逾4倍,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宇商小额贷款公司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蔡嘉
深圳国资入主两年,怡亚通(002183.SZ)积极优化业务结构,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以来,怡亚通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收缩供应链金融业务,相继计划出售供应链金融板块子公司,并对380分销平台原有部分项目进行关停并转。
日前,怡亚通确定深圳市宇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商小贷”)100%股权的受让方为怡亚通控股。随着宇商小贷等三家金融子公司出表,怡亚通预计将获得7.8亿元资金回笼。
另一方面,有了国资大股东的背书,怡亚通融资环境改善,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降本增效。今年前三季度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到4.06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亏损。
持续剥离非主业资产
12月20日晚间,怡亚通披露,公司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挂牌转让宇商小贷100%股权取得新进展,公司股东怡亚通控股最终以5.57亿元的价格受让宇商小贷100%股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宇商小贷曾是怡亚通金融板块重要的子公司之一。资料显示,怡亚通成立于1997年11月,从为全国各地电脑商采购、配货起家,发展为提供国际物流、保税物流、进出口通关、供应商库存管理等一系列服务的一站式供应链管理商。
此前,怡亚通的业务主要分为广度平台、380分销平台、连锁加盟平台、物流平台以及宇商金控平台几大部分。
2018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去金融杠杆的大背景下,宇商金控平台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收缩供应链金融业务,利润大幅度下滑。2017年至2019年,宇商金控平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3.92亿元、2.05亿元,毛利率62.19%、52.07%、49.22%。
为了突出主业,2019年开始怡亚通进行类金融资产的剥离。2019年12月,怡亚通以3662万元的底价,挂牌转让控股子公司深圳前海宇商保理11%股权,降低类金融资产在公司资产中所占比例。
2021年9月,怡亚通继续剥离此部分资产,分别以5.57亿元、1.87亿元的价格,挂牌转让宇商小贷100%股权和宇商融资租赁100%股权。
随着怡亚通控股受让,宇商小贷即将出表,宇商融资租赁的接盘方尚未确定。
不过,此次资产剥离对怡亚通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据披露,宇商小贷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公司比例为0.14%和6.52%;宇商融资租赁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公司比例为0.0036%和0.35%。
但三家公司陆续出表,将给怡亚通带来现金流入。三次交易完成,怡亚通将回笼7.8亿元资金。
优化整合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回升
事实上,在国资深投控入主后,怡亚通积极转型,从资金驱动型的业务转向能力驱动,降低财务风险。
除了对宇商金控平台进行调整之外,2020年怡亚通还对380新流通服务平台精细化管理,对原有部分项目进行关停并转的优化整合,在国内市场下大力深耕“大消费”领域,构建了品牌运营、分销+营销两大主要板块的业务体系。
不过,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收缩,以及部分资金使用效率低、盈利能力低的项目关停,怡亚通也经历了业绩阵痛。
2018年至2020年,怡亚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00.72亿元、720.25亿元、682.56亿元,净利润2亿元、0.9亿元、1.23亿元。
随着业务整合优化,今年前三季度,怡亚通实现营业收入531.34亿元,同比增长21.71%;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410.91%。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当期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增长446.06%,结束了此前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状态。
从业务构成来看,今年上半年,怡亚通核心的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192.09%,毛利2.92亿元,同比增长213.03%。特别是酒业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5.55亿元,同比增长300.17%,毛利1.84亿元,同比增长232.83%。而IT、通信以及纺织服饰两大业品牌业务分别实现营收5.17亿元、2.26亿元,同比增长6.42%、158.46%。
在分销+营销方面,怡亚通以供应链服务为抓手,不断拓展快消品的分销营销业务,同时整合各地政府快消品产业上下游企业,帮助其在母婴、日化、酒饮、食品、家电等行业深入发展。上半年,公司分销+营销实现营业总收入340.63亿元,同比增长21.95%。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拥有国资背书,怡亚通融资环境改善,同时盈利能力快速恢复,财务压力明显降低。
今年7月份,怡亚通完成22.25亿元规模的定向增发,深投控资本认购10亿元,持股比例8.21%,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此外,国美电器、摩根大通等均参与认购。
得益于此次发行完成,今年9月末,怡亚通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80.57%下降至75.57%。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158.45亿元、长期借款7.38亿元、应付债券23.17亿元,较年初分别下降28.31亿元、5.87亿元、9.65亿元,但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6.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83亿元。
近两年来,怡亚通的财务费用均有所降低。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14.75亿元、10.4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4.66%、6.4%。
前三季度,怡亚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5亿元,同比增长7.92%。2018年至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6.37亿元、26.14亿元、20.98亿元。
视觉中国图
责编:ZB
本文源自长江商报
无需征信的贷款平台
信用是企业的第二张“名片”。6月14日“信用记录关爱日”是中国人民银行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有关征信系统知识、咨询的主题宣传日,旨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用好征信数据资源、推动涉企信息整合共享,有助于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微众银行通过多源涉企政务数据的合法合规应用,提升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可得性和畅通度。今年四月微众银行与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展开合作,进一步通过数字化创新对普惠金融进行赋能,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上海市中小微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为普惠金融发展再添活力。
微众银行是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合作的首家数字银行,双方的充分围绕利用企业公共信用数据合作助力普惠金融展开。合作业务上线两个月以来,已累计为超8000户上海小微企业授信超95亿元,快速服务了海量的上海本地民营中小微企业客户。
盘活企业公共信用数据,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公共信用数据是“金山银库”。2017年微众银行推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微业贷,通过引入和打通多源数据,利用客户授权后合法合规获取的企业公共信用数据,建立多维度风控规则与量化模型,全面评估企业资信并实现线上授信,奠定了践行普惠金融的坚实基础,目前已为分布在全国各地超340万户小微市场主体提供了相关服务。
上海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备案设立的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公司于2021年11月获得市大数据中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资质。该机构的成立,有力推动了涉企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依法共享和互联互通,为化解企业融资难、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助力。目前上海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已经对全市多个部门的公共信用数据开展了深度治理和产品开发。本次合作双方通过强化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为破解上海市辖内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更多解法,促进形成公共信用数据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上海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良贵表示:“盘活企业公共信用数据金矿,发挥数据共享优势,能够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坚持以数据赋能金融服务创新,希望通过这次合作,能和微众银行一起为辖内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贷款等方面创造更多便利,为上海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能更好地服务我们建设‘国际数字之都’的战略目标。”
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获好评
微众银行通过与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合作,利用其提供的企业公共信用数据支持微业贷全线上申请,秒级审批的应用需求,极大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便利性,进一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为更多的沪企送去全自动、全线上、全天候、审批快、借款快、周转快的信贷服务。后续双方合作将继续围绕企业公共信用数据的利用,以期使得微业贷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沪企线上化审批核额的效率,让更多企业尽享便捷融资服务。
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表示:“伴随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围绕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未来我们也会与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加深合作,为沪企提供更多创新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上海市‘3+6’产业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宇商小额贷款公司(无需征信的贷款平台)":http://www.ljycsb.cn/dkzs/1188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