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华夏财信 贷款(华夏信财协商还款)

华夏财信 贷款(华夏信财协商还款)

贷款知识 华夏时报 原创

房企“重庆五虎”之一财信发展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跌5569.50%,控股股东却在套现离场,下面是华夏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华夏财信 贷款

本报记者 李凯旋 李贝贝 北京报道

几乎没有哪家中小型房企在2022年上半年录得对比同期来看更好的业绩,重庆本土房企财信发展(000838.SZ)同样如此。2022年上半年,受到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影响,财信发展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37%,净利润同比下降5569.50%,公司经营由盈转亏。

由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之间的跌幅差距过大,《华夏时报》记者对其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财信发展在报告期内针对房地产项目进行了大额的计提跌价准备以及销售费用也有所增加,并带动净利润跌幅扩大。

针对文章中提到的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在7月29日下午致电财信发展进行采访并按照要求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净利润同比暴跌5569.50%

7月18日,重庆房企“五虎”之一的财信发展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财信发展的营业收入为21.37亿元,同比下降0.37%。实际上,在房企普遍预告2022年上半年营收下降的背景下,财信发展0.37%的同比降幅算是“芝麻大点的小事”而已。

不过。报告显示,财信发展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下降5569.50%,公司由盈转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为-1.64亿元,同比下降15554.89%。

对比来看,财信发展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虽然在同一报告期内都处于下滑状态,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则是太大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吞噬了财信发展的利润?

公开资料显示,财信发展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及少部分环保板块业务。其中,报告期内,财信发展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48262平米,竣工面积约为16.93万平米,结算面积约27.14万平米。2022年上半年,财信发展房地产签约销售面积为14.57万平米,销售金额为9.53亿元。

环保业务方面,报告显示,财信发展的控股子公司华陆环保主营业务包括工业废水零排放、水务EPC项目工程投资、化工资源品再生利用三大板块。2022年上半年,环保业务为财信发展贡献了6986.85万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19%,占总营业收入的3.27%。

多个项目建设过程“搁浅”

财信发展在半年度报告中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并表示2022年上半年,受多地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房地产行业一员的财信发展也难逃市场下行的冲击。

报告显示,财信发展在8个省、市开展房地产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签约销售额主要来自于重庆市、天津市、山东省威海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生常州市、江苏省镇江市、广东省惠州市。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上半年,财信发展有多个项目处于停工状态,且有部分项目尽管是在建,但完工进度为0%。例如,在2015年8月份就已经开工的重庆财信中心上半年仍处于停工状态,完工进度为0%,而财信发展在该项目上累计投资已经达到2.87亿元。

同时,位于重庆的洺玥府、河北的融栾华府、天津的学苑府、广东的阅璟名庭、江苏的尚书坊虽然2022年上半年均处于在建状态,但完工度同样为0%。值得关注的是,上述项目的开工时间均在2019年6月初至2020年8月初期间内。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财信发展在重庆开发的多个项目为公司贡献了大量的销售额。包括完工进度还是0%的洺玥府,其在2022年上半年的预售金额为7431万元。天津的学苑府预售表现同样不俗,上半年预售额为2.34亿元。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上半年,重庆财信华岩新城、九阙府的销售金额为负值,分别是-76万元和-179万元,这或许与项目售出后有业主退房有关。

从项目布局来看,财信发展重点布局的8个省、市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表现大部分呈现下滑状态。例如,结合克而瑞、中指研究院等机构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重庆商品房成交面积为455万平米,同比下降68%,成交套数为43805套,同比下降67%。

而天津由于2022年上半年疫情不断反复,市场同样呈现下行态势,上半年商品房成交36604套,同比下降44%。因为对项目布局城市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预期不足,财信发展在2022年上半年进行了大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报告显示,房地产业务受市场环境下行和新冠疫情影响,财信发展对部分住宅、商业、公寓、车位等产品销售价格做了向下调整,报告期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4.59亿元,利润总额减少。而考虑所得税及少数股东损益影响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导致财信发展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减少1.91亿元,这是使得财信发展净利润同比出现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控股股东持股全部质押

分析来看,除了对房地产市场预期不足计提跌价准备吞噬了利润之外,财信发展的销售费用在2022年上半年也有了明显增加。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财信发展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8.72%,其是由于不同毛利率项目结转,营收结构占比变化所导致的。但是,财信发展的销售费用则是同比增加54.38%达到1.37亿元。财信发展方面表示,这是由于市场下行导致渠道费用及折扣加大。

如此看来,大额计提跌价准备以及销售费用的增加成为了财信发展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的主因。由于“囊中羞涩”,财信发展在上半年也并无新增土地储备。截至2022年上半年,财信发展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61万余平米,土储规模较小。

“粮食”不足则难以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形成支撑,除了投资者在看低公司的股价之外,《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财信发展的大股东均在频繁套现离场。

2022年上半年,财信发展的控股股东财信地产不断减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从此前的61.63%下降至43%,套现金额超过7亿元。而截至2022年6月底,财信地产持有的剩余43%股份则全部处于质押状态。这种“极限质押”若在企业出现危机之后,则容易出现控股权的“失守”。

针对未来的发展战略,财信发展方面表示,2022年公司将以快周转模式为主,确保平稳运营,提升抗风险能力,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发展。公司将通过组织管理优化和专业提升,提高公司运营能力。

华夏信财协商还款

近几年,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投入不小,希望打造出权威、全面、公正的全民征信体系,同时也取得一些成绩,比如推出百行征信、P2P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等。


由于接入机构类别复杂、覆盖个体数量庞大,央行征信系统在机构准入与淘汰、数据上报审核等流程上还不够完善,导致相关负面案例频出,今天我们就深入讨论下这块内容。


“高利贷”上征信,撸贷老哥措手不及


在人们印象中,央行征信系统代表着正规、合法,而高利贷刚好相反。一般认知下,高利贷也不应该能够轻易上报征信,但经过“美化”的高利贷就可以突破这个障碍。


最常见的就是借贷平台作为助贷机构与银行、信托等资金方合作,并通过后者将借款人上报至征信系统,但借款人实际支付的费用远远高于合同约定的利息;还有借款人到手金额与合同本金不一致,也就是存在砍头息,或通过阴阳合同制造合规的假象。


比如我们之前曝光过的买单侠,其资金合作方渤海信托可以将借款人的逾期信息上报至征信系统,买单侠当时的分期和信贷产品借款成本甚至超过年化100%,因为借款人在利息之外还需要支付保费和各种服务费。


问题P2P平台厚本金融与廊坊银行的合作也类似,不少借款人表示自己在厚本金融借款时支付了高额砍头息和服务费,真实借款成本高达年化80%以上,逾期后被廊坊银行上报至征信,廊坊银行则回应表示合同约定年化利率为8%,且不知晓利息以外的任何收费。


(图注:廊坊银行回应质疑)


除了助贷模式,P2P平台作为主体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更显直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20家P2P平台正式接入/正在对接央行征信系统,其中就包括存在砍头息、阴阳合同问题的麻袋财富。


麻袋财富与其资产端中腾信均是中信产业基金旗下平台,有借款人表示自己在中腾信借款41000元,合同本金却是60200元,有人借款8万元,征信报告则显示为11.2万元,属于典型的阴阳合同,还有不少借款人反馈下款后又立即被平台或业务员收取服务费。


根据借款人公布的账单,扣除砍头息,以到手金额作为本金,通过IRR公式可以计算出他们在中腾信借款的年化利率普遍在45%左右。


实际上,央行征信系统建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上报信息的主体主要都是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这也给了某些借款群体可乘之机。


很多借款人到处借款无力偿还时,就会优先归还接入征信的机构,比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等,有些撸贷老哥甚至专门挑选不上征信的小贷公司、P2P平台、无牌现金贷平台借款,且不会还款,而近期P2P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让他们措手不及。


从这个角度来说,以P2P平台为代表的中小型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规范那些恶意逾期的借款人。


某从业人员也表达了另一种看法,对于像中腾信、买单侠等收费不合规的平台,最好可以参照法律标准给借款人提供协商还款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上报征信,这可能会使得部分用户质疑央行征信系统的权威性。


收钱代上征信,担保公司借此牟利


在消费金融行业,很多无牌现金贷平台没有资质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业务本身也问题重重,只能通过其他方式上报征信,比较常见的就是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这甚至已经形成产业链。


例如我们之前报道过的水莲金条,通过河北亿丰达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丰达担保公司)将逾期借款人以保证人代偿的名义上报至央行征信系统,代偿金额最低甚至只有一二百元。


(图注:亿丰达担保公司)


还有河北融兴担保有限公司与龙分期合作,黑龙江省银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鼎融资担保公司)与P2P平台华夏信财、现金贷平台我来数科甚至714高炮星用卡合作等。


(图注:银鼎融资担保公司)


某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以银鼎融资担保公司为代表的一些机构在利用自己对接央行征信系统的特权牟利,相关合作猫腻很大,本质上属于借牌照的行为。


担保公司向平台收取费用,然后将逾期借款人上报至央行征信系统,上报一条的价格在200-500元左右,有的则根据借贷金额按比例收费。


所谓的“保证人代偿”只是表面说法,大多根本没有代偿行为,代偿资金都是合作平台提供。


央行征信系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打造全民信用体系、加强金融机构信用惩戒,现在却被一些担保公司当做赚黑钱的工具,当它们对业务按照数量明码标价时,其上报行为也就难以保证客观。


事实上,这些担保公司自身也早已“劣迹斑斑”。


企查查显示,亿丰达担保公司曾2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银鼎融资担保公司更是36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各自法人也都被限制过高消费。这些机构可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前述业内人士还透露,代上征信这种业务在征信管理混乱的东北等地区比较常见。很明显,一些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利用自己的牌照优势钻监管部门的管理漏洞。


场景方刻意隐瞒,用户“被上征信”


相对于现金贷,优质场景下的消费金融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但由于很多消费者对贷款比较抗拒,场景运营方推广金融产品时一般都不会主动提及贷款相关问题,避免引起消费者警惕心理,由此也经常出现纠纷。


例如招联消费金融曾依靠股东中国联通的营业厅渠道推广手机分期业务,不少联通用户表示自己在营业厅办理业务时被营业员推荐参加免费送手机活动,最终莫名背上招联消费金融或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用户还表示,营业员全程都没有提到“贷款”两个字,只说是联通的优惠活动。


据了解,电信运营商各级营业厅数量庞大,从城市街道覆盖到乡镇,属于优质的手机消费场景,然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营业员为了促成业绩很可能会在话术上避重就轻,导致很多消费者由于不了解金融而入坑。


还有前两年比较火的长租公寓场景,有蛋壳公寓租客表示,自己租房办理月付时,公寓管家没有提及需要办理贷款,并声称不会上征信,但自己却被蛋壳公寓合作的微众银行上报至征信系统,并导致在老家买房时因为这笔征信记录无法办理房贷。


此外,很多消费者直到场景运营方资金链断裂服务终止,自己又不得不继续支付分期时才发现背上了一笔贷款。


类似恶性事件这两年在长租公寓分期、教育培训分期领域屡次出现,消费者被迫陷入无房可住、无课可上却又必须按时还款的尴尬局面。


原因之一就是场景运营方和金融机构没有履行足够的告知义务,消费者的不知情为后续的种种纠纷和维权埋下了伏笔。


金融机构作为直接参与方,应该对合作伙伴的筛选有更高的要求,对其业务有更严格的监督,并对消费者做出一定的风险提示,做到提前预防而不是出现风险事件后上征信了之。


对于每个人来说,个人征信报告在很多情况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数人也会尽力维护自身良好的信用状况。


我们呼吁,无论是监管方还是各类机构,都能够从广大用户的角度出发,加强自身责任,共同打造出权威、公正的全民征信体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华夏财信 贷款(华夏信财协商还款)":http://www.ljycsb.cn/dkzs/11395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