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新增信贷回暖,债券融资罕现负值拖累社融,下面是第一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国债券银行贷款
1月10日,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
32万亿社融流向了哪些领域?多增贷款都投给了谁?2023年信贷政策将出现哪些变化?
新增社融流向哪里
初步统计,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其中,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
新增社融的支撑项主要来自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同比多增9746亿元。此外,委托贷款增加3579亿元,同比多增527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2万亿元,同比多1074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12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5万亿元,出现较大规模缩量。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年内罕见出现负值,为-2709亿元)、政府债券融资是主要拖累,信托贷款和表内人民币贷款是主要支撑。从全年来看,结构上非标融资是主要拉动项,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亦对社融形成支撑,企业债券、外币贷款和股票融资均为同比负增。
此前,债市出现较大波动,债券收益率上行,债基理财出现抛售,或导致债券发行净融资持续下滑。
信贷、社融数据好坏不一
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0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0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54亿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反映出金融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信贷增量稳步增长助力宏观经济大盘稳定。住户部门数据则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就业、收入不够稳定,日常消费需求下降,住房消费需求意愿不高。
12月以来,虽然全国各地相继进入疫情感染的高峰阶段,生产和消费依然受到较大扰动,但在政策发力拉动以及与2023年信贷“开门红”接续下,12月信贷增量表现较好。
数据显示,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
“12月新增信贷表现积极,对公中长期贷款仍为重要支撑。”温彬表示,12月的信贷结构依然延续“对公稳、零售弱”的格局。1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增加6017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717亿元。在5000亿元全面降准落地、制造业贷款增速达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加快落地下,对公中长期贷款仍有支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12月信贷、社融数据好坏不一,整体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尤其是居民端主要受疫情、房地产波动等短期因素影响,同时,疫情也对近几个月工业生产环节构成干扰;但国内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长期贷款明显多增,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
对于2023年信贷增长,温彬预计,“开门红”可期,1月份相对平稳、2月份边际恢复、3月份有望出现“信贷脉冲”。全年信贷投放节奏继续前置,各季度信贷节奏或整体按照40%、25%、20%、15%安排,以实现“早投放早收益”。
董希淼建议,2023年,提振居民消费是稳增长、扩内需的重中之重。应针对居民消费不振这一重点,继续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居民工作,增长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
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M2(广义货币)增速继续维持在高位。
数据显示,12月末,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
温彬表示,2022年以来,在稳增长基调下,货币和财政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基础货币投放加大,市场流动性维持充裕,M2增速达到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后期伴随财政支出力度放缓等,M2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3年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
会议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常态化支持机制。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加力支持小微市场主体恢复发展。当前还要全力支持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周茂华预计,后续居民信贷、企业融资需求有望明显改善。稳健货币政策继续偏积极,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继续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加之实体经济活跃度上升,货币创造有望适度加快,预计M2同比维持高位。
温彬也预计,在稳增长、扩内需诉求和海外加息约束弱化下,2023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宽松格局,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总量要够、结构要准”,继续呈现总量型和结构性并举的特征,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持在较低区间,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央行数据显示,12月末,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央行表示,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修订后,2022年各月末M1、M2增速无明显变化。
政府债券能抵押贷款吗
财联社1月19日讯(编辑 潇湘)周三,在日本央行决定按兵不动,同时最新数据显示美国通胀和经济活动进一步放缓后,美国国债价格在2023年开年的涨势获得了更多动能……
行情数据显示,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隔夜尾盘重挫约18个基点报3.377%,远远低于周二的3.544%,同时也创下了9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他期限收益率也普遍遭遇了两位数基点的跌幅,其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12.2个基点报4.095%,5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18.5个基点报3.445%,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12.4个基点报3.543%。
美债收益率暴跌“贯穿”全天
收益率在债券价格上涨时下降。从走势看,周三美债收益率的下跌几乎贯穿了全天。在亚洲时段日本央行表示将继续大规模购买债券,并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目标上限保持在0.5%后,债市就迅速出现了跳膝行情。
日本央行这一按兵不动的决定立即提振了世界各地的政府债券,因为这减少了对日本收益率可能延续近期升势的“寡妇交易”押注。
一些分析师此前曾警告,日债收益率的上涨可能会给日本投资者带来进一步的压力,促使他们抛售外国债券,转而购买日本债券。
在进入欧美时段后,美国经济数据来到了市场的舞台中心,而几乎所有的数据也都对美债有利——尽管数据反映出的经济硬着陆风险对股市存在拖累作用,美股很快便失去了开盘涨幅并大幅收低。
美国政府部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了0.5%,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降幅;12月零售销售也环比下降了1.1%,为2022年全年最大的月度降幅;12月美国制造业产值则创下了2021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
这些数据都表明,美国通胀正在随着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同时消费和工业领域的滑坡,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希望。道明证券驻纽约的全球利率策略主管Priya Misra表示,“今天的市场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于增长放缓的。”
她指出,美债收益率的下跌在五年期左右的国债中尤为严重。这标志着投资者正在押注美联储将比预期更早停止加息——然后也将比之前的预期更大幅度地下调利率,因为对经济将滑入衰退的押注不断升级。国债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美联储设定的利率在债券有效期内的平均水平的预期。
可以看到的是,虽然美联储“鹰王”布拉德周三再度发表了颇为鹰派的讲话,敦促美联储应尽快加息到5%以上,不要拖延。但利率市场对年内利率峰值的定价,显然更为“相信”经济数据的滑坡而非鹰派官员的喊话。
周三短期利率STIR市场的定价显示,交易员对美联储年内利率峰值的预期进一步降至4.90%以下,对2023年下半年降息的预期继续超过50个基点......
今年这一最经典投资组合应该反着来?
值得一提的是,周三债市的上涨和股市的下跌也与华尔街近来越来越受欢迎的一个观点一致:那就是今年投资者应把传统的60/40股债投资组合反着来进行配置。
去年,由60%的股票和40%的债券组成的这一经典投资组合遭遇了数十年来最糟糕的回报,因为高通胀和不断上升的利率预期同时重创了这两类资产。不过,眼下许多人认为,由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加剧,债券在对冲股市下跌方面将发挥更好的作用。
贝莱德(BlackRock Inc.)和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等基金巨头表示,与股票相比,高质量的公司债券和抵押贷款债券具有吸引力,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股市将扩大去年的损失。
贝莱德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对这一传统投资组合的不同看法。该机构认为眼下应把35%的仓位放在股票上,65%放在债券上。根据该公司的研究,这应该足以让投资者在当前价格下获得6.5%的年回报率。
贝莱德iShares交易所交易基金业务的投资策略主管Gargi Chaudhuri表示,“我们正在走出固定收益资产和股票同时出现负收益的一年。展望2023年,固定收益资产比股票更有可能给你带来正回报。”
有着“新债王”之称的双线资本创始人冈拉克在本月早些时候也曾流露出相似的观点。冈拉克表示,对比传统的60%股票/40%债券投资组合,他建议投资者在当前反着来进行配置。而更好的办法,则是一个60%债券/25%股票/15%其它资产的组合。
散户投资者近来也已开始更多看涨债券。经纪公司Interactive Brokers LLC的零售客户现在的债券交易量是8月份的四倍。根据Refinitiv Lipper的数据,在截至1月11日的一周内,流入公司债券共同基金和ETF的现金达到了大约两年的高点。
Voya投资管理公司(Voya Investment Management)资产配置主管Barbara Reinhard表示,她的团队去年已将美国国债纳入他们管理的多资产投资组合。他们还转向了能够更好地抵御衰退的股票,她预计衰退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初到来。
Reinhard称,尽管美联储一直担心,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会让通胀保持在2%的目标之上,但通胀已经下降,在未来的衰退中应该会进一步下降。
本文源自财联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债券银行贷款(政府债券能抵押贷款吗)":http://www.ljycsb.cn/dkzs/1119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