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还款短信通知(银行贷款还款短信提醒)

贷款还款短信通知(银行贷款还款短信提醒)

贷款知识 光明网 原创

儿子手机收到银行还款短信,父亲慌忙报警!,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还款短信通知

张先生(化名)一家来杭务工有20个年头了,夫妻俩一直勤勤恳恳,今年又买了新房。5月18日晚上,张先生突然发现大儿子手机里的一条自动还款11165.80元的银行短信,让他心里“咯噔”一下。

再往上翻,一条条消费记录令张先生越看越糊涂,大儿子人在部队,手机丢在家里,怎么会有消费信息?他怀疑儿子信用卡被人盗刷,赶紧报了警。

大儿子信用卡连连被刷

1个月内消费11165.8元

接警后,临平区公安分局南苑派出所迅速指派民警赶往现场。

张先生见到民警后有些着急,“警察同志,实在不好意思这么晚麻烦你们,我晚上回到家,发现大儿子的信用卡最近莫名其妙被消费了1万多元,肯定是被人盗刷了,能帮我看看怎么回事吗?”

“别急,慢慢说。”

据张先生介绍,他们老家安徽,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22岁了,三月份刚刚参军入伍,小儿子今年12岁,在临平读书。提起大儿子,张先生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他告诉民警,当天22时左右他从单位下班回到家中,想起这个月的房贷还未还,由于还款资金一直都是从大儿子的银行卡扣除的,所以他便用大儿子的手机操作,结果发现手机中收到信用卡扣费的短信。

张先生脸色铁青,“他当兵不在家,也没带手机和银行卡,我们两口子也未曾用过手机和卡里的钱。”

民警查看了相关短信内容,详细地询问起张先生,“信用卡额度多少?怎么发现的?”

“13000元的额度,就是刚才看到自动还款的短信才知道的。”

一听要去派出所, 小儿子慌了

民警提醒张先生赶紧向银行申请冻结银行卡,正准备让其前往派出所做详细记录时,张先生的妻子和小儿子赶到了现场。

“你确定不是你们自己家里人用的吗?”民警向夫妻俩解释,“以前有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回想一下有没有遗漏的。”

张先生摇头,“不是我们用的。”夫妻俩坚称大儿子不在家,家里也没人用这张信用卡,民警决定先带他们回到派出所再做进一步调查。

一听要去派出所,张先生的小儿子赶忙上前,面色有些慌张:“这个钱能退回来的。”

听到孩子的说法,民警察觉此事还有蹊跷。

“这个钱是不是家里人用掉了?如果是,你就和爸爸妈妈说清楚。”

男孩有些迟疑,一旁的妈妈看着孩子也有些担心,“警察叔叔也说了,要是家里人用的,你就说出来,要诚实。”

面对警察和父母的询问,孩子显然有些害怕,民警语重心长地安慰孩子,“小朋友,你不要急,你到底买了什么?能告诉我吗?”

见男孩还不肯说出实情,民警又问,“能告诉你爸爸吗?”

男孩还是摇头。民警耐心宽慰男孩,“很多小朋友玩游戏买装备,用家里人的手机充了钱,你是未成年人,我们可以想办法联系游戏公司退还的。”

在民警再三询问下,男孩终于承认钱是自己用掉的。

真相大白,还是因为游戏装备

原来,男孩知道哥哥手机的密码,上个月在家用哥哥手机玩游戏过程中, 被游戏内炫酷的装备深深吸引,便用哥哥的信用卡支付,购买了相关的游戏道具,一个月的时间,陆续充值了一万多元。

后来,得知父亲报警寻找这笔钱,男孩有些慌了。

事情水落石出,夫妻二人怎么也不敢相信这钱真是小儿子花掉的,又气又无奈,张先生拍了拍小儿子的胳膊,“一万多块钱呀!”

民警提醒张先生尽快带着孩子去派出所做登记,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孩子还是未成年人,国家有相关法律规定,游戏平台可以退还相应的费用。

男孩感觉到自己做了错事,生怕父母责怪,又担心要被警察叔叔“抓”了去,一直坐在石墩上不肯回家。

民警见状又安慰道,“小朋友不要慌,我们不来抓你的,要学会诚实,以后不要擅自充值游戏,先跟爸爸妈妈回去。”

在民警不停地劝解下,孩子终于起身和父母往家走去。

22时50时分许,张先生带着孩子来到了南苑派出所将情况做了登记,值班民警又根据游戏内的相关提醒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进行退款操作。

近日,民警询问了张先生退款进度,他表示相关资料已经提交给游戏客服,对方表示同意退款,目前正在等待退款到账。

通讯员 刘彦君

来源: 临平公安

银行贷款还款短信提醒

男子自称是贷款中介可以帮助贷款,只需交服务费就可以简化流程快速到账,办理期间又以提额度、防风控等各种理由额外收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诈骗10余人超200万元,其间又为填补资金窟窿盗窃30万元。日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以马某涉嫌诈骗罪、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急需资金者掉入代办贷款陷阱

“快速办理贷款,您有需求吗?”2020年6月,家住苏州市相城区的张某接到了自称贷款中介小刘的电话。彼时,张某的公司因为资金问题陷入运营困境,听到对方说可以快速帮他贷款,张某没想太多就答应了。

随后,在小刘的介绍下,张某认识了该贷款中介公司的老板马某。在马某的帮助下,张某很快申请到了一笔82万元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然而没过多久,这笔贷款就出现了“问题”。

“你的贷款风控不行,银行最近查得严,弄不好的话会被收回。”2020年12月29日,张某收到马某发来的消息。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某想将贷款一次性还清,但马某给他出了新的方案:“年底有个100万元低利息额度的贷款,你先把之前贷的钱还掉,我公司再帮你申请新的,很优惠!”禁不住更低利息、更高额度贷款的诱惑,张某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分两次将82万元汇入了马某的公司账户中。汇款后不久,马某以办理新的100万元贷款需要提前缴纳保证金为由,让张某又给其转了8万元。

然而,新的贷款始终没有办下来。从2021年1月5日给出8万元起,到2021年9月30日,马某陆续以各种理由让张某转账了70余万元。加上此前投入的资金,张某陆续转账给马某150万余元,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此后,在他多次追讨下,马某归还了28万元。2021年10月15日,马某的一再拖延让张某忍无可忍,张某选择了报警。

接案后,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警方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马某,并于2021年12月4日将马某抓获归案。

贷款中介“转行”诈骗

警方调查后发现,被马某诈骗的不只张某一人。原来,马某自2015年起就接触贷款业务,并于2018年入职某贷款中介公司,工作内容是帮助客户办理贷款,从中收取正常比例的服务费。

“可以从一些网上查询平台获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联系方式,我们收集后就给这些人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贷款需求。”当被问及从哪里获取的个人信息时,马某说,“他们中有的人真的急需贷款,也在等我们这样的中介联系他。”

慢慢地,马某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通过捏造其他理由向客户收取更多钱款。首次行事,马某心里没底,决定先“试试水”。2019年6月,他因帮忙办贷款结识了客户陈某,并先后以贷款需要前置利息、保证金、加急费等理由陆续向陈某索要了10万元。此后,他一直找各种理由拖延办理贷款。同年10月底,马某又用同样的套路骗取了客户王某近17万元。

但是,中介服务正常只能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和定金,马某私下以其他名义收取客户钱款的行为很快就被公司发现,他不得不从原公司离职。

2020年1月10日,马某成立了个人贷款中介公司,开始“自由发展”业务。他招了几个业务员,让他们打电话广撒网寻找客户,之后所有的业务都由自己谈。就这样,马某将自己的业务串成了一条完整的“链”。

经查,从2019年6月至案发,马某共计诈骗10人,涉案金额超200万元。今年4月11日,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将该案移送相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除了骗还有偷

“住豪宅、开豪车、年纪轻轻自己开公司”“感觉和很多银行有关系”……谈及对马某的印象,多名被害人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然而,检察官在审查中发现,这个“成功人士”的身份不过是马某为自己立的人设。马某十分向往富裕、奢侈的生活,经常出入高档场所,挥金如土。收入和支出的严重失衡,让他逐渐走上了诈骗的道路。

此外,检察官发现在诈骗之外,马某竟还对其中一名被害人实施了盗窃。

原来,随着自己的资金窟窿越来越大,马某开始不择手段地圈钱。2021年6月,马某认识了被害人周某。在帮助周某顺利办下第一笔贷款后,他成功取得了对方的信任。第二天,马某继续帮周某申请约定的剩余贷款,此时,正遭到多名债主催债的马某动起了歪心思。他以帮周某操作申请为由,拿走了周某的手机,趁周某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在贷款成功到账时偷偷转走了30万元。此后,马某一直以剩余钱款没到账为借口拖延,直至将近一个月后周某收到了银行的提醒还款短信,才发现自己有30万元贷款被马某盗走了。

今年7月8日,相城区检察院在查清全部事实后,以马某涉嫌诈骗罪、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王金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还款短信通知(银行贷款还款短信提醒)":http://www.ljycsb.cn/dkzs/11560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