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

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

LRP继续按兵不动,存量房贷利率降低还有可能吗?,下面是太阳下的芳草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2月20日LPR为1年期3.65%,5年期以上4.3%,两类均与此前保持一致。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前有效。自2022年8月以来,LPR目前已经连续6个月保持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房贷利率为5年期LPR加基点 。LPR下调后,尽管房贷利率会随着LPR下调而降低,但加基点部分并不会变化。实际上,针对存量房贷利率调降的呼吁一直集中在银行的加点部分。经历了2022年三次共35个基点的下调后,5年期LPR已由2021年年底的4.65%降至4.3%。

存量房贷利率有多大可能下调?

目前,多地首套房贷利率已迎来“3”时代,郑州已经低至3.8%。房贷利率的下调,让存量房贷客户面临“高位站岗”处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呼声渐响。

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话题再升温。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提前偿还房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应对提前还贷的压力,很多银行不得不出手控制,要求提前还贷者必须提前三个月预约。于是,当前的房贷市场就出现了这样的奇观——欠钱的人着急主动还钱,债主千方百计不让人还钱。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主动提前偿还房贷,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理财市场的投资收益太低,手上有闲置资金的民众想通过提前房贷来减轻财务压力。除此之外,提前还贷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最近房贷利率下降过快,前期贷款买房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的房贷利率比当下的最新利率高了太多,这种利率反差让很多人在心理上觉得太亏,所以也促使很多人赶紧提前还贷,造成了目前的“提前还贷潮”

2022年以来,楼市政策快速转向,房贷利率断崖式下滑,一两年前的购房者发现,自己的房贷利率站在了高岗之上(5.88%,6.125%或6.3%),和现在3.8%的利率相比,贵了几乎快一倍。于是,很多购房者开始想办法降低房贷。

在没有更好投资途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提前还贷。但是,对于银行而言,这部分高利率的存量房贷是最优质的资产,自然也是不愿意放手,所以也就千方百计设置障碍,要求客户提前预约排队,甚至对提前还贷的行为收取补偿金等等。银行的阻碍也导致提前还贷也并不容易。

而且,有资金实力提前还贷的购房者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在交完首付之后,短期之内也很难重新积攒起提前还贷的资金。对于大多数没有提前还贷实力的购房者,还需要另想办法降低房贷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开始用经营贷置换房贷。

所谓经营贷,主要是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生的经营性贷款,期限一般在3年以内。疫情之后,出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对经营贷实行财政贴息,加上LPR贷款利率连续下调,目前经营贷的利率低至3%左右,比目前的首套房利率还低。而且银行还大幅放宽了经营贷的贷款期限,最长可以20年,这就使得经营贷和房贷非常接近,在技术上具备了置换成房贷的可能。

经营贷进入楼市常见的套路是,购房者以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名义,用房产作为抵押从银行申请获得经营贷,经过中介的包装之后,经营贷资金最终用来偿还之前的购房款,由此,购房者的高利率房贷就被低利率的经营贷所取代。除了经营贷之外,消费贷也是购房者替代房贷的另外一条路径。

随着最近经营贷置换房贷的热度再度上升,管理层再度发出警告,央行和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做好贷前贷后管理,加强风险警示,并表示将加大检查处罚力度,查处违规中介并披露典型案例。对于购房者而言,以经营贷和或者消费贷来置换房贷,其实还是颇具风险,一旦被查处,就有可能需要提前偿还本息。

除了用经营贷和消费贷置换之外,近期还有部分客户用转按揭的办法来降低存量房贷。这种办法的大致操作手法是,夫妻双方事先办好假离婚,然后将原来在丈夫或者妻子名下的房产转让给另外一方,最后再重新申请房贷,由此将高利率房贷转换成低利率房贷。

当然, 通过假离婚来降低房贷,其中也隐藏了很多潜在的风险和成本,对于当事人也是巨大的折腾。当房贷逼得购房者不得不假离婚,这也说明房贷机制需要做出内在调整。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应该主动和购房者协商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给予存量房贷一定的优惠,而不是一味通过设置障碍来阻碍民众提前还贷。就像现在电商平台上的很多商品,都有一定的价格保护期,如果在此期间出现了降价行为,消费者可以申请价格补偿。对于利率高位站岗的购房者,银行也应该做出一定的妥协,通过适度降息来补偿购房者,大量的购房者如果提前还贷,最终对银行也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其实已有先例:2008年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央行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各大银行为了拼抢存量房贷客户,纷纷推出7折优惠利率方案。然而当前背景与2008年存在三大不同:①存量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体量有明显差距,同时其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也显著上升,换言之,当前存量房贷调整对于银行的整体影响较2008年会更重大;②严监管背景下,通过转按揭等方式“借新还旧”的可行性较弱,银行之间出现“恶性竞争”揽贷的概率较低;③当前经济修复的紧迫性不及2008年,在各类政策合作协同的背景下,市场发展前景整体较为明朗。

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面临挑战一方面,银行息差压力会制约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目前银行净息差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会进一步压低银行利润空间。经我们测算,目前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较LPR加点幅度高出约40bps。如果25%-50%的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40bps,商业银行年利息收入或将减少388-776亿元,对应息差下滑1.6-3.2bps。另一方面,方案设计复杂,落地难度大。基于购房时间、购房地点的不同,存量房贷利率差异较大,需要制定差异化的下调政策,但在实践中容易带来套利空间,引发新的不公。

最后,存量房贷利率会下调吗?目前经济增长仍在有序恢复,考虑到银行息差压力等因素,暂时不急于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可能性,如果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预计在方案设计上会更加灵活精准,既要精准支持还贷压力较高的群体,又要避免给银行增加过大的经营压力。有可能对利率偏高的存量房贷制定阶梯性方案,并且提高优惠门槛,从存量房贷数目、个人征信情况等角度确定优惠政策的受用群体。

引用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话:“如果能降低存量房贷的利率,将有助于减轻居民还款压力,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复苏,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所以,真心希望和建议国家加快出台相关举措,引导银行适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这是经济恢复的必要选择,减轻购房负担,释放内需和消费潜力。

以下给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方案:从操作上看,可在人民银行指导下,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银行降低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具体而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利率偏高的存量房贷制定额外打折或减少加点等惠民政策方案。建议对2023年1月1日利率仍然高于5.0%的存量房贷,分为三档,分别采取优惠措施:利率高于6.0%的,打85折或减100个基点;利率高于5.5%低于6.0%的,打9折或减60个基点;利率高于5.0%低于5.5%的,打95折或减30个基点。为方便执行,对存量房贷不区分首套、二套,不区分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仅以利率高低为标准进行调整。对有逾期记录的借款人,原则上不享受优惠措施。允许各银行在上述基础上,适度增加优惠幅度,但不应超过各自档次的5个基点。

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

全面降准之后,支农、支小再发力。1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表显示,支农、支小再贷款3个月、6个月、1年期利率分别为1.7%、1.9%、2%,这意味着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了0.25个百分点。

这是时隔一年多央行再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2020年7月,央行曾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再贷款是典型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资金运用有明确要求,以确保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当前企业盈利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扭曲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平衡,增加了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受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冲击,小微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大中型企业。因此,亟需货币政策的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背景下,小微企业还存在PPI与CPI“剪刀差”高企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需要加大定向帮扶力度。降低支小再贷款利率后,银行向小微企业发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利率也将随之下调,最终有助于稳就业、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这一举措体现了近期“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政策取向。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当前“三农”、小微企业仍是经济发展中的薄弱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从量方面看,截至今年9月末,支农和支小再贷款余额约为1.47万亿元,今年四季度还将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提高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从价方面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引导中小银行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

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是否可以看成政策利率“降息”?张旭表示,我国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由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短期政策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中期政策利率)组成,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并非政策利率。在当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行主要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利率释放利率调控信号,并引导DR007等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最终影响贷款等金融产品的利率。其中MLF利率既是央行操作工具的利率,也是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还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观察政策取向时首先应关注该利率是否出现了变化,而不是再贷款利率。

王青认为,此次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发力,市场影响较为有限,不会带动市场利率大幅下行,短期内也不意味着以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为代表的政策利率会随之下调。不过,在央行连续降准的累积效应下,12月LPR报价有可能小幅下调5个基点。这将直接带动各类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扭转三季度一般贷款利率边际上升的局面。(经济日报记者 姚 进)

来源:经济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http://www.ljycsb.cn/dkzs/11156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