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居民贷款消费五花八门 有人抵押农房贷款买车,下面是最爱浙江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温州 汽车贷款
温州居民贷款消费五花八门 有人抵押农房贷款买车
温州市居民贷款消费的领域变得五花八门。温州银监分局昨天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
农村消费贷款余额居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之首
温州银监分局相关人士表示,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养老家政健康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农村消费等四大领域,其中农村消费领域的消费贷款余额占比最大,达6成多。
由于省道改建,永嘉陈女士家的田地被征用,成为失地农民。根据优惠政策,年近6旬的陈女士夫妻俩再一次性缴纳20万元左右社会养老保险金,到规定年龄后可享受每月1700多元的养老金。可夫妻俩一下子拿不出20万元,幸好当地农商行推出了针对失地农民的贷款缴纳社保金的业务。最终,陈女士夫妻贷了20万元缴纳社保金,每人只需用养老金向银行连续十年每月还贷1000元即可。其实,像永嘉农商行这样的养老贷款产品在我市不少银行均有推出,目前这项业务龙湾农商行做得较好,其推出的“康乐贷”产品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用户5035户,贷款余额3.63亿元。据温州银监分局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我市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养老家政健康消费类贷款余额4.6亿元,较年初增长21.96%。
来自乐清虹桥的黄先生在买新货车时,通过向银行抵押自家的一间农房获得10万元贷款。乐清、瑞安两地是全国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地,今年以来两地加大了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像乐清农商行推出了“农房贷”产品,将集体土地上建造的农房视同国有土地上的房产办理抵押贷款,给予重点区域的农房抵押贷款利率优惠, 最终使贷款利率降至月息5.5‰,而一般农房贷款月息为6.21‰。据温州银监分局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农村消费贷款余额为75.04亿元。
旅游休闲消费和教育文化消费方面贷款客户多为机构
温州银监分局相关人士表示,我市在旅游休闲消费和教育文化消费方面的贷款,截至今年6月末分别有6.65亿元和12.26亿元,但大部分不是居民个人,而是相应领域的机构或项目,4A级景区文成百丈漈就利用门票收费权质押给工行温州分行获得了2450万元贷款。据了解,目前我市不少银行通过与相关机构或项目合作,或者利用商标权、办学权、学校收费权等方面的质押,向相应旅游休闲消费和教育文化消费方面的项目发放贷款。像福建海峡银行温州分行,同平阳县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发起成立平阳县旅游投资发展基金,通过产业基金模式提供项目建设资金,打造集酒店服务、旅游商贸及旅游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景区,目前该项目处于上报审批阶段;而民生银行温州分行运用学费收费权为质押方式,向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苍南县公共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信并发放贷款。
据悉,新消费领域主要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提升型消费等六个方面,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今年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银行金融机构要对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和网络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农村消费等六大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温州贷款公司都在哪里
本报记者 邢 萌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资产单薄的小微企业畏于向银行张口,银行也迫于对其信用情况不明而难以点头,银企信息不对称成为横亘于二者间的天堑。在民营经济极为发达的浙江,省银保监局深耕金融科技,培育出浙江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打通了银企间的信息通道,天堑变为坦途。
上线不足一年,平台累计业务量超4000亿元。其中,平台对接完成授信1500亿元,惠及企业3.8万户,超九成贷款为普惠型小微贷款,约四分之一贷款为纯信用发放。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调研浙江小微金融情况,实地感受到平台对身陷困境中的小微企业雪中送炭,也深刻领会到科技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深刻变革。依托于金融科技,平台将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转化为“融资资本”,有效解决了担保问题。银行也“敢贷、能贷、愿贷”,给传统抵押担保贷款增添了新选择。
银企智能匹配
企业享受快速贷款
“今年疫情期间,企业外贸单子遇到困难,流动资金紧缺。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通过平台提交了上虞农商银行产品的贷款申请。没想到,不到3天贷款就到账了,有效缓解了当时的资金压力。” 时间已过去半年,浙江冠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国峰对此事仍历历在目。
事实上,上虞农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产品放款时限可短至1天,以解企业燃眉之急。《证券日报》记者查阅相关App后发现,在基于平台上线的“浙里掌上贷”专区,按申请热度排序,上虞农商银行的“成就您流动资金贷款”产品排在前列。该产品主要面向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贷款额度为3000万元及以下,审批时间最短至1个工作日,年息最低4.55%。
据介绍,“成就您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为平台成立后,上虞农商银行打造的七个“成就您”系列贷款产品之一。该系列产品普遍具有利率优惠、流程简化等特点,实现“银企”“银商”“银农”通过线上非接触融资对接,使大部分线下信贷产品实现了线上查询、申请、审批、放贷和还款等功能。
上虞农商行董事长林时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平台实现了银行与企业智能匹配,确保了融资服务的精准和高效。我行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信息,对企业结算、上下游交易、纳税、用电、工资发放、公积金缴纳、商户收单、企业征信等大数据进行全方位挖掘,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降低企业贷款准入门槛,使小微企业在面对担保、抵押不足时,能及时获得资金的扶持。”
据了解,截至2020年8月末,上虞农商行已通过平台受理客户融资申请订单1717笔,占绍兴地区订单总数的20.42%。其中,授信订单落地1681笔,累计授信金额48.1亿元,占绍兴地区授信总额的18.28%,申贷率达到98.08%,订单总量排名绍兴市和全省前列。
身处绍兴的上虞农商行只是受益于平台的众多农商行中的一个。据悉,浙江辖内农商行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优先通过“丰收互联”App及“浙里贷”线上贷款产品满足线上放款还款需求,通过办理“丰收创业卡”实现“一次签约、三年有效”的融资需求。截至目前,累计为16.7万户个体工商户发放线上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314.4亿元。
依托科技
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占比
以金融科技为内核的平台一大作用就是助力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占比。
浙江银保监局表示,依托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信息,加大信用贷能力建设。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运用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数据信息,推广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式,加大科技运用,摒弃传统的过于依赖抵押的典当文化和风控理念,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信息,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大信用贷款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截至7月末,辖内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4265.4亿元,比年初增加664.9亿元,占小微企业贷款比重为11.4%。
此外,平台通过科技赋能,可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加密等技术,帮助银行机构提高贷后管理效率,切实推动银行“敢贷、愿贷、能贷”。
据介绍,平台开发上线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协同防控功能模块,部署开展风险排查,有效防范虚假股权质押行为。不动产抵押登记“总对总”系统,实现了银行对抵押物信息的实时获取,进一步降低虚假抵押物等风险。保险服务子系统通过与省财政电子票据平台对接,对理赔业务报案、受理、审核、支付等全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革,方便保险公司查询相关电子票据,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各类资源的高效有机融合,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有效提升理赔质效。
浙江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业务量突破4000亿元
放眼至浙江全省,平台的各项数据颇为夺目。《证券日报》记者从浙江银保监局获悉,目前已有159家银行机构、7089个网点入驻“浙里掌上贷”,发布839款信贷产品。平台对接完成授信1518亿元,惠及3.8万家企业。其中,17.2%的企业为首贷户,90.1%的贷款3天内完成授信,93.2%的贷款为普惠型小微贷款,25.8%的贷款以纯信用方式发放。
温州小微金融服务及平台建设的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温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39.65亿元,同比增长14.28%,比年初增加519.81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增量的40.9%,高于年初14.28个百分点。
温州银保监分局局长朱燕军对记者表示,针对银行“获客难”的问题,推广平台运用。完成不动产抵押登记线上办理系统对接工作,平台业务总量稳步增长,抵押登记线上办理率进一步提升,信息共享模块加快应用,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7月末,全市共有50家银行机构入驻平台,覆盖服务网点1056个,累计通过平台成功对接企业8199户、授信210.87亿元,授信企业数占全省19.78%,环比提升0.48个百分点。
浙江银保监局副局长崔安明表示,今年以来,浙江银保监局加大小微企业复产复工的金融支持力度,搭建浙江特色小微金融差异化服务政策框架体系,深化“4+1”小微金融差异化细分工作,大力推进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截至7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2万亿元。
“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业务量突破4000亿元。下一步,浙江银保监局将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为抓手,积极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全面提速平台功能迭代和应用推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温州 汽车贷款(温州贷款公司都在哪里)":http://www.ljycsb.cn/dkzs/1161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