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小额网贷坏了个人征信,下面是应龙故事会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 无征信
#2月财经新势力##个人征信##网络贷款诈骗#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消费观念悄悄发生了改变,各种透支消费观念替代了传统的存钱节约模式。随着消费金融产品市场野蛮式增长,虽然经济繁荣和增速迎来了一波“成果喜人”的发展,也滋生了很多因为不良借贷引发的社会乱象。
征信很重要
从信用卡透支性超前消费到P2P个人信贷的野蛮增长,再到各类网络小额信贷绵密的渗透,不断在扰乱和影响正常的金融环境,负债失信的群体逐渐侵蚀着社会消费市场体系。
网络贷款
表面上看是负债失信群体大面积逾期导致的,尤其是近三年疫情影响市场经济体系正常化的特殊背景下,这种社会非正常现象正在扩大化,同时随着对个人征信系统的不断优化,失信行为群体呈现出大面积爆发。其实诱发这类现象爆发的内核是缺乏良性的金融引导和监管导致的。
失信行为影响征信
在刺激消费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对于个人来说,更需要量力而行,学会过苦日子。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
习惯了大笔消费支出而不懂得节制,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很难去控制自己不去碰网贷,进而导致自己负债失信情况更加恶化。
为什么信贷会加速负债失信行为的发生?
第一、信贷对于银行来说属于高风险金融投资行为,如果没有政策加持和引导,可能会收窄信贷资本口,特别是针对个人的信贷资本口。
第二、信贷,尤其是个人信贷刚需比较大,供需关系不平衡,资金配置不充分,审查手续繁琐反倒会更加滋生网络信贷乱象的混乱式膨胀。
第三、刺激金融政策、金融协同配套、金融市场配额的不均等分布,市场金融秩序的滞后性会进一步刺激P2P市场乱象的卷土重来。
正是这种供需信息不对等,给不良借贷灰色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空间。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地,缺乏有效监管的个人信贷乱象屡禁不止,越烧越火,各类明显违规的广告满天飞,越来越多的个人陷入各种诱导式的金融骗局之中,进一步加剧恶化个人信贷征信体系,滋生失信人不良失信行为灰色土壤。
网贷乱象
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不论是信用卡,还是贷款,停止或者注销掉小额的卡或者账号,量入为出,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消费支出,反对追求奢华超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要有居安思危的事危机意识,减少对无意义的消费欲望,提高对小额度信贷产品的防范意识和自律。
勿以小额循环信用贷而养之,勿以低标准朴素生活而嗤之。
很多背负百万负债的人都是从几千、几万慢慢循环养成一个无底洞,最后成为了失信行为人。任何以低息,低门槛放贷的小额贷款最终都会成为吃人的大怪物。
网贷债务最终会压垮一个人
最后,对于负债的群体说一句,对生活一定要有希望,天无绝人之路,除非自掘坟墓。对于想撸网贷的群体说一句,莫因小额循环信用贷毁了自己的人生。
征信很重要!
不看征信的短期小额贷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玉冰 聊城报道
自2016年3月开业以来,冠县齐丰村镇银行作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银行,按照监管部门规定:“所有业务均在冠县县域内开展,所有贷款均在县域内投放、资金不出县”的要求,立足“支农支小、小额分散”的市场定位,始终坚持把制度机制创新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送贷款上门”等举措,实现银行发展、群众受益良好局面。开业6年来累计投放贷款28.7亿元,支持实体经济户13232户,其中,投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为21.24亿元8357户,占总投放额度、总投放户数占比分别为74%、63.16%。截至今年6月底,存款余额突破10亿元,达到了10.05亿元,贷款余额8.02亿元。存贷比80%,居全县首位。
践行“三不”承诺,打造“阳光贷”金字招牌。
冠县齐丰村镇银行严格践行“三不”承诺,实现阳光信贷。一是制定工作制度。齐丰村镇银行立足金融服务行业定位,制定了“不吃客户一顿饭、不要客户一分钱、不收客户一份礼”的“三不”承诺制度,全体干部职工全部签订“三不”承诺书。二是加强日常教育。通过每天召开工作晨会、一周一次行长办公会、两周一次班子会、案例宣讲、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筑牢信贷队伍的思想防线,强化信贷人员服务意识。三是养成良好风尚。“三不”原则作为齐丰村镇银行铁的纪律和“红线”“高压线”,在日常工作中,坚决杜绝信贷人员接受客户宴请和礼金、礼品、收取附加费用、“吃拿卡要报”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每一名贷款客户除合同约定利息外,无额外的一分钱费用。引导全员树立良好职业操守,全方位构建阳光办贷氛围,打造“阳光信贷”金字招牌。
坚守市场定位,践行“普惠贷”金融理念。
为让更多老百姓得到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冠县齐丰村镇银行立足“支农支小、小额分散”的市场定位,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始终践行“普惠化”办贷理念。一是主动对接,推行“整村授信”。针对齐丰村镇银行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网点少的实际,为让群众更便捷的享受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齐丰村镇银行主动与各乡镇(街道)对接,通过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协调,积极接洽各个村(居),推行“整村授信”。二是主动宣传,送“信贷政策”上门。积极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蔬菜瓜果种植户、各类养殖户、苗木花卉种植业、各类专业合作社、物流运输行业、家庭农场等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各种信贷政策宣讲和送金融知识上门活动,让群众更多地了解金融信贷产品,实现信贷金融“普惠化”。三是主动下沉,开展问需送贷服务。每周齐丰村镇银行各班子成员分别带领各支行(部门)员工,下沉到金融服务薄弱的乡镇、村居,拜访村两委干部了解村庄近况,走访各类不同群体,询问金融服务需求,送贷上门,实现了“政银企”和“政银农”多赢的新局面。
优化信贷政策,实现“灵活贷”工作格局
冠县齐丰村镇银行作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独立决策、独立审批,机制灵活。一是创新形式“多样贷”。结合冠县经济发展实际及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信贷产品,陆续推出小微贷、物流贷、房抵贷、农户贷、安家贷、业主贷、亲情贷等多个贷款品种,灵活多样,除抵押类贷款外,2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均为信用贷款,解决了大多数客户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投放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以及人社局“创业孵化”贷款。2021年成功发放首笔“支农支小再贷款”,两年来共向366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发放此类贷款4400万元。二是灵活定价“差异贷”。针对不同客户及贷款品种,执行差异化产品定价。践行“一户一策”信贷理念,授信额度、期限、还款方式根据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和需求灵活约定,全方位节省客户融资成本。与县人社局创业担保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发放各类贷款852户,13440万元,满足了县域不同群体的复合化融资需求,有效解决了全县特殊群体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激发了这部分群体自主创业的动力气力。三是简化流程“一次贷”。为了提高办贷效率,在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现场开卡、现场查询征信、现场开通手机银行和现场签订合同、现场授信。客户经理携带PAD、发卡机、身份证识别仪等设备上门服务,2小时内完成从贷款申请、审查、审批、发放的全流程,真正实现“上门服务”,践行了“一次办好”服务理念。
责编:高 杨
审核:李兆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 无征信(不看征信的短期小额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184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