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余额 gdp(贷款余额占gdp比重)

贷款余额 gdp(贷款余额占gdp比重)

事关信贷,重要数据出炉,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余额 gdp

作 者丨边万莉

编 辑丨包芳鸣

图 源丨图虫

8月金融数据有所改善,未来提振信贷需求仍是重点。

9月9日,央行发布8月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2%,创下2016年5月以来新高;2022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少增926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整体上看,8月信贷数据有所修复,内部分化明显,宽信用过程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市场自发融资需求仍然较弱。

他表示,展望未来,在经济修复和政策发力作用下,9月金融数据会进一步回暖,其中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有望由降转升,这是宽信用继续推进的一个标志。接下来宏观政策将在提振信贷需求方面持续加码,包括财政贴息等在内的政策工具都有较大空间。

M2同比增速继续上扬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4个百分点。从2022年3月起,M2增速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已是六连升。其中,2月、3月、4月、5月、6月、7月增速分别是9.2%、9.7%、10.5%、11.1%、11.4%、12%。同时,8月12%的增速创下2016年5月以来新高,仅次于2016年4月12.8%的增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M2同比保持12.2%的高位,主要是反映国内偏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带动居民、企业存款增加;M2、社融存量通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显示国内货币供应处于合理区间,继续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一般,M2是由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构成;而M1由M0+企业活期存款构成。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少增92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28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9551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25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4353亿元。

在王青看来,8月M2同比增速继续上扬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8月大规模留抵退税继续推进,退税资金直达企业账户,这会直接增加企业存款,推高M2增速。二是当前基建投资发力,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可以看到,8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减近43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居民存款增速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显示当前居民消费信心较弱,储蓄倾向较强。这表明未来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

狭义货币(M1)余额66.4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7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当月净投放现金722亿元。王青认为,8月M1增速较上月小幅下滑,继续处于偏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当前楼市仍待提振,企业短期存款受到较大影响;另外,较低的M1增速也意味着当前实体经济活跃度依然不足。

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9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同比多增390亿元。

“8月贷款环比较大幅度多增,符合季节性规律,但同比能够实现多增,则与政策进一步发力有关。”王青表示,8月降息落地,央行再度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此前推出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实施,以及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都对信贷数据有一定提振作用。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5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8亿元。周茂华表示,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回暖,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下滑幅度收窄,反映楼市需求边际回暖。

王青认为,8月居民信贷表现仍欠佳。尽管当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再度下调15bp,但因下调时间较晚,月内政策利好释放的并不充分,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仍大幅少增1601亿元,这也与8月商品房销量延续同比负增相印证;8月居民短贷则恢复同比多增,多增幅度为426亿元。他判断,主要原因或为银行信贷额度充足,加大了对优质个人客户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近期贷款利率下行也对个人贷款需求有所提振。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75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5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9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25亿元。1-8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5.61万亿元,同比多增5540亿元。

周茂华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改善,一方面,反映国内助企纾困、稳投资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另一方面,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信心在改善。从趋势看,国内经济活动有望稳步恢复,居民消费需求复苏,房地产逐步触底企稳,基建等重点项目落地等,有助于带动国内实体融资需求逐步改善。

初步统计,2022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1-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4.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

在8月社融增量细项中,主要的贡献项包括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同比多增631亿元、1578亿元、3358亿元。而在7月这三项分别是同比少增4303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周茂华分析,从表内外票据融资反弹,一定程度反映部分银行通过票据抵充贷款及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不够强劲。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未来金融数据回暖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E N D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吴梓楹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

▣作者:老范



1


去年年底重磅会议提出要全力全力搞经济,扭转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把扩大内需放在了第一位 ,消费又是内需的重中之重。


所以,最近从上到下,从官媒到自媒体,都在讲内循环,讲刺激消费。


我主要研究证券等金融市场,国家大的方向和中长期政策指引自然也必须关注。


未来我们要打通内需消费的大循环,这是没问题的,所有生产、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就是上面讲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但如图,我们国家的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不但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甚至还低于经济水平还不如我们的国家,比如,印度、俄罗斯等。



这还是2020年的数据,加之这两年疫情的影响,可能消费的占比和冲动更低。


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几年我们的人均工资似乎也增长了不少,但消费率仍然比较低,甚至低于平均水平。


那我们的消费究竟被谁偷走了?


2


1、分配制度不公


消费光靠刺激是不行的,消费的提振,收入与意愿缺一不可,也就是说要有能力且愿意消费。


从一般的逻辑来讲,增加消费的基础是扩大生产、增加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一个现实的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没钱拿什么消费?”,“我也想消费,但臣妾做不到啊”!


家庭和个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太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我们分给劳动者的蛋糕比例是很低的。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45%之间,与大多数国家60%以上的占比标准,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需要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说白了我们的消费被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偷走了不少。


2、贫富差距拉大


我们之前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这当然是好事。


但因为我们在税制、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先富带后富可能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望。


有人会说,之前好像没有那么多矛盾,其实有些东西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之前经济在快速的奔跑,你不能说经济增长中大家没有收益,对于很多底层的民众只能说:蚊子再小也是肉。


但是,当经济慢下来后,尤其电商等平台经济垄断崛起、炒房风潮的持续,更是加剧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更加的突出和严重了。


3、持续高涨的房价


说到房子,消费占比低迷,高房价难辞其咎,很多老百姓为了“冰冷的水泥钢筋”,透支了当前的储蓄和未来二三十年的负债。


持续20年的投机炒房热,不仅推高了房价,还快速的推高了居民债务规模,现在好多人的资产负债表都跑不动了。


2021年,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8.3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居民每年需要支付房贷利息至少2.07万亿元,按照平均20年贷款期限计算,每年需支付房贷分期本金至少1.92万亿元。


央行的数据显示,居民部门杠杆率维持在62.2%,而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22年底,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72.44%,居民总负债超73万亿。



除了房子,还有看病医疗,教育,养老等等,甚至越来越成为一种“陋习”的天价彩礼,这一座座大山压得很多工薪阶层喘不过气来,有很多“伪中产”靠信用卡和信贷度日,哪还有扩大消费的能力?


4、我们的“钱”太贵


按理说,从经济学上,增加对居民的信贷支持,应该可以起到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作用。


但我们这十几年的实际情况却是,居民的负债直线增加,居民的杠杆率越来越高,但居民的消费信心却越来越差,居民的消费能力始终未见转强。


因为,这些年我们的利率过高,也就是我们的“钱”太贵了。


且不说,很多发达国家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新兴国家中印度和南非的资金价格都低于我国,仅仅经济很差的俄罗斯和巴西的资金价格比我们稍高。


资金定价越高,债务人承担的资金成本也就越高,负债越高,杠杆率越大,增加信贷不仅不可能达到促进消费的预期效果,反而会吞噬借款人,成为抑制和阻碍消费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看到居民这两年预期变了,在主动去杠杆了。


3


根据其他大国发展的经验,消费占经济比重增加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释放消费需求,根本上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及能力,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想消费得兜里有钱啊,如果口袋比脸还干净,还要啥自行车......


要提振消费意愿,激发消费潜能,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优化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抑制高房价、将利率降低到社会平均利润率之下等方面入手,才是根本?


不然出台再多刺激消费的措施,可能也是治标不治本,不会有多大作用。


收入提高了,在满足房子、养老、教育、医疗等需求的基础上,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没有后顾之忧,整个循环形成良性的正反馈,消费可能就能真正的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新引擎了。


六亿的中低收入人群才是消费的“生力军”,但前提是他们的收入必须提升,要让这群人有能力、有意愿去花钱。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跳出经济看经济,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不是“关门算账”就能搞好经济了,学者们应该走出去,走到现实中去,走到人民群众中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余额 gdp(贷款余额占gdp比重)":http://www.ljycsb.cn/dkzs/1181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