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炒股?勿被忽悠,下面是新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不能用于炒股
来源:中国证券报
随着A股赚钱效应日趋显现,各类与股票投资相关的推销电话有所增多。除了配资、荐股,一些贷款中介公司也十分活跃。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的审批和监管较为严格。虽然部分贷款中介公司声称能够应对监管限制,但业内人士指出,通过中介公司获取信用贷款用于炒股风险很大,投资者千万不要被忽悠。
银行信贷监管严格
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银行对信贷的审批和监管较为严格。综合多家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信息来看,信用贷额度一般在50万元以内,期限以3年居多,利率差异较大,审批通过后一般一周内到账。
“信用贷额度最高50万元,这是监管规定。期限一般为3年,优质客户可以4年。利率最低的可达年化7.2%,具体需看客户资质情况。”某商业银行业务人员介绍,客户需拥有连续2年的公积金缴存记录才能申请。
另一家商业银行则设置了更为严格的条款,客户工作单位必须在指定的合作单位名录中才可申请信用贷。“额度最高30万元,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30%,目前是年化5.655%。”该商业银行人士称。
信用贷的还款方式较为灵活,包括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先息后本等。“我们的信用贷产品还款方式只有等额本息,每月还利息,每年还一次本金,循环3年。”另一家商业银行的个贷经理表示。
在信用贷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直接用于投资和买房的可能性,因此监管较为严格。多家商业银行业务人员表示,信用贷资金不可买房、炒股,只能用于规定范围内的消费。如果被抽查,则需提供合同、发票等凭证,若存在违规使用情况,将被要求提前还款。一位业务人员提示“买车位是可以的”。另有业务人员建议,为避免借贷资金和个人资金在混用时违规,客户可将贷款资金提现之后用于消费。
事实上,已有个别银行网点因此受罚。青岛银保监局4月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显示,某银行青岛分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被挪用、贷前调查不尽职,被罚90万元。另一家银行青岛分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被罚30万元。青岛银保监局作出上述处罚的时间均在3月初。
贷款中介“应对”限制
对于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种种限制,一些贷款中介公司声称能够帮忙“绕开”。
“信用贷额度可做到100万元。有的银行有多款信用贷产品,申请多个产品,资质好的话一家就可以批70万元,然后再找一家能提供30万元额度的,这样就有100万元。”某贷款中介公司人员说。
利率方面,该中介公司提供的贷款较不少商业银行的信用贷低。相关人士表示,税后工资4000元,月息是1%,如果税后收入过万元、公积金每月个人缴存额1000元以上,再满足一些其他条件,资质好的话月息可低至0.38%。贷款期限以3年为主,也有4年的。
不仅如此,被部分商业银行暂停的抵押消费贷款业务以及审核严格的抵押经营贷款业务,贷款中介公司声称也能够帮忙完成。例如,商业银行在办理房产抵押经营贷时,要求客户必须是相关公司的法人代表或股东,需提供购销合同等手续。该中介人员表示,可将客户添加到相关公司的股东,贷款年利息可低至4.35%,期限10年。
面对银行对贷款使用的监管问题,该中介人员表示,前期提供相关收据,若后期抽查时需要提供发票,公司会帮忙解决,但开发票费用需由客户承担。
此外,该贷款中介公司手续费高昂,抵押经营贷手续费为贷款金额的1.5%,信用贷手续费是贷款金额的3%,最低可以申请到2.4%。该人员表示,公司员工上千人,业务量很大,一些银行都在公司驻点。
盲目加杠杆炒股不可取
虽然明知贷款炒股是违规操作,但在股市向好的大环境下,不少股民在赚钱效应驱使下铤而走险。
某银行网点客户经理提醒,切勿盲目跟风贷款炒股,即便是牛市,风险依旧存在,同时贷款中介公司并不可靠。利用小额借贷炒股相当于加大杠杆,一方面能放大盈利,另一方面会放大亏损。股价一旦下跌,问题就来了。“正常炒股亏了1万就是1万,加杠杆炒股就不一样,杠杆越高,亏得越严重。”
某位经历了多轮牛熊转换的老股民表示,股市赚钱效应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没人能保证自己一直是股市中的幸运儿。
某业内人士指出,贷款炒股未必划算。“即便没有遭遇股市低谷,贷款炒股最终收益率也未必比银行贷款费率高,因为个人信用贷款的利率是依据个人资质而定,叠加各种费用后折合的年化费率可能较高,一旦高于炒股的收益率,那么贷款就失去意义。”该人士表示。
此外,银行业内人士指出,贷款的特点是有固定期限。假如借款人归还贷款时正值股市低谷,那么投资者只能低位抛售,这样一来不但无额外收益,还容易造成贷款逾期,进而给个人信用记录增添污点。
从银行角度看,信用贷资金入市的风险很大。上述银行人士称,目前信用贷违规流向股市的总量难以统计,由于该类贷款处于无抵押担保状态,流入股市后一旦市场出现大幅回调,而借款人又无力还款,很可能造成逾期不良。银行信用风险暴露的概率将大幅上升。
不过,从目前看来,由于每家银行针对信用贷均有额度管理,而且总行通常对某一类贷款进行监控,因此该类业务的风险敞口相对可控。
银行贷款不让买股票我买了怎么办
财联社4月23日讯(记者 史思同)4月23日,银保监会网站一连披露多家银行罚单。其中4家农商行及村镇银行因贷款、授信等相关业务违规行为被罚,罚款合计350万元(含个人处罚)。
具体来看,吉林磐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超比例;违规出具社团贷款回购协议;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发放房地产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120万元罚款,同时一名直接责任人被警告。
吉林永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违规出具社团贷款回购协议;贷后管理未尽职,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以贷收贷,以贷收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款90万元,同时一名直接责任人被警告。
吉林船营惠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超比例”被罚30万元,直接责任人被警告。
除了上述吉林这几家银行外,被罚的还有渝农商行旗下一支行。罚单显示,因存在“贷款‘三查’不尽职,信贷资金流向关联公司、贷款资金回流借款人、信贷资金被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渝农商行”)酉阳支行被处以105万元罚款,同时一名责任人被罚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渝农商行第一次因信贷业务被罚。实际上就在数月前,2022年11月份,渝农商行才刚收到一张千万级的巨额罚单,同样涉及贷款“三查”不尽职等多项信贷相关业务。
具体而言,该次罚单案由主要包括9项违法违规行为:1.审查审批不尽职,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形成风险;2.掩盖不良贷款;3.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贷款减值准备不足;4.未按规定对质押资产进行审查即向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放贷款;5.同业授信调查及审查审批不尽职,部分业务出现风险;6.贷款“三查”不尽职,导致形成重大信用风险;7.同业投资业务不合规;8.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9.未执行统一授信管理。
因此,彼时渝农商行被处以高达1285万元的罚款,同时该行6名责任人被警告,其中两名还分别被罚款5万元。该次处罚,也随之成为渝农商行自成立以来至今收到的最大罚单。
不过实际上,信贷业务违规也并非渝农商行一家之事,甚至在整个行业中都已较为普遍。近年监管愈发注重各类贷款问题,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相关违规行为却屡禁不止,罚单层出不穷。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披露的银行业罚单中,多数银行的违规行为都涉及贷款相关业务,而被罚的银行也是从国有大行、大型商业银行到各中小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都难有幸免。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银行信贷业务违规现象频发,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处于恢复阶段,银行自身有扩张信贷需求,加之个别工作人员依法合规意识不足,少数分支机构便可能出现信贷内部管理疏漏。
上述人士表示,接连不断的罚单,是近年来监管部门强化银行规范开展业务监管,持续提升监管质效的体现,也一定程度反映出现有违规成本对部分从业者仍不足以形成有力震慑。因此他建议,监管层面和机构自身需双管齐下,在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提升违规成本的同时,银行也要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建立合理绩效考核机制及加强合规教育等。
“对贷款流向进行严格监督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防止资金被挪作他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财联社记者,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等市场,不仅贷款资金不能直接作用于相应生产领域,还容易削弱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影响经营稳健性,并且可能导致局部潜在风险,干扰市场正常秩序等。
而在他看来,信贷业务违规频现主要是银行竞争压力增大,迫于自身盈利压力等原因,同时信贷调查人员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流于形式,就容易造成贷款的投向和使用流向出现问题。
因此他认为,银行应从制度上进行有效监管,一方面增加监管的主动性,主动打补丁等;另一方面还可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比如打通信贷监管闭环,更多的通过提升技术能力进行监督。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史思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不能用于炒股(银行贷款不让买股票我买了怎么办)":http://www.ljycsb.cn/dkzs/1120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