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2月罚没超4.76亿元!罚金猛增背后:建行中行等小微贷款数据不实,下面是银柿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小企业 贷款 数据
2月银行业罚单出炉!银柿财经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月,银保监会、央行以及外汇管理局3家监管机构对银行业机构共计下发了134张罚单,仅为1月的一半,但罚没金额却有了极大的增长,合计罚没4.76亿元,较1月的1.6亿元增长了196.88%。
2月罚没金额猛增,主要是因为巨额罚单数量的增长。除3张千万罚单、18张百万罚单外,银保监会还下发了针对建设银行(601939.SH)的近2亿元的“天价”罚单,这也是近年来银行业收到的最大罚单。
值得注意的是,大额罚单中有多家银行均因挪用、虚增小微贷款被罚,涉小微贷款业务违规罚单金额占2月银行罚金比重超过七成。近年来,银行小微贷款连年增长,其中弄虚作假的情况也引起了监管更加严厉的查处。
建设银行收近2亿元天价罚单,涉“38宗罪”
银柿财经统计发现,2023年2月(以罚单公布时间为准)银保监会、央行以及外汇管理局对银行业(不包含个人)共计下发了134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为4.76亿元。
其中,国有行一共被罚2.4亿元,在所有类型银行中被罚金额最大。
建设银行被罚次数和被罚没累计金额,均领先于其他五大国有行,较1月有明显增长。该行当月共收到6张罚单,累计被罚近2亿元,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张“天价”罚单拉高了处罚金额。
2月17日,银保监会披露了一张针对建行的罚单,建行总行被罚7341.5626万元,苏州分行、常熟分行等分支机构共被罚约1.26亿元,合计约1.99亿元,超过了建行2022年全年累计被罚金额,这也是建行多年来收到的来自监管的最大罚单。
罚单显示,建行的违规原因高达38项,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管规定不符,监管发现问题屡查屡犯或未充分整改,向检查组提供企业出具的虚假证明材料,小微企业统计数据与事实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
罚没金额排名第二的中国银行(601988.SH),也因小微企业贷款等业务违规而受到监管处罚,总行被罚1600万元,分支机构罚款1680万元,合计3280万元。
另外,其他四家国有行被罚情况均较1月有所改善,累计罚没金额均有明显下降。工商银行(601398.SH)被罚金额降低了79.78%,降幅最为显著。
民生银行被罚金额再列股份行第一
2月共8家股份行收到监管开具的12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1.22亿元,金额较1月增长超过10倍,在所有类型银行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国有行。
其中,民生银行(600016.SH)和渤海银行(09668.HK)被罚金额均达到千万级别。
和1月一样,民生银行被罚金额在所有股份行中依然位列第一,虽然仅收到1张罚单,但金额有了巨大的攀升。
罚单显示,民生银行因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挪用于房地产业、定期存款、购买该行理财,向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转嫁费用等14宗罪,被罚没8972.46万元,其中,总行罚款6670万元,分支机构罚款2300万元。
渤海银行当月共收到2张罚单,其中一张金额达到1660万元,涉及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资金挪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小微企业贷款统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该罚单与民生银行的千万罚单一样,都是银保监会在支持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重大政策落实专项现场检查开出的。
另外,平安银行(000001.SZ)、招商银行(600036.SH)、中信银行(601998.SH)被罚金额较1月均有所提升。
厦门国际银行又收百万罚单
2月,共19家城商行收到来自监管的24张罚单,合计罚没2404.6万元,较1月有所降低。其中共两张百万级别罚单,厦门国际银行被罚金额最大,达到810万元,主要涉及贷款挪用、贷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厦门国际银行年内第一次收到大额罚单,1月10日,该行还因向借款人转嫁费用、贷前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100万元。
2月城商行的另一张百万罚单“花落”江苏银行(600919.SH),由央行开具,罚款金额为773.6万元,主要涉及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对金融产品作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等违法行为。
此外,城商行中,山西银行收到罚单数量最多,5家支行均因变相超越贷款权限审批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银保监会处罚,合计120万元。
农商行被罚金额较1月大幅减少
2月共35家农商行收到37张罚单,合计被罚2436.9万元,较1月大幅下降57.9%。
其中,地属浙江省的农商行收到罚单数量最多,共6张,其次为山西省、黑龙江省、湖北省、云南省,各收到4张。
百万级别大额罚单共5张,其中湖南安仁农村商业银行收到最大罚单,该行因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超期限报送企业银行结算账户资料,未按规定解缴、收缴假币等9项违规被央行罚款515.5万元。
同月,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共收到33张罚单,合计被罚1471.9万元。其中,内蒙古相关金融机构收到的罚单最多,共8张,其次为山东省6张。
银行2月罚金超70%涉小微企业业务违规
从处罚金额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违规成为2月监管查处的重点,银行涉及相关业务违规的罚单共计3.47亿元,占当月合计被罚金额的73.05%。银保监会还在2月17日对一批相关违法违规案件进行了专门通报。
近年来,为响应政策号召支持实体经济,商业银行持续扩大小微企业融资,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央行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年末低3.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5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9亿元。
但与此同时,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不实、虚增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常有发生,从监管的罚单也可以看出。
银行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各大小银行对小微客户的多年拓展,存量市场在逐渐减少,但银行机构特别是基层人员的业绩指标压力却不减,因此也出现了如“将银行员工、公务员等个人商用房贷款计入普惠型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主贷款统计口径”“将非小微企业划归统计口径”等情况。
为了避免小微贷款虚增、剔除数据中的“水分”,银保监会在2021年就下发了相关文件,调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要求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
工信部在2021年4月也就《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工信部强调“小企业要有小企业的样子”,此次修订借鉴欧盟双指标交集模式,即双指标同时低于微型、小型、中型企业的阈值标准,才能划入相应规模类型。
同时,《意见稿》还将大型企业所属或直接控制企业排除在中小企业之外。这些要求都进一步收紧了小微统计口径,将小微企业这一称呼还给真正的小微企业。
下一步,银保监会也表示,将依法从严实施行政处罚,严肃市场纪律,规范市场秩序,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小微企业贷款用途限制
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进入楼市、股市、银行理财等,五家银行被罚3.88亿,一边是小微企业融资难,一边是资金被挪用,小微企业到底有多难?占据经济“半壁江山”的小微企业,权益如何被保障?
01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小微企业贷款资金问题一直是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话题,近些年国家一直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而根据最新报告,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银行理财和证券市场。
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的违规操作,将大中型企业纳入小微企业统计,把银行员工、公务员等个人商用房贷款,算成是小微企业贷款统计口径,从而出现小微企业贷款统计数据“失真”。
还有违规办理虚假按揭贷款,员工优惠住房贷款利率低于政策规定下限,按揭贷款未严格执行首付比例、利率;向银行员工和公务员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
这怎么理解呢?我们说央行释放的资金大都是专款专用的,为了刺激经济,尤其是对实体经济的刺激,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扶持,是有专项资金的,在资金发放给各大商业银行的时候,就规定了资金的用途。
但长期以来,资金往往会违规流入一些行业,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楼市、股市等,这里面有银行的违规操作,另外,也有贷款人的违规操作。
而这一次银行违规操作,比如,根据澎湃新闻,中国银行把本该用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用于给银行员工和公务员发放经营贷等,流入楼市了。
看到这个新闻后,很多网友反馈,终于恍然大悟了,怪不得那么多人提前还贷,原来是经营贷流向楼市还贷了。
而且,我们也要知道,小微企业的经营贷的贷款利率是政策性的,部分可能会很低,最低的在3.6%左右,所以,就会有人钻这个空子,占便宜。
尤其是1月的金融数据,我们也分析过了,都大超预期了!
社融规模预估为5.4万亿,增量5.98万亿,创下历史第二高,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创下单月历史新高,M2预期11.7%,同比增12.6%,非常强悍!
另外央行通过各种货币工具,向市场净投放了9971亿元。
这么多资金,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刺激实体的,毕竟在疫情肆虐的2022年,或者再拉长一点说,疫情3年,中小微企业是非常艰难的,急需资金的扶持。
我们也分析过资金会有着明确的去处,第一大流向自然是实体,但是有多少进入了呢?
数据显示,企事业单位在1月拿到了4.68万亿元的贷款,占全社会1月新增贷款额的95.5%。这也就意味着,小微企业基本是没拿到什么资金的。
除实体之外,楼市和股市也是资金的两大去处。
其实从楼市和股市的复苏就能看出来,楼市快速回暖,甚至有中介说一周就涨回了疫情三年失去的房价。
而股市今年以来,也一改颓势,出现了一定的上涨。
很难不说有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和股市。
而这些钱本该是要给小微企业贷款的,但是小微企业却拿不到钱,最后被银行挪用到其他地方,尤其是给银行员工和公务员提供了便利,确实对于小微企业很不公平。
而这次事件涉及五个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建设银行、渣打银行,五家金融机构被罚没3.88亿元。
可见监管层也是绝不姑息,毕竟,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而是多个银行都出现,所以,必须以儆效尤。
02小微企业贷款资金为何被挪用,问题的根源何在其实,长期以来,都存在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当然,也不乏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的现象,那么,问题的根源何在呢?
就如同我们上期的文章,超20万亿投资上马,钱将流向哪?这5大行业迎机遇,但是大家评论区都说,有多少是流向实体的?怕是去了楼市、股市了吧!
大家为什么会这么说,其实这就是问题根源,也说明这个问题不只是当下存在,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其实这些年我长期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大都是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基本说都属于民营企业。
而像华为、京东、阿里、腾讯等这样的大民企不是很多,从数量上看,还是中小微企业占比大。
根据数据,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约占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
其实,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有多重要,我们前段时间也给大家讲过,就是民营经济的“56789”。
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中国60%的GDP、完成了70%的的发明专利、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其实具体点说,我们的经济不全是大企业创造的,包括就业机会,是无数个小餐馆、小工厂、小运输公司、小家政公司、小旅馆、二手车车贩子、建筑工地、城市里的小互联网公司等无数不起眼的小企业和个人参与建设的。
人民日报也发文,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看一个地方经济是否富有潜力,中小微企业往往是重要参照,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市场经济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其中,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就是主体。
以深圳为例,在这里起家、成长起来走向世界的企业,几乎无一不是由小微企业蜕变而成。
但我们也知道,当下,小企业在融资和贷款方面确实都比较难。
我这些年也参与调研了很多地区和机构,调研了为何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心里颇有感触。
站在中小微企业的角度上,他们贷款,融资,确实很难,去银行需要各种资质和数据,很多时候就被卡,小微企业认为他们融资贷款跑断腿,但是那些大企业,银行追着给放贷。
而站在银行的角度上,他们说他们也想把钱贷给这些小企业,但是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坏账率可能比较高,你贷款出去了,最后企业经营不好,钱收不回来了,怎么办?银行也很难啊!
所以他们说同样是民营企业,就是愿意把资金贷给华为这样的企业,因为不用太担心资金的安全,但是贷给中小企业,确实很操心,即便银行也会有坏账率红线,允许一定的坏账,但依然有压力。
也就是说,银行因为担心坏账和收账的问题,会偏向于不太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
这也导致,为什么一直在给小微企业提供借贷便利,提供政策支持,甚至有专项资金,但是小微企业依然反馈融资难,融资贵。
当然,我们也承认,小微企业确实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刚起步的时候,确实缺乏资金,也缺乏技术或者其他,因为体量很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或者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但是我们也说了,改革开放后,深圳的经济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微企业成长起来,带动发展的。
所以,不帮助,不扶持,小企业怎么成长为大企业呢?
而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我也说明我们的监管还不到位,谋私利的情况存在,我们的银行体系存在漏洞。
确实该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03后疫情时期如何扶持小微企业尤其是疫情之后,小微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众多的企业在一遍遍疫情肆虐下经营困难或关闭。
我们讲过,一些大企业或许能够抓住疫情下的机会,或者有些企业旱涝保收,但是一些小微企业,就如同小餐馆、小旅店、小工厂等,他们的处境是很难的。
我们其实去商场就能感受到,一些大的商场或许还好,但一些本身就不太高端的商场,不论是餐饮还是其他的一些商业,目前依然萧条。
所以,如何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比较关键。
一方面在疫情中,这些小企业经营困难或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也丧失了信心。
当然,在困境下,国家层面已经连续出台了各种政策,现在针对小微企业减税,提供融资和贷款。
前两年央行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对普惠小微贷款延期,且加大贷款资金。
2021年,设立了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专门解决中创新型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尤其是今年拼经济的一年,今年也会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就拿深圳来说,2月份公布了数据,为缓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压力,税收优惠减免规模在163.5亿元左右,而全国范围内这个数据会更大。
但即便如此,上有政策,到了执行层,确实会有一定的问题,就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本该是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被挪用去给银行人员和公务员放贷了,甚至流入楼市、股市、银行理财等。
甚至把大中型企业纳入小微企业统计,把本该给小微企业的资金,给了大中企业,这就是必须要监管和整治的地方。
目前,监管已经出手了,重罚近4亿,也追责了相关责任人,当然这还不够。
对于资金缺口比较大的科技型企业,要有专门的贷款贴息支持,对于其他贡献大的企业,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
后期还要把政策的漏洞补上,要各部门密切合作,优惠做到“简”、督导落实做到“严”、政策效应做到“明”。
其实,说白了,要杜绝现实中的层层加码,过度复杂的程序,导致需要钱的拿不到融资,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要适当的扶持小微企业。
另外,还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扩大中小微企业采购份额等激活市场活力,提升企业获取订单能力,激活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活力。
总之,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个人就业也是如此,就如同时代周报所说,稳住小微企业,稳住经济“半壁江山”!
当然,小微企业,也要苦练内功,在帮扶下也要自我成长!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小企业 贷款 数据(小微企业贷款用途限制)":http://www.ljycsb.cn/dkzs/1179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