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明明知道企业违反了劳动法,为何不举报呢?,下面是老王随笔录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人人贷款合法不合法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大部分的企业,在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其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是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要不就是打擦边球!
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些条款是不正确的是违法的,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忍受,而不是去举报呢?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掌握了我们员工的心理,还有就是知道目前维权举报的现状。
更何况,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是奉行着人情世故这一套,很多人认为,企业虽然有些地方违法,只要不拖欠我工资,薪资待遇还算满意,大多数人就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闹得不可开交,辞职走人,也不会去举报公司的违法行为,毕竟我们是人情社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举报了企业,会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在想进去,那么自己有过举报企业的“前科”企业是不会同意你再次进厂上班,这就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而企业如今也比较精明,在制定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劳动合同的时候,不再把一些规章制度或者条款写得那么赤裸裸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俗称:文字游戏!
更何况,我们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基本上也不会认真地去看合同的每一条,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看一遍,就匆匆忙忙签下自己的名字!
合同或者条款,初看一切都是那么合情合理,有的企业会在规章制度的最后一条写着:解释权最终归公司所有!
工作中当出现争议的时候,翻开合同,你就会发现,当与企业无法协商的时候,建议走劳动仲裁!
不管从哪方面看,在与企业签署劳动合同的时候,企业永远占据了主导地位,员工永远是被动的。
虽然我们都在说合同是公平的,合理的,对双方都有利的,大家都有选择的权利!
可是呢?
员工真的有选择权吗?大家都知道企业在某些方面确实违反了劳动法!大家都默不出声,此刻你要是觉得不合理,就要去举报,很多时候,你还没有走出车间大门,就会被同事喷死,因为你的举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断人财路…
你改变不了目前企业的现状,也适应不了企业的生存环境,那么你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你选择辞职!
可是辞职后你又能去哪呢?
你在应聘的时候,你如果说出了对那些规章制度不满意等等问题,我相信招聘人员会很有礼貌地对你说一句:留下电话,回去等同意!听到这句话,你就知道你无缘这家公司了!
你的一身正气,可以不畏强权低头,但你总会向生活低头的!
生活需要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不是你高昂的头颅,为了生活,为了妻儿老小,你也会强迫自己忍受这些明知不合理的规定,但还不得不继续工作!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也就是说,为何现在很多人羡慕公务员,或者国企员工,因为公务员或者国企员工,他们所在的单位或者公司,严格遵守了劳动法,实行八小时上五休二工作制,各种节假日福利。
这样的公司,一旦招聘,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人人都想挤破脑袋往里面去,可是再好的企业也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求职欲望啊!
好企业固然是有,但大多数企业多多少少都有违反劳动法,这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性!
对于我们常见的比较普遍的违反劳动法的行为,比如:十二小时两班倒工作制!
我们都知道这种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但我们又能怎样呢?换个企业,还是一样的要上十二小时两班倒,时间久了,我们也就麻木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认为十二小时两班倒工作制是合法的,八小时工作制才是违反劳动法的!
再比如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有很多罚款条例,企业对员工罚款就真的合法吗?
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无权对职工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所以,在实际中遇到公司对违反规章的员工进行罚款处罚的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
我们最常见的罚款就是迟到早退,旷工,不按规定请假的处罚。有的企业规定迟到一分钟不到十五分钟,罚款一百,超过十五分钟,扣除一天工资,旷工一天,扣除三天工资等等一系列霸王条款!
很多人不了解有关法律,认为在企业上班就得听从企业的规章制度,自己违反了,就接受企业的处罚。
而有人明知道企业没有罚款的权利,但自己违反了规定,还是交了罚款,因为员工知道,他目前还舍不得丢弃这份工作,所以他选择了默认!
尤其是很多小企业,存在很多违反劳动法的规定,为什么没有人去举报?
我曾经在小企业工作过,小企业虽然人少,规章制度条条框框并不少,我明知道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也偷偷摸摸掌握了一些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相对于公司是否违反劳动法有关规定,我更在意的是,公司在执行这些规定的时候,是否公平,是否一视同仁!
比如公司规定不许迟到早退,但公司有一个员工,仗着自己和领导关系好,经常迟到早退,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任何罚款!
某日,我睡过头了,迟到了几分钟,领导不依不饶,要对我进行处罚。
这种情况下,我肯定会说出领导不一视同仁,要罚一起罚,要不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管制度是否违法,我在乎的其实就是一个公平,尤其是领导是否也遵守了所谓的制度,如果人人都在遵守,那么我违反了制度,我认!如果领导看人下菜单,欺软怕硬,那么我肯定不会认罚!
还有就是出门打工,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生活所迫,很大程度上我们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为了钱,忍忍就过去了!
之所以我们进企业打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其他渠道赚钱养家糊口,迫不得已才选择了企业,靠自己廉价的劳动力,为的就是赚钱养家!
我们更多在乎的是企业是否稳定,工资是否按时发放,对于企业是否违反了劳动法有关规定,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一旦较真,和公司非要较劲,那么费时费力不说,自己因此会赢得胜利,却失去了工作。没有工作,家庭怎么办?
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选择了忍受这一切!
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等等一系列必要的开支已经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了,每个月的都在盼着工资发放,这样才不会欠银行的贷款,如果一旦没有了经济来源,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身边或者在网络上也经常看到,有人去劳动仲裁,也知道走这条路有多么的艰难,调查举证,跑前跑后,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你的精神压力会特别大,其次就是你的收入会减少很多,甚至没有收入,哪怕最终你赢了,企业给你赔钱了,但你付出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这份赔偿。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要忍受来自家庭的压力,每天要面对妻儿老小的唠叨,因为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没有收入,一家人都得跟着挨饿!
最后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加上劳动法的普及,现在的就业环境相对于十几二十年前已经好了很多。
想要企业完全遵守劳动法,完全按劳动法有关规定对待员工,说句实话,这个道路还很长!
人人贷款是正规的吗
来源:央视网
近日,多名网友收到“强制枪毙”诈骗短信,在网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
这条离谱的诈骗短信写着:
因您信货诈骗,缺席出庭,已通过“天网”定位具体位置现已通知当地执法部门和司法人员(魏军,王琳,郭文祯)携带枪支带队,执行上门强制枪毙,详情抖音搜索《执行风暴》或关注“中国法院网”了解详情,14点前自行app结清全部欠款可撤销执行。
对此
@平安北京 表示:
“就这,能说点什么?
无语死了……
真的无语死了…… ”
并直接亮出法条
↓↓↓
除了警方表示无语,不少网友都在嘲笑骗子,表示“这不是诈骗,这是送欢乐”。不仅“上门枪毙”说法可笑,短信里还错别字连篇,就这样还能骗人?留言区变成了网友的大型嘲讽现场。
讥笑骗子是在降智打击,但实际上,骗子真是智商不够吗?
短信错别字实为别有用心
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进行了专业分析,指出这条信息较大可能是非法催收贷款的短信,而如果这条真的是诈骗短信,那骗子们就是只注重结果导向,力图打出短平快的行骗组合拳,不追求关键路径的归因分析,根据差异化人群进行不同赛道的深度串联。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对潜在受害者的筛选。短信里的错别字只是为了躲避防诈机制的筛查。
有句话,当你嘲笑骗子的时候,就已经给骗子打开一道门缝。
如果这条“枪决通知短信”真的是诈骗短信,你嘲讽它低级愚蠢,但有些人或许就会中招。
骗子们是“遍撒网,广捉鱼”,以量换质,他们只是在用邮件、电话簿时代炼成的一套筛选潜在受害者的方式,借着互联网时代更高的效率去更广泛地筛选受害者罢了。
你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诈骗短信,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躲过被骗的概率。
再拙劣的谎言也有人相信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嘲讽被害者的论调颇为流行。
某些自认为精明的人甚至会在嘲笑骗子的同时嘲笑被骗者——傻子那么多,骗子不够用。
从过去的“你中奖了”“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到现在的剧本化、情景化精准制导,“反诈道高一尺,诈骗魔高一丈。”
在骗子面前,不要迷之自信;在反诈路上,也不要嘲笑别人的智商。
回溯那些网络诈骗案件,不少人都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某种情境下,难免犯了迷糊,着了骗子的道。更何况,农村人口、老年人等还有不少易受骗的薄弱人群,需要重点关照。
另外,此类短信对社会安全感也造成了危害。按照警方分析,这类信息较大可能涉及非法催收贷款,那么无疑已露出涉黑涉恶的森森獠牙,不能任其蔓延滋生,有关部门应该精准亮剑,重拳打击,不能只当笑话,必须除恶务尽。
想要天下无贼,就要人人喊打。对于此类短信,网民更不能觉着是好玩还随手转发,全社会要编织一张防范打击诈骗的精密网络,不让黑色链条中的任何作恶者逍遥法外,保护所有人不掉入“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的陷阱,不让任何危害社会安全感的黑爪有可乘之机。
牢记反诈专线96110
“平安北京”提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大家在日常使用手机时
千万不要乱点来历不明的链接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
可拨打96110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线
咨询或报警!
来源 |央视网综合潮新闻、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人人贷款合法不合法(人人贷款是正规的吗)":http://www.ljycsb.cn/dkzs/1115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