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再贷款与再贴现的联系与区别,下面是快贴宝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再贴现与再贷款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在遇到经济危机时,不会眼睁睁看着银行被挤兑关门倒闭。再好的银行也经不住挤兑,当钱大部分放贷款放出去了,一时半会也收不回来。银行四处借钱,环境不好的时候,银行出于自保也不愿意把钱借给其他银行,借不到足够多钱的银行难逃倒闭的命运。
19世纪下半叶,对银行的恐慌像瘟疫一般每隔几年发作一次,每次都迅速蔓延。一位叫做J.P.摩根的银行大神挺身而出,凭借其非凡的智慧和超强的影响力,还有足够多的钱扮演起力挽狂澜的蝙蝠侠。不过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难保没有失手的时候。美国政治家也想避免一遇到麻烦只能求助华尔街精英的尴尬。1913年,联邦储备体系建立起来,专门充当危机银行的拯救者。
现在,当银行遭遇危机时,拥用印钞权的中央银行成了它最后的依靠,与其他机构相比,中央银行的确有能力扮演这一角色。不过,扮演这份角色也得慎重,因为它的出发点是保障全局性的经济金融稳定,不会一遇到紧急情况就对银行施以援手,即便出手也不见得每家银行都救。没有承诺,只有央妈的喜好和意愿,当然,核心点是判断是否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影响。
疫情期间,大家应该都听到过这样的财经新闻,人民银行又安排了上千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那什么是再贷款,再贴现?到底是干啥用的,对我们1104报表又有何影响。
众所周知,贴现也属于贷款,再贷款和再贴现实际就是央妈将钱借给银行。早在1993年,人民银行就印发了《对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不过现在失效了。这个办法所称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简称金融机构,下同)发放的贷款。
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遵循“合理发放,确定期限,到期收回,周转使用”的原则。根据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情况,审查其资金运用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的要求,在上级行核定限额内发放贷款,调剂余缺。各金融机构在资金运用方面要坚持自求平衡,面向市场,讲求资金效益。
能向央妈申请贷款必然要符合其条条框框,比如信贷资金营运正常啊,足额交纳存款准备金,还款来源有保障,及时向人民银行报送计划、统计、会计报表等有关资料。其实后来,能不能申请关键还是看MPA评估和机构评级。
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根据贷款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信用贷款和再贴现两种。信用贷款是指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资金头寸情况,以其信用为保证发放的贷款。也就是再贷款,虽然没明说,但一家新开的银行一笔贷款都没放出去,去申请试试,肯定没戏。
人民银行依据经济发展、银根松紧和贷款条件,自主审查,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贷款种类和贷款期限。贷款利率人民银行总行统一规定,并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需要,适时调整。
此次突发疫情,先后安排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共计1.8万亿元,力度是非常大的,最关键的是便宜,当然不是便宜银行,是便宜受灾情影响的实体经济。
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发放利率为上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50基点,目前为1.35%,要求金融机构运用专项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的利率不能超过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LPR减100个基点,目前为2.85%,加上50%的财政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
5000亿元再贷款利率为2.5%,要求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不高于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LPR加50个基点,目前为4.35%。
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引导中小银行以5.5%左右的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总体平均融资成本在5.5%以内。
再贷款依据贷款期限的不同,划分为二十天内、三个月内、六个月内、一年期四个档次。现在多为一年。
最早的再贷款是信用贷款,可是后来都要求有以优质贷款或债券作为押品,和再贴现性质上差不多,只不过后者用的是票据为押品。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以其持有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人民银行办理贴现,取得资金。
再贴现最初不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原本是用来帮助商业银行周转资金的。银行虽然经营的是“钱”,手头也有紧的时候,为了帮助“手头紧”的银行渡过难关,央妈就为他们开设了再贴现窗口,为他们提供资金援助。
渐渐的,再贴现变为央妈的一大“法宝”。当央妈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银行会发现到央妈那再贴现比在市场上借钱划算,就会更多的申请再贴现,这样就导致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再贴现利率降低也会影响到其他利率水平下降。
再贴现这个“法宝”不但能调控货币总量,还能调整结构,促进其目标实现。比如,支持三农合小微,就规定三农票和小微票可以申请再贴现。再比如,奖优惩劣,小微金融服务好的银行优先申请再贴现,额度用完就没有了。
再贴现利率按同档利率下浮5%,目前是2.25%。虽然很便宜,银行毕竟是市场主体,借不借钱,找谁借,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虽然有额度,有时候也会面临银行不差钱,或不愿意向央妈借钱。这中间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统计方法的改变。
在前几年,信贷额度还是规模管控,银行手上有贴现,还是愿意去申请再贴现,毕竟可以消规模,后来,2011年,人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再贴现业务统计的通知》(银发〔2011〕159号),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业务分为回购式再贴现和买断式再贴现两类。回购式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按照特定价格向人民银行出让票据获得资金并承诺在将来特定日期按固定价格购回相同票据的贴现行为;买断式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按照特定价格向人民银行出让票据获得资金,不再继续享有该资产收益的贴现行为。回购式再贴现统计方法不变,明确买断式再贴现统计方法。
实际上,买断式再贴现基本消失了,央妈才懒的到期后还去托收,万一承兑人拒付怎么办,所有后来都是回购式再贴现,在G01中也不再填向人民银行借款,和再贷款一起统一在卖出回购款项,交易对手是人民银行,标的是票据和其他中填报。
这一次,央行创新了“先贷后借”的报销制管理,防止资金“跑冒滴漏”。金融机构先向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再等额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保证了再贷款资金投向更为精准。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建立电子台账,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以上内容来源于:快贴宝-银行快贴平台)
贴现与再贴现的区别
2022年1月14日,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1997年出台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修订稿共8章42条,在1997版基础上重点新增“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监督管理”三大章节,意在加强资质管理,建立风控机制,保护中小企业权益。
票据资产作为金融机构的优质资产,在支持企业资金周转和优化信贷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修订稿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理念,票据市场将迎来规范发展新阶段。供应链票据作为电票之一,该《办法》的正式落地有望推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企业和银行将产生深远影响。从企业方面来看,对融资性质和套利性质票据的承兑需求有一定的抑制,套利业务可能会挤向信用证和类票电子凭证等业务;从银行方面看,15%承兑比例控制以及10%保证金比例控制,也使得部分供给量大的银行的承兑业务受到抑制。但长期来看,套利票出清后,加上票据支付和市场信用得到增强后,票据在供应链上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强,对长期供给有积极信号。因此票据供给总量短期将有一定的下降,长期供给不受影响。
其次真实交易关系的供应链企业融资成本或上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多样化,部分票据的功能和性质发生变化,《办法》对承兑和贴现的管理滞后于市场发展实践。根据票据业务发展变化和金融市场宏观管理需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修订完善《办法》,加强票据承兑和贴现资质管理,建立完善信用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保护中小企业权益,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其中,《办法》修订稿对于承兑和贴现资质进行了明确要求。承兑、贴现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符合监管要求。承兑人应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到期付款能力。持票人申请贴现,应具有真实交易关系。
第三,票据在场景金融上的运用将被激活。《征求意见稿》总体上导向真实交易关系和短期信用支付,这个与场景金融有高度的贴合。场景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一部分,他强调的是整体方案、标准化、高效化、批量化。一旦场景金融风控模式得到确认,场景金融需要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金融产品,票据是最适合这种特征的需求。
第四,未来部分银行信贷规模受限。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票据业务规模在资产规模中占比较高,因此,对于票据业务占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该规定可能对银票承兑规模的上限形成限制,往往通过承兑汇票实现信贷规模扩张;部分银行通过收取承兑汇票保证金,实现存款规模扩张。严格控制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余额和保证金余额,有助于抑制银行借助承兑汇票过快扩张的冲动,也有助于提高银行承兑能力。
最后票据信用环境将越来越好。《征求意见稿》一方面对票据承兑的门槛进行规范,加大对承兑与兑付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通过对期限、承兑和保证金比例控制,提升票据供给的质量。可以想象,未来信用等级不高的票据在市场上将不断淘汰,倒逼承兑人提升流动性管理提升自我信用。票据资产将比现在的信用等级更高、流动性更强、利率更低。
汇承金融数字驱动加速商票信用建设。汇承金融科技服务(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汇承金科)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驱动,深挖行业需求,构建了全国首个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非银金融机构提供票据综合服务的共享平台。汇承金科赋能传统金融,推动商票资产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对大型核心企业的全链服务,打通多级供应链环节,将票据数字化场景覆盖至供应链末端中小微企业;托真实贸易背景和核心企业信用保障积极延伸产业供应链金融能力,有效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高效协同,加速商票市场社会流通性及信用形成,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再贴现与再贷款(贴现与再贴现的区别)":http://www.ljycsb.cn/dkzs/1154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