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农贷款,增长如何?,下面是金融野叔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农村贷款2016年
#2月财经新势力#
【野叔观察】
去年在东部某省级农信联社为全系统新晋高管人员培训班讲授“乡村振兴与三农贷款”相关课程时,金融野叔曾经诗意地说:乡村依然是诗与远方,田野依然还是梦与希望。现实与诗句相比如何呢?
据央行统计数据,2022年末RMB贷款余额21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相对有所放缓。那么,在过去的2022年里,从产业视角、区域视角、个人视角看(分别对应涉农贷款、农村贷款、涉农贷款中的农户贷款),在 “希望的远方”三农贷款增长情况如何呢?
(附图一)
涉农贷款增长:增速加快从增速看。2023年2月3日,央行官网披露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上年高3.1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这是自2014年以来涉农贷款增速的最大值;而且也是2014年以来涉农贷款增速再次超过同期RMB贷款平均增速。反映出经济增长“三重压力”形势下三农发展的发挥了明显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等作用。金融野叔认为,2023年在外部经济与内外关系不确定性强化的变化趋势下,这种作用仍然相当重要,且将会在实际数据中有所体现,值得涉农金融机构为之努力。
(附图二)
从增量看。2022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净增6.22万亿元,同比多增1.65万亿元;这是有2007年有新的涉农贷款统计口径以来增量最大值(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去年涉农贷款增量占同期本外币贷款增量的30.2%,比上年高7.5个百分点,比2018年的增量占比(相对低值)高19.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前文中提及的“压舱石”作用相当明显。
从结构看。2022年末,农业贷款(农林牧渔)余额5.06万亿元,在涉农贷款中占比为10.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反映出传统农业在“大农业”中的份额可能同样有所下降。不过,农业贷款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高3.6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已经披露了去年区域内涉农贷款增长情况,其中2022年末山东涉农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安徽涉农贷款约21812亿元,同比增长19.4%;福建涉农贷款18040亿元,同比增长约12.4%;甘肃涉农贷款7486亿元,同比增长6.6%。湖南涉农贷款余额约1.90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附图三)
农村贷款增长:增速加快从增速看。2022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高1.4个百分点;农村贷款增速比本外币贷款整体增速高3.1个百分点,而且差距比上年扩大,反映出农村金融市场贷款需求相对更稳定、更旺盛(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这也成为国有大行和城商银行持续下沉县域市场的动力。
从增量看。2022年农村贷款净增5.03万亿元,同比多增8734亿元;在同期本外币贷款增量中占比24.4%,即去年约四分之一的贷款增量投向了县域。这是2014年以来占比的最大值,也是自2018年出现相对最低值之后的持续提升,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作用在持续显现。
(附图四)
农户贷款增长:有所放缓从整体看。2022年末,农户贷款余额1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年低2.8个百分点,这也是2007年新统计口径实行以来最小值(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全年农户贷款净增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166亿元。
当然,农户的人口变化对其贷款增速会有一定影响。一方面,2022年末总人口比2021年减少85万人;另一方面,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提高0.50个百分点。在总量与结构双重因素变化后,乡村常住人口4.91亿人,全年减少731万人。这也是涉农金融机构在客户拓展方面竞争更加激烈的原因。
(附图五)
从结构看。2022年末,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反而略高于同期涉农贷款平均增速,且是2016年以来的最大值(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说明去年农户生产经营情况相对稳定。同期农户消费余额约7.1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8%;这是2016年以来的最小值,且表现为持续下行趋势。显然是消费贷款增长的放缓,“拖累”了农户贷款整体的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末住户部门消费贷款(本外币口径)余额56.04万亿元,比上年末净增11523亿元,同比增长只有2.1%。与全部住户相比,尽管农户消费贷款增速与自身比相对放缓,但是与住户部门的整体相比还是要更高。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比城镇居民的高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实际增长2.5%,增速比城镇居民的高4.2个百分点(后者同比下降)。
(附图六)
野叔的结语在居民整体上收入与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的2022年,农户收入与消费增速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的水平,得益于在特殊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表现更强的强韧性和稳定性(例如2022年第一产业增长值同比增长4.1%,高于同期GDP增速);而这种强韧性和稳定性又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当然包括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其中所做出的贡献。
所以对于2023年来说,乡村依然是诗与远方,田野依然还是梦与希望。农商银行应当也可以持续前行在乡间道路上,担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县域经济主角色、乡村振兴主办行。
农村小额贷款可贷几年
近年来,安徽省灵璧县积极落实脱贫小额信贷政策,坚持“贷得到、贷得快、用得好、还得上”原则,努力实现符合条件、有贷款意愿的脱贫户“应贷尽贷”,巩固了脱贫成果。
针对贫困农户普遍存在的“四难一怕”问题,即“选择产业项目难”“筹集发展资金难”“生产经营管理难”“拓展市场销售难”,“怕亏本折钱”贷款还不了而“不愿贷”“不敢贷”问题,灵璧县创新推出了“一自三合”金融脱贫模式。灵璧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唐锐介绍,“一自”即有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扶贫产业,独立经营实现增收脱贫;“三合”即采取合伙、合作、合营模式,在贫困户贷款后与他人合伙生产经营,或者加入、抱团成立农民合作社,通过社员合作或与龙头企业协作合营的方式化解风险,形成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保障脱贫信用贷款的顺利发放和精准使用是金融推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关键。灵璧县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新机制,设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站。“通过金融扶贫服务站,强化扶贫小额信贷过程管控,通过优化流程,减少申报材料,缩短办贷时间,提高放贷速度,以组织建设助推金融扶贫提速增效。”灵璧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代召云说。
灵璧县开发区西集社区贫困户西中军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帮助下,前两年申请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建设温室大棚,发展绿色蔬菜种植。现在,西中军共有3座温室大棚,一年可盈利3万元,实现了增收脱贫。
在灵璧县大庙乡殷庄村村部广场上,记者看到三台红色的新农机一字排开。“两台打捆机,一台搂耙机,三台农机共65万元。”殷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磊告诉记者,“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靠贫困农户单干,谁家都买不起农机,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村里按自愿原则,以16户脱贫贷款户为基础,创办了农机合作社,集中使用农户贷款购买农机,为收粮提供机械化服务。据估算,这三台农机及农机合作社有望为每户脱贫贷款户年均增收5000元至6000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灵璧县通过“一自三合”模式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1.67亿元,获贷脱贫户24872户,其中,2021年新增2708户,新增贷款金额1.32亿元,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注入了金融活水,形成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民稳定增收、信贷资源滚动增长的良性循环。(经济日报记者 梁 睿)
来源: 经济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村贷款2016年(农村小额贷款可贷几年)":http://www.ljycsb.cn/dkzs/1166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