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被骗贷款十几万(贷款中介常见骗局)

被骗贷款十几万(贷款中介常见骗局)

贷款知识 江略 投稿

被骗“十几万”,还被断了生路,负债人的未来在哪里,下面是江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被骗贷款十几万

电信诈骗、暴力催收,毁掉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他背后的一个大家庭,那么今天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那是因为前段时间我们公司来了一个小姑凉,她入职没有多久,她的催收电话就打到我们公司来了。

你知道这个催收电话有多恐怖吗?可以说打爆了我们公司的座机,最后客服部的同事实在是没有办法啦,拔掉电话线之后才算清静了,拔了电话线以后呢,这个催收电话就打到我的手机上面来啦。

我受不了之后啊,我选择了报警,警察来到我们公司接过电话告知催收人,按照法律规定;这个事情他只能找借贷人或者是担保人,除此之外他是不可以去骚扰其他人的。

但是警察讲完以后呢,他们还是一个劲的打骚扰电话,所以到现在为止啊,我们的座机只要插上电话线,他就会响个不停。

你可能会说,这也不能怪他们银行吧,谁叫小姑凉乱花钱,乱借钱,借完钱还不还钱呢?其实这个事情啦,还真不能怪这个小姑凉,如果真要怪她的话,只能怪她太傻啦。

那么她这个负债是怎么来的呢?在20年的12月份,他准备贷款10万,支持她的男朋友创业,在这个贷款的过程中呢,她遇到了电信诈骗,电信诈骗呢兄弟们,需要钱的人是不是很容易中招?

那么她是怎么中招的呢?她去农业银行的APP上面提交了一个贷款申请,而这个申请提交还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呢,他就收到了农业银行的手机短信,从收到这条短信开始呢,她就进入了诈骗公司为她精心设下的圈套。

其实这条短信并不是农业银行给她发的,而是诈骗公司给她发的,那么发的内容是什么呢,让她添加农业银行贷款经理的企微,她添加以后呢,这个所谓的银行经理拉了一个工作群,在群里面发了她的工作证以及银行的营业执照。

取得小姑凉的信任以后啊,他们就叫小姑凉手持身份证拍照,然后在提交一些关于贷款的资料,把这些资料全部提交以后啊,也是没有半个小时的时间,那个所谓的经理就在群里面告诉她,她的贷款已经批下来了,但是由于小姑凉的流水不够,这笔钱被银监拦截了。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拦截呢?需要小姑凉把钱转到他们的指定账户来刷流水,流水够了以后会把刷的钱一起退回来,这个时候小姑凉自己只有2万块钱,把这2万块钱刷进去以后呢,那个所谓的经理就说,剩下的他们来解决,只需要小姑凉提供验证码就好了。

这个验证码不提供不要紧,提供过后小姑凉就在好几个银行背上了十几万的贷款,当然;也还好小姑凉反应过来了,不然她会背上更多的贷款。当她发现是诈骗以后呢,她果断的选择了报警,但到今天为止呢,她这个案件也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更气人的是什么呢,因为这十几万的贷款,她的男朋友还把她抛弃啦。

为了一个男人的梦想,无端的背上了十几万的贷款,最后还被这个男人抛弃啦,那么她的遭遇是不是已经很惨啦?其实这个时候我告诉你的是,更惨的还在后面。

为什么更惨的还在后面呢?十几万的贷款,她还了几个月之后就开始逾期啦,开始逾期暴力催收就来啦,这个时候不但她被骚扰,她的父母、亲朋、同事也被骚扰,在一家公司实在干不下去了,就换一家公司接着在干,那么都这样啦,她为什么还这么积极向上呢,她也想把这个钱还完以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啊。

这个时候我就想问一下这些银行,她欠你们银行的钱,你们催她还钱绝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你们为什么要找她同事呢,为什么要找她公司的领导呢,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这样干会让她丢工作的吗,她的工作都不稳定,她拿什么来还你们呢,拿命吗?

贷款中介常见骗局

来源:【读特】

求职被“套路”!一分钱工资没领,反背了26800贷款......又是一年毕业季,“培训贷”等招聘陷阱又时有发生。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醒,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认真辨别求职信息,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警惕求职套路和陷阱。

“培训贷”等招聘陷阱时有发生

“恭喜面试通过!不过你技术不熟练,需要先交26800元培训费,培训完后才能上岗。”“你可以签下这份培训贷款协议,每次还款从工资里面扣,培训完后就能安排工作。”近日,有几位刚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求职时遭遇骗局,被诱导办理高额“培训贷”,发现被骗后报警求助。

深圳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各地招聘陷阱时有发生。不法公司以学生们刚毕业、技术不成熟为由,要求学生缴纳高额培训费,并诱骗签订贷款协议,给学生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深圳市人社局提醒,针对用人单位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行为,辖区人力资源部门已对有明确投诉线索的涉事公司实地执法检查,如查实企业的确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法严惩。同时,对所管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也发出提醒函,告诫相关单位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八大招聘陷阱需警惕

深圳市人社局提醒,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认真辨别求职信息,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警惕求职套路和陷阱。

一是黑中介陷阱。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或备案等相关资质,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高校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就业岗位。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其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

二是兼职陷阱。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当了解当前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三是收费陷阱。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由中介机构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毕业生到该用人单位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上岗或中途辞退。还有些机构向毕业生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实习岗位,但毕业生必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

防范提示:毕业生要谨记,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四是借贷陷阱。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要增强辨别意识,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确有需求参加职业培训的,请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查询正规培训机构。

五是传销陷阱。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在求职中要了解传销的基本特征,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防止陷入传销设计的圈套中。如果不慎进入传销,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六是合同陷阱。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

防范提示: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要注意劳动合同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特别要高度警惕其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难以维权。

七是试用期陷阱。有的用人单位超过法定上限约定长时间试用期,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有的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还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试用期约定较低的工资,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假试用,真使用”。

防范提示: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约定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有不同的时限限制,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期间,应正常缴纳社保,工资水平不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八是信息陷阱。有的用人单位为了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往往故意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有的用人单位玩弄文字游戏,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将销售员、业务员等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有诱惑力的名称。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可通过企业官网、媒体报道、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等查询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仔细甄别各类招聘信息,不要盲目轻信。求职时要详细询问岗位信息、工作内容,不能只看表面,避免入职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有出入,浪费求职时间和精力。同时,可以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对长时间大量招聘、离职率高的,要提高警惕。

深圳市人社局提醒广大高校毕业生,要通过合法的、正当的、信誉好的信息渠道来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可以到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招聘网站以及合法、正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网站求职,多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背景,不盲目轻信。一旦遭遇上述情况,请立即拨打12345、12333电话,或前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原标题《求职不成反背上26800贷款?深圳市人社局提醒:毕业生求职需警惕“求职贷”》)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被骗贷款十几万(贷款中介常见骗局)":http://www.ljycsb.cn/dkzs/11053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