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转化秘诀,互联网消费金融APP贷前授信环节拆解(二):马上金融,下面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马上贷贷款多久
编辑导语:贷前授信环节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中十分重要,肩负着客户转化的重担。本文作者对“马上金融”产品进行拆解,分析产品的每一个设计细节,最终形成方法论,分别从数据表现、业务场景、产品流程进行拆解,感兴趣的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贷前授信环节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庞大的系统中,承载着客户转化的重担,从用户注册登录到完成身份认证,整个产品流程都在影响业务的实际转化。
我们打算对市面上主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APP逐一拆解,分析每一个细节,最终形成方法论,今天拆解的产品是“马上金融”。
一、第一部分:数据表现马上消费金融是由银保监会批准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目前已建立起包括马上金融、安逸花、小马花花在内的三大APP平台,功能涵盖线上借款、线上商城和会员权益。其中马上金融APP近一个月在苹果 APP store的日均下载量约为 3979。
安卓渠道总体日均下载量为26660,其中VIVO应用市场下载量最高。
马上消费金融背靠重庆百货、中关村科金和物美控股,零售系、金融系和科技系三类股东共同为公司提供场景、风控和技术方面综合支持,形成“消费-分期付-还款”业务场景闭环。
二、第二部分:业务场景马上金融的业务场景包括电商业务和信贷业务两大类。其中:
1. 电商业务+消费分期用户在APP中购买商品,选择消费分期贷款服务,最终分期还款的过程。除了在APP中植入商城页面外,马上金融还会通过与其他平台的消费场景商务结合,将APP二维码置入商户,配合相关营销与宣传,根据客户消费行为进行获客和转化。
2. 信贷业务用户在APP中提交个人信息,马上金融对该用户授信一定的贷款额度,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提现并还款的过程。
马上金融的信贷场景主要获客渠道为公众号、H5页面以及APP自身,并与多家银行以及20多个线上消费场景合作为自身导流。
不论是电商分期还是信贷业务,对用户进行授信都是最关键且流失最为严重的环节,马上金融是如何处理的呢?
三、第三部分:产品流程1. 注册流程首次打开APP,进入注册流程之前,照例弹出隐私政策页面。为了提高通过率,视觉上强化了同意按钮,采用图文的方式说明“仅使用浏览功能”会申请网络和存储权限,但在勾选隐私政策处做了弱化处理,降低用户的心里戒备。对于点击“暂不使用”的用户,还会弹窗进行二次挽留。
同意隐私政策之后,会默认以游客身份进入产品首页,并没有急于让用户马上注册。当然,首页最醒目的banner位置,采用业内常用的“最高申请额度”加上“最低年化利率”展示,刺激用户进入下一步流程。
福利板块中,除了常规的免息券之外,额外展示了“会员”字眼,从而强化用户对于“会员”的消费心理,承接后续流程。
注册登录环节除了常规的短信验证码之外,还接入了支付宝与微信的登录方式,降低用户登录难度。
2. 人脸识别用户登录完成后会自动跳转到授信流程中,第一个环节是人脸识别,用于检测当前用户是否为活体,以及留存实拍图片用于后续比对。
人脸识别一直都是通过率较低的环节,马上金融选择将流程前置,紧跟登录动作之后,有些“趁热打铁”的意味在里面:刚刚完成登录的用户对体验产品的兴趣是比较大的,这时把一些主要的卡点流程前置,可以适当提高用户的通过率,这也是为什么在完成登录之后会让用户自动跳转到授信页面的原因。
人脸识别完成后穿插了一个加入会员的页面,与首页中的会员字眼相对应。
逸骊会员是马上金融业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用户加入会员可获取优先审批放款、提额、延期还款、利息折扣权限,并打通了腾讯视频等第三方平台联合发放权益。会员的收费方式是按月付费,也是一个稳定的营收来源。
3. 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流程中,采用OCR的方式提取证件二要素,为了提高用户的可信度,不允许通过相册上传的方式,只允许拿出证件实时拍照OCR提取信息,结合之前人脸流程采集的照片,进行三要素核验。为了简化用户操作流程,OCR仅完成人像面的信息提取就可以继续下一步。
相当于把核验+留存影印件两步做了拆分,在前置环节中尽可能小的干扰用户继续流程。
由于监管要求,开展金融业务必须留存用户的正反面影印件,仅提取人像面是不足以开展业务的,也就是说,在用户正式动账前,依然要把国徽面补齐,只不过是把这一步藏在了后面。
对比360借条的身份认证环节,采用NFC方式,同样只需对身份证进行一次操作,但却能完成身份核验+影印件两步,马上金融在这个流程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具体可参考我上一篇文章。
在OCR识别过程中,用手指轻轻遮挡,会出现文字识别错乱的情况(比如把地址识别成姓名)从而无法继续下一步流程。
20秒以内没有感应到身份证或者受到光线、角度影响没有成功,就会退回到上级界面,用户可选在再次识别或者手动录入。无论失败多少次,始终会存在OCR识别的入口。可见该环节的转化率,会非常受OCR技术本身的优劣程度影响。
识别完成后,进行二要素核验时,系统会做一个基于身份证规则的基本校验,比如所填身份证号码不符合规则,会提示“输入正确的身份证号”,身份证日期年龄小于18岁,会提示“年龄暂不符合要求,无法继续申请”。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减少核验次数节省成本,值得所有具备二要素实名场景的产品效仿。
完成核验后,接下来就是信息补全、征信授权等常规流程,不在此过多赘述。
马上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属于第一梯队,其产品流程确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但也有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趋严,断直连等政策相继落地,消费金融牌照本身的稀缺性,也将给马上金融带来一定优势。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拆解的产品是“分期乐”,敬请期待。
本文由 @子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急用钱哪里可以贷
其实所有的互联网贷款,大致的营销套路都是这样的。他们都是利用用户的不断更新的数据,去对照金融机构内部构建的大数据系统。然后对于用户的授信额度以及利率进行不断灵活的动态调整。只不过某商银行作为我国互联网贷款的最大一家提供商,背靠着某付宝,占据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这个行业中的领头公司之一,自然就会更加引发用户的关注。
当然不可否认的,某商银行的大数据管理系统,要比其他金融机构可能更先进,反应更及时。银行是企业,他的目标就是要赚取更加多的利润,争取躲避更多的风险。所以作为我国最规模的互联网贷款提供商,拥有着全国最多的互联网贷款用户,也就被誉为“抽贷之王”,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某商银行的抽贷,其实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去进行的。那就是不断对于信贷额度的动态调整,以及对于借款利率的动态调整。最后使得银行觉得有风险的客户,要么借不到钱,要么借到的钱成本太高而不敢去借。而这种所谓的双动态管理,其实就是实质性的抽贷。
1.对于信贷额度的动态管理。很多用户一直不理解网商银行的授信额度与可借款额度的异同点。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很多客户只看到了授信额度,而最终借款时发现借不出来,而且这个数据还时常会自我调整。
授信额度并不是银行答应给客户一定借出去的钱,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当做一种营销的概念来理解,那就是银行说如果客户的现有条件不发生任何变化的话,银行的信贷审批政策也不发生任何变化的话,那么在现在这个时点,银行预计可以借给客户最多的钱。
可借款额度是在客户每次申请具体放款时出现的审批金额。如果客户不发起借款申请,这个额度是看不到的。如果借款申请通过了,那就说明自己的借款额是在可借款额度之内的。如果没有通过,那就说明超了。这个可借款额度也是灵活变化的。在极端抽贷的情况下,它就会变为0。
举个例子说,客户在营销页面上看到授信额度有20万,但是自己需要不了这么多,那么申请10万如果被批准了,那就说明可借款额度最少有10万。如果还掉5万之后,过几天又去借5万,但是被拒绝了,说明自己的授信额度可能已经变成了5万,而可借款额度已经变成了0。这是因为有着这样灵活的调整机制,让用户感觉变脸太快了。
2.对于借款利率的动态管理。互联网借款的利率也是不断变化的,每一笔的利率都有可能不同。但是对于那些常借常还的用户来说,如果大数据系统判断,用户对于借款是有依赖性的,那么后续的借款利率就会越来越高。当然对于那些资料特别全,平台资产特别多的用户,网上银行也会经常给予一些优惠的,希望他们持续使用。
例如,有用户先借了10万,当时的利率是日息万分之2.5。但是他后来先还了5万,,过几天又向平台申请10万借款,虽然平台审批同意了,但下一批这10万的利率有可能就变成了万分之3.5。因为对于网上银行来说,客户前一笔贷款还没有清偿完毕又借贷款,说明客户急用钱,那么自然可以收高利率。如果客户不愿意支付这么高的利息,自然也就借款不成功了,这也是一种实质性的抽贷。
某商银行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和互联网贷款授信和自动审批系统是非常先进的,他可以利用用户在自己平台中存留的各种数据,以及在互联网中存留的各种数据,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最终制定出来的放款策略,让客户虽然用款方便,但是成本不会便宜,同时如果有发现,及时缩减额度,保护某商银行的安全。
至于客户会不会因为其大数据的动态调整额度,从而还款之后,断了资金流动性,因此而陷入到负债境地,那可不是他们考虑的事项。#11月财经新势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马上贷贷款多久(急用钱哪里可以贷)":http://www.ljycsb.cn/dkzs/1152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