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分期,馅饼 or 陷阱?,下面是第一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分期贷款平台有哪些
教育信贷市场纠纷再现。
近日,一则题为《大学生报英语班欠下16万贷款,父母被逼卖房——华尔街英语到底忽悠了多少人?》的文章引起关注,一名在校大学生称,他在华尔街英语北京崇文门中心分批次报了课程,花了学费163300元,每个月要还贷款6600元,迫于经济压力,无法继续学习,但华尔街英语不愿退款,目前信贷还款已逾期,即将上报征信。
实际上,由于教育信贷市场尚不成熟,原本应是教育机构、金融机构、消费者三方共赢的生意,却可能因各方利益驱使、竞争激烈导致乱象频发,从而陷入三方纠纷。
除了教育分期,医美、装修、旅游等各类创新消费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消费金融井喷发展。但正如其他行业一样,良莠不齐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过程。
教育分期变味
教育分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争相涌入这片蓝海市场。根据百度有钱花联合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赶集网和清研智库共同发布的2017年《新蓝领教育消费行为调查报告》,95后新蓝领在学历水平、对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超前消费观念等方面,较传统蓝领均有较大改变:新蓝领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高达86.5%,近5成倾向于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学费。
“教育信贷产品的设计本身很好,”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消费者(借贷者)可以获得低成本的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可以扩大规模、金融机构可以获得低风险资产(学费直接由消费金融机构打给合作的培训机构,规避消费者潜存的套现等风险),实现三方共赢。
观察整个行业,在合作模式方面,提供教育分期的消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分期产品的利息、为培训机构招生返佣等方式盈利。
第一财经记者从一名华尔街英语销售人员处了解到,华尔街英语视个人语言情况,课程费用在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这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华尔街英语与三家金融机构开展教育分期合作,分别是百度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中国银行。
例如,在华尔街英语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签订分期还款的贷款合同后,由金融机构将学费一次性提供给华尔街英语。尹振涛介绍,“正规的情况,教育分期应该是两份合同,一份是与金融机构的借贷合同,贷款协议内容约定是一次性还是分期,(如果分期)约定每月还款额度。 ”
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看,三方共赢的生意背后存在黑洞。围绕金融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学员三方之间的纠纷、乱象层出不穷,退款难就是其中之一。
“金融机构一次性把学费付给教育机构,金融机构也会担心,如果学员提前还款,对金融机构而言就是吃亏的,所以要看金融机构与教育机构的具体合同条款约束。”尹振涛称。
根据记者了解,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签署的合同内容、培训机构避重就轻且没有清晰告知、市场规则不明晰等是形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对培训机构、金融机构有利,可能对消费者不利。”一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
以消费者与百度有钱花签订的贷款合同为例,合同显示:“贷款生效后,您与教育机构所发生的任何纠纷,包括您在接受商品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质量问题),均不影响您的还款责任,您需按时偿还未还清款项,直至贷款及相关费用全部结清。”
第一财经记者从21CN聚投诉官网了解到,涉及金融机构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投诉主要以退费困难、无法解除贷款合同、套路贷等问题为主。
“正常情况下,不应存在合同无法解除的情况。除非在合同中有规定提前还款的约束要求。的确有些金融机构是不允许提前还款,但商业活动应告知清楚。”尹振涛也表示。
当然,更极端的情况是除了退款、退课难外,教育机构跑路也是教育分期市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上述业内专家表示,即便合作的培训机构跑路,但由于借贷双方(消费者、金融机构)的债权仍然成立,消费者仍需按时还款。“出现第三方跑路等情况,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消费者仍需照常还钱。当然也要看金融机构与教育机构具体怎么签订的合同。这在目前属于监管盲区。但严格意义来说,不能退课是属于违规的。”该专家称。
消费金融乱象频发
居民消费需求旺盛,随着超前消费意识的增强,负债消费正在形成趋势。在此背景下,各类创新的消费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消费金融掀起热潮。除了教育分期外,医美分期、装修分期、车贷、租金贷、手机贷等各类消费场景正日渐丰富多元。
上述专家表示,消费分期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实物的,例如,分期买手机;一类是无实物的,比如教育、旅游、医美等。“通过贷款买的是服务,消耗的是未来的无形的产品也算消费金融。但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特殊的金融分期业务,暂时也形成了一定的乱象。”
2015年11月,原银监会就对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出过罚单。原因是北银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之一,是和担保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等中介合作去拓展客户,其中有部分中介以“拉人头”(中介借个人用户的名义,从北银消费申请贷款。但这些款项最终并没有进入借款人的账户)的方式,从中套取资金。
近日,根据“新华视点”调查发现,用户以为办的是车贷,却掉进了“套路贷”的陷阱,涉贷金额高达9.37亿元。名为汽车销售公司,却从没卖过一辆车、一个配件,以协助办理贷款为名进行诈骗,揭开了“套路贷”的新手法,从汽车经销商到中介公司再到银行,“套路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消费金融机构竞争激烈,场景端机构成为较为强势的一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出于利益的驱使,场景端机构自然会选择风控相较宽松的机构合作,使更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信审;金融机构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降低对培训机构的风控力度等。如此,场景端机构、金融机构、消费者三者之间构成的商业闭环有可能从良性发展走向畸形发展。
消费金融的井喷发展,特别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居民消费需求的旺盛增长,导致行业盲目扩张。但是正如其他行业一样,良莠不齐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应对各种市场行为制定明晰的规则,以避免出现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情况。
分期借款
分期付款就是高利贷。
分期付款就是高利贷,一旦养成坏习惯你这辈子都别想再翻身了。无论你多大年纪我都希望你能够耐着性子听我讲几句真话。
不管你是打工族也好还是大学生,但凡是想靠着撸网贷、撸信用卡、撸花呗去买车、买苹果、买什么大牌了都是在作死了。说句不中听的话,要是你父母没点能耐,给你30年时间你都不一定能翻身,只会让你越来越穷。
那我说到这可能很多朋友会抬杠了,会不不服气?没关系!我给你算笔账你就明白了。就拿前一段我刷到了一个视频,一个小伙刚毕业买了辆宝马3系,32万居然敢0首付,牛叉吧!就拿这台宝马为例,年利率7%,贷款32万5年还清,折合每个月光利息就是要3000块钱了。
当然了在很多朋友眼里边3000一个月确实不多,可是你算过没有?本金还没有算上的要再加上本金一个月额外5000,加一块一个月将近83000。一个大学生刚毕业,我就想问问你干啥工作一个月到手能转8300。
另外还要注意吃喝拉撒、水电、开支等等一些开销都还没有算上的情况下你就要还83000,这还没有完。很多小白根本就不知道很多消费贷其实在你第一个月月底的时候就已经把本金还了,但是借给你钱的公司却不告诉你,下一个月你还得按照32万本金继续去还。
我说的再简单一点,其实你借到32万里边只有5300是借了一个月,有5300是借了第二个月。真正让你借满5000年的其实就是5300而已。而你从第一个月还,到第59个月的本金的时候都相当于免费的借钱给这个金融公司。
你钱交刚把钱还回去,他们又收到钱之后下一秒以相同的方式又借给了第二个傻子,赚取更多的利息。你听到的利率的确是7%,但是后来算一算真实的利率就是20%30%,比高利贷还要高,还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要再加上手续费、服务费抽成了算上真实的年利率甚至有可能会达到100%。
你相信不相信,要还是个三无人员自己穷的叮当响,家里边也是一穷二白,好家伙你的好日子到头了。如果你逾期了那没关系,想比较本金加利息这帮人一定更希望你只还利息。如果你工作不是很好每个月还要还两三千的利息,你说你日子咋过?
同样的道理,那些借贷去借小贷款、分期买苹果、大牌、买什么AJ的朋友们,我想问问这到底是你想要的生活吗?所以无论你去买车还是买什么,为什么总会有很多人去慈眉善目的希望你去贷款?花吧、花吧,年轻人不享受,老了不后悔吗?听完你就信了,一不小心就掉进了万丈深渊。
贷款是要还的兄弟,不是免费给你的,除了你爹妈谁能把钱免费给你花。听不明白的收藏一下多听几遍,另外一个你自己也可以拿计算器去倒一倒、按一按看看是不是我说的那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分期贷款平台有哪些(分期借款)":http://www.ljycsb.cn/dkzs/1169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