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房的朋友注意了 还贷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是房天下资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要注意什么事项
现在大多数的朋友买房子都是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的,全款买房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压力都比较大,在申请房贷之前,很多朋友都会担心自己被银行拒贷,所以在办理贷款手续的时候都会特别的小心谨慎,但房贷申请下来之后,购房者是否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呢?今天小编就来讲讲,贷款买房手续办理下来后,还贷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一年内不要提前还贷
相信大多数购买自住房的朋友都有提前还贷的想法,提前偿还房贷确实可以为我们节约一定的购房成本。但大部分的商业银行房贷也是需要还款满了一年后才能申请提前还款。所以购房者如果准备提前还款的话,一定要实现了解清楚自己申请贷款的银行是如何规定的。
2、房贷利率的变化
虽然说,银行自身上浮或下调房贷利率是不影响已经获得房贷的人群的。但是,如果是央行调整房贷基准利,你却没有注意到的话,就很有可能因为依然按照原房贷利率偿还房贷,而导致自己的偿还款金额不足造成逾期,还被银行罚款。
3、提前还款是否有违约金
不同的银行一般规定不一样,但在借款合同中会对提前还款有明确的阐述。比如刚贷款后的1-2年提前还款,一般银行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如果违约金高于了一年的贷款利息,则可考虑等过了与银行约定的限制提前还款期限后再还。
4、转账有延迟
有些人还贷的话,都是在固定的时间向银行卡汇入账款,但是银行转账有可能会出现转账延迟的情况,比如在银行系统升级或者业务繁多之时,如果不注意时间的话,你以为你已经把款项打进银行卡,然而由于转账延迟,被动逾期还贷。
5、还不起房贷不要死扛
现实生活中,有的朋友会出现还不上房贷的情况,这种时候千万不能硬挺着,如果出现了断供的情况,银行就会把房子收回并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的金额填补房贷,如果不够还是需要贷款者进行填补,甚至会被拉入征信黑名单,这么看来实在是得不偿失。如果真的出现了还贷困难的情况,购房者要做的就是向银行申请延长借款期限的申请。
6、忘记办理解押手续
申请房贷之时,房子一般都抵押给了银行,如果房贷还清后还不解除抵押的话,房子所有权仍属于银行,因此,房贷还清后不要忘记解除抵押。或者贷款之时,可以进行抵押登记,这样可以直接拿到房产证,还清房贷后,房屋全部产权自动归自己所有,而无须解除抵押。
7、与银行签订的所有票据都要妥善保管
在申请房屋按揭贷款中签订的所有票据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要当房奴30年,这三十年都要好好保管这些票据,别要用的时候找不到了。
以上就是关于还房贷的注意事项的介绍了,现在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贷款的方式购买房屋,就算是手里面有钱,可以全款买房的朋友,也有很多会选择贷款的方式购买,如果你贷款买房的手续已经成功通过了银行的审批,目前正处于还贷的阶段,那就一定要注意小编讲到的内容了。
借10万分36期的正规平台
“六一”儿童节到了。电商促销活动正在进行,“儿童食品”是其中非常畅销的品类。儿童酱油、婴幼儿低钠盐、儿童营养面条、宝宝山楂条……打着专为儿童研发名义的儿童食品真的都是健康的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家有0-14岁孩子的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平时给孩子买食品,80.2%的受访家长都倾向于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噱头大于实质、价格过高、配料不科学是“儿童食品”三大问题。
我国目前对“儿童食品”没有精准定义,也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内蒙古的两岁宝妈董欢介绍,她给孩子买的食品中,90%都是“儿童食品”。“除了水果、酸奶我常在超市购买,不会特意讲究以外,其他孩子入口的食品我都尽量在母婴店购买,比如主食的小面条、小馄饨,调料的酱油、橄榄油,零食的果泥等。”
魏依在河南新乡某行政机关工作,目前孩子上幼儿园了。她平时给孩子买吃的,很注重看是否有“儿童食品”的标识,“其实我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成分和成人普通食品差别不大,但还是会‘花钱买个心安’。”
平时给孩子买食品时,80.2%的受访家长都倾向于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进一步分析发现,孩子在3-6岁的受访家长这一比例最高,为83.8%,其次是孩子在0-3岁的受访家长(82.6%),孩子在13-14岁的受访家长(56.9%)比例相对最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我国现在对“儿童食品”尚没有精准的定义,也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前只有0-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现在‘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处于一个监管盲区。” 对于市场中的“儿童食品”,朱毅指出,这其实只是商家宣传的一个概念和噱头,是“出于营销角度考虑”。
谈及很多家长购买时认准“儿童食品”标识的行为,她解释,依据《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其实是不允许在食品标识上使用“儿童食品”的文字或图案的,“现在的‘儿童食品’只是在包装上把它做得像儿童食品,比如比较卡通。也因为目前没有严格去规范这样做是否可以,所以很多商家是在打擦边球”。
“儿童食品”三大问题:噱头大于实质、价格过高、配料不科学
林鑫是一名高校教师,也是二孩宝妈。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非常关注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小孩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抵抗力还不高,家长肯定要多操心些。”平时上网,看到儿童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林鑫都会点进去看一下。“如果有人讨论我也会去关注一下。” 她身边的家长朋友对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也都比较关注,“大家在一起也会聊”。
本次调查显示,91.8%的受访家长平时关注儿童食品安全问题。
“我总光顾儿童食品店,里面的商品售价要比一般超市贵出很多。但我有次特意查看比对了配料表,其实同类食品中成分都差不多。”董欢说,她能接受儿童食品价格高一些,但要品质匹配价格。“有的食品说是‘儿童食品’,但其实成分与普通的成人食品没有什么不同,‘挂羊头卖狗肉’。”
董欢感觉,配料表不科学、添加剂太多,也是“儿童食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儿子6个月大时,开始吃辅食,我给他买了溶豆零食,但后来发现配料中添加了白砂糖、麦芽糖精,马上扔掉了。‘儿童食品’质量参差不齐。”
她还指出,很多“儿童食品”都没有明显的年龄分段,“经常翻了几遍外包装也没找到在哪里标着产品适合多大的孩子食用,让我很纠结到底买还是不买。平时带孩子还碰见过几次,倡导3岁以上小孩才能吃的零食,1岁多的宝宝家长就给吃上了”。
儿童食品中哪些问题严重?数据显示,噱头大于实质排在首位(58.2%),其次是价格过高(52.8%),配料不科学甚至有害健康(46.1%),成分与普通食品无差(40.9%),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39.9%),没有明确年龄分段(37.5%)等。
“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一定要低于成年人的食品”
魏依经常在超市的“儿童食品”专区采购。挑选食品时,她倾向选择大品牌、海外进口品牌,添加剂、防腐剂含量越少的越好。“像果泥、乳制品,如果是勾兑的或者原料不是生牛乳,我肯定不会买。”魏依表示,平时家长聚到一块儿,也会讨论哪些食品孩子喜欢吃、对小孩身体好,互相推荐。
董欢说,看着网上不断曝光的儿童食品安全问题,让她更坚定在正规渠道购买,“去线下母婴店或者线上大平台的旗舰店”。她很喜欢看一些儿童食品相关的测评,“他们会把同类产品做对比,从配料成分的安全性,到宣传的真实性,都有详细专业的解说。我经常想买什么了就去看对应测评,测评推荐什么就直接买”。
董欢给孩子买食品,会重点查看配料表、营养成分表,“配料表要干干净净的,上面的东西越简单越好。也会看看钙、铁、锌这些元素的含量。肯定不买含有反式脂肪酸以及钠含量过高的食品”。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提醒家长,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一定要低于成年人的食品。为孩子选购食品时,要优先选择大品牌。“尤其上市企业,具有更加雄厚的科研力量,行业自律性、企业责任感更强。”
为了能给孩子选到营养健康的食品,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67.9%的受访家长会查看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等基本信息,65.7%的受访家长会从正规销售渠道购买,57.1%的受访家长会仔细研究营养成分及配料表,其他还有:购买知名品牌(46.6%),在网上查找测评推荐(41.2%),了解家长中的口碑产品(29.5%)。
谈及“儿童食品”行业的未来,朱丹蓬指出,要让整个行业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对于儿童食品,不能放任市场野蛮生长,监管一定要跟上。一方面,要制定儿童食品的标准体系,按门类明确食品安全、营养添加、制作工艺等标准,为儿童食品的生产提供遵循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儿童食品认证制度、标识制度,出台儿童食品生产、销售监管办法,提高儿童食品生产与市场营销的准入门槛,杜绝引人误解的营销宣传,规范市场竞争,引导行业进入注重品质的健康发展轨道。”
受访儿童家长中,孩子在0-3岁的占33.1%,3-6岁的占43.0%,7-12岁的占19.0%,13-14岁的占4.9%。(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丁香雪钰)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要注意什么事项(借10万分36期的正规平台)":http://www.ljycsb.cn/dkzs/1107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