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等同于大额信用卡,利率3.55%,10年先息后本,随借随还,下面是君谦JQ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额先息后本贷款
最近有几个朋友问我有没有什么大额贷款能像信用卡一样随用随还的。因为都是做生意的,经常涉及到垫资,账期没到没结款等问题。认识挺长时间了,知道我做这个行业就找到我咨询。
一般情况下当然不可能,普通的贷款一般周期都比较长,而自己周转一般也就几个月,如果贷一笔款放着不用付利息又不划算。
那么有没有什么贷款能像信用卡一样随借随还不用不付利息的吗?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抵押经营贷产品
1、额度:额度最高1000万。
2、还款方式一:先息后本10年,每年归本,随借随还,年化利率3.55%,对应LPR零上浮。
3、还款方式二:先息后本3年,中途不归本,年化利率5%。
4、抵押率:抵押率7成。(打个比方:房产价值100万,可贷额度为70万)
总结测评:
首先此方案利率较低,最低可做到年化利率3.55%,央行2022年公布的一年期LPR利率为3.55%,依然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利率加点为0,在南京众多融资方案中是非常少见的了。
3年期先息后本利率相对较高,但是同比市场先息后本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每年无需归还本金,南京市众多银行当中也没有之一。
其次,额度一次审批,可循环使用10年,用多少,算多少利率,随借随还。
打个比方,最终批款100万,可分多次提取使用,也可全部一次使用,非常方便快捷,用多少提多少,还多少也可用多少,相当于一张大额信用卡,不用不计息。
先息后本贷款骗局
1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的风险提示。记者了解到,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8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中介收取的各种名目高额费用或贵过房贷 “最近收到了助贷机构的推销电话,推荐了一款先息后本,年化利率3.55%的抵押经营贷产品,比现在的房贷利率低。”广州市民张先生说。记者了解到,近期一些不法中介发掘“商机”,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 记者从银保监会了解到,根据相关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此外,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中介垫付“过桥资金”,息费隐藏诸多猫腻。不法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消费者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即使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消费者仍将被中介要求承担上述各项高额费用,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 银保监会提醒,“以贷还贷”“转贷”操作有资金链断裂风险。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很不一样,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转贷”操作有信息安全权被侵害风险。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账户信息等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中介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监管部门早就明令禁止经营贷流入房市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对于经营贷流入房市,监管部门早就明令禁止。银保监会表示,银行机构要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向消费者充分提示风险,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和贷款审核,防止房贷违规置换经营贷风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方面,会有新的出拳,尤其是涉及到资金方面的。对于土地投资环节、房屋销售环节、精装修环节、不法贷款中介等涉及较大风险和矛盾的领域,会有系列的审计或监管。 银保监会提醒,要防范不法中介虚假宣传,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要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此外,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咨询,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并认真审核合同内容,按约定使用贷款。重点关注利率、费用、权利义务、风险提示等重要内容,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环节。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违规转贷风险大 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 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有的不法中介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中介垫付“过桥资金”,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甚至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 经营贷期限较短,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额先息后本贷款(先息后本贷款骗局)":http://www.ljycsb.cn/dkzs/11132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