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社融与GDP分析及其建议,下面是第一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互联网贷款发展的建议
一、江西省社融基本情况分析
2022年江西省GDP为32075亿元,同比增长8.29%,占全国GDP比重为2.65%;[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8,62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69%;新增人民币贷款5,589亿元,占全国比重2.67%;新增外币贷款-118亿元,占比2.25%;委托贷款增量79亿元,占比2.21%;信托贷款增量17亿元,占比-0.28%;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量-301亿元,占比8.82%;企业债券增量793亿元,占比3.87%;政府债券增量1,834亿元,占比2.5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量275亿元,占比2.34%。[②]截止2022年12月末,江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277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为53162亿元,存贷比高达99.27%,高出全国存贷比数额16.49%。[③]在全省经济快速提升的前提下,社融增量、人民币贷款增量、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增量占全国比重显著高于GDP占比,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特别是在存款资金来源不足,即存贷比大大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仍然积极支持信贷投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足以可见江西省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空前。
然而,与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相比,江西省社融增速略显不足,尤其是在股票融资方面,增幅不及浙江、广东二省,且江西省股票融资增量占GDP比重仅有0.86%,显著低于1.38%的全国水平。其次是债券融资,尽管江西省企业债券增量占GDP比重高于广东省,政府债券增量占GDP比重高于浙江、广东,但是其企业债券增量占GDP比重仍低于浙江2.0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1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融资增量全国占比仍然低于浙江近15个百分点、低于广东近10个百分点,资本市场融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债券融资结构方面,江西省政府债券增量超过企业债券增量,企业债券发行量有待提高。最后,江西省社融增速占GDP比重、本外币贷款占GDP比略低于广东省,与浙江省存在较大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江西省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出现负增长,表明贴现融资增加或承兑签发增长,票据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表1 2022年省市社融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GDP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人民币贷款增量
外币贷款增量
委托贷款增量
信托贷款增量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量
企业债券增量
政府债券增量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量
江西
32,075
8,624
5,589
-118
79
17
-301
793
1,834
275
浙江
77,715
34,921
24,078
-283
298
-519
2,662
3,507
2,743
1,133
广东
129,119
35,104
23,268
-402
812
-323
1,663
1,862
4,649
1,900
三省合计
238,909
78,649
52,935
-803
1,189
-825
4,024
6,162
9,226
3,308
全国
1,210,207
320,099
209,147
-5,254
3,580
-6,003
-3,412
20,509
71,228
11,758
江西占全国比
2.65%
2.69%
2.67%
2.25%
2.21%
-0.28%
8.82%
3.87%
2.57%
2.34%
浙江占全国比
6.42%
10.91%
11.51%
5.39%
8.32%
8.65%
-78.02%
17.10%
3.85%
9.64%
广东全国占比
10.67%
10.97%
11.13%
7.65%
22.68%
5.38%
-48.74%
9.08%
6.53%
16.16%
三省占比
19.74%
24.57%
25.31%
15.28%
33.21%
13.74%
-117.94%
30.05%
12.95%
28.1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表2 2022年省市社融增量与GDP对比分析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GDP
人民币贷款/GDP
外币贷款/GDP
委托贷款/GDP
信托贷款/GDP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GDP
企业债券/GDP
政府债券/GDP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GDP
江西
26.89%
17.42%
-0.37%
0.25%
0.05%
-0.94%
2.47%
5.72%
0.86%
浙江
44.93%
30.98%
-0.36%
0.38%
-0.67%
3.43%
4.51%
3.53%
1.46%
广东
27.19%
18.02%
-0.31%
0.63%
-0.25%
1.29%
1.44%
3.60%
1.47%
全国
32.92%
22.16%
-0.34%
0.50%
-0.35%
1.68%
2.58%
3.86%
1.38%
二、关于江西省金融发展的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江西省社融数据可知,江西金融资源投入尚有空间,建议江西适度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并提高使用效率,尤其要继续加大资本市场和票据市场支持力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 大力推动“映山红行动”,扩大股票市场融资总量
为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2018年,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战略性地提出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2019年3月,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实施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培优计划、企业上市区域协同发展计划、规上企业股改培育计划、省属国有企业上市促进计划、上市公司再出发计划、私募股权基金精准推进计划、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超车计划七大重点任务,以推动更多企业改制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及创新发展。“映山红行动”实施以来,江西省上市企业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以来,江西省资本市场发展全面提速,新科技产业占比持续提高,服务实体成效显著。在“映山红行动”实施的4年多时间里,江西省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去25年,已实现A股上市公司设区市全覆盖。2022年前11个月,江西省新增13家上市公司,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增至113家,4年里新增A股公司41家,增幅高达105%,居全国第1位。[④]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推动形成证券市场“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5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并联合司法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廉洁从业监管的意见》,为注册制改革保驾护航。[⑤]受利好政策影响,2022年江西省新增股票融资达到了275亿元,同比增长47.85%,然而,股票融资增量占全国比重仅有2.34%,落后GDP占比0.31个百分点,股票市场发展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需持续推动“映山红行动”,通过IPO、资管、公募、私募、并购、投资、再融资等方式扩大股票市场融资总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有竞争力的资本市场板块。
2. 扩大政府债与企业债券发行比例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宏观调控、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制度,明确风险防范要求。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从2022年江西省新增债券融资数据来看,江西省债券市场发展整体情况较为良好,其中,新增政府债券1834亿元,同比增长2.98%,新增企业债券793亿元,高于GDP占比1.22个百分点。然而,与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城市相比,江西省债券市场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企业债券发展方面。债券市场发达程度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达程度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提高企业债券与政府之间的发行比例,加快地方债、专项债发展,以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繁荣发展。
3. 尽快加大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试点推进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目的,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截至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60万亿元,同比增长23.60%,占本外币贷款比重的11.03%。[⑥]其中,江西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262.00亿元,同比增长21.10%,占本外币贷款比重达13.76%,高于全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占比2.73个百分点;占全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重为3.15%,高于GDP占比5.47个百分点。[⑦]发展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吉安市、赣州市作为江西省普惠金融改革试点,需进一步加速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小微、“三农”企业融资可得性,提升中小微、“三农”企业融资通畅性,疏通经济循环“毛细血管”。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渠道。当前,绿色金融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绿色金融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22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占本外币贷款余额比重达到了10.29%。江西省是全国绿色金融试点省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拖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及业务品种,强有力地支持了江西绿色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江西省绿色贷款余额5433.00亿元,同比增长39.50%,占本外币贷款比重达10.29%,与全国绿色贷款占比齐平;占全国绿色贷款比重2.47%,低于GDP占比0.18个百分点,[⑧]江西省绿色贷款发展仍有空间,需要进一步基金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加快绿色金融向纵深推进,增强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力度,探索金融支持“双碳”目标新途径。
4. 继续加强票据业务发展
2021年,江西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收4.40万亿元,应收账款4238.90亿元,占流动资产27.40%,超过全国26.07%的平均水平。[⑨]票据是一种普惠性金融工具,其准入门槛较低,融资手续便捷,融资成本低,流动性强,具有法律保障,是实体经济最便利、最经济、最好的金融工具,对于解决实体经济短期资金问题,便利企业支付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通过供应链票据融资和应收账款票据化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境。一方面,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使用票据支付结算,可以锁定帐期,有效串联供应链企业,带动优质企业信用传递,通过票据轧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能够有效化呆滞的账面资金为票据信用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困境,加速企业生产运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票据覆盖面广,企业可获得性强,能更好地覆盖中小微及普惠企业和绿色金融,促进企业资金融通,是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2022年签发票据的中小微企业21.3万家,占全部签票企业的94.5%,中小微企业签票发生额17.8万亿元,占比64.9%。贴现的中小微企业32.7万家,占全部贴现企业的97.1%,贴现发生额14.2万亿元,占比72.9%。电子票据项下业务办理更加高效便捷,有利于节约时间成本, 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速资金流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
票据承兑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表外业务,在缓和江西省资金短缺矛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西省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江西省票据业务发展,发挥票据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在其推动下,江西省票据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银票承兑发生额由2017年的1,857.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91.8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了25.07%,票据贴现发生额由2017年的9,413.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3161.7亿元,年均增速9.96%。[⑩]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当前江西省票据业务发展仍然呈现出总量不足的现象,2021年江西省票据承兑发生额占票据市场承兑发生额比重仅有1.54%,贴现发生额占比3.22%,而广东省银票承兑发生额达到了98846.71亿元,占全市场比重的10.44%,票据贴现发生额115234.27亿元,占比24.17%,浙江省银票承兑发生额23448.1亿元,占比9.69%,票据贴现发生额56288.6亿元,占比13.76%,2021年江西省银票承兑发生额占比分别低于广东省、浙江省8.90个百分点、8.15个百分点,远低于GDP占比2.65%的比例;票据贴现发生额占比分别低于广东省、浙江省20.95个百分点、10.54个百分点,反映出江西省票据业务总量水平有待提高。2021年江西省票据承兑发生额占GDP比重为12.56%,票据贴现发生额占GDP比重为45.68%,而广东省银票承兑发生额占广东省GDP比重为20.32%,票据贴现占比为92.65%,浙江省银票承兑发生额占浙江省GDP比重为31.90%,票据贴现占比为90.07%,[11]2021年江西省银票承兑发生额占GDP之比分别低于广东省、浙江省7.76个百分点、19.34个百分点;票据贴现发生额占GDP之比分别低于广东省、浙江省46.97个百分点、44.39个百分点,表明江西省票据业务与GDP发展匹配程度不及广东、浙江两省。由此可见,江西省票据业务发展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发挥票据服务实体经济优势,综合运用票据承兑以及供应链票据等创新产品,缓解企业资金问题,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日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修订发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自2023年1月1日期开始正式实施。新规将票据期限回调至最长6个月,扩大贴现主体至自然人,更加强调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关系,并对承兑余额及保证金余额上限进行了规定等。受新规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在比背景下,江西省内各参与主体应积极适应新规变化,做好票据工作,用好票据工具,进一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②]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③]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④] 数据来源:“映山红行动”结硕果 资本市场“江西红”底色鲜明,http://www.jjckb.cn/2022-11/17/c_1310677250.htm。
[⑤]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
[⑥]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2022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9.7万亿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898173353071919&wfr=spider&for=pc。
[⑦] 数据来源:江西:全省存款和贷款增长双双实现“开门红”,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3/02-23/9959211.shtml。
[⑧] 数据来源:江西:全省存款和贷款增长双双实现“开门红”,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3/02-23/9959211.shtml。
[⑨] 资料来源:2022中国统计摘要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123-124.
[⑩]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11]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为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小和、李紫
互联网融资发展现状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举办的【2022年产品经理大会·直播专场】完美落幕,资深运营专家,多款百万级产品的运营操盘手,在私域、运营、营销多个方向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李维鑫 就互联网生态位思维、商业和应用层的增长、系统和硬件层的增长带来了精彩的内容分享,他分享的主题是《互联网生态位中的商业化和增长》。
首选来看下第一部分,互联网生态位思维,这一部分希望大家记住的一个关键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目前互联网从业者环境与整个行业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职能单一。首先我们从产品来看,会分搜索产品、推荐产品、首页产品、后台产品和商业产品等等;从运营来看,会分渠道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和B端运营等等诸如此类。有很多同行会说“我们面试的时候是造火箭,入职之后就是拧螺丝”,这种情况就是工作职能非常的单一,只看到了我们的一亩三分地,却没有看到别人的工作和环境生态下其他的一些模块。这种情况下思考问题,就只能局限我们熟悉的领域,而不能从全局去看待问题,就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和思维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提倡的产品思维也很难在一个单一的功能中,去运用得非常好,这其实风险是比较大的。第二个问题是跟风。从十年前的微博大战,到后来的O2O大战、直播大战、短视频和共享大战等等,互联网上给点机会就开始融资、抢用户。我们工作的方法或者思维,也是一潮接着一潮来,包括增长黑客、超级用户、AARRR模型、裂变增长和全媒体运营,每隔几年都会有一个新的浪潮推过来,就像“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但其实风退了以后,又是谁在鼓舞呢?目前我们整个行业,可以说是发展二十多年来,比较困难的几年。在这种情况下,现在这两种问题就面临了很大的风险。
比如第一个职能单一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们在未来的一段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第二个跟风的问题,在整个行业资源投入没这么大或者新生的概念没那么多人追捧的时候,很多的工种、企业就会出现很多的危机。
带着这两种问题,我总结了两句话——我们的从业者缺乏宏观的思考和对行业生态的了解,应该在低头干活的同时还要抬头看天。
我们没有对行业进行思考和了解,就会造成对问题的误判和知识的缺失,很难做到全面化,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和眼光局限于在某一个方向,应该把我们的思维丰富起来,这样我们判断问题时才可以更加精准、准确化。
1. 什么是生态位?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生态位的核心内容。
请大家先思考两个问题:
狼性文化?狗性文化?狼和狗从物种上来说挨得比较近,互联网上也一直有人在提倡狼性文化,我想让大家思考狼性文化和狗性文化好不好呢?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公司和业务呢?古有六畜!今有社畜!社畜是我们的打工人和互联网都在调侃的一点,为何会发展社畜这一词呢?它的背后逻辑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狼伴归途》的一张剧照,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个小伙和部落走散了,他要去寻找他的部落,然后在路上与一只狼偶遇,他们之间并没有选择把彼此吃掉,来补充自己的能量,而是选择了合作去踏上这个归途,去寻找自己的部落。
这也可能就是很久以前,狼从狗分化的某一个场景,从一个凶狠的狼慢慢变成了与人共存、相互配合的一个族群,这就是一个生态位或生物进化的选择。
再想想我们上面说的一个问题,狼性文化和狗性文化哪一个好?
我们来看一组比较有意思的数据:
截至2021年,中国登记狗的数量有5429万只;截止2009年,全国野生狼5万只,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这组数据显突出的是在整个生物进化中,每个生物存活下来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和一席之地,保证它们的族群的延续;就像在工作当中,我们的业务、企业或项目都在互联网中有它们的核心位置。有了自己的核心位置,才能生长和存活下去。如果找不到自己的核心位置,没有很好的定位,这个时候活下去就很困难了。
那么生态位是什么呢?生态位就是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即占据一定的空间和资源,发挥一定的功能。
自然界中资源也是有限的,社会中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当一个行业的赛道是蓝海的时候,所有的资源都是这一个企业或项目的。当慢慢发展的时候,不同的企业进入了这个赛道,这些企业很多生态位会出现重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竞争。竞争中强者才会胜出,弱者则就需要重新寻找适合的方向发展,重新寻找生态位,来使自己的存活下去。
这个时候就希望大家在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过程中注意两点:
这种通过新的生态位,来避免生物生态位重叠,从而避免激烈竞争的生存策略,就叫错位竞争。尽量在不重叠的生态位或者少重叠的生态位中谋求发展。我们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的资源处在哪一个位置上?前后左右都是谁?我该怎么生存?只有当你把整个行业的运转逻辑和生态都了解的时候,才能看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找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之后,像产品设计或增长思路也都迎刃而解了。
2. 基本构成模块生态位从我们前几个案例也算开始引入进来了,接下来我们看看整个互联网生态位思维的基本构成模块。
基本构成模块总共分为了四层,应用产品层、商品逻辑层、操作系统层、智能硬件层,每个分为了三类,加在一起就是12种类型。这12种类型在每一个赛道,每一个位置上,都有它们自己一家独大的企业。
而在这每个交叉的缝隙中,有一些在行业内不是特别大的企业,这些不是Top 1企业的人员,他们在这个位置上生存,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特长,不能直面去刚,要从这些商业的逻辑当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这就是整个互联网的生态位。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互联网发展的时间节点,在信息、社交、娱乐和服务不同的领域诞生了不同的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革新,以及人口红利的加持,为我们的赛道创造了新的生存空间和生态位竞争的模式。
这些每一次的发展都不是新的业务打败老的业务,正面竞争是很难成功的,只能我们进行错位竞争。有了错位竞争,才会有我们的商业化和企业的存活。
所以我们需要对以前的互联网发展的脉络做一次复盘和总结,来提升我们的认知高度和思维高度。
这第一部分送给大家一句话,来从宏观上理解我们这个道理。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道德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在战略和方法论的方面掌握了以后,在术的方面就很好解决了。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只是局限于在术的阶段,是很难有很大的突破。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无论是在互联网行业还是互联网的+行业,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具体的工作和术当中,很多方法论都是可以平移和转化的。
02 商业和应用层的增长记住三个关键词——金钱、时间和数据。这三个是用户能提供的资源,也是我们做产品或业务首先要从用户那里获取的资源。
1. 双边模式顺着这个思路我们继续看行业的运转模式,最常见的就是平台的双边模式。
从用户来看,针对不同的用户的年龄、收入、性别和国家等做不同生态位的企业,这就是生态位的差异化;然后再看内容,我们有高客低频商品、虚拟服务,还有短视频、长视频,图文书籍等等各种商品品类;最后看中间,我们需要把用户和内容高效匹配,有搜索匹配、算法匹配、热点话题、品类细分,再通过人工或者直播的方式再去提升匹配效率。
这种模型出来之后,我们的业务和生态位的梳理也大致就能得出。
接下来就是拆动作。
我们要从三个平台的模式去选择定位,竞争核心的资源就是物美、价廉、服务好。在现阶段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陷入于术的提升,也要把商品品类的质量做好,商品价格性价比提高,购买服务售前售后都要做好。
如果在底层的战略上或者整个市场的分析上出了问题,那用再厉害的战术也是拯救不了的。
我们找到了核心的增长逻辑,就要开始拆细节。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拆北极星,有北极星指标、二级子指标、过程漏斗指标;拆完以后就拆维度,有场景维度、用户维度、时间维度、渠道维度和地域维度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所有拆解业务模块的指标体系。大家可以想想,不论你做哪个模块,是不是都源自于这个公式?这些体系的影响也都不大,都是如此拆解的逻辑。
我们再看一下整个产品设计的漏斗,设计就是一个转化的漏斗。
最大的就是首页,我们要做流量的分化,把流量分到搜索、Banner、导航等各个模块当中,让不同的用户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往下走,就会有商品和店铺的排序列表,最后我们的流量会集中搜集到详情页,详情页之后又会有一个漏斗,从加购物车到订单,最后到支付成功,订单关闭。这就是我们整个的一个漏斗,即有了大致的模块规划。
我们还要提升漏斗效率,优化页面布局,所有的出发点都围绕这个逻辑去做,最后总会有一个核心的方向。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是不是经常能在人群聚集的地方看到这样的场景,三五成群的人在旁边唠嗑。
唠嗑有三个元素影响——内容、互动和关系链。首先唠嗑得需要话题,还需要肢体、语言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最后的关系链要么是熟人或者是萍水相逢短时间认识的人。这个就是泛娱乐、泛内容行业的三个核心的抓手。
接下来再把它细分:
看内容,内容可以分为品类和展现形式,也就分出了不同的生态类品类,比如旅游、财经、游戏、体育、文化、历史等单品类或全品类,再到文字、语音、视频的各种组合和变体,形成不同形式的竞争。我们再看互动的方式,分为开放和封闭。开放是指发布的内容和信息,任何人均可以查看;封闭就是发布的内容和信息,只有特定的人员才能查看。这些组合的方式不一样,又构成了不同的商业生态位。可以分为全部开放、全部私密、半开放和半私密的类别。举个例子,微博的开放性越高,讨论、转发的热度程度就越高,就会有更多的群体关注讨论;微信就只有特定的人群去聊,相对于微博的传播和热度就小一些,这就是他们底层的差异。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关系链身份。一个是身份,你是谁,叫什么,哪里人等等;一个是职业,你是做什么的,在哪个公司等等。举个例子就是三国杀,你的职业牌和身份牌组合不同,战略和策略也会不同。6. 计算广告生态数据计算广告生态,即用户注意力经济。数据在计算类广告中是非常重要的,广告的逻辑就如图所示:
由用户去访问你的网站和APP,然后传递用户信息,再到SSP发起广告请求,最后竞价胜出等等如此一个循环,广告才到了我们面前。
这也就是我们整个生态的逻辑,不同的生态逻辑就会有不同的增长方式和策略,作为一个生态化的产品,就需要了解底层的逻辑,才能判断我们的流量、市场广告买量是否合理。
它的核心公式如下:
需要记住两个关键词——金钱和时间。
1. 系统安装能力我们看一下系统能力,系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安装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所有的操作层和系统层,厂商或者是企业他们就能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下面这张图,是安卓和苹果的系统应用商店。
据数据统计,在海外,2021年两个移动商店,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330亿美元。
我们在商店内下载的产品,都要收安卓税和苹果税,这就是他们的能力。并且任何一个公司为了赚钱都不可能绕过这些商店,就一个小小的安装能力,竟可以带来如此的收益。
当我们用浏览器下载软件不被允许时,就会弹出安装提醒的弹窗,指引我们到官方应用商店去安装,这就是硬件厂商和操作系统厂商的能力。
它的链路就是展现广告,用户点击之后就到了落地页,然后在APP内下载安装时会弹出系统拦截,让我们到官方的应用商店下载。
基于这种生态位的竞争,媒体和商店之间就会开始谈判,有竞争就会矛盾,这时候就要引入第三方。在海外APP的推广中,经常能看到归因平台,让第三方的人去做这个事,这种也是生态位的竞争。
2. 系统的攻防我们再看下一个系统的攻防。系统有攻有防,就像我们所讲的黑客当中,也会有正规合法的黑客,合理的利用规则的漏洞去拉增长。
在国内,安卓因为某些系统原因,GMS FCM无法使用,如果想要通过push消息给用户,需要保证APP进程不被杀死。
基于这些,在技术的角度有很多方式可以做到:
像素保活:在app 开熄屏、网络切换、接收短信等时候监听广播,拉起一个仅有1个透明像素的 Activity 使 app 变成前台服务前台Service:启动一个”假装”正在工作的的前台服务Jobscheduler定时任务:定个闹钟,一段时间拉起一次后台 service,防止被杀掉双进程守护:app 中启用双进程,一个进程被杀了,另一个进程马上拉起这3. 硬件设备接下来我们再进入硬件设备。
未来发展的趋势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AI其实就是数据,想要AI判断准确,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数据给它;loT就是物联网,在汽车、空调、手机等等各种智能家居产品都要连接物联网。基于这两个点的拆解,就是我们生态位的资源和核心。
最后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这两个问题:
数据整合:碎片化分布的数据怎样整合到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产品?硬件产品:不同用途的硬件,不同厂家和品牌的硬件怎样链接到一起,会出现怎样的产品?希望大家在未来可以用生态位的思维去分析AloT的发展环境有哪些机会。
总结今天分享互联网生态位的主要内容:
多元:业务生态的复杂导致商业化的多元,但最终会走向趋同进化:进化是根据自己的竞争力和资源选择最有利的生态位来存活未来:万变不离其宗,不要看未来什么会变,应该看未来什么不会变我的主要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的倾听。
2022产品经理大会内容回看2022产品经理大会6大专场:行业&赛道&人、技术驱动下的产品创新、产业互联网的案例实践、用户洞察、商业化&业务实践、ToB产品,已经圆满结束!
各专场的直播回放已上架,回看购买戳:https://996.pm/YNJv4
本文为【2022产品经理大会】现场分享整理内容,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实习生 @刘芸 整理发布。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互联网贷款发展的建议(互联网融资发展现状)":http://www.ljycsb.cn/dkzs/11202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