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银行:推动乡村振兴扎实落地 2021年农业现代化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17.12亿元,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贵州农村信用社 贷款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从中国城乡发展区域格局看,乡村振兴的重点无疑将落在西部。事实上,近年来西部各区域城商行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积极成效。以贵州银行为例,该行于黔中大地深耕细作,搭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多层级支持体系,推进贵州省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贵州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建立特色产业多层级支持体系
为助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贵州银行围绕省内茶叶、食用菌、刺梨、蔬菜、牛羊、特色林业、水果、生猪、中药材、辣椒、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立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多层级支持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就业务工、代种代养、资产性收益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产业、林下经济的发展。以遵义辣椒产业为例,2021年以来,该行通过固定资产贷款、流动周转授信、个体户联户联保等多途径累计向遵义辣椒产业投放贷款1.1亿元,支持种植面积31.25万亩,年产鲜椒 30万吨,惠及椒农6万余户,户均增收8500元/年。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0年12月,贵州银行启动惠农服务站点建设,惠农站点为村民提供小额取款、汇款、余额查询以及社保、医保、便民缴费等综合性服务,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末,贵州银行共签约惠农服务站点1650家,挂牌开业惠农站点832家。贵州银行2022年将持续推进惠农站点建设,全力推动第三代社保卡发卡工作,不断丰富“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加快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农村客群基础。
助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为加快推进贵州省农产品(食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贵州银行积极满足贵州省首批16家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的融资需求,助其引领行业发展,成就更多贵州名片。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质量,2021年9月,贵州银行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在全省下辖9家分行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三农”和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团队。乡村振兴金融部设立以来,贵州银行共储备农业现代化项目91个,通过大力投放农业现代化贷款,有力支持了一批中小微型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银行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78.53亿元,农业现代化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17.12亿元,为贵州省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提供了切实支持。该行表示,当前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深入农村“蓝海”,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未来,贵州银行将坚持发展普惠金融,继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触达率,并继续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直以来,贵州银行与贵州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该行持续强化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贵州银行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跑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绘出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农村信用社好贷款吗
导 读
信用贷款占比43.40%,其中,2022年新发放贷款中信用贷款户数达53.02%——福建泉州农商银行的信用贷款占比高,不仅意味着该行为缺少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了更多融资便利,同时也对该行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作 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蔡 靓
通讯员丨庄建华 李裕钰
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这是国务院对金融机构的明确要求。
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人熟地熟”传统优势难以为继——这是城区农商银行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
如何找到“党政所需、市场所缺、客户所盼、农商所能”的结合点,从而逆势突围?
福建泉州农商银行创新构建“纯信用、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模式,探索出一条城区农商银行的突围之路。截至2022年2月末,该行贷款余额177.83亿元,信用贷款占比43.40%,其中,2022年新发放贷款中信用贷款户数达53.02%;2021年至2022年2月末,新增民营小微企业首贷户280户,授信金额1.43亿元。
信用贷款占比高,不仅意味着泉州农商银行为缺少抵押物的“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了更多融资便利,同时也对该行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关键在于顺势而为,将外部宏观形势与内部微观战略有机结合,找到城区农商银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径。”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向前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该行在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高质量发展转型“三三战略”的指导下,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以“做精做强设区市农商行”为目标,以“行·家”为企业文化,以科技赋能为抓手,创新推出“福农·小额标准贷”等一系列纯信用、免担保、标准化的产品“利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走出了一条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战疫•云金融”服务平台部分页面截图。
落子——
精准定位,
服务“新三农”“新市民”、中小微
如今,城区市场早已成为银行激烈竞争的“红海”。在泉州市区,更是有29家银行在金融市场中角逐。
要突出重围,首先要精准定位,在市场中找到发展坐标。
关于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林向前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在金融服务领域,如果说大型、中型银行是‘高大上’的酒店,农商行要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民宿,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客户定位同样需要打好“差异牌”。泉州农商银行将主要服务对象锁定为“新三农”“新市民”和中小微企业。“细分客群、有所取舍、明确定位,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现自身差异化发展的基础。”林向前补充道。
锚定目标客群,如何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
一方面,要服务好“三农”与中小微企业,对银行的风控能力是极大考验;另一方面,市民及企业主对金融服务便捷性、体验感等要求更高,对银行的服务能力提出极大挑战。
泉州农商银行以科技赋能为抓手,以信用贷款为破冰“利器”,推出纯信用、标准化的“成功宝”“菁英宝”“企税宝”等“小额标准贷”系列信贷产品,根据不同客群的金融需求、风控特点为其定制贷款额度和利率,并实现“一个入口、一张证件、一次申请”的极简申贷模式。
此后,该行依托“产品标准化、办贷无纸化、风控数据化、审批自动化、营销网络化、尽职免责化”业务办理模式,在福建农信“五福”系列信贷产品的框架内,将“小额标准贷”系列产品创新升级为面向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客群的“福农·小额标准贷”,面向海洋渔业养殖户、经营者的“福海·小额标准贷”,面向外贸企业、电商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客群的“福商•小额标准贷”,面向小微企业主的“福工•小额标准贷”,面向公职人员、都市白领、牙医等客群的“菁英宝·小额标准贷”等。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走访小微企业。
布局——
精准服务,
构建“纯信用、智能化、个性化”模式
“没想到这么方便!不用抵押也不用担保,很快就拿到了贷款。”从泉州农商银行申请到100万元的“福工·小额标准贷”后,泉州某香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洪先生赞叹不已。
该公司是一家集香制品、制香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加盟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多项经营许可、资质。此前,因为急需增加一笔流动资金用于日常经营周转,洪先生曾向几家银行咨询,发现申请贷款需要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等手续,而且审批时间长。
正当洪先生愁眉不展时,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在网格化营销过程中得知了这一情况,向其推荐办理纯信用贷款产品“福工·小额标准贷”。
该行受理贷款申请后通过“大数据”发现,洪先生征信记录良好,该公司经营已超十年,拥有核心技术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近年销售量稳步增长。该行按照“福工·小额标准贷”办理标准“根据上年度缴纳增值税总额的5倍给予授信”,为该公司授信100万元,有效满足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
客户“没想到这么方便”的赞叹背后,是信贷业务基于大数据风控的创新。
泉州农商银行行长杨清波向记者介绍,该行构建“纯信用、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模式的两大“科技支点”,是风控数据化和审批自动化。
在风控数据化方面,该行从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三个维度,不断采集内、外部系统数据增加风控规则维度——内部接入福建省农信联社信贷管理系统不宜贷款数据、不良贷款数据、配偶信息以及人行征信信息等数据,外部接入腾讯等多家公司的主流及特色数据源,形成系统化风控模式。经客户授权,在贷前环节,通过人工调查、系统数据交叉验证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和反欺诈过滤,在“面谈、面签”基础上,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和公安身份信息进行多维精准身份验证。在贷后管理环节,建立风险预警监控模型、贷后催收管理系统,还上线电子赋强公证业务,如果贷款出现不良,由公证处出具电子公证书,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审批自动化方面,该行打造“自动审批为主、人工干预为辅、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审批模式,根据各个细分客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风控评分标准模型,不断迭代,并引入反欺诈、多头借贷、借贷意向验证、偿债压力指数、特殊名单验证等外部数据源,通过进件系统自动跑批,根据风控模型高速核定贷款额度、高质进行风险甄别、高效完成风险审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泉州农商银行不足10人的科技研发团队,覆盖高管、科技人员、业务人员、风控人员、支行负责人、客户经理等多个条线、岗位,风控模型的设计与多次迭代升级,都由这支复合型“金融科技先锋队”根据细分客群的特点独立完成。该行甚至有专门针对牙医、律师等职业群体专属的金融需求与风控特点设计的风控模型以及贷款额度、利率区间。
疫情期间,该行进一步升级“非接触式”服务,迅速创建“战疫•云金融”服务平台,配套出台小额贷款“码”上借、企业贷款“码”上贷、续贷“码”上办等十条金融战“疫”举措,为客户提供7×24小时云上金融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在疫情期间为客户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科技赋能,不仅让泉州农商银行的风控能力和服务客户能力迈上新台阶,也提升了总行服务客户经理的能力,实现了“让数据多跑、客户经理最多跑一趟、客户一次不用跑”。
“以前整理一份客户档案的时间,现在能跑好几个客户了。”一位客户经理感慨道。
据了解,该行在实现“办贷无纸化”的同时,还在手机APP上为每名营销人员打造个性化专属“营销二维码”与“福农e厅”个人电子名片,产品与个人电子信息可在朋友圈、微信群一键推广,客户有融资需求可自主申请,实现跨时间、跨空间式网络营销。在疫情期间,还采取网络视频调查等非接触式营销模式,实现客户在线申贷、在线放款。
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如何让客户经理“敢贷、愿贷”?
在泉州农商银行,“尽职免责”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客户经理心中的一把标尺。
该行出台《泉州农商银行做实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实体经济尽职容错免责制度》,从产品制度、授信管理、营销考核等多个维度将尽职免责容错与不良容忍制度有机结合,运用大数据分析认定,对符合尽职免责的风险业务,只扣罚对应的计件奖励,充分释放营销人员活力。
截至2022年2月末,泉州农商银行已为13.4万户授信系列信用贷款,授信金额125.35亿元,用信金额77.18亿元,真正实现了客户“能贷、好贷”和银行“敢贷、会贷”的“双赢”,在打造城区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转型新样本的同时,为泉州市“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贡献了金融力量。
↑↑↑点击上图获取
《2021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完整版
百万读者都在看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制作/吕国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贵州农村信用社 贷款(农村信用社好贷款吗)":http://www.ljycsb.cn/dkzs/1174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