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贷协会长王非:小贷公司天生具有普惠性,因其而生、也要依其而兴,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 案例分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11月17日,以“融普惠 新金融”为主题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线上举行。此次峰会由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21金融研究院,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
会上,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贷协或协会)党委书记、会长王非发表了题为“聚焦普惠发挥优势,持牌经营规范创新”的演讲。他表示,“无论是设立背景,还是政策导向,小额贷款公司都是中国普惠金融的有效补充力量,责无旁贷地要与其他类型机构共同承担起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的重任。”
小贷行业信贷投放总量保持基本平稳
2022年,在中贷协的组织下,上百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参与“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组委会专家严谨的评审,8家小额贷款公司最终入围。涵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小贷典型案例编入《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锦(2022)》。
王非说,“很高兴地看到,全国小贷行业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增强供应链产业链韧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数字金融、探索绿色金融实践等方面都积极作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小贷特色、展现小贷风采的典型机构和典型案例。”
他表示,小额贷款公司自2005年开始试点以来,经历了探索期、成长期、整合期几个发展阶段。近几年,受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空间被压缩,部分小贷公司发展路径不清晰,经营出现困难。
从行业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机构6054家,实收资本7709.31亿元,贷款余额9076亿元。全行业在受疫情冲击、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机构总量有所下降,信贷投放总量保持基本平稳,贷款结构继续呈现“小额、分散”的特征。
王非认为,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作为立业之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供给的效率和水平,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本源。从这个角度讲,小额贷款公司天生具有普惠性,既是因普惠金融而生,也要依普惠金融而兴。
做好分内事是生存和可持续的根本
王非表示,“从中长期来看,聚焦主业、发挥优势、规范创新、做好分内事是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和可持续的根本。”
一是必须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发展理念。小额贷款公司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扎根本地、下沉重心、服务基层,充分运用自身业务灵活、接地气的特点,以小产品服务长尾市场、强队伍提供高质服务,大力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占比,突出服务支持地方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要积极探索“双链一核心”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小额贷款公司要探索借助大数据风控技术,依托“数字化”“线上化”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构建供应链、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为双链上的长尾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提升双链现代化水平做出贡献,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发挥特色功能优势。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优势、功能定位不同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供给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要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原则,找准定位、深耕主业,结合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做深服务市场、做细实体经济、做精金融服务。
四是要加强贷款用途管理。小额贷款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借款人资质和信贷需求审核,对贷款用途进行穿透式、实质性核查,引导客户严格落实贷款资金用途,确保贷款资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肯定金融科技的同时保持清醒的认识
王非指出,当前,随着互联网普及、数字科技进步和具有场景的大数据技术运用,部分有资金实力、有开发能力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小贷业务,不仅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也延展了普惠金融的覆盖深度,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也将统筹行业资源,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有意愿、有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与行业先进金融科技公司对接,引入先进、成熟、可复制的数字技术,提升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触达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帮助小额贷款公司充分享受到金融科技的红利。
“但是,面对金融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在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理性的认识。”
王非进一步指出,一是科技转型过程中务必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金融业务必须持牌展业,规范经营。二是秉持“金融为本、科技为器”原则,厘清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边界,由金融机构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由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三是金融创新需注重数据安全。小额贷款公司在与科技公司合作时需防范法律风险,要强化金融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王非表示,小贷这个行当历史悠久,也必将在新时代继续守正创新,服务好实体经济。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作为银保监会主管的全国性自律组织,将进一步积极发挥自律组织职能,加强行业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打造良好行业生态,带领小额贷款公司坚定发展信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江苏哪些小额贷款做房抵
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毛细血管”。昨天,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工作会议举行。记者获悉,过去一年,5家“扬字头”小贷公司获评全国优秀,全市56家小贷公司累计放款101.71亿元,贷款总量全省第二,主要运营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普惠金融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几年,扬州小贷公司的普惠金融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吴顺文表示,全市小贷行业适应市场需求,以小额、分散、灵活、便捷的优势,与银行错位竞争,差异化经营,着力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将金融服务的温度传递到基层深处。“去年扬州小贷行业发展稳中向好,在服务发展和创新转型等方面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效。”
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923笔,惠及农户和小微企业4389户,年末贷款余额79.35亿元,贷款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金海科贷、泰和农贷、英成科贷、嘉禾农贷、华建农贷这5家小贷公司被中国小额贷款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小额贷款公司”。
在行业监管趋严的形势下,去年,扬州正常运营的小贷公司有56家,其中农贷公司51家,科贷公司5家。这些小贷公司主要采取兼并重组、法律诉讼、上门清收、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压降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全省最低。
在去年的行业整顿中,我市有12家小贷公司列入兼并重组名单,其中6家不良贷款率降至50%以下;风险较大、无意重组或无力持续经营的9家小贷公司被省金融办终止经营资格。
扬州小贷公司盈利能力强
数据显示,扬州小贷行业显示出了较强的赚钱能力,去年扬州六至七成的小贷公司实现了盈利。其中,农贷公司贷款余额71.72亿元、营业收入6.35亿元、纳税总额1.33亿元、股东借款及创新业务9.44亿元,均居全省第二;科贷公司净利润5641万元,全省第三(苏中苏北第一)。
去年,我市小贷公司还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为“三农”、小微企业提供特色化、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普惠服务。比如开展小微企业私募债、不良资产证券化、现金池等创新业务共计13.62亿元;开展微贷业务5615万元,房抵贷业务3.2亿元;此外,还有9家小贷公司开展了股权投资业务,泰和小贷也启动了香港上市转板计划。
昨天会议上,华建农贷、国鑫农贷、英成科贷等公司获2018年度扬州市“十佳明星小贷公司”称号。记者张玉菁金鑫
2018年扬州十佳明星小贷公司名单
扬州市广陵区华建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市金海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仪征市嘉禾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扬州市邗江区江扬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扬州市邗江区正新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市英成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扬州市邗江区国鑫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建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扬州市广陵区泰和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市江都区和顺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 案例分析(江苏哪些小额贷款做房抵)":http://www.ljycsb.cn/dkzs/1161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