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去年四季度营收利润双降 市值蒸发超过300亿美元,下面是证券时报e公司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陆金所的贷款利息
昨日晚间,陆金所公布2022年第四季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陆金所2022年营收581.16亿,较上年同期的618.35亿元下降6%;净利润87.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7亿元减少47.5%。
财报的重点在2022年第四季度,陆金所实现营收123.18亿元,同比下降22.2%;净亏损为8.06亿元,上年同期为28.96亿元。
也就是说,陆金所去年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双降,不过业绩下降的预期早就存在。陆金所从事的是放贷业务,不过和银行的有所差别,陆金所开拓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放贷利息相对银行更高,但是条件更灵活。相对于互联网平台,陆金所的获客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中小企业不景气,此前投资者担忧陆金所营收下降,也担心陆金所坏账问题。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促成贷款余额5765亿元,较上年同期6610亿元下降12.8%;累计借款人数量增长至约1900万人,较上年同期1680万人增长12.9%;新增贷款778亿元,较上年同期1516亿元下降48.7%;促成贷款总额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4.6%,比上年同期增加2.4个百分点,90天以上逾期率为2.6%,比上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
这说明投资者的担忧不无道理,陆金所营收下降,逾期率也有所上升,逾期率会影响净利润表现。
去年四季度,陆金所控股基于贷款余额的零售信贷业务收益率为7.7%,上年同期为9%。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不计消费金融子公司,陆金所控股承担22.2%的新增贷款风险,高于上年同期的20.8%;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在内,陆金所控股承担23.5%的未偿余额风险,高于上年同期16.6%。
其中,陆金所2022年第四季基于技术平台收入58.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8.36亿元下降33.5%;原因是新增贷款销售减少和收益率降低导致零售信贷服务费下降,以及交易量下降导致转介费和其他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减少。
陆金所2022年第四季度总支出为129.22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14.92亿元增长12.4%。这一增长主要由信用减值损失推动,第四季度信用减值损失为62.5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5.33亿元增加了147.1%。
陆金所2022年第四季度信用减值损失(Credit impairment losses)为62.5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33亿元增长147%。
为了应对变化,有媒体报道陆金所进行了裁员。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陆金所在银行存有现金438.82亿元(约63.62亿美元)。
陆金所CFO徐兆感(David Choy)表示,宏观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公司采取战略措施增强业务模式,优化成本。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将运营相关费用同比降低20.8%;公司在银行的现金余额逐年增加至439亿元。
该公司最新市盈率为3.49,就是反应了对盈利前景的预期不佳。昨日开盘后,陆金所一度下跌超过7%,又迅速翻红上涨8%,不过此后上涨乏力,最终收涨1.05%。显示相关财报在投资者的预期之内。
2023年2月,陆金所向港交所递交双重主要上市申请书。上市申请书显示,陆金所控股以介绍上市方式于港交所主板进行双重主要上市,不发行新股。
陆金所是2020年10月30日在纽交所上市,募资23.63亿美元。截至昨日收盘陆金所股价为1.92美元,市值为44亿美元,相对高点蒸发359亿美元。
陆金所利率
◎懂财帝 (ID:znfinance) | 嘉逸
1976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把27美元借给42位赤贫农妇,开创了针对贫困创业者的“小额信贷”模式,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
46年后,陆金所控股连续四个季度将八成季度新增贷款“精准滴灌”给中国小微企业,开启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金融可持续时代”。
2022Q2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新增贷款人民币1295亿元,其中小微实体企业季度新增贷款占比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达到86.1%,创历史新高。
同时期,陆金所控股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52.88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29.36亿元,业绩整体保持稳健态势。
BCG咨询此前提出,可持续商业模式将重塑商业核心模型、重构产业竞争边界、创造规模化的社会效益。
而显然,美国资本市场并未理解陆金所控股独特的金融可持续价值,其最新市值还不到100亿美元。
对此,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券商均认为,陆金所控股目前被明显低估。根据中金公司预测的目标价(7.8美元),陆金所控股股价一年内至少还将有83%以上的涨幅。
19万亿普惠金融蓝海澎湃激荡,陆金所控股加速战略转型,或正处于商业价值爆发的前夜。
可持续性的金融
“供给方应以市场化方式运作金融服务,实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看来,普惠金融的核心特性之一就是商业的可持续性。
但杜晓山也表示,近年来,有一部分金融机构直接躺在央行身上,依赖政府补助。另一些小额信贷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的实际信贷利率则高于24%和36%,不符合普惠与商业可持续理念。
陆金所控股无疑是“少数派”,它如同围棋大师,精准把握住了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财务数据显示,2021Q1至今,陆金所控股小微借款占季度新增借款的比例持续提升,从75.7%大幅增长至86.1%,提升了10.4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6月末,陆金所控股旗下小微融资借款余额达到6614亿元,同比增长9%。
信贷利率方面,有接近陆金所控股的相关人士透露,2021年陆金所控股资本端的成本下降了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资金成本继续优化,并让利给小微企业主借款人。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守护中国经济“毛细血管”、助力小微解难纾困的同时,陆金所控股也交出了一份优秀的业绩答卷。
2022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陆金所控股仍实现营收326.04亿元,同比增长8.4%,净利润为82.26亿元,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其中,营销费用为79.8亿元,同比下降6.66%,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为14.87亿元,同比下降9.92%,这意味着陆金所控股内部精细化运营效率正在提升。
财务数据还显示,上半年,陆金所控股减值与拨备费用为66.88亿元,同比提升了173.09%。
陆金所控股内部人士表示,提前减值与拨备主要源于疫情影响下,公司主动出清金融风险。而目前,利空因素已基本出尽。
用户规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陆金所控股累计借款人数同比增长了17.3%,达到约1820万人。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陆金所控股财富管理业务客户总资产同比增长了2.6%,达到人民币4319亿元。投资者12个月留存率为94.7%,平台投资金额在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客户资产占比达81.6%。
不过,陆金所控股并未止于此。它深知,金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还要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与收益。
因此,陆金所控股宣布,2022上半年计划按每股34美分的金额派发现金分红,约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32%。
另外,公司分红频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未来陆金所控股将从每年一次分红调整为每半年分红,分红比例为当期利润的20%-40%。
普惠小微背后的秘密
在茂密的中国金融科技丛林中,为何陆金所控股能一直践行普惠金融,并率先进入到“金融可持续时代”?
懂财帝结合券商研究报告认为,核心原因在于陆金所控股拥有:
(1) 坚定且正确的公司战略;
(2) 独特的O2O、线上+线下获客模式;
(3) 领先的科技能力与金融风险控制能力;
(4) 充裕的资金供给,以及丰富的金融合作生态。
管理学教授杨国安曾提出,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
身处于金融大变革时代,陆金所控股深知战略转型的重要性。早在2020年时,平安集团联席CEO谢永林就提出,陆金所控股要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
现如今,陆金所控股正加速向普惠小微金融的“改革深水区”挺进。董事长兼CEO赵容奭表示,公司正聚焦小微企业主这一中产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金融需求,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借款、财富管理、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
O2O、线上+线下获客模式是陆金所控股最突出的竞争优势,是其坚固的护城河壁垒。
据悉,陆金所控股的获客方式以“贴地经营”的线下直销团队为主,并包括合作伙伴渠道,以及线上和电销渠道。
其中,直销团队贡献率目前正持续提升。今年二季度,陆金所控股直销渠道贡献率提升了4.6个百分点,达到53.6%,直销业务员人均申请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
与之相对比,网商银行、苏宁银行等国内互联网银行则是选择了几乎全线上的运营模式。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3%,苏宁银行不良率为1.05%,均较2020年同期有所提升。
中金公司认为,陆金所控股的O2O获客模式更能有效管理风控流程与贷后催收环节,构建公司与借款人之间的信任纽带、进而提高获客转化率。
上述陆金所控股内部人士还表示,互联网银行主要还是深耕于电商等细分领域。而陆金所控股的线下直销团队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能实时了解小微们的资金需求。
如上海疫情期间,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上海分公司就累计帮助了1.44万名上海地区小微企业主累计获得56.5亿元融资信贷,为小微企业主在复工复产阶段提供了最及时的支持。
科技与风控是陆金所控股持续穿越金融周期的底层能力。
小微企业主贷款兼具个人零售和企业经营双重属性,其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较高。陆金所控股诞生于平安集团,对金融风险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
陆金所控股目前已基于大数据、AI等技术研发出了信用评估、反欺诈等模型,并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科技风控体系。
从统计数据来看,与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等公司对比,陆金所控股90天以上的整体逾期率基本处于同业最低水平。
充裕的资金供给与丰富的金融生态是陆金所控股不断让利小微,以及为小微企业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关键。
陆金所控股公告显示,2021年,公司零售信贷业务资金以银行(64%)、信托机构(32%)为主。2022Q2,陆金所控股资本合作“朋友圈”继续扩容,达到78家。
正是基于此,2021年至今,陆金所控股资金端的成本不断下降,为让利小微企业、践行普惠金融提供了实际支持。
总结来看,从战略到获客,再到风控与金融生态,陆金所控股作为“解题者”,一直在坚守着金融科技初心,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社会性难题。
19万亿普惠金融蓝海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就业岗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截至目前,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2亿,小微企业主数量已经超过8000万。
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到19.1万亿元,2019-2021年CAGR达到28%。
但现实是,中国普惠型小微金融贷款的覆盖比例仅约为20%,仍有80%的小微企业从未获得过普惠金融信贷支持。
对此,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金融机构要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鼓励发放信用贷款,打好“纾困组合拳”。
这也意味着,规模超过19万亿的普惠小微金融,或将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金融细分赛道之一。
提前布局未来,陆金所控股在半年报中披露,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将不再兼任陆金所控股董事长一职,董事会任命原联席CEO赵容奭接任董事长职务并兼任CEO,计葵生仍为联席CEO,任命原平安普惠总经理陈东起为陆金所总经理。
在懂财帝看来,陆金所控股管理层整体仍然保持稳定,这一次管理层变动也是延续了平安集团“用最合适、最优秀的人”的经营理念。
在业务端,上文已提到,陆金所控股正加速战略转型,深度聚焦小微企业主群体。赵容奭表示,这一战略转型有望延长陆金所控股客户的生命周期,深化客户洞察,增强客户忠诚度,降低获客及管理成本。
基金机构其实早已经嗅到了陆金所控股的增长机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陆金所控股前十大股东中,贝莱德、Farallon Capital Managemnt、先锋领航、Krane Funds Advisors四家机构均在增持。
同时期,富达国际、道富、桥水集团、法通集团、瑞银资产管理等顶级机构也在不断增持陆金所控股。
券商机构方面,大和证券、中信证券均认为,陆金所控股在普惠小微金融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有望受益于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金公司采用P/E估值法测算,并与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等公司进行对比后表示,陆金所控股的估值已经处于相对低位,给予陆金所控股2022年6.5x目标P/E,目标价7.8美元。
根据陆金所控股最新价格(4.26美元)测算,其股价一年内至少还将有83%以上的涨幅。
践行金融可持续商业模式,陆金所控股跨入新发展十年,将与中国小微企业同频共振,澎湃生长。
这是中国金融科技向善、向实的优秀样本,我们期待着陆金所控股业绩与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时刻。
参考资料:
1 | 中金公司,李亚达、姚泽宇等,《打造“AI+O2O”服务模式、科技赋能小微融资》
2 | 21世纪经济报道,李愿,《专访杜晓山:普惠金融需要“可持续” 格莱珉银行理念值得借鉴》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FIN -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陆金所的贷款利息(陆金所利率)":http://www.ljycsb.cn/dkzs/1176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