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2,下面是一级造价师考试心得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 分期 计算
知识点二:建设期利息
1.目标:熟练掌握建设期借款利息的计算;掌握3种还款方式下的还款本金、利息计算;准确填写还本付息表。
2.建设期借款利息的计算
(1)特点说明:均衡贷款,建设期只计息不还。
(2)计息公式
建设期年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实际年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换算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1
3.建设期借款利息的偿还
建设期利息的偿还包括三种方式:等额本金法、等额本息法、最大能力偿还法。
(1)等额本金法:运营期内某几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
每年应还等额的本金=建设期本利和/还款年限
某年应付利息=当年期初本利和×利率
(2)等额本息法:运营期内某几年等额还本付息:
每年应还的等额本息和:A=P×(A/P,i,n)=P×[(1+i)n×i]/[(1+i)n-1]
(3)最大能力偿还法
运营期某年最大能力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大偿还能力)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增值税附加+补贴收入-所得税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所得税
=营业收入(含销项税额)-经营成本(含进项税额)-增值税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所得税
=可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利息+折旧+摊销
4.运营期临时借款的判断与临时借款利息的计算
(1)如果采用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可能会发生临时借款
(2)临时借款的判断与计算
方法一:当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当年应还的本利和,则无需临时借款。但当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当年应还的本利和,则该年需用临时借款来弥补偿还本金的不足部分。
临时借款额度=当年应还的本利和-当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
当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大能力)=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增值税附加-所得税+补贴收入=营业收入(含销项税额)-经营成本(含进项税额)-增值税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补贴收入
方法二:当年未分配利润+折旧+摊销≥该年应还本金,则无需临时借款。但当年未分配利润+折旧+摊销<该年应还本金,则该年需用临时借款来弥补偿还本金的不足部分。
临时借款额度=该年应还本金-(未分配利润+折旧+摊销)
方法三:偿债备付率≥1,则无需临时借款,但偿债备付率<1,则需临时借款。
临时借款额度=当期应还本付息的金额-当期内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
其中:偿债备付率=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当期应还本付息的金额
(3)临时借款利息的计算
说明:临时借款发生在当年借款的期末,转年(临时借款第二年)支付利息
临时借款利息=临时借款额×年利率(全年计息)
基础知识点三:总成本构成及计算
1.目标:掌握运营期各年总成本费用的构成及计算,并填写总成本费用表。
2.总成本的构成
说明:总成本费用一般指的是年度总成本费用,它发生在项目的各个运营期
(1)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折旧+摊销+利息(+维持运营投资)
(2)总成本费用=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一般涉及到盈亏平衡点)
3.总成本构成要素的计算
(1)经营成本 一般题目告知,与生产能力成正比
(2)折旧
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残值)/折旧年限
注意:
1)项目融资前,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建设期利息;融资后,固定资产原值应包含建设期利息。
2)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形成固定资产。
3)题目中没有明确折旧年限时,默认与运营期相同。
其中:
残值=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
余值=(折旧年限-运营年限)×年折旧费+残值
(3)摊销
年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其他资产/摊销年限
注意:折旧年限、摊销年限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看具体题目要求,题目中没有特别说明,默认相同。
(4)利息
利息包括3种,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临时借款利息
即:运营期某年的利息=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临时借款利息
注意:在计算过程中或者填写表格时看清题目要求。
(5)维持运营投资
维持运营投资根据实际情况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予以资本化,即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基本不用);一种是费用化,列入年度总成本。一般采用后者。
(6)固定成本及可变成本
根据成本总额对产出品数量的依存关系,全部成本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项目背景一般会说明成本的比例及计算基数,其中可变成本通常与产品单价和数量有关。
说明:此知识点常与盈亏平衡分析结合
4.总成本费用表
表1.4 某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步:综合知识点与案例
1.总投资构成的综合案例
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综合案例
3.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综合案例
4.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综合案例
典型案例一:基于总投资构成的综合案例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总投资构成
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建设投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安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
其中: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安工程费
即总投资=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国产设备购置费+进口设备购置费
国产设备购置费=国产设备原价+运杂费(包括仓库保管费、装卸费、损耗费、人工费等)
进口设备购置费=抵岸价+国内运杂费
抵岸价(原价)=离岸价格(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关税+外贸手续费+银行财务费+增值税
其中:
国际运费=FOB×运费率
国际运输保险费=(FOB+国际运费)/(1-保险费率)×保险费率
到岸价(CIF)=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
银行财务费=FOB×银行财务费率
外贸手续费=CIF×外贸手续费率
关税=CIF×进口关税税率
增值税=(CIF+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率
说明:建设项目进口设备购置费中一般不包括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3.建筑安装工程费(建安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
建筑安装工程费=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
建筑安装工程费估算时也可以通过综合差异系数法计算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说明:一般已知
4.预备费
预备费=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安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
静态投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安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
价差预备费:
PF=∑It〔(1+f)m+t-0.5-1〕 (1+f)的m+t-0.5次方
It—建设期第t年的静态投资计划额(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
n—建设期年份数
f—建设期年均投资上涨率
m—建设前期年限(从编制估算到开工建设,单位:年)
该公式考虑了建设前期的涨价因素,式中(1+f)0.5是按第t年投资分期均匀投入考虑的涨价幅度。
5.建设期贷款利息
建设期某年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实际贷款利率
6.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的计算方法常见有两种方法,如下:
第一种方法是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重点掌握。
项目的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年产量×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数额
项目的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率
第二种方法是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即: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案例二:基于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综合案例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与利润有关的指标发生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期,包括:利润总额、净利润、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前利润、未分配利润、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等。
1.利润总额 ☆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总成本(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补贴=营业收入(含销项税)-总成本(含进项税)-增值税税金及附加+补贴
其中:
(1)营业收入一般题目背景已知,或:营业收入=年销售量×销售单价
(2)增值税(运营期第一年)=当年的销项税-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固定资产中可抵扣的进项税
增值税(运营期第二年及以后)=当年的销项税-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上一年可抵扣的进项税
说明:当某年的增值税为负值时,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表格中“应缴纳增值税”一栏应填写为0,但计算过程应保留其负值,在下一年计算增值税时继续抵扣。
(3)增值税附加=增值税×附加税率
2.净利润(熟练掌握)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所得税=(利润总额-亏损)×所得税率(熟练掌握)
3.可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难点)
运营期某年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未分配利润+折旧+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则该年为资金盈余年份,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按以下公式计算:该年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当年应还本金-折旧-摊销
第二种: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则该年的未分配利润全部用于还款,不足部分为该年的资金亏损,并需用临时借款来弥补偿还本金的不足部分。
临时借款额=该年应还本金-(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
4.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利息=净利润+利息+所得税
5.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利润总额+利息+折旧+摊销=净利润+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
6.总投资收益率
总投资收益率(ROD)=〔正常年份(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总投资〕×100%
评价:总投资收益率≥行业收益率参考值,项目可行
7.资本金净利润率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正常年份(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项目资本金〕×100%
评价:项目资本金利润率≥行业资本金利润率,项目可行
8.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即:利润总额=0时所对应的盈亏平衡产量或盈亏平衡单价
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求解出项目的盈亏平衡产量或盈亏平衡单价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总成本(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0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增值税附加=总成本(不含进项税)
或:营业收入(含销项税)-增值税及附加=固定成本+可变总成本(含进项税)
(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银行贷款分期还款计算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随着今年信用卡监管规范的持续落地,各家银行针对信用卡业务合规调整不断深入。近期,越来越多银行发布公告,对分期业务进行调整,“自动分期”“费改利”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同时,银行持续发力分期业务获客营销,部分银行分期利率优惠低于3折,但获客成效仍不及预期。
业务人士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分期业务一直处于调整阶段,最晚明年初基本都会完成“费改利”的调整;下一步信用卡分期业务需要形成新的发展策略,强化人才团队建设,转变产品运营理念,同时也要强化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生态布局,以真正实现细分客群的精准深耕。
分期业务全面调整
11月以来,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对信用卡分期业务的“自动分期”和“费改利”进行全面调整。
建设银行公告显示,自2022年12月30日起,该行龙卡益贷卡(金卡、白金卡)自动分期功能将调整下线,即自该日起新生成的已出账单,将不再进行自动分期,客户需根据账单列示金额合理安排还款。
浙商银行公告指出,因该行业务调整,自2022年12月30日起,该行缤纷卡、点金卡、增金卡、京东金融联名卡,将取消自动分期服务。邮储银行也于11月14日宣布,由于业务调整,将于12月30日下线该行的自动分期卡。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也针对分期业务资金使用成本计算形式进行调整,普遍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将“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率”。
工商银行11月16日发布公告称,将于明年1月1日起,将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息”,客户已办理的分期业务实际每期还款金额不发生变化,具体以账单展示为准。
此外,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均发布了相应公告,宣布进行“分期手续费”调整。
某股份银行信用卡中心业务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对分期业务的调整主要是基于监管规范的要求,之前信用卡的分期业务都是以手续费的形式收取资金使用成本,多数产品的实际年化利率达到17%左右,有的甚至更高;现在调整成利息的形式,只是呈现方式不一样,实际上计算规则都是一样的,对客户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是银行中收会受到较大影响。
2022年7月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加强信用卡分期业务规范管理。
《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分期业务合同(协议)首页和业务办理页面以明显方式展示分期业务可能产生的所有息费项目、年化利率水平和息费计算方式。向客户展示分期业务收取的资金使用成本时,应当统一采用利息形式,并明确相应的计息规则,不得采用手续费等形式,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实际上,早在2021年2月,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四部门就已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从事信用卡分期还款业务不能将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记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科目,或在利润表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目列示。
上述股份银行信用卡中心业务人士指出,去年开始,很多银行就已经在做分期利率按照实际年化费率形式呈现的调整准备,现在调整过渡期已接近尾声,各家银行也基本准备完成。
消费场景精准获客
信用卡分期业务调整全面推进落地的同时,近来各家银行也在持续发力,强化信用卡分期业务的营销获客。
上述股份银行信用卡中心业务人士表示,今年疫情反复以及监管新规频繁落地,使得信用卡营销较往年普遍低迷,尤其分期业务。“以往五一、中秋等消费旺季是信用卡营销最热的时候,分期促销是其中最大一块,比如手续费折扣优惠、送积分、抽奖等,各家银行的促销力度都比较大,今年力度减弱不少。不过分期手续费是信用卡中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临近年底有些银行在优惠获客上的促销力度明显加码。”
从银行APP及官微发布的信息显示,双十一以来部分城商银行、农商银行等银行纷纷推出5折、7折手续费优惠,不少银行甚至跌破3折。某股份银行官微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账单分期还款利率2.8折起。
资深信用卡研究专家董峥认为,分期业务是银行信用卡增加收入的重要业务板块,同时更能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客户用卡客率,有助于信用卡客户的存量挖掘;不过目前信用卡分期业务普遍面临的是目标客户难以实现精准获取的难题。
在董峥看来,分期业务要推给真正有需求的人,尽管这几年一直在强调细分客群深耕和精准营销,但实际上真正能落地的很少。“比如银行研发出一款定位母婴细分客群的产品,这类客群在哪里能获取、如何获取等都是当前银行信用卡业务要面临的难题。”
上述股份银行信用卡中心业务人士表示,以往银行更多是与百度、京东、美团等第三方流量平台合作,以实现开卡、消费分期等业务获客;不过从实际成效来看,这种流量模式很难转化成信用卡的流量,主要是从第三方平台变现过来的流量与信用卡需要的目标客户很难精准匹配。
董峥表示,传统的互联网平台流量难以精准定位,对于银行信用卡业务来说,关键要根据消费场景对流量精准定位,从而实现对细分客群的获客及深耕。
银行越来越重视消费场景的建设布局,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发布了升级版APP平台,生活消费场景建设仍是各家银行APP升级的重点内容之一。
易观千帆在最新报告中强调,当前银行手机银行APP发力场景生态建设和创新业务持续提高用户体验。易观千帆分析认为,当前主流手机银行APP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已相对完善,同时不少银行通过发力场景生态建设和引入创新业务,打造全流程陪伴式服务。“以手机银行为入口,探索新场景的同时,也带动了用户操作体验和黏性等的提升。”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日前在活动中强调,银行业已开启APP升维之战,它不仅是一款移动端软件,更是衡量场景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标志。
董峥表示,线上消费场景平台搭建的同时,银行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线下的布局;同时,更关键的是要实现信用卡产品意识的转变,以消费场景的细分市场需求为基础构建精准匹配细分客群特点的产品体系。“这就需要强化信用卡人才队伍的建设,从产品设计、经营理念等全面真正转变。”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 分期 计算(银行贷款分期还款计算)":http://www.ljycsb.cn/dkzs/11351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