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省级联社齐聚!探讨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下面是中国农村金融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不良贷款清收 农村
近年来,在银保监会的引领下,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局势等影响下,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化解不良资产反弹压力,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全力推进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和风险化解工作,2022年7月13日上午,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主办、四川省联社承办的中国农金30人论坛2022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探讨”开题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翔玲,四川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希,河北省联社副主任吴铁军,内蒙古自治区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卢晓东,云南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孔祥丹,新疆自治区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王雨默以及8家省级联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课题牵头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本次开题会。
与会嘉宾以本省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为切入,集中探讨后疫情时代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剖析农村中小银行目前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遇到的难题,寻求当下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更有效可行的途径。
应势而为
开展不良资产处置调研正逢其时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影响下,农村中小银行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信贷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处于困境的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亟需寻找有效的“疏通”路径。在开题会上,各省级联社嘉宾分别以本省不良资产处置的实践和经验为切入,介绍了本省不良资产处置的实践经验,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以及对下一步不良资产处置的建议。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翔玲在致辞中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此次会议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课题开题会还有分组座谈会、实地面对面的调研。她希望课题牵头单位能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从行业角度、跨界视角研究当前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问题,汇聚各界智慧,为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寻找破题答案,研究出农村中小银行可以借鉴的方案,也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四川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希在致辞中表示,银行业经营的就是风险,不良资产处置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持久战。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银行业尤其是农信系统的不良资产出现反弹抬头的趋势,因此,现在开展不良资产处置研究具有现实性、全局性和紧迫性。随后,张希结合四川农信实际,介绍了不良资产处置的一些成功做法。最后,他希望各位与会嘉宾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为中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凝聚新智慧、探索新路径、释放新动能。
精彩纷呈
各省创新实践和建议引发共振
随后,课题牵头单位河北省联社、湖南国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对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行整体概述。河北省联社副主任吴铁军立足农信行业,结合河北农信实际,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课题背景、研究团队基本情况、研究思路、不良资产处置实践等,萃取行业经验,提出行业可共用的建议和方案。湖南国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富国立足操作层面,从第三方机构的角度,就如何控制增量风险、压降存量不良提供专业的团队和技术,希望各家省联社专家互联互通、互学互鉴,提供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
之后参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联社、云南省联社、新疆自治区联社、吉林省联社、四川省联社、黑龙江省联社、山西省联社等与会领导对开题报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卢晓东建议,一是报告应站到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统筹考虑中小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化解问题。二是处置方式方法探讨上,建议结合各地有益的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各个省份尤其是西北东北等地的一些有益的探索纳入处置方式中。三是在课题成果应用上,希望在更高层面上有所应用,将课题成果给到银保监会、财政部、审计署、人民银行等层面的部门,给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争取到更多的政策空间和容忍度。
云南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孔祥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站位要高。农信机构体量较大,信用风险影响也较大,因此,应把农村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放到金融安全的角度提炼定位课题。二是扩大调研样本、研究面。既有风险高发的地区,也可以把先进省份纳入其中,将他们的处置方法、经验方式整合到报告中,最终提炼出能够更好代表全国农信机构的经验做法。三是在处置路径上进一步拓宽。比如,把不良资产试点、ABS资格申请等手段和路径纳入其中。四是强化系统性思维。建议把成立全国农信资产投资管理公司的可行性纳入到调研范畴,最终形成农信机构由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的局面。
新疆自治区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王雨默建议:一是要客观看待农信系统风险情况,调研时要尽可能精准地摸清全国农信系统的风险底数,并且要认真分析农村金融的风险。二是要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的职责边界。如何发挥省级联社的指导作用和对行社管理责任及县市法人行社的主体责任尤其重要。三是如何给农信机构争取到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改革化险的相关政策。四是建议在调研提纲中能涉及到省级联社改革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路径探讨。
吉林省联社风险总监邵玉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不良资产的处置应与机构风险的处置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应更多突出省级联社的指导协调作用,比如,与地方政府、财税部门的协调作用。三是在政策层面上,建议能够以省联社代表法人机构参股地方资管公司,并通过省联社改革,明确省联社不良资产处置的经营管理指导地位,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根本解决之道。
四川省联社不良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周海首先分享了四川农信不良资产处置的做法,并给调研课题提出两点建议,希望在课题中更多找到适合农村中小银行有效的可行的不良处置方式和手段,并通过课题向监管部门建议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黑龙江省联社总法律顾问敖敬东建议,一要重视政策红利,特别是要利用银保监会62号文件,抓好批量不良贷款的处置和化解工作。二是建议对一些抵债资产(收上来但未过户进账的不良资产)如何管理做一些研判。三是建议省联社对信用贷款风险管理更精细化,另外,中介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和产品特色要体现出来。
山西省联社风险管理部部长白德宏希望课题报告能成为高层决策的依据,成为农信机构参考借鉴的方案。他建议政策层面上银保监会62号文的落实要更加明确,另外建议顶层设计上放宽农村中小银行国有股东的比例限制。
吉林榆树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英作为地方法人行社代表,也对开题报告提出建议。一是不良资产处置要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建设及整村授信结合起来。二是把压降不良和发展结合起来。三是不良资产处置要专业化社会化操作。四是管理要专业,建议成立省级层面的AMC资产管理公司。五是省联社要在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思想碰撞
合谋探寻不良资产处置新方式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农村中小银行在不良处置中遇到的难题,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7月13日下午,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融媒体中心记者组织部分与会嘉宾进行了“不良资产处置突围路”采访座谈会。新疆、内蒙古、吉林、四川等省级联社风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座谈会。会议期间,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完成了一场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思想碰撞。
在采访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对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气氛热烈。针对当前农村中小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面临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行了深度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设想和创新性建议。
此次课题开题会结束后,与会嘉宾将分成四路,前往四川简阳、德阳、资阳、眉山等地农村中小银行开展课题调研,与行社高管、部门负责人、基层工作人员、企业客户等进行全方位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当地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绩效管理、信息科技风险及防控、数字普惠信贷落地等情况,为当地行社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不良贷款清收技巧
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哪些领域的新增贷款风险需高度关注?如何有效化解存量风险、防范新增风险?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方”)4月16日在北京举办“金融风险防控高峰论坛”并发布《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80%以上的金融业受访者认为,房地产行业将成为2021年不良贷款显著增加的行业,需高度关注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风险。
不良贷款尚未充分暴露
中国银保监会4月16日发布的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
尽管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从多家上市银行披露的2020年年报不难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因此并不意味着不良贷款已充分暴露。
需要承认的是,目前仍有部分企业的经营困局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部分企业现金流短缺、还本付息压力显著增大。《报告》预计,2021年不良贷款的上升幅度仍然较大。首先,由于金融财务具有时滞性,不良贷款的风险暴露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次,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为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延至2021年底,这将进一步延缓相关授信风险的暴露。
“目前,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面临挑战,金融体系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存量风险尚未完全暴露。”中国东方战略发展规划部总经理董裕平说,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将面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高企、房地产企业违约频发等“灰犀牛”式风险,以及美国对华政策不确定性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等“黑天鹅”式风险;具体来看,需要重点关注区域性中小银行风险、信托等非标债权风险、地方国有企业信用风险等。
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
那么,2021年的新增贷款风险将主要来自哪些领域?《报告》显示,80.88%的受访者认为,房地产行业将是不良贷款规模显著增加的行业,57.35%的受访者则认为是制造业。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房住不炒’定位不变,接下来,高杠杆房地产企业将面临三大压力。”董裕平说,一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二是监管部门全面推行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融资新规,三是偿债高峰期即将到来。
所谓“三道红线”是指监管部门已制定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通过三道负债率相关的红线将房企分为四类进行监管,这“三道红线”分别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上限为70%、净负债与股本之比上限为100%、现金与短期债务比上限为1。
董裕平认为,“三道红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的过快增长,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共同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也将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产生制约。优质稳健的龙头房地产企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前期高杠杆扩张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较大债务压力,相关的信用风险将较为突出。
除了房地产行业,制造业信用风险上升的趋势也需高度关注。多位参与论坛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仍具不均衡性,部分制造业企业面临内外部市场需求同时萎缩、偿债能力下降、信用风险上升等问题。
持续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手段
面对新增不良贷款上升的态势,存量不良贷款的化解、处置工作就更显紧迫。“2020年,我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今年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是力度不减。”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说。
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这就需要持续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手段。除了传统的核销、清收、批量转让等手段,还应进一步重视不良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等手段,资本市场不良资产处置有望成为新方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必须丰富、创新多元化处置方式。例如,探索以不良资产管理、债转股、投资银行为特色的业务体系,开展与企业结构调整相关的业务,如兼并重组、破产重整、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
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力军,资产管理公司将如何发挥作用?“要探索主辅分离业务,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服务;探索兼并重组业务,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探索问题机构业务,为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服务;探索地方平台业务,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服务等。”中国东方总裁邓智毅表示,要聚焦回归本源、瘦身健体、做实资产和风险防范,加快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良贷款清收 农村(不良贷款清收技巧)":http://www.ljycsb.cn/dkzs/1187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