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公司中介惨案的背后: 员工自曝这行很好做 年薪百万,下面是前瞻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 业务员
北京一位男子为了还债,串通贷款中介伪造父母死亡证明,将父母的住房抵押了,而本该享受晚年的父母如今无家可归。一位北京小伙感慨道:贷款中介就是个无底洞,自己因为晚还款1个小时45分钟,结果让他无法接受:工作丢了,房子也卖了。
某媒体记者卧底多家民间贷款中介,揭露了造假成风的民间接借贷的乱象。中介通过假合同、假证明、假判决帮助客户获取房屋抵押贷款,而这些贷款的年利息超过100%。而根据最高法2015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这些民间贷款的问题也很大。
北京同德聚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外宣称,经营的范围包括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市场调查、企业策划等等。这些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实际上他们的主要业务是银行抵押贷款、房屋抵押贷款和垫资等。
民间借贷从事人员透露,这种贷款中介非常普遍,与普通的民间放贷不同,这些贷款中介更类似“资金掮客”,将这些客户“介绍”到银行、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等机构,并从中赚取佣金。
同德聚鑫内部服务收费标准中显示,“非正常单1.5%,最低收费2万”,如果以单方形式帮助客户向银行申请500万的贷款,公司收取服务费7万5千元,这是最低标准。除此之外,同德聚鑫还有资金放贷房屋抵押贷,月息高达1.5%到2.5%,房屋质押化利率高达30%,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
一名来自同德聚鑫的员工在这家公司上了3年班,谈到这个行业,他说这个行业很赚钱,去年自己年薪就百万元了,干满三年就算老员工了,而他们月薪十万的有不少。
90后业务员小赵,做过假离婚证、假征信记录等帮客户贷款。他笑道:“一套100万的房子一年能倒腾出二三十万。”遇到房贷抵押的客户,他们会游说客户放弃银行贷款,而选择贷款数额较多的民间借贷,最后客户把房子卖了钱还给民间借贷,他们中介一点风险都没有。客户怪的,也只是民间借贷而已。
有律师表示,投资公司不等于贷款公司,没有金融业务许可证,作用一般局限于服务和中介。如果以自有资金向不特定的人发放贷款,便属于非法经营,工商部门应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北京的小王是小赵的客户,小赵在办公室通过电脑,伪造了一份北京某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他先从法院判决书复制判决书模板,改动字眼,伪造王明夫妇离婚判决,然后从通州区法院网站查看审判员、书记员等人的姓名,写在判决书的落款,再随意编造一个日期,一份判决书就完成了。
就这样轻巧的偷天换日,就能瞒天过海。
除了伪造公章外,PS更是他们的吃饭本领。这些是基本功,还要制作假银行流水,完成包装资料的工作,这样流程就完成了差不多。而很多时候,中介都会将客户推给高息的民间借贷。
一入高息,差不多整个人就进了黑洞。高息民间借贷的高息除了牟取暴利,借款人的信息也会被几经转手批量贩卖。电销客户电话单也明码实价,业主一毛一条,3000条起,这些信息70%都来自贷款中心,整个北京城的人电话号码都有。
除了将电话卖出去之外,同德聚鑫也开展了电销业务,开始自产自销。
贷款公司业务员有风险吗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林红)贷款13万8千元,实际到账10万8千元;贷款43万元,实际到账只有34万元……近期,重庆某中介公司以帮助借款人低成本获取贷款为由,诱导客户办理信用卡备用金业务并骗取客户资金,多位市民落入陷阱,被骗总金额达十几万元。
对此,重庆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审慎办理金融业务,防范诈骗风险。
信用卡备用金“冒充”贷款 市民被骗3万元
重庆市民马先生是一名生意人,最近资金周转有点问题。正在他犯难时,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人打来电话,表示可以为他提供贷款,并且成本费用比银行还低。马先生心动了,当即找到该公司位于南岸区的办公室,接待的工作人员自称来自某家银行。
一番商谈之后,马先生认为这里贷款不仅费用很低,而且出款速度还很快,于是决定试一试。对方拿走了马先生的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并声称要走流程,要求马先生配合完成输入验证码、签字、人脸识别等程序。一番操作流程走完后,马先生发现银行卡里多了一笔16万元的款项,与他要求的贷款金额一致。
然而,款项到账后,工作人员又拿走了马先生的手机,表示需要卸载其手机上的一些程序。随后,马先生发现其银行卡里的金额只剩12万8千多元,有3万多元不翼而飞。在询问工作人员后,马先生被告知3万多元的资金需要经过冻结验证程序,第二天才能和贷款合同一起给他。
当天晚上,马先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便打电话向朋友咨询。在朋友的提醒下,马先生第二天到银行进行了查阅,这才发现,他一开始所认为的16万元贷款,实际上是他自己的信用卡备用金。
据了解,信用卡备用金是银行给持卡客户提供的授信额之外的额度,供客户进行刷卡消费。利息通常比一般贷款利率更高,持卡人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自行办理。得知这一情况后,马先生当即找到中介公司,然而此时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现场,除马先生之外,还有其他市民也遭遇了相同的骗局,被骗总金额达十几万元。
据悉,马先生及其他受骗者已找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针对上述骗局,重庆银保监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选择合法金融机构,审慎办理金融业务,务必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防范诈骗风险,做到以下五点:
》防范假冒银行名义发布的贷款广告信息
非法中介以“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xx银行信用卡中心”“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名义发布的贷款广告信息,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不能盲目相信机构或平台所谓“低利率”“低费用”等片面宣传,对办理业务的中介机构要注意查验相关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
》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服务
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对于陌生的场所,要注意是否悬挂营业执照、许可证等合法标记。目前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业务较多,且手续较简便,客户可直接申请办理。要加强对业务办理条件和流程的了解,必要时咨询网点或拨打官方热线,避免非本人意愿或被他人误导办理业务。
》对重要融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消费者应通过金融机构的官方APP或与金融机构有合作协议的第三方平台办理互联网贷款业务,认真阅读金融机构提供的《互联网贷款协议》,看清贷款主体、年化综合资金成本、保险费用(如有)、担保费用(如有)、贷款用途、还本付息安排等重要信息,对金融机构重点提示的文字、弹窗、视频等要特别留意。
》增强法律意识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办理互联网贷款业务时,不要轻易将手机交由他人操作,避免手机离开个人视线。高度重视保护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信息、其他形式动态密码等个人金融信息,尤其要重点关注验证码、密码和人脸识别等的使用,避免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资金被骗取风险。
》发现资金被骗及时报警
消费者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导致资金受损,应保存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交易截屏等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 业务员(贷款公司业务员有风险吗)":http://www.ljycsb.cn/dkzs/1137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