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消金拟增资 屡被投诉如何化解场景风险,下面是中国经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借蛙贷款怎么样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近日,山西省产权交易中心公示了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商消金”)的增资项目,其拟募集资金不超过7.4亿元。同时,大股东晋商银行将同比例增资。对于新引入股东方的选择,晋商消金方面表示,将选择具有与消费金融契合度较高,有充分互补性和合作发展空间的优质投资者。
此外,晋商消金近期产品利率进行了多次调整,普遍为下调最高年利率的同时上调了最低年利率。关于此次增资的考虑,以及产品利率的调整体现出公司未来怎样的业务策略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晋商消金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
拟增资不超过7.4亿元
具体而言,晋商消金拟以1.48元/股的资产评估价格为基准,以市场成交价为定价依据(不低于资产评估价格),募集普通股不超过5亿股。从资产价格和募集股数来看,晋商消金此次增资项目拟募集资金将不超过7.4亿元。同时,其大股东晋商银行将同比例增资,增资后持股比例占增资完成后总股本的40%,仍为第一大股东地位。
目前,晋商消金的注册资本为5亿元,在众多的消金公司中处于尾部。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开业的持牌消金公司中,19家有过增资行为,增资比例从31%到2233%不等。其中,捷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先后经过四轮增资,从3亿至70亿元;马上消金注册资本则是由3亿增加至40亿元。
可以看出,即使此次增资7.4亿元,其注册资本仍然较小。这是否意味着晋商消金在竞争中可能失去某些优势?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实际上,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与规模并不成正比。相反,一些规模大的消金企业因为前期激进的发展步伐,面临着艰难的转型调整。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较高的风险控制水平、较低的获客成本,只有将获客成本降下来,将坏账或者不良控制在可控的范围,才能在长远的竞争中获胜。
另外,此次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晋商消金前三季度的资产总额为64.6亿元,负债总额57.3亿元;营业收入4.85亿元,净利润4922.2万元。从营收来看,晋商消金2020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已超过2019年全年营收,但净利润未超过2019年的5254.3万元。关于营收上升的同时,净利润未能跟上的原因,以及公司将如何应对,晋商消金方面暂未回应。
回到此次的增资事宜,对于新引入股东方的选择,晋商消金方面表示,将选择具有与消费金融契合度较高,有充分互补性和合作发展空间的优质投资者。例如,拥有优质产业消费场景,如教育、医疗、旅游等资源的线下产业集团;具有较强互联网金融风控管理能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垂直消费平台公司;在业界拥有良好投资声誉和丰富投资经验的优质投资机构。
关于对战略伙伴的合作要求,体现出晋商消金以及行业怎样的状态。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告诉记者,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监管政策也越来越严,导致消费金融获客成本节节攀升、居高不下,市场营销和运营支出在总支出中占比较高。如果消费金融公司能够引入场景方作为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增加公司的资金来源,也可以获得稳定的、成本相对较低的客户来源。
此外,也可以从战略股东处获得更多的客户信息,有利于提高风险控制水平,降低坏账率。从而,从整体上给外部合作机构(资金方)一个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的印象,因此,更容易从外部获得便宜、稳定、多元的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更容易发行ABS、金融债,获得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
彻底退出房租贷?
事实上,晋商消金此前曾因依赖外部场景而暴露风控风险。从2017年下半年起,晋商消金开始和多个租房分期平台合作,而合作的租房分期平台“元宝e家”对接的下游公寓方,包括上海歆禹房屋租赁有限公司、上海小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昊园恒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三家均被曝出资金链断链。
在网络投诉平台聚投诉上,近期仍有用户反映,2019年7月在一租房中介公司租房时,通过晋商消金办理了租金贷。但于2020年3月租房合同解约后,房租贷合同却始终未能终止,导致用户后续仍需要每月还款。此外,聚投诉上还有多位用户反映,通过各种助贷渠道向晋商消金借款,已经将贷款还完的情况下,最终晋商消金仍然判定其逾期,并将逾期信息上传征信。
另一方面,晋商消金的投诉问题,还曾被监管重点通报。9月山西银保监局对2020年第二季度全省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中提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非银金融机构投诉量占投诉总量的一半以上,晋商消金投诉问题突出;前者的投诉总量为171件,后者为366件,合计占二季度投诉总量的51.44%。其中,晋商消金投诉量为365件,占二季度投诉总量的34.97%,占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诉总量的99.73%。
具体来看,晋商消金个人贷款类业务投诉占贷款类业务投诉总量的一半以上;二季度,晋商消金涉及个人贷款类业务投诉共计348件,占贷款类业务投诉的50.59%,占二季度投诉总量的33.34%,平均每百万个人客户投诉量为52.64件。
针对上述情况,晋商消金在用户还款、逾期信息同步等众多环节中,与助贷平台或者场景方之间究竟是如何对接的,造成用户的诸多不便以及资金的损失究竟如何处理?此外,可以看到,此次其对股东方场景的倾向中,并没有出现房屋租赁,这是否意味着晋商消金正逐步退出租房场景?退出后又希望大力发展哪一场景呢?对记者的一系列问题,晋商消金方面并未回复。
风险暴露且未能解决的同时,晋商消金近期对旗下产品进行了几次利率的调整。其官网显示,公司分别在6月、8月、11月调整了产品利率。其中,“晋情贷”(工薪贷)产品的贷款利率由月利率0.9%~1%,调整为年利率12%;“晋情贷”(房抵类)产品的贷款利率由月利率0.83%~1.25%,上调为年利率10%~24%。
此外,11月其循环额度的现金贷产品“信用钱包”变更为“借蛙”,并将“借蛙”产品的贷款利率由“年利率9%~36%”调整为“年利率14.4%~23.76%”,下调最高年利率的同时上调了最低年利率。此外,“借蛙”的罚息利率也由“日利率0.1%”下调为“按照贷款利率上浮50%按日计收”。
利率下限的上调是否为了弥补净利润增速缓慢的情况呢?对此,晋商消金方面并未回复。王诗强则向记者分析,从宏观层面,当前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降低民间借贷和金融机构借贷利率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晋商消金下调了最高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政策、法律风险。
而降低最高贷款利率有利于督促业务运营人员将目标客群定位为更优质的客群,降低坏账率,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长期来看,法律规定的最高利率很可能将会持续下降,因此,提前改变策略也有利于在未来的监管政策改变时,适应市场,应对政策变化。
(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晋商消费金融借蛙贷款怎么样
中国最早的“盬城”——猗氏故城
卫立业
运城“盬街”自今年“五·一”开街以来,已成为人们关注和旅游的一个热点。为品味这里的盐文化和关公文化、根祖文化,我曾两次同家人、朋友一起前往参观,并顺道又祭拜了舜帝陵。久远而厚重的河东盐文化,使我自然而然地由河东盐想到“猗氏之盐”,由“猗氏之盐”想到“盐商鼻祖”猗顿,由猗顿又想到猗氏故城(亦称猗顿城)......忽然觉得是时候应该为“猗盐”正名,对“猗氏故城”重新定位了!如果说,运城市中心城区凤凰南路称为“盬街”,那么,从河东盐的演变历史来看,“猗氏盐”就应该是河东最早的“盬”盐,“猗氏故城”遗址就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盬城”了。
盬,这是先民专为河东盐池而造的一个汉字。古人认为,在华夏大地众多的盐池中,并不是所有盐池都能叫盬,而是只有古老的河东盐才有资格叫盬。《说文解字》在释义时说:“盬,河东盐池。”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曰:“盬盐,河东大盐,散盐。”河东盬盐的特点:一是古。《说文解字》注曰:“盬字从古音,本身因袭和承载了苦意”。《史记·货殖列传·注》曰:“盬音古。周礼盐人云‘共苦盐’,杜子春以为苦读如盐。”二是自然生成。《史记·货殖列传·注》曰:“出盐直用不炼也。”盬盐生产方式自古以来为“天日晒盐,集工捞采。”三是畦盐。唐之后,盬盐生产方式发展为“垦畦浇晒法”。《史记·货殖列传·注》曰:“河东盐池是畦盐。作‘畦’,若种韮一畦。天雨下,池中卤淡得均,即畎池中水上畔,深一尺许,日暴之五、六日则成,盐若白矾石,大小如双陆及,则呼为畦盐。”我们的祖先专为河东盐池创造的这个专属字——盬,证实了河东盐池的资历和盛名,河东盐衍生的盐文化,无疑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年,郭沫若先生来到运城,他将河东盐池称为“古池”。田汉先生面对古池,发出了“千古中条一池雪”的感叹,无不表达了文人墨客对河东盐池的心驰神往。
然而,从源远流长的河东盐文化来看,河东盐最早并不叫“潞盐”或“解盐”,而称“猗盐”。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涑水盆地是个内海,孤山、稷王山、中条山均为海岛。洪水过后,海水蒸发沉淀,淤积后结成盐湖。《山海经·卷三》曰:“景山南望盐坂之泽。”晋人郭璞注:“即盐池也,今河东猗氏县。”
《水经注》卷六又曰:“池西又有一池,谓之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南……土俗裂水沃麻,分灌川野,畦水耗竭,土自成盐,即所谓咸碱也,而味苦,号曰盐田。”《说文解字》在释义“盬”字时曰:“盬,盐池,猗氏县。袤五十里,广七里,百十六里。”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注》在讲到河东盬盐时亦曰:“猗氏,蒲州县也。”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晋问》一文中更是说得明白无误:“猗氏之盐,晋宝之大者也,人之頼之与谷同。”上述史料证实,直至唐时,人们仍称河东盐池为猗盐。如今,远古时的洪水早已退去,但临猗老百姓仍将县城以南的土地称为滩地(涑水滩、王景滩、王鑑滩等)。民间流传的谚语说:“昔日王景滩,雨涝青蛙叫,天旱禾鼠参(can)”“下雨是泥泞,干了是琉璃”“一切一个牛肉片,一打一个灯盏碗。”城南滩地,再次证实了这里曾是猗盐的遗址。
围绕猗氏之盐,史料载有黄帝与炎帝、黄帝与蚩尤之间的大战,目的就是争夺对猗盐的控制权。《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话“教熊罴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与炎帝大战的古战场,据说在今盐湖区境内的阪泉村。黄帝与炎帝握手言和没几年,黄帝与蚩尤又在“涿鹿”杀红了眼。《山海经·大荒北经》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使应龙攻之冀州(今临晋)之野”......遂杀之,身首异处,而盐池卤色正蚩尤血。”《孔子三朝记》道:“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古之“涿鹿”之何处?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曰为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临猗民间传言:黄帝在河北涿鹿打败蚩尤后,蚩尤经平型关逃至临猗大、小嶷山一带,黄帝命围山作战。在小嶷山岑后,蚩尤被黄帝大将应龙斧劈一角,然后负伤向南逃去。从此,岭后的土地变成了红色,据说是由蚩尤的鲜血染红的。蚩尤最后被黄帝赶到中条山下,因前有大山,左有大河,终被应龙捉住,黄帝手持昆仑剑将蚩尤解杀于此,因此,这里的水亦变得浊红而又咸卤。另一种说法是指今盐湖区解州镇。唐代诗人王翰咏解州《盐池晓望》中曰:“涿鹿城头分曙色,素池如练迥无尘。”《解州志》及《河东盐法备览》中亦有解州古城涿鹿的记载。上古中央冀州为河东一带,《安邑县志》载:“蚩尤村,旧说为黄帝时蚩尤旧城,可信。”据说黄帝的第一任宰相是解州社东村的风后(该村现有“风后故里”石碣和“风神庙”)。《帝王世纪》载:黄帝梦见大风将地上的尘垢都刮走了。据此,黄帝便寻找姓风名后的人辅佐他,终于在海隅(今解州社东)找到风后。风后在各方面对黄帝帮助很大,尤其是辅佐黄帝战胜蚩尤。风后让士兵帽插槐叶,风后却让士兵改插皂角叶,槐叶被太阳晒萎了,皂角叶还是硬铮铮的,蚩尤兵大败,蚩尤也被擒杀。黄帝置列侯众官时,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风后擢为三公之首。风后死后,黄帝将他葬在扼潼的风陵渡,让他永远守护西大门,防止蚩尤余部侵犯。
黄帝斩杀蚩尤后,作为部落联盟领袖,在黄河岸畔的今临猗东张,曾建置张国。以猗氏盐为中心,造就了中华民族融合的初始。据传,黄帝、颛须、帝喾曾执政于张国之城。今运城市夏县西阴村发现有蚕茧化石,经多方考证,认定为5600年至6000年之际的人工养殖之物。《路史后记》曰:“黄帝元妃西陵氏祖,以其始蚕。”她是黄帝的元妃,可见黄帝当时曾为君于张城。帝喾之妃姜姬氏到郊外求子得弃,弃有嫁穑之功,尧以后土之崇,封其为后稷的故事,也证明了这一点。后来的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祖先,均与黄帝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尧建都平阳,舜建都蒲坂,禹定都安邑,皆分布于猗盐的附近,赖此经久,猗氏之盐,见证了并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序幕,书写了华夏文明缔造过程中的许多动人瞬间,也留下了如《南风歌》《秋风辞》《条山苍》等千古霸唱。
华夏文明兴于猗盐,猗盐也孕育了像猗顿那样与范蠡齐名的大盐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曰:“猗顿用盬盐起。”传说7000多年前盐池附近就有原始人群活动和居住,以晒盐、煮盐、运盐、贩盐为业,但猗顿因是史料记载中最早开发盐池的人,人们尊他为“盐商鼻祖”。战国时,山林川泽之利的开发,虽由官府控制,但官府并不直接经营,主要采用抽去十分之三税的办法,由民去经营,但这种“民”,绝不是一般的手工业者,而是一种有权有势的豪民。因为这种开发,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正如《盐铁论·禁耕》所言:“非豪民不能通其利。”而猗顿正是这样的豪民,在畜牧业得到壮大、农耕恢复,有了雄厚的资本后,他便组织人力和畜力,开始了制盐贩盐,大搞运输的生产,最终以盐致富,成为我国古代“与王者埒富”的大盐商。
据临猗王寮村“猗顿祠”清道光十七年所立的一通石碑《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载,猗顿当年产业活动的范围是很大的。猗顿“富甲天下”,“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皆其所有。”而中心即为郇阳城(今猗氏故城)。清人杨树春在《咏猗氏郇伯庙》一诗中曰:“郇伯遗址关宗社,何事相沿猗顿名?”我想,其缘由大概就是因为猗顿曾将此城作为其营盐活动的大本营吧!当年,这里不但是农牧、盐工和手工业者的聚居地,而且还是农畜产品和盐业、珠宝业的集贸交易市场。西周时期,古郇之地已推行了司市制度,人烟密集的地方,即设有集市。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黄勋会在其所写的《运城赋》中曰:“君不见,盐牧商贾,日中为市,物竞天择,信誉第一,猗顿秉诺,堪为晋商之肇端。”当时,市场流行的货币,先为“原始币”,后演化为“空首币”。据考古学家和古币研究工作者考证,晋国各地当时铸造出来的货币已达290多个,其中铸有“奇”字和“智”字字样的,便是古郇瑕使用的货币。集市贸易的兴盛,使郇阳故城逐渐繁荣成一座商城,难怪现在有人提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商城。”
猗顿对猗盐的开发,使郇瑕之地差点成了晋国的国都。《左传·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记:晋人谋去故绛,诸太夫皆曰:“必居郇瑕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民乐,不可失也。”当时晋国和周边戍狄民族的食用盐多由猗盐供应,晋国公室也用此地产的食盐来交换戍狄民族的虎豹牛羊畜产和皮革,足见猗盐在晋国商业经济中的地位。后因大臣韩献之说:“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gou,音够。取遇见与罕见之意)。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zhui,音坠。意为脚肿)之疾。”最后才决定去了侯马新田。郇瑕之地虽未成为国都,但猗盐作为中原大地必须生活品的地位却是无物可及的。
两千多年前的河东猗盐周围,关山阻隔,路途坎坷。猗顿为了把大量的池盐运往中原等地,除了从中条山和吴王古渡开通了两条陆地运盐古道外,据清乾隆《临晋县志·卷六》所载,还曾试图改变驴驮车运这样一种落后的运输方式,欲以舟运,开凿了山西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这条运河从河东猗盐起,通过伍姓湖,又从伍姓湖至蒲坂入黄河。遥遥百里之途,只因黄河泥沙淤塞渠口,而未能使用。
今日之运城,顾名思义,是随着古盐道的开发应运而生的“盐运之城”。春秋时,它只是姚暹渠北一个小渔村,因河东所产之盐也叫“潞盐”,故称潞村。元朝廷佑年间(1314年)更潞村为“圣惠镇”。元顺帝至正丙申(1356)年8月,河东盐运使那海德俊见潞村日渐繁荣,方开始营建城池。因此,它的建城历史,确实比晋时称为盐邑“盬城”的郇阳古城(即猗氏故城,亦称猗顿城),晚了好多年。
我本人出生于临猗郇阳古城边的铁匠营村。早在小时候就听过这样一句有关“盬城”的民谣:“铁匠营靠盬城,出里一窝都能行。”2010年,经山西考古研究所科考发现,这里存有大量的陶窑遗址,出土的陶盆、陶罐均与制盐有关。汉武帝时,国家实行盐铁专卖,猗氏故城内设有专门用于管理盐池和征集税收的司盐都尉。《水经注·涑水注》曰:“后来罢尉司,分猗氏、安邑县以守之。”这说明猗氏故城作为一座盬盐城和汉时的县治所在地,确实曾担任过管理河东猗盐的职责。
悠悠岁月,几多风雨,几多沧桑。当年的猗氏故城,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已没有什么遗存可供参考,未免有些遗憾,但它留给人民的盬盐文化记忆,却是永远难以磨灭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借蛙贷款怎么样(晋商消费金融借蛙贷款怎么样)":http://www.ljycsb.cn/dkzs/1115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